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朋友的交往及朋友对苏轼的影响

作者&投稿:芒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写出苏轼与朋友交往的诗词~

  【送别】苏轼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衰翁送客水边行,沙衬马蹄乌帽点。昂头问客几时归,客道秋风落叶飞。系马绿杨开口笑,傍山依约见斜晖。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陪欧阳公燕西湖

  谓公方壮须似雪,谓公已老光浮颊。朅来湖上饮美酒,醉后剧谈犹激烈。湖边草木新着霜,芙蓉晚菊争煌煌。插花起舞为公寿,公言百岁如风狂。赤松共游也不恶,谁能忍饥啖仙药。已将寿夭付天公,彼徒辛苦吾差乐。城上乌栖暮霭生,银釭画烛照湖明。不辞歌诗劝公饮,坐无桓伊能抚筝。

  寿州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
  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沫浮涎绕客舟。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玃猴。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扩展资料
苏轼一生酷爱交友,他曾说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在他的朋友当中,既有手握重权的王公大臣,也有不名一文的田野农夫。不过,苏轼交往最多的还是那些学养丰厚的读书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治臻于顶峰的时期,饱学之士比比皆是,酬酢歌筵之上,言谈谑笑之间,往往语露机锋,言含逸趣。苏轼在与朋友们的交游中,其博学多闻的修养、诙谐善谑的个性展露无遗。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大家,名列“苏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幼子苏过曾对父亲的书法有这样的评论:
吾先君子,岂以书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中而应之以手,故不见其有刻画妩媚之态,而端平章甫若有不可犯之色。少年喜二王书,晚乃喜颜平原,故时有二家风气。(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1、布衣之交

苏轼与布衣的交往是他身上最为可贵的一点,也是形成他本真性情的重要因素。苏轼身为官员并没有什么架子,甚至还和百姓们做朋友。

一般官员和百姓相处时是一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态度和架势,苏轼能和百姓做朋友却是源于他本性中的善良,并且他是真正的关心民生的。苏轼一生数次贬谪,在这些人身上,他得到了在落魄生活中基础的温情,使得他在困难时不至于对人生丧失信心,也不至于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

2、君子之交

苏轼最为有名的政敌便是王安石了,而王安石的变法迫使对立阵营的苏轼接连贬谪。这两人在政见上水火不容。在新旧党之争中苏轼个人政见与新党南辕北辙,站在了旧党一边,而王安石则是新党的,两人免不了发生冲突。

王安石位居丞相,关于政事苏轼提出不同意见时他常在神宗面前进言希望能够贬黜苏轼,还说他是“邪险之人”,但神宗并没有予以理会。

3、佛门之交

苏轼一生所交朋友甚广,其中不乏修行佛道之人,其中最为著名的应是以砸缸闻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新当上了宰相,王安石变法遭到全盘否定,新法全部被废。但原本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抛弃,应该区别对待,把好的留下,不好的摒弃。

于是苏轼被贬谪到瓜州,在瓜州时结交的佛印和尚。他们之间流传下来的故事有趣味而富有哲理。要知道,苏轼虽然信仰儒学,但也喜欢道家佛教,却不喜和尚。


扩展资料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和陈师道、李廌六人并称苏门六君子。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苏轼



摘要:苏轼人品为世传诵。一生结交了不少君子,也得罪了不少小人。君子从道而小人从利,当前是关系社会,好的朋友能受益一生,而不好的朋友会耽误一生。苏轼一生阅人无数,探讨苏轼的交友历程,有助于发现朋友的优劣,或许能受益终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唐宋八大家”之一。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流传下的诗文颇多,诗2726首,词398阕,散文4000余篇。他的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艺术都是一流的,而且还写下了中国古代唯一的寓言小说《艾子杂说》,精熟儒道佛三家,命运多舛而又穷且益坚,品格极佳。苏轼的诗文能够促进精神陶冶与开启智能。

苏轼少年成名,考取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制科三等。于是,他的周围朋友非常多。其中良莠不齐。有在他失势时推心置腹的好友,又落井下石的小人。百家讲坛的康震副教授曾经讲道:“少年苏轼固然是文学天才,但是缺少基本的生活常识,不善于交友”,而后举出苏轼在其妻王弗墓志上证据:

“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或许,苏轼在夸奖夫人的冰雪聪明,而苏轼也不是就那么迟钝。苏轼不是酸儒,行政能力很强。在官场历程只有两次不良纪录,而且都是小事,其一为不参加陈公弼的联谊会而被罚铜八近,其二为部下小吏挪用公款被罚款,除此以外,就没有不良纪录,连政敌要找他的麻烦也只能在诗文里面找,可见苏轼的为人处事颇为得体。这样的人,也是聪明人一个,认识朋友的能力也比较强。

