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热者寒之而热翻译

作者&投稿:鞠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素问热论原文及翻译
人若感受寒邪,就会发生热病,若热势亢盛,虽有生命危险,但不会死亡;若同时感受寒邪而两阳相并病的,则一定会死亡。黄帝说:我希望听听有关热病的具体症状是怎样的。岐伯说:伤寒病头一日,太阳经受邪发病,所以头项痛腰脊强直不舒。黄帝内经的素问影响:黄帝内经的素问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它奠定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及翻译
阳气偏胜就产生热,阴气偏胜就产生寒。寒到极点,又会出现热象;热到极点,又会出现寒象。寒邪能操作人形体,热邪能操作人气分。气分受伤,就会因气脉阻滞使人感觉疼痛;形体受伤,就会因为肌肉壅滞而肿胀起来。所以凡是先痛后肿的,是因为气病而伤及形体;若是先肿后痛,是因为形伤而累及气分。风邪太过,形体就会动摇、...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实者泻之 虚者补之 怎么翻译
指寒性的疾病,用温热的方药治疗,热症要用寒凉的方药治疗,消化不畅的人使其排泄,体虚的人让其滋补身体。

医师章全文翻译哪里有?
丹溪翁为他诊察,脉象滑而数,就告诉病人说:“这是热极而反现的寒象。”于是用辛凉药剂,病人服后吐出一升左右痰水,蒙头的棉织物就减去了一半;接着用防风通圣散给他服用,病愈。周进士实在高兴得很,丹溪翁说:“病愈后必须用清淡饮食来养育胃气,排除杂念来保养精神,那么肾水得以滋生,心火才能下降;否则,附子的毒...

太仓公专文言文翻译(医古文课件)
午时以后就病愈的原因,是因为肝和心所主的时辰应当更换,因而病势逐渐衰减而无恙了。 广亲宅皇族四大王之子患上吐下泄之病,医生用燥热之药来给他温补,反而给病人增加了气喘。 钱乙说:“王子的病本来是肠胃热甚之证,脾脏况且已经受到伤害,怎么。 5. 医古文医话三则现代文翻译 一则:《系辞上传》天尊地卑,乾坤...

素问71六元正经大论篇(6)
【翻译】黄帝说:先生说“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我不明白其所以然,还想听听怎样叫做“远”。 【原文】岐伯曰: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所谓时与六位也。 【翻译】岐伯说:用热性药品者不要触犯时之热,用寒性药品者,不要触犯主时之寒,适从这一原则时,就可以和平,违背这...

王冰先生的一段注译,求翻译!如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
或夜晚发热白天停止,这种间歇性发热,也是由于心虚(热气郁结于内,阴阳相争)之故。应该治其心虚。如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如果(病人)有极热之症,但是投之以性寒的药,或让其接触寒的东西,却不觉得寒,这是由于肾虚(寒气郁结于内)之故。以上是非专业翻译,仅供参考。

发烧文言文
《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素问·评热病论》:“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阴阳交,……”2. 文言文翻译 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

华佗行医文言文
3. 文言文华佗治病的翻译 华佗治病”这则小故事有两个文言文版本: 《华佗治病》版本一:【原文】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嘱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译文】有一个郡守病...

医生治病的文言文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这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

桂承17668128339问: 为什么出现“有病热者?为什么出现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
泽州县克非回答: 在临床上,有时会出现“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的变化,这是由于没有分清寒热病证的虚实之性,不懂得虚热与实热、虚寒与实寒,病本不同,治疗不同的道理.而 误把虚热当实热治,用苦寒泄热,虚寒证作实寒治疗,用辛温散寒.阴虚不能制阳之发热.若 以苦寒泄热,则不惟阳热不减,且阴愈伤而火愈炽;对阳虚之寒,如果不明此“寒”,乃阳虚失于 温煦而致,盖用辛温发散,则不但阴寒不退,而反伤阳气,且阳愈耗而寒愈盛,因而,都可见“新病复起”.:由以上可见,最好的治疗方法应为阴虚热证,因病本于阴虚,故应滋阴以制阳,“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其热自退;阳虚寒证,因病本是阴虚,故应补阳以抑阴,目卩“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其 寒可自消.

