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东坡》阅读答案

作者&投稿:屈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东坡的文言文翻译
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

苏轼《东坡八首》赏析
【东坡八首全文】: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下隰种粳稌,东原莳枣栗。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家僮烧枯草,走报暗井出。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东坡八首注释】:【东坡八首来源】:【东坡八首赏析】:【作品评述】轼(一○三七...

苏轼答黄鲁直书原文赏析鉴赏
例如两人曾一道论书法:“东坡曰: 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日: 公之字,虽不敢轻议,然间觉福浅,亦甚似石压虾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曾敏行《独醒杂志》),如此直率机敏的谈锋,在《答黄鲁直书》中俯拾皆是。如,“非独今世之君子所不能用,虽如轼之放浪自弃,与世阔疏...

品读苏东坡之诗: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父亲为苏轼取名“轼”,字“子瞻”,是希望他说话做事要低调沉稳,而他自己自号“东坡居士”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东坡居士”和《东坡八首》有关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东坡居士”的来历要从白居易说起。白居易被贬谪忠州刺史时,曾作过一首《步东坡》: 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 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苏轼的论文20分
余秋雨先生曾这样评价《苏东坡新传》:“是文字较为典雅的学术著作,大抵让苏轼以其诗文来自道生平,作者 的归结甚有见地。” 随着阅读的深入,东坡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更加丰满和生动起来。就如李一冰先生自己所言:“苏轼是一个力求精神自由、富有性情的人,所以喜欢和朋友作毫无遮拦的谐谑,恣意说笑,但却绝对容忍不了...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二),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二...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命轼述其志。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

苏轼与朋友的交往及朋友对苏轼的影响
1、布衣之交 苏轼与布衣的交往是他身上最为可贵的一点,也是形成他本真性情的重要因素。苏轼身为官员并没有什么架子,甚至还和百姓们做朋友。一般官员和百姓相处时是一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态度和架势,苏轼能和百姓做朋友却是源于他本性中的善良,并且他是真正的关心民生的。苏轼一生数次贬谪,...

苏轼词两首文化常识
见《东坡七集》。嘉佑六年(1061),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送作者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但眷眷手足之情难遣,写了首《怀渑池寄于瞻兄》寄赠。此诗为作者的和诗。 【原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苏轼《自评文》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苏轼文集》鉴赏 这一篇或题《文说》,是东坡对自己文章的总评,也是自述其写文章的心得,虽短却精...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二、苏轼的命运可以概括为三起三落: 1、“一起”:步入仕途。公元1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年录取进士388人,苏东坡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他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后来收入《古文观止》,使他名震京师、脱颖而出...

肇常13998521907问: 《东坡》【宋】苏轼 阅读答案本诗前两句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    )的环境特点.后两句诗景中寓情,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汉源县依苏回答:[答案] 清幽,宁静. 《东坡》阅读答案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

肇常13998521907问: 《东坡》【宋】苏轼 阅读答案 -
汉源县依苏回答: 清幽,宁静. 《东坡》阅读答案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分) 2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阅读答案: 21.清幽,宁静.(2分) 2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2分)

肇常13998521907问: 《东坡》阅读答案 (宋)苏轼 -
汉源县依苏回答: “清”字的妙用 答案: 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实写雨后山冈幽静,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上,一片澄明的境界;暗写诗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悠闲整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整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肇常13998521907问: 阅读《东坡》,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东坡①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 -
汉源县依苏回答: 小题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小题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

肇常13998521907问: 《东坡》前两句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怎样的环境特点 -
汉源县依苏回答:[答案] 清幽,宁静.《东坡》阅读答案(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

肇常13998521907问: 苏轼的堂前月色愈清好的诗名是什么?急!!!!!!!!!!!!!!! -
汉源县依苏回答: 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

肇常13998521907问: 赏析:苏轼《东坡》 -
汉源县依苏回答: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说点自己见解,第一句是起手句,雨洗代表自己遭受的磨难,中国人喜欢用风雨来形容磨难;东坡是双关,既是地名也是自比;月色清代指自己历经磨难依然不改自己清白的志向.末句以铿然为结语,意思是说不论自己人生的道路多么曲折,依然会自洁自爱,掷地有声的生活,表明作者不会与朝廷的小人们同流合污的决心.铿然一词是表示声音的,与第一句表示视觉的月色清呼应,透过文字达到了视听相和的诗境.

肇常13998521907问: 《东坡》赏析
汉源县依苏回答: 东坡被雨洗刷过后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市人匆忙走过东坡只有置身名利圈外的诗人才能享受这圣景.不要嫌弃坡头的路大石从错凹凸不平.作者独自喜欢用木杖点地时坚然之声.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

肇常13998521907问: 古诗《东坡》的赏析 -
汉源县依苏回答: 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言之成理即可)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

肇常13998521907问: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东 坡 逸 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 -
汉源县依苏回答:[答案]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苏轼担任钱塘太守的时候.为:担任. ②句意为:把所欠的钱全部还清了.负:欠.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