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二),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二)

作者&投稿:尉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二),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二)
  【原】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命轼述其志。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译】苏轼和弟弟苏辙,学他们的父亲苏洵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曾经自称:“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他的文体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见。苏洵晚年读《周易》,写作《易传》未完成,叫苏轼完成他的遗愿。苏轼写成了《易传》,又写了《论语说》;后来住在海南,写了《尚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当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还不被世人所知,苏轼都如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从来不曾以老师的地位自居。
  【原】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译】自从应考直到出入侍从皇帝,必定以忠于君主作为根本,忠心的规劝卓识的议论,正直而有大节,群臣没有超出他的。但被小人所忌恨排挤,不让他安心处于朝廷之中。
  【原】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轼三子:迈、迨、过,俱善为文。迈,驾部员外郎。迨,承务郎。
  【译】高宗即位,追赠资政殿学士,用他的孙子苏符任礼部尚书。又把他的文章放在身边,读起来整天忘了疲倦,说是文章的最高境界,亲自写了集赞,赏赐给他曾孙孙峤。追崇苏轼又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有三个儿子:苏迈、苏迨、苏过,都善于写文章。苏迈,任驾部员外郎。苏迨,任承务郎。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五
希望对皇帝有所启发。哲宗虽然恭敬沉默不说话,常常很赞成。曾经读到祖宗的《宝训》,因而讲到时事,苏轼一一地诉说:“现在赏赐处罚不分明,善没有勉励恶没有禁止;又黄河正向北流,而硬要它向东流;西夏攻入镇戎军,杀掠几万人,统帅不奏报。每每出现这类事情,恐怕渐渐会成为衰亡和动乱的开端。”

《苏轼列传》全文翻译
《苏轼列传》【全文翻译】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六
【译】苏轼曾经在宫中锁门执宿,被召进便殿面见太后和皇帝,宣仁后问道:“你前年做什么官?”苏轼说:“臣是常州团练副使。”又问:“现在做什么官?”回答说:“臣现在任翰林学士。”又问:“凭什么能骤然升到这个官位?”回答说:“碰到了太皇太后、皇帝陛下。”太后说:“不是。”苏轼说:“...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二),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二...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二),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二)【原】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洵晚读《易》,...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三
【原】论曰: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器识之闳伟,...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八
苏轼不接受,上奏这事说:“高丽长久不来进贡,失去赏赐厚利,意图入朝朝贡,猜不出我们待他们的厚薄,所以借祭死去的僧人而行祝寿之礼。如果受了而不答复,将会产生怨恨;受了而厚加赏赐,正中了他们的计谋。现在应不加过问,让州郡官自己以理由推辞他们。那些庸俗僧侣狡猾商人,给国家滋生事端,其势不...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一
【原】定州军政坏驰,诸卫卒骄惰不教,军校蚕食其廪赐,前守不敢谁何。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然诸校业业不安,有卒史以赃诉其长,轼曰:“此事吾自治则可,听汝告,军中乱矣。”立决配之,众乃定。会春大阅,将吏久废上下之分...

裒羡缗得二千什么意思
“裒羡缗得二千”的意思是: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出自《苏轼列传》,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原文: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

苏轼传高中文言文阅读
1.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时安...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什么意思?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语出宋代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意为国家纲纪一经败坏,什么祸国殃民的坏事都会生出来。

凉城县18926886218: 宋史 苏轼列传 翻译 -
向须葡醛: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

凉城县18926886218: 宋史,苏轼传译文苏轼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
向须葡醛:[答案]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

凉城县18926886218: 宋史 苏轼传 部分翻译 急1.郡有宿贼尹遇等,数劫杀人,又杀捕盗吏兵.朝廷以名捕不获,被杀家复惧其害,匿不敢言.轼召汝阴尉李直方曰:“君能禽此,当... -
向须葡醛:[答案] 1.郡内有惯犯尹遇等人,犯有抢劫杀人数起,后来又杀死追捕的官兵.朝廷通缉他,仍然没有收获,被害者的亲属因为害怕被他们报复,也不敢出面指证.苏轼召见汝阴县尉李直方说:“你如果能抓住他,我会汇报给朝廷,乞求赏赐给你...

凉城县18926886218: 跪求<苏轼传>文言文翻译...谢谢! -
向须葡醛:[答案] 宋史*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

凉城县18926886218: 《宋史,苏轼传》的译文
向须葡醛: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

凉城县18926886218: 求译文,文选自《宋史·苏轼传》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驱使复入.轼诣武卫... -
向须葡醛:[答案] 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泻入了梁山泊.徐州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出了城,民心都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又拜访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

凉城县18926886218: 苏轼列传 译文 -
向须葡醛: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去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不能做范...

凉城县18926886218: 《宋史·苏轼传》译文,要全的,谢谢! -
向须葡醛: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的时候,父亲苏洵去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件,马上能够说出其中要义.程氏读东汉人物《范滂传》,感慨而叹息,苏轼问母亲:“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答应吗?”...

凉城县18926886218: 苏轼列传 部分翻译 -
向须葡醛: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

凉城县18926886218: 跪求翻译!《苏轼列传》节选!!! -
向须葡醛: 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