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第六章赏析

作者&投稿:鬱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孟子·梁惠王上共有七章,下面来赏析第六章。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②,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③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①梁襄王:惠王子,名嗣,前318年—前296年在位。

②此处七八月是周历,相当于夏历的五六月,正是盛夏。

③由同“犹”,如同。

译文

孟子谒见了梁襄王,退出来后,对人说:“在远处看,他不像个国君,走到跟前也看不出他的威严。他突然发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道:‘天下统一了就会安定。’(他问:)‘谁能使天下统一?’我答道:‘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使天下统一。’(他又问:)‘谁会归顺服从他呢?’我回答道:‘天下的人没有不归顺服从的。大王了解禾苗生长的情况吗?七八月间遇到天旱,禾苗就枯蔫了。

(假如这时候)天上忽然涌起乌云,降下大雨来,那么禾苗就又能蓬勃旺盛地生长起来了。果真这样,谁又能阻止它生长呢?当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好杀人的。如果有不好杀人的,天下的老百姓必然都会伸长了脖子期望着他了。果真这么做了,老百姓归顺他,就跟水往低处奔流一样,浩浩荡荡,谁又能阻挡得住呢?’”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而且,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养气与成德,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以全力扩充存于内心的“四端”,孟子称之为“尽性”。“尽性”的修养,培养出浩然之气,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再以”心志统气“,控制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

德治观念

孔子论“仁”,是自觉的道德;孟子的“仁”,则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应培养出德性,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故主张“有德者执政”。反对霸政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反对武力服人的霸政,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缓和社会矛盾,故孟子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恢复井田制度孟子认为理想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即土地为国家公有,国家授田人民耕种,但人民亦要助耕公田,当作纳税,因此,农民便有“恒产”(恒常固定的田产),国家自会安定。




《孟子 梁惠王上》 全文及其译文是什么
2018-04-30 · TA获得超过1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724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孟子 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②。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又五又以及人之有的意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这样治理天下就能运转于手掌之上了。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这句话是要求齐宣王先从自我做起,即欲施行...

「浅析系列」《孟子》(梁惠王上)第五节
第五节:前半段:“杀人”本就是严格意义上而言的恶事,且孟子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梃、刃、政治)告诫梁惠王说:“无以异也”。其实也是在告诉百姓们,只要做了错事、坏事,不管是用怎样的方法(亦或是好心却办了坏事)都是错的、坏的,掩饰或狡辩都是徒劳无用的,及时的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比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是什么意思_百度...
意思是,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认认真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庠序: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著或背负著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的翻译是什么?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的意思是:“假如真是轻公义而重私利,那就非闹到篡夺君位的地步不可了”。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和《论语》一样《孟子·梁惠王上》原无篇名,是后人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的。原文: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

孟子·梁惠王上》体现了孟子什么思想?
《孟子·梁惠王上》体现孟子“仁政”思想。《孟子·梁惠王上》出自《孟子·梁惠王》,作者孟子。作品名称 梁惠王上 作者 孟子 创作年代 战国时代 作品出处 《孟子·梁惠王》文学体裁 文言文 快速 导航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简介 《梁惠王》是《孟子》第一...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孟子评论墨家的“兼爱非攻”时说的。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

斧金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是什么意思?
“斧金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译文: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斧金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孟子见梁惠王》全文翻译是什么?
《孟子·梁惠王上》出自《孟子》,作者孟子。 作品启示 本文主要论述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不要滥杀无辜,人民才会“引颈而望”, 进而"定于一"。 孟子在文中以"禾苗喻百姓”, 以"雨水"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3650213667: 孟子解释梁惠王章句上·第六章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
终瑶增抗: 孟子见了梁惠王,出来以后,告诉人说:“远看不像个国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 “我回答说:'要统一才会安定.'...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3650213667: 敬吾老以及人之老,爱吾幼以及人之幼,具体是什么意思 -
终瑶增抗: 一、原句与含义:“敬吾老以及人之老,爱吾幼以及人之幼”,原话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整句话的意思是:孝敬自己的老人,并且像孝敬自己的老人一样孝敬其他的老人;关爱自己的...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3650213667: 《孟子·梁惠王上》注解 -
终瑶增抗: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观赏着鸿雁麋鹿,一面问道:“贤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吗?”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①:'...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3650213667: 寡人之于国也讲的是什么 -
终瑶增抗: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3650213667: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
终瑶增抗: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3650213667: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这句话是什么意义? -
终瑶增抗:[答案] 折纸是上文的为长者折枝,也就是说是很简单的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之所以没有称王是不愿意,而不是不能.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3650213667: 《孟子·梁惠王上》这句话什么意思? -
终瑶增抗: (梁惠王的儿子)看上去不像一国之主,我走到他跟前也感觉不到敬畏阿.这是孟子抱怨新继任的魏国君主,梁惠王的儿子,根本不胜任,连应有的威仪也没有.孟子一见之下,就十分失望.就--靠近、走进 我从人民出版社的'孟子章句--国学丛书'中找的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3650213667: 寡人之与国也孟子与梁惠王对话表现了什么?有哪些思想主张 -
终瑶增抗: 本文的主旨及思路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3650213667: 寡人之于国也的角度阐述 -
终瑶增抗: 优质解答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3650213667: 《孟子·梁惠王上》这句话什么意思?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我要有绝对把握的,希望能有最专业的解释,因为这是一句名言 -
终瑶增抗:[答案] (梁惠王的儿子)看上去不像一国之主,我走到他跟前也感觉不到敬畏阿. 这是孟子抱怨新继任的魏国君主,梁惠王的儿子,根本不胜任,连应有的威仪也没有.孟子一见之下,就十分失望. 就--靠近、走进 我从人民出版社的'孟子章句--国学丛书'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