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为学之道的理解

作者&投稿:项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学之道》的翻译
(按:曾氏之历史功过是非,留给别人去说。但其人为学时有精妙之论,不论对于四书五经,还是现在的信息科目的学习深造,想真的有点自己的东西,都有一些规律需要而且必须遵循。兹录之以为借鉴,于己浮躁、不耐、无恒之陋习,或有小补也:)细思不能主一之咎,由于习之不熟,由于志之不立,而实...

为学之道中包含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啊
孔子为学之道: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然而,孔子之学主要谈人,其实是很狭隘的。要知道,古人哲学是天地人为一体,人与自然都是统一的,故只谈人,是远远不够的。人,要向大自然学习,大自然这部天地风雨经,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为学之道是什么意思?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

论语中的为学之道分为哪几个层次?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反映了孔子自己求学上进五十五年的进步感受,是孔子学问进阶的六重境界。这也应该是他所推崇的为学之道的六个层次,值得所有人学习。第一个阶段,是有志于求学。第二个阶段,立定志...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什么是为学之道,贵专贵有恒?
二月初二,曾又发病,“因告二子,丧事宜遵古礼,勿用僧与道”。是夜仍读《二程全书》。二月初三,早饭后清理文件,阅《理学宗传》,晚饭后阅书中《张子》一卷。《理学宗传》是曾氏所读的最后一部书,次日即逝世。就凭最后这一点,我们就足以明了曾有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了。“坚持”二字笔画不...

论语。子罕第九以“为山”比喻为学之道,它的主旨是什么?试举一个生活...
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其实呢他就是告诫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自觉性。都要坚持到底。不可中途停止。例子的话就是,我们可能出身不好,起点不高,但是我们一定要去学会去不断奋斗。积少成多,大事终成。而半途而废的话,就会前功尽弃。别人和环境的因素不能是完全主导 ...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出自哪里?
句子出处:清·顾炎武《与人书》顾炎武文章“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意思是大丈夫之所以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明白事理,为了济世救民。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玩文字游戏,那就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什么意思_百度...
所以解释“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就应该是“从自身到家国天下(的文化知识及实践经验),都是应该学习(实践)的”。有不少今天的人说顾炎武的为学之道对孔子的为学之道是一个“进步”。于是谈到顾炎武多半要讲到他的为学之道,讲到他的为学之道,又多半要讲他的“博学于文”,所以你...

与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有关的故事
比如我读《孙子》,只是在当下理解了字面的意思,但并没有掌握其实质内涵;读《易经》也是肤浅的阅读,很多内容甚至都不理解,只当故事看了。不求甚解就是在说我自己啊。 孔子的劝学为学之道真是无处不在,经常会在不经意之间出现。他的学习之道有些是教学习之方法,如“学而时习之”;有些是...

翁终19723614731问: 六条孔子的教育思想或治学之道是什么?
阳明区健择回答: 孔子在一生的教育生涯中,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好教师,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不断地自觉修养自己的德行.总结了修养德行六条原则:(一)立志,他要求一个人不应以...

翁终19723614731问: 七年级上课文“《论语》八则”中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七年级上课文“《论语》八则”中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最有现实意义的是什么?长春版的 -
阳明区健择回答:[答案] 儒家思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学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

翁终19723614731问: 《论语》中反映了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对你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是 -
阳明区健择回答:[答案] 一、教育教学态度 1、爱岗敬业 子曰:“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讳乎!(《宪问第十四》) 【译文】孔子说:“爱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教诲吗?”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翁终19723614731问: 儒家提倡的读书之道是什么?有何含义? -
阳明区健择回答: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

翁终19723614731问: 孔子的制学之道急!!!!!!!!!!!!!!!!!!!!!!!!!! -
阳明区健择回答: 治学之道之一:“好问”.如所周知,学问自问题来,无问题,一切知识、思想皆无从谈起.故好学者必好问.《论语》中所言三好学者皆为“好问”之典范.若孔文子,能做到“不耻下问”;若颜渊,能做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翁终19723614731问: 什么是孔子之道?? -
阳明区健择回答: 黑格尔曾评价孔子只是一个老年的智者,并没有更高的哲学建树.而时下的一些所谓孔子的研究家,尤其是看了一个女性写的论语研究著作之后,我觉得有必要说两句. 读孔子的人有三种. 没用心读过孔子的人,通常会很自大的乱说一通,比...

翁终19723614731问: 文章中涉及了孔子为人与为学的两方面思想,你对其思想有何看法 -
阳明区健择回答: 孔子是儒学思想体系的奠基人,而不是周文化的全盘接受者,之所以"从周",与他追求有序化的最高理想有关.我们所理解的周文化很多是孔子及其后学整理的结果,"子不语"正是孔子"从周"前提下进行思想转换的一种方式.在孔子的社会学的功能体系中,并没有什么核心概念.君子人格系统、作为文化价值的仁学系统与社会结构和规则构成的礼学系统三者互相规定、互为条件,它们都是自身处于不停转换过程中的具有时间性和历史性的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更广泛的均衡有序的文明结构.

翁终19723614731问: 如何理解孔子“好学”的含义 -
阳明区健择回答: 孔子是很注重学习的,学习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并不是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在各种各样的学校学习才叫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真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学习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在某些方面,别人就是你的老师.所以,你的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自己身上的缺点,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间断的提高自己.“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当你有了敏而好学这种态度,你就能够虚心的接受各方面的意见,改进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修养.

翁终19723614731问: 谈谈孔子是如何论述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的,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
阳明区健择回答: 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吧.师道,我理解为“孔子的教育观”和“孔子所提倡的教育方法”,从师之道,我理解为“接受教育的态度”. 在教育观上,1、孔子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

翁终19723614731问: 在止于至善 - 如何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阳明区健择回答: 做治国安帮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永无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 “大学”就是大学问,古时候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帮的学问; “道”就是方法,途径,诀窍等; “明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明放、彰显、提倡、推广、发扬、张扬之意;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 “亲”就是亲近,体察,尊重; “民”就是民众,引申为民意、民情; “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止”就是停住.“止于”就是“当某某目标达到的时候停住”,引申为“以……为奋斗目标”,“止于至善”就是以至善为奋斗目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