苏轼初次出仕,在凤仪府当差,当时知识二十出头,年轻人一个。他和章敦认识的过程有这么一个纪录,:

有一次两人一起旅行,到了黑水谷,那里有一条深涧。深涧两侧绝壁万仞,道路断绝,下边湍流翻滚,只有一条横木为桥。章敦胆子大,要苏轼走过去,到那边的悬崖上题词。苏轼两腿发软,不敢过,章敦却无动于衷地走过去,从容在石壁上写下:“章敦苏轼来游”,完了又走回来。苏轼拍章敦的肩膀说:“子厚(章敦字)必能杀人!”章敦问为什么?苏轼说:“连身家性命都不顾的人,还怕杀人吗?”

章敦在得势的时候的确杀过人,是很多人被贬。据说,整人的手段还挺高明的,他能让人感觉心理的痛苦,子由被贬雷州,子瞻被贬儋州,都是别出心裁的。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苏轼的先见之明,青年时代的苏轼交友也算是聪明的,不像康震说的那么差劲。而且,从某个角度来看,章敦也能算是一个不错的朋友,他和苏轼的悲剧,在于两个人的政治立场不同,只是有的人利益观念强了点。章敦也算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了,在宋徽宗未即位之前,他就能看出宋徽宗不是好的政治材料,建议不让他成为统治者,如果当局听他的话,北宋也不会那么快就灭亡。

苏轼一生交友十分广泛,凡夫走卒,三教九流,都有他的朋友。苏轼在乌台诗案在又交了一个朋友,就是负责监守他的狱卒。这个狱卒以前认识苏轼,对苏轼也不错,煤田晚上都给苏轼热水洗澡,还帮他搓洗,算是落难好友了。

落难之时,人们的头脑往往是不够冷静的,但是苏轼能保持头脑的冷静,是很可贵的。在狱外,他的朋友们都在积极营救他,包括政敌王安石。苏轼最终得救了,和朋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因素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苏轼的这个新朋友——狱卒。

有一天,苏轼托付狱卒把这样的两手诗歌交给他的弟弟苏辙:

狱中寄子由二首,一作: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二首�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狱中闻湖杭民为余作解厄斋经月,所以有此句也朱邑葬桐乡。犀角,杜琮事。

这两首诗都是很感人的,交代了和弟弟的深情厚谊,也把家里付托给弟弟了,再家上对百姓的感谢,对人生的感恩。

林语堂先生认为这是一个计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其一,“舍生取义”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但是苏轼是被人陷害的,死了也取不得义;其二,太冤枉,家里还有太多的牵挂;其三,对皇帝还没有绝望。

苏轼是宋朝的大吏,当然熟悉宋朝的律法。他知道,像他这么大的政治犯,要交一个纸片出去多么难,这些文字都是要交到皇帝那里去的。而皇帝做为封建皇朝的最高统治者,有生杀大权。只有通过打动皇帝,才能让自己有生路,而且他和皇帝的关系不错。而这个狱卒就是沟通皇帝和苏轼之间的桥梁,他要对皇帝负责,而且和自己的关系又比较好,但是不好明说,人心不可测,于是,这个狱卒就在不经意间扮演了“无间道”角色。

苏轼最终得救,这个狱卒无疑是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而这个狱卒从某个角度来说不是狱卒了,而是皇帝。

“文人相轻,自古通病”,苏轼和王安石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未必都小气,但是如“水之皮水之骨”之间的琐事还是有的,但是两个人都不会因为这些小事而去打击对方,这也宋朝让人欣慰的地方之一。

王、诉两个人的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文才,心胸和志趣都有相似的之处,但是,最大的相似的之处是在于两个人的政治战略,都主张变法:

在仁宗殿试时,苏轼在试卷上写下《御试制科策》,指出国家的形势是“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宜补偏救弊,宣故纳新,不可因循苟且”,表明苏轼也是主张变法的,所以朱熹说“东坡初年若得用,未必其患不甚于荆公”。

由此可见,如果苏轼先得势纪念,也会变法的,只是和王安石的战术不一样的是,王安石主张的是狂风暴雨式的改革,苏轼主张的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式的改革,这个是两个人不同的地方,也因为这个不同,导致了苏轼被贬悲剧的产生。

