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句话的直接意思倒是很明了。可是孟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作者&投稿:频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梁惠王上》这句话什么意思?~

(梁惠王的儿子)看上去不像一国之主,我走到他跟前也感觉不到敬畏阿。
这是孟子抱怨新继任的魏国君主,梁惠王的儿子,根本不胜任,连应有的威仪也没有。孟子一见之下,就十分失望。
就--靠近、走进
我从人民出版社的‘孟子章句--国学丛书’中找的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这句话出自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孟子主张“仁政”,但是战国时的社会现实是没有一个君王不好杀人,也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且连梁惠王、梁襄王也都一概列入嗜杀者之列。孟子看出梁襄王也属于嗜杀图霸的一类角色,因而在他眼里梁襄王看上去不像个国君,并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扩展资料:

孟子之善辩:梁襄王的问话不如他父亲梁惠王能提出一些他面临的矛盾,步步追问的都属于治国的常识性问题,孟子也就以严密的逻辑联系,将启发与阐释相结合的言论,使之启蒙益智。作为一国之君,只有使天下归附,才得人心,这就要爱民保民,绝不嗜杀好战,那么天下归于一统,社会也就安定了。

孟子循着梁襄王问题的思路,逐步揭示所要讲的内容,而不径直揭底,使对方在获得某种满足之时,又有新的不满足,这种“引而不发,跃如也”的讲话艺术,较之捷言尽说更能收到效果。

孟子之善喻:孟子将人民盼望不嗜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苗“槁”,久旱要枯死,这时天空“油然作云,沛然下雨”,乌云像油一样的漫延,大雨像满溢样哗哗倾泻,那么禾苗自然“然兴之”,蓬蓬勃勃地生长,更为茂盛。孟子以苗“槁”与“兴”的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人民对明君与暴君的态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对付梁襄王,首先在于善于察言观色而择言。他见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个国君不像个国君的样子,就是接近了他,也看不出什么威严。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佳,因而讲话直截了当,毫不婉转曲折。其次在于围绕中心,逐步展开论述。梁襄王的命题是“天下恶乎定?”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回答以“定于一”,襄王不知“孰能一之”,孟子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襄王的问话不如他父亲梁惠王能提出一些他面临的矛盾,步步追问的都属于治国的常识性问题,孟子也就以严密的逻辑联系,将启发与阐释相结合的言论,使之启蒙益智。作为一国之君,只有使天下归附,才得人心,这就要爱民保民,绝不嗜杀好战,那么天下归于一统,社会也就安定了。孟子循着梁襄王问题的思路,逐步揭示所要讲的内容,而不径直揭底,使对方在获得某种满足之时,又有新的不满足,这种“引而不发,跃如也”的讲话艺术,较之捷言尽说更能收到效果。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②,沛然谁能御之?’”
译: 孟子谒见了梁襄王,退出来后,对人说:“在远处看,他不像个国君,走到跟前也看不出他的威严。他突然发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道:‘天下统一了就会安定。’(他问:)‘谁能使天下统一?’我答道:‘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使天下统一。’(他又问:)‘谁会归顺服从他呢?’我回答道:‘天下的人没有不归顺服从的。大王了解禾苗生长的情况吗?七八月间遇到天旱,禾苗就枯蔫了。(假如这时候)天上忽然涌起乌云,降下大雨来,那么禾苗就又能蓬勃旺盛地生长起来了。果真这样,谁又能阻止它生长呢?当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好杀人的。如果有不好杀人的,天下的老百姓必然都会伸长了脖子期望着他了。果真这么做了,老百姓归顺他,就跟水往低处奔流一样,浩浩荡荡,谁又能阻挡得住呢?’”

是魏襄王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句话的直接意思倒是很明了。可是孟 ...
这句话出自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梁惠王上》。释义: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孟子主张“仁政”,但是战国时的社会现实是没有一个君王不好杀人,也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且连梁惠王、梁襄王也都一概...

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什么意思?
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唐甄解释道:他们长得臃肿,弯曲,好似长了瘿结,鼻子里呼呼作响,如同牛和猪 一样,因此不像人的身体;他们长着男人的颊骨却不是男人,没有胡 须却不是女人,虽然面如美玉却没有一点生气,因此不像人的面容;他们的声音好像儿童一样稚细却不...

