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作者&投稿:艾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其中有三个人的评价很有对比性,而看待他们三人对项羽的评价,我认为,不能只从某一方面,而是要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性格和诗人的习惯。

杜牧

1.杜牧,出生在官宦世家,祖上立过大功,他的爷爷杜佑就是凭恩荫做官,最后官拜宰相。所以,这是一位出生在富裕人家的公子哥,分明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进士及第后,虽然他的仕途也不太顺畅,但是相比李白,杜甫已经幸运很多。因此,主动提出做地方官,只是因为地方官比京官的待遇好,这种让人苦笑不得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也不让人觉得诧异。

2.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一下子需要自己养家糊口,方知柴米油盐贵,又过不了粗茶淡饭的清贫日子,只能想办法多挣钱了。即使后来被贬,他的生活依然有声有色。听歌赏舞,和朋友争歌姬,和未及笄的女子十年相约。

3.这是一个未经波折,生活有滋有味,官场也算平坦的得意之人。他乐观豁达,慷慨激昂,这样的人怎么会认命,又怎会明白功败垂成的落差和失意呢?他的人生没有这种解答,所以,他只能发出“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的痛惜。而诗人又熟读兵法,通晓军事,一个理想主义人,从战争层面,失败后怎会不绝地反击呢?所以,他提出美好想象,江东子弟,卷土重来。

4.如果说批评项羽乌江自刎是杜牧的对西楚霸王的痛惜,但是对巧借东风赢得赤壁之战胜利的周瑜,他发出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如果没有东风,曹操取胜,二乔也要被锁在铜雀台了。他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功于东风,完全属于偶然,以假设的形式描绘了战争失败后场景。是不是跟《题乌江亭》一样也是假设战争的另一种结果。还有《题木兰庙》诗人也蕴含了“社稷安危应该依靠的英明的君主,怎么能依托妇人”的反思。

小结:这是诗人的习惯,他批评,假设,不只是自负,还有对事情的反思。

王安石

1.王安石,北宋人士,父亲有个小官职,家境一般,小时候经常跟父亲宦游各地。进士及第,官至宰相,变法失败后被贬,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2.他对项羽的评判比较简单,完全站在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所以他说“大势已定,就是过了江东,将士也不一定愿意反击”。因为他知道,而站在乌江的项羽此时也明白了,他的失败不是一场垓下之战决定的,早在“鸿门宴”就埋下了苗头。所以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宁愿选择自刎。

小结:王安石对政治的通达,对时势的判定,也注定他不会像杜牧那样发出假设,只是从现实出发,直接鲜明。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个人色彩,说理写实。

李清照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她出生在文官之家,家境富裕,父母都有很高的文学修养。父亲是苏轼的门生,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少年时就名动京城,18岁与赵明诚结婚,也过了一段安乐生活。

2.可惜的是,宋朝后期的朝廷内部争斗厉害,父亲被罢官,自己也被迫与丈夫分居两地。好在,很快又跟丈夫团聚了。她生活的巨变是在“靖康之变”,金人入侵,朝廷主和苟安。而长期浸淫书海,又深受家学熏陶,断不能接受这种妥协投降的做派,经常借写诗词的机会讽刺时局。

3.而她的丈夫弃城而逃,这种行为更让她不齿,她多希望他能奋勇抵抗,视死如归。正巧路过乌江,有感而发,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呐喊,对丈夫贪生怕死行为的失望,朝廷苟安的讽刺,让她对在乌江自刎的项羽充满了崇拜敬佩之情。

4.她能如此评价项羽,不只是因为对当时宋朝的时局和丈夫的愤慨,更是因为她性格刚强正直,有理想,有追求。此后她的作品和之前的有明显的区别,之前是闺中之乐,生活情趣,而后却充满国破家亡,离愁别恨的苦闷之情。

小结:读书使人明智,阅世使人豁达。博览群书,经历国破家亡的她,对政治有清醒的认识,她的胸怀和格局早已超越了一个闺房妇女的认知。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