但是,君子坦荡荡,物以类聚。苏、王二人在文学上是彼此欣赏的,以苏轼的豁达和王安石的正直,两人极有可能成为难得的文友。他们成为朋友的可能性有三:一,王安石惜才,王安石在罢黜苏轼时曾经对宋神宗说:轼才亦高,但所学不正……请黜之。而且在乌台诗案中还为苏轼辩解。二,苏轼淡化了在政治上对王安石的对立情绪,苏轼在外任期间,给自己好友滕达道信中说:“吾侪新法之初,辄守偏见,至有异同之论……回向之所执,益觉疏矣。”三,个性相似,王安石争执,苏轼坦荡。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自黄州移官汝州,准备顺路去拜访隐居江宁的王安石。而王安石听说苏轼将来,便穿着野服,骑着毛驴,兴致勃勃地来到江边见苏轼。苏轼也穿着野服见王安石,并说,我苏轼今天是穿着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笑着回答说,礼仪难道是为我们这些人设的吗?可见两人洒脱至此。后来在同游钟山时,他们有意回避了容易产生分歧和误解的时政,诗酒唱和,谈禅说佛,不亦乐乎。当然,这既是他们共同的爱好,也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期间,苏轼写下了《次荆公韵》: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于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王安石彻底和解的诚意,也体现了对王安石急流勇退的仰慕。

苏、王之交是君子之交,于公为真敌,于私为好友。苏、王二人历经了数年的针锋相对,最终走向了和谐,且以其政治家文学家的风度与胸怀,彼此获得了很高的敬意,在历史的天空中,为后世学人留下了一颗闪烁的星辰。

结语:孔子在《论语》中曾经讲到好朋友和坏朋友有三种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以上所举的三个例子不难看出他们的某些影子。但是孔子的话嫌不足,要分辨好的朋友的不好的朋友,有两个前提:一是机缘,二是感知,没有机缘就没有朋友,而朋友没有做出表示就无法感知他的意思。我觉得,要分辨好的朋友还是不好的朋友还不如直接做到自己是一个好人,那就是不争夺别人的胜利果实,保持恰当的距离,交个心理上的朋友。俗语有云“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病床前无贤妻”,何况朋友?自己首先要有实力,才能有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朋友,就保持距离。义气连着,感情就在。

参考文献:

[1]《东坡传》 林语堂 著 电子书

[2]《百家讲坛 苏轼》 康震 视频

[3]《唐宋八大家集》 电子书

看看苏轼与他朋友之间的诗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送别】苏轼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衰翁送客水边行,沙衬马蹄乌帽点。昂头问客几时归,客道秋风落叶飞。系马绿杨开口笑,傍山依约见斜晖。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陪欧阳公燕西湖

谓公方壮须似雪,谓公已老光浮颊。朅来湖上饮美酒,醉后剧谈犹激烈。湖边草木新着霜,芙蓉晚菊争煌煌。插花起舞为公寿,公言百岁如风狂。赤松共游也不恶,谁能忍饥啖仙药。已将寿夭付天公,彼徒辛苦吾差乐。城上乌栖暮霭生,银釭画烛照湖明。不辞歌诗劝公饮,坐无桓伊能抚筝。

寿州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
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沫浮涎绕客舟。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玃猴。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

子由是他的弟弟,也是最好的文友。
他的朋友还有:王安石、欧阳修、章敦。

恩师 欧阳修


苏轼与朋友的交往及朋友对苏轼的影响
1、布衣之交 苏轼与布衣的交往是他身上最为可贵的一点,也是形成他本真性情的重要因素。苏轼身为官员并没有什么架子,甚至还和百姓们做朋友。一般官员和百姓相处时是一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态度和架势,苏轼能和百姓做朋友却是源于他本性中的善良,并且他是真正的关心民生的。苏轼一生数次贬谪,在...

200悬赏!!苏轼如何和佛印 苏辙等朋友成为朋友的?有什么故事或原因吗...
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20、联气小妹 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

轼文言文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翻译:构成一辆车子,轮子、辐条、上盖、车厢底部的横木,在车上都各有职责,唯独拦在...

轼待之如朋俦未尝师资自予
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意思是:苏轼都如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从来不曾以老师的地位自居。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手足情深
苏轼与苏辙这对兄弟,情谊深厚,犹如车轮与轨迹,相互扶持,相互影响。苏辙曾称苏轼为兄长和老师,而苏轼则视苏辙为不仅胞弟,更是贤良的朋友。他们的名字寓含深意,轼象征着扶手,象征着兄长的引导,辙则象征着车辙,象征着弟弟子由的追随。苏辙,字子由,是苏轼的弟弟,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兄弟俩在...