桂承17668128339问: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意思? -
泽州县克非回答: 寒性的疾病,用温热的方药治疗,热症要用寒凉的方药治疗,

桂承17668128339问: 喝四物汤后很热气是怎么回事? -
泽州县克非回答: 四物汤 是补血,滋阴的主方剂,,你服用反而热..【黄帝内经】说::有病热者 寒之 而热,应该 取之阴【滋阴】,,有病寒者 热之 而寒者,,应该 取之阳【补阳】..【就是服寒反而热,,服热反而寒..】为什么会这样呢..【治其王气(偏盛的一面),,是以反也..就是说只注意到了偏盛的一面,,而忽略了虚弱的根本的一面.. 你服用的四物汤 加大 熟地 当归 的用量,,减少 川荨 的用量,,坚持服用会好的.. 采纳哦

桂承17668128339问: 中医是否有虚、实,寒、热之分.
泽州县克非回答: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没错.寒中有热,热中有寒是错误的.虚实如真假,固然难辨,寒热如冰炭,岂能混淆.病热者,寒之而热,此真寒假热也,有病寒者,热之而寒,此真热假寒也.

桂承17668128339问: 温者清之,热者寒之,治热以寒的原则是什么意思?? -
泽州县克非回答: 一楼那位数典忘祖崇洋媚外的兄台,如果你不了解中医请不要胡说.

桂承17668128339问: 黄帝内经里面的辩证是什么意思
泽州县克非回答: 一)什么叫辨证 辨:包括辨别与分析两方面内容. 证:即是一组症状的综合与归类. 辨证:是运用四诊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即证候),用中医理论(三因、四诊、六经、八纲、脏腑、气血等等)分析辨证,从而提高认识原因、病理、病机、病...

桂承17668128339问: 中医里的“寒者热之热者寒”是什么意思?
泽州县克非回答: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是用以概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类证候,一般地说,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表现的证候.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辨别寒热是治疗时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桂承17668128339问: 王冰先生的一段注译,求翻译!如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 -
泽州县克非回答: 王太仆云∶如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王冰先生说:如果(病人)有极寒之症,但是投之以性热的药,或让其接触热的东西,却不觉得热,这是由于心虚(热气郁结于内)之故. 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发昼止,不时而热,是无火也,当治其心.发热往复,或白天发热晚上停止,或夜晚发热白天停止,这种间歇性发热,也是由于心虚(热气郁结于内,阴阳相争)之故.应该治其心虚. 如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如果(病人)有极热之症,但是投之以性寒的药,或让其接触寒的东西,却不觉得寒,这是由于肾虚(寒气郁结于内)之故.以上是非专业翻译,仅供参考.

桂承17668128339问: 脾为至阴之脏也,故凡脾病者,至夜必热,热而兼矣.食未消者消之,则寒热自止;食既消者补之,则寒热自痊 -
泽州县克非回答: 你引用的文字是出自《保婴撮要》吧?文中有错.补充在括号里: 盖脾为至阴之脏也,故凡脾病者,至夜必热,热而兼(寒,则又见所胜者侮所不胜者矣).食未消者,消之则寒热自止.食既消者,补之则寒热自痊. 意思是: 脾是最为阴性的...

桂承17668128339问: 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的名词解释 -
泽州县克非回答: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意即用苦寒药治疗热证,而热不退,反见增重,这不是有余的热证,而是肾阴(真阴)不足的虚热,故治疗应滋阴补肾.因热病易致阴伤,逼津外泄而消烁阴津,是耗伤机体阴液,唐代王冰解释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其意是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光火盛.迨至明代张景岳在《类经》中,作了较为全面而具体阐释,谓:“诸寒之而热者,谓以苦寒治热而热反增,非火之有余,乃真阴不足也,阴不足则阳有余而为热,故当取之于阴,谓不宜治 总的意思就是 用补阴的方法治疗阴虚发热的病症.如青蒿鳖甲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