望之不似人君翻译
意思是,观看 不像别人的君 郎。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文言文翻译_百度知 ...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见:晋见,...

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什么意思?
我所理解的大概的意思是:若真想要了解一个人,不能仅仅从对方的身材去观望,或从对方的颜值去揣摩,或从对方的声音去判断,或者是带着个人对其的感觉去观察...虽然说一叶得以窥秋,但也有可能会导致一叶障目。仅从一个小方面去对另外一个人下结论,看法难免会偏颇,也许会导致看偏。因此若要全面了...

《孟子.梁惠王上》的全文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白话译文:梁惠王说:“...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中的"所"怎么理解.速答!~~谢谢啦~
就:靠近,到他跟前、附近的意思。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③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④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

望而不及什么意思
望而不及的意思是指:虽然看见了,但在追赶或达到的过程中却无法与之接近或超越。通常用来描述某种目标或成就看似在眼前,但实际上难以达到的状态。详细解释如下:1. 基本含义:这个词语中的“望”指的是看见或者期望,“不及”则表示无法接近或达到。整体而言,它描述了一种理想与实际之间的落差感。

杜甫《蜀相》赏析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以仁”,我们可不能做黄鹂这样的花言巧语之辈,要赢得别人的尊敬,还需身体力行地践行那些嘴上说来的美德。《蜀相》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白话释义...

引颈而望的意思
引颈而望的意思是: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例句:枚喜悦不已,学闲鸥引颈而望。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七十三首。孟子梁惠王上的原文和白话译文 原文: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清水河县13245601597: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句话的直接意思倒是很明了.可是孟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是说梁惠王根本不是那块料吗?还是有更深的含义吗? -
高段乌司:[答案] 孟子对付梁襄王,首先在于善于察言观色而择言.他见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个国君不像个国君的样子,就是接近了他,也看不出什么威严.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佳,因而讲话直截了当,毫不婉转曲折.其次在于围绕中心...

清水河县13245601597: 《孟子·梁惠王上》这句话什么意思?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我要有绝对把握的,希望能有最专业的解释,因为这是一句名言 -
高段乌司:[答案] (梁惠王的儿子)看上去不像一国之主,我走到他跟前也感觉不到敬畏阿. 这是孟子抱怨新继任的魏国君主,梁惠王的儿子,根本不胜任,连应有的威仪也没有.孟子一见之下,就十分失望. 就--靠近、走进 我从人民出版社的'孟子章句--国学丛书'中...

清水河县13245601597: 一句文言文翻译望之不似人君 -
高段乌司:[答案] 看上去不象个皇帝(样),说曹操了!说他相貌不行,当不了皇帝,汉代最重仪表.呵呵,是我错了,记混了,受教. 谁能统一天下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③问曰:'天下恶...

清水河县13245601597: 课内《孟子》专题阅读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 就 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 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 -
高段乌司:[答案] 1 .①接近②通“猝”,突然. 2 .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盼望着他了(即殷切期待)! 3 .比喻. ...

清水河县13245601597:   (一)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 -
高段乌司:[答案] 1.C(卒:通“猝”,突然)2.D3.C(孟子把梁襄王列入了“嗜杀人者”之列.) 译 文 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 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回答:'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他又问:'那有谁来跟从他呢?'我回答说...

清水河县13245601597: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 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 -
高段乌司:[答案] 17. (1) X (2) √ (3) X (4) √18. D[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项,介词,在..…上/介词,因为;C项,助词,... [参考译文]孟子见了梁裴王,出来以后,告诉别人:“(梁襄毛) 远看不 像个国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有) 让人敬畏的...

清水河县13245601597: 文言文 高考热点求真相 此惟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礼义哉?此:惟:瞻:奚:暇:治: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望:就:而:不见:所畏:请给出... -
高段乌司:[答案] 我看还是我来说吧!这只怕救人使其免于死命还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治冶礼仪呢?(我记得原文大概是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意思)此:这,是代词.是指此惟可以看作一个句式,是连着来讲的.瞻:是看的意思,如果要引申使它在这里翻...

清水河县13245601597: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日:'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反... - 上学吧
高段乌司: 孟子见了梁惠王,出来以后,告诉人说:“远看不像个国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 “我回答说:'要统一才会安定.'...

清水河县13245601597: 孟子二章 翻译 -
高段乌司: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