苏轼的经过
其他人,张方平与其他大官都是罚红铜三十斤,司马光和范镇及苏轼的十八个别的朋友,都各罚红铜二十斤。 诗案总算了结了。苏轼出狱当天又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是:“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要是由御史台的人检查起来,他又犯了对帝王大不敬之罪,“少年鸡”指的是...

苏东坡传每章的主要内容【共四章】
第一次的失意主要与王安石集团的碰撞中产生的。结果很明确:苏东坡要被流放至惠州。这位举世知名的大文豪可以完全从朝廷大员变身成普通农夫。“他脱去衣袍、帽子、靴子,头发用最廉价的皮筋束起,躺在草地上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为了和朋友在船上相聚畅聊,竟回家央求妻子给他些酒”。“他会...

苏东坡佛印狗屎文言文
4. 关与苏轼与佛印说《牛粪》的作文 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

王安石和苏轼是政敌还是朋友呢?
苏轼与王安石在政见激烈冲突的同时,仍保持着私人交往。苏轼被贬在黄州做了四年零二个月的团练副使,之后往汝州,途经金陵,与退职在家的王安石相会,共览江山之胜。朱弁《曲侑旧闻》记载了这件事:“东坡自黄徙汝,过金陵,荆公野服乘驴谒于舟次,东坡不冠而迎揖曰:‘轼今日敢以野服见...

苏轼爱与和尚交朋友,其中一些北宋名憎叫什么?
北宋一位金山寺名僧的法号。名了元,字觉老,三岁能诵《论语》,五岁能诵诗三千首,被称为神童。住云居四十余年。与苏轼友善,轼谪黄州,佛印住庐山,常相往来.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

英德市18538505288: 苏轼童年时期最好的朋友是谁? -
苗腾拜阿: 苏轼童年时期最好的朋友是谁历史上好像没有记载.但苏轼一生朋友很多,他最好的朋友可能是陈慥(字季常),两人定交于岐山,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途中偶遇,陈季常一直低头不语听苏轼的讲述,听完仰天大笑,随后便不提一句.黄州期间,两人经常往返四五百里看望对方,相伴出游,苏轼离开黄州时陈季常一直相送,离别时苏轼曾写一首诗送陈季常,很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的味道.

英德市18538505288: 苏轼有什么朋友?与朋友之间又有什么故事? -
苗腾拜阿: 佛印等.苏轼问佛印我在你眼中是什么,佛印说是神.苏轼说,你在我眼中是狗屎.佛印说,人的心想什么,就是什么.

英德市18538505288: 500字苏轼小故事 -
苗腾拜阿: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是一代文豪,后来因为“乌台诗案”入狱103天,出狱后被贬到了黄州,这个时候的苏轼喜欢上了佛法.当时的黄州位于湖北省长江的北岸,与长江南岸的江西省庐山隔江相望,佛印那个时候就主持庐山的归宗寺,于是苏...

英德市18538505288: 欧阳修和苏轼说说他们之间的友情. -
苗腾拜阿:[答案] 从颍州欢聚看欧阳修与苏轼的忘年交契 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坛耀眼的双星.在诗文革新运动中,欧阳修是英勇无畏的旗手,苏轼是名副其实的闯将.他们分别团结了一群才华横溢的作家,携手铸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而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欧、苏两...

英德市18538505288: 苏轼与 苏辙的友情 -
苗腾拜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七零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英德市18538505288: 苏轼在对待朋友方面有什么特点? -
苗腾拜阿: 这要看他对什么朋友的,朋友关系有好有坏,有远有近,好朋友面前苏轼放的开,开玩笑,抬杠什么的经常会玩.关系远一些的就没有那么开.苏轼对朋友还是挺不错的.

英德市18538505288: 苏轼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有关作品分析. -
苗腾拜阿:[答案] 一 受柳永风格影响 我们眼中的苏东坡与柳永最大的不同便是他的豪放.胡寅说过:词曲至苏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下,他在早期却是不可避免的要受到...

英德市18538505288: 苏轼的经历 -
苗腾拜阿:[答案] 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 清代余集绘《苏文忠公笠屐图》 响.当然,假...

英德市18538505288: 苏东坡的景芝情缘是怎样的?
苗腾拜阿: 宋代大词人苏东坡,一生中有三年时间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职太守.1076年中秋夜,苏轼和朋友围坐在超然台上饮酒赏月,几盅烧酒下肚,思绪满怀,百情并生,吟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