他们三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评价项羽,都有一定的道理性,杜牧对于项羽未能坚持渡江,卷土重来表示惋惜,王安石指责项羽不得人心,即使卷土重来也无法成功,李清照则着重描写他的英雄气概。

三个人的评价都还是非常中肯的,也是从各自的角度来出发的,杜牧他认为项羽是大力士,李清照认为项羽坦荡。重情重义。

我觉得这跟三个人的性格有关系,比如李清照是一个女子,所以在对项羽的评价部分是比较感性一些的。

其实我感觉还是蛮中肯的。因为项羽有的时候是非常心狠手辣的,但有的时候又过于重情重义。


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呢?
只是,相较于杜牧从自身志向出发的角度,王安石更愿意从江东百姓的视角去看待项羽的乌江自刎。“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在王安石的这首《叠题乌江亭》中,我们清晰的感受到他处处为民着想的观点。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凭借自己多年在地方上的执政...

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王安石的变法是迎合神宗皇帝的目的和初衷的,所以推广有力,正是因为有力而不够严谨,其一,这么大力度的推行没有相匹配的执行团队,人力基础跟不上,执行就一定会走样,给反对派以口实;其二,因为有力,反对派就反弹的更有力,什么事情都有必要的接受过程,用天子之威强行摊派,反对派自然会委婉的用...

应该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这次变法是好还是坏???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1、王安石变法从根本上来讲,它虽然失败了,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刻的,同时也决定了王安石本人的历史地位! 2、王安石的青少年时期,正是北宋王朝“积贫”和“积弱”的时期,这个原本就基础薄弱的封建王朝举步维艰。所谓积贫,意思是:即由冗官、冗兵所造成的国家财政困难(国穷),以及为解决财政困难而扩大赋敛所造成的劳...

苏轼、王安石的哲学建构及其与佛道关系之差异
”在此处,王安石对老子的评价表现出了相当宽容的态度,即老子只是不像儒家孔子与扬雄是将道德仁义看作一个整体,而是从它们的不同来看待的,但是对道德的重视与儒家没有什么不同。显然,王安石在此似乎有了调和的姿态。但是我们从紧接着对韩愈的评价中就可以看出王安石对韩愈将道德仁义分离的看法进行了批判,实际上也是对...

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看待项羽乌江自刎的视角有何区别?
杜牧他认为项羽自认为是天亡他的观点是十分荒谬的,真正有志向的男儿应当是忍辱负重,以待有朝一日卷土重来的。而王安石则是写过“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这是因为王安石是以人民的观点出发。项羽穷穷兵黩武的行为,自然是不受百姓的待见的。而李清照则是写过“至今思项羽...

有人说王安石是北宋的罪人,这要从何说起呢?
这就是历史的两面性,王安石因为当时变法失败了,所以被人以非黑即白的角度说的一无是处,说成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直到近代,才被翻案平反,才被客观看待。 说完王安石,再说说他的老对手司马光。 司马光自北宋一直到今天,一直属于是正面人物。而司马光也的确颇有才华,光是写出资治通鉴,就使人钦佩不已。 但司马光...

如何看待杜牧的《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描写项羽的不同观点...
结束语项羽的处境,李清照和杜牧未必不知,只不过诗人作诗,总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表达而已。王安石未必是翻案,只是说了句实话,揭破了皇帝的新衣。比杜牧略微年长的诗人孟迟其实早就说过: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乌江》孟迟认为项羽早就把这利害关系看透...

你怎么样看待王安石变法
这里需要现来看看范仲淹在王安石变法大约30年前所设想的是什么: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 令 把这十条分类一下,就知道 前五条是政治政策,专门针对官吏与行政阶层,中三条是国 家强富的内容,后两条则是实施手段。而王的变法呢? 青苗,...

