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的翻译

作者&投稿:当涂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高三语文教材《孟子见梁襄王》的翻译!~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孟子见梁襄王,(1)出语人曰:(2)"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3)'天下恶乎定 '(4)吾对曰:'定于一.'(5)"'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6)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7)沛然下雨,(8)则苗浡然兴之矣,(9)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10)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11)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12)沛然谁能御之 '"
(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2)语(yù预):告诉.
(3)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态的语句云:"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
(4)恶(Wū乌)平:怎样,如何.
(5)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
(6)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7)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8)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9)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
(10)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11)领:即脖子.
(12)由:通"犹"
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1)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卒,通“猝”,突然。)

(2)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由,通“犹”,犹如,好像。)

(3)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

(4)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田,通“畋”,打猎。)

(5)参考一答:《孟子》中多次强调了“民本“思想和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孟子见梁襄王》中更是以巧妙、恰当的比喻将其政治主张形象化、生动化。用七八月旱苗盼雨暗喻了人民对“不嗜杀人”的贤明国君的企盼如旱苗般的渴求,而又用“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描绘了百姓归附明君似百川之纳海的势不可挡。喻体准确、生动的刻画了本体的特征—一一种“期盼”,一种“归附”。而本体中蓄含的深刻思想又使喻体更显深沉,令人玩味。两个比喻从实行仁政的起因和结果两方面相互联系,委婉却强有力的说明了治国之道。说理喻于比喻,比喻又使说理含蓄有韵味,形象地突现文章的主题思想。

参考二答:民求明君之心何如,自是不易言出,然旱苗待雨之渴求却显而易见;民从明君之形何如,因是难以直言,然雨落成水,水聚成河,水之归下而莫能使之回也,其不言而自知。以旱苗求雨写百姓求明君仁政之急切,以水之就下写百姓归明君仁政之力量,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两者各有不同,一写求,再写归,却又殊途同归,皆汇入受仁政感召的大川之中。以此点明实施仁政的民本思想,实是瓜熟悉蒂落,水到渠成!思之再三,又似暗蕴“水能载舟,变能覆舟”以水喻百姓,确是浑然天成,不可多得。

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谒见了梁襄王,退出来后,对人说:“在远处看,他不像个国君,走到跟前也看不出他的威严。他突然发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道:‘天下统一了就会安定。’(他问:)‘谁能使天下统一?’我答道:‘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使天下统一。’(他又问:)‘谁会归顺服从他呢?’我回答道:‘天下的人没有不归顺服从的。大王了解禾苗生长的情况吗?七八月间遇到天旱,禾苗就枯蔫了。(假如这时候)天上忽然涌起乌云,降下大雨来,那么禾苗就又能蓬勃旺盛地生长起来了。果真这样,谁又能阻止它生长呢?当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好杀人的。如果有不好杀人的,天下的老百姓必然都会伸长了脖子期望着他了。果真这么做了,老百姓归顺他,就跟水往低处奔流一样,浩浩荡荡,谁又能阻挡得住呢?’”

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旁人说:“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现。他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才会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回答:‘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他又问:‘那有谁来跟从他呢?’我回答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跟从他。大王懂得禾苗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夏历五六月间)长时间天旱,禾苗枯萎了。只要天上黑油油地涌起乌云,哗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长起来了。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对抗得他了呢?如今各国的君主,却没有一个不是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随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孟子见梁襄王,(1)出语人曰:(2)"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3)'天下恶乎定 '(4)吾对曰:'定于一.'(5)"'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6)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7)沛然下雨,(8)则苗浡然兴之矣,(9)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10)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11)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12)沛然谁能御之 '"
(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2)语(yù预):告诉.
(3)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态的语句云:"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
(4)恶(Wū乌)平:怎样,如何.
(5)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
(6)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7)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8)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9)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
(10)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11)领:即脖子.
(12)由:通"犹"
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Mencius
saw
LiangXiang
king


《孟子·梁惠王上》第六章赏析
孟子·梁惠王上共有七章,下面来赏析第六章。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②,...

...见所畏焉"这句话的直接意思倒是很明了。可是孟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这句话出自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梁惠王上》。释义: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孟子主张“仁政”,但是战国时的社会现实是没有一个君王不好杀人,也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且连梁惠王、梁襄王也都一概...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怎么翻译_百度...
突然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哗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又会蓬勃生长起来。要是像这样,谁又能阻挡它生长呢?出自: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原句: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翻译:天下的人没有不...

梁惠王上的第六章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

说孟子的文言文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

梁襄王是谁?
(《艺概·文概》)我们读《孟子见梁襄王》也就可以得到印证。这一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以孟子见过梁襄王之后,向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孟子处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而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

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怎样才能安定
天下统一才能安定,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孟子见梁襄王。出, 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

孟子见襄王体现孟子的什么意思
仁政,要实行仁政。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

《孟子》文言文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

谁有《孟子》全部原文,不要解释,如果谁有帮忙复制过来,万分感谢_百度...
孟子见梁襄王。襄王,惠王子,名赫。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语,去声。卒,七没反。恶,平声。语,告也。不似人君,不见所畏,言其无威仪也。卒然,急遽之貌。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王问列国分争,天下...

乌兰察布盟19890097652: 求高三语文教材《孟子见梁襄王》的翻译! -
骑砌新康: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

乌兰察布盟19890097652:   (一)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 -
骑砌新康:[答案] 1.C(卒:通“猝”,突然)2.D3.C(孟子把梁襄王列入了“嗜杀人者”之列.) 译 文 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旁人说:“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现.他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

乌兰察布盟19890097652: 求文档: 孟字见梁襄王的翻译
骑砌新康: 《孟子见梁襄王》参考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乌兰察布盟19890097652: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 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 -
骑砌新康:[答案] 17. (1) X (2) √ (3) X (4) √18. D[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项,介词,在..…上/介词,因为;C项,助词,... [参考译文]孟子见了梁裴王,出来以后,告诉别人:“(梁襄毛) 远看不 像个国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有) 让人敬畏的...

乌兰察布盟19890097652: 孟子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古文的翻译 -
骑砌新康:[答案] 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

乌兰察布盟19890097652: 《孟子》二章 翻译 -
骑砌新康: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

乌兰察布盟19890097652: 孟子见梁襄王 -
骑砌新康: 卒然就是突然的意思,孟子一进去,梁襄王就突然问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这样让人感觉很突兀,而且没什么礼貌,而且也显示出梁襄王个性焦急,不沉稳.

乌兰察布盟19890097652: 求《孟子 - 梁惠王上》的翻译 -
骑砌新康: 原文,后面有译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③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④之?' “对曰:'天下...

乌兰察布盟19890097652: 孟子二章翻译 -
骑砌新康: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

乌兰察布盟19890097652: 孟子梁惠王上的原文 -
骑砌新康: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