...和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你同意王安石的观点吗?
视遇,是看待,反复,指书信往来,具道:详细的说出,冀是希望的意思。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辟是批驳,抨击,难是责难,壬人是小人,是奸泞之人。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胥通与,相与之意,又“皆”义。非特:不仅仅。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

苏轼和司马光全部都是明事理之人,为何他们反对王安石变法呢?
而且王安石有很多奇怪的习性,他非常的邋遢,不讲卫生,这在当时的北宋是出了名的,他身为官员,整天去的场合都是一些公共场合,但是他身上的异味很大,这样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形象,也对政府的形象有所损害。那个时候每10天就会放一次假,人都去洗澡沐浴,就是他不去。后来他的同事们实在闻不了他身上的...

贵溪市14752672409: 《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三位诗人对项羽自杀各持什么看法? -
宫会肛泰: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对项羽是思念的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以为卷土重来也是可以的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不可能重来

贵溪市14752672409: 李清照《夏日绝句》,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对项羽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
宫会肛泰: 李清照《夏日绝句》 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于乌江!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表达了对的项羽的敬佩之情 杜牧《题乌江亭》 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王安石《乌江亭》 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 王安石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贵溪市14752672409: 王安石、杜牧、李清照是怎样看待刘邦、项羽的? -
宫会肛泰: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贵溪市14752672409: 李清照、王安石、杜牧对项羽评价的分别是哪几首诗?分别从哪些方面讲的?表达了哪些情感? -
宫会肛泰:[答案] 《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李清照(南宋)诗《夏日绝句》对项羽持崇敬、肯定态度杜牧(晚唐)《题乌江亭》对项羽持怀疑态度,认为其人不善忍耐,缺乏能屈能伸的精神,如果渡江苟...

贵溪市14752672409: 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乌江,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
宫会肛泰:[答案] 《 》:李清照用来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显然,她认为,项羽虽然兵败,但称得上英雄. 《 》:杜牧有对项羽负气 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杜牧假想...

贵溪市14752672409: 项羽~帮个忙!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乌江... -
宫会肛泰:[答案] 杜牧《题乌江亭》:大概是说项羽不懂得能 屈能 伸的道理吧 王安石《乌江亭》:大概是说项羽有勇无谋,卤莽好战,让子弟兵都丧失了信心,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意思是不会再和他一起战斗了吧. 李清照《咏项羽》:赞扬项羽"生当...

贵溪市14752672409: 《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角度分别是什么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 -
宫会肛泰:[答案] 《夏日绝句》(李清照)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

贵溪市14752672409: 以上三位诗人对项羽兵败自杀各持什么看法?王安石的诗反驳了谁的观点?
宫会肛泰: 李清照认为项羽兵败自杀是英雄的所为,即使死了也是一个鬼雄,对项羽兵败自杀持正面态度. 杜牧则和李清照持相反的意见.他认为忍辱负重才是英雄所为,对项羽兵败自杀持反面态度. 王安石认为就算项羽不兵败自杀也不一定能够卷土重来,反而自杀是当时最好的办法,对项羽兵败自杀持正面的态度. 而从乌江亭的结构看来,王安石是以题乌江亭的相同结构来逐点反驳杜牧的论据.最明显的是最后两句<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用词遣字都在模仿题乌江亭而意思相反. 所以王安可的诗反驳了杜牧的观点.

贵溪市14752672409: 李清照《夏日绝句》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对项羽兵败自杀为什么会有不同观点 -
宫会肛泰: 从这三首诗中可以看出后两人,即杜牧和王安石都在讽刺项羽没有包羞忍辱,必定必败的能力,而李清照却赞扬项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就是男人与女人的差别!男人总是怀想着大事业,以为功成名就就是全部,一个个自负自傲,所以对于项羽的兵败特别不屑.而李清照作为一个女词人,她看到了项羽的男儿气概,他对虞姬的真爱,她认为既然已经大势已去,决不肯苟且偷生,宁愿自刎而死,是为大丈夫所为,所以她以敬仰之笔写下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度赞扬的词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