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取信于民的典故

作者&投稿:厍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变法之初,商鞅立木悬赏,取信于民;刑太子师,以肃其法。变法十年,“秦民大悦”,“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国家日益强盛。但是商鞅的做法又非常之残酷,太子犯法而刑公子虔,黥公孙贾,把议论新法的人视为“乱化之民”,统统迁往边疆。本文着眼于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使人物更为丰满、...

商鞅死的时候说作法自毙
这剂猛药,就是商鞅的变法。商鞅变法的切入点就是建立政府的“威信”,以厚赏取信于民,这便有了著名的“厚赏徙木”的故事,而要立威,则采取严酷的刑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颁布严厉而明确的法律;奖励军功;鼓励农桑;推广郡县制。其中有一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极坏,即“告奸”,鼓励民间相互告密...

曹操断发取信于民的典故
骑士皆下马,附麦以相持。于是曹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罚不加于尊。操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孝公 ① 既用卫鞅 ② ,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1.C 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意对即可) 4.取信于民。(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孝公 ① 既用卫鞅 ② ,鞅欲变法,恐...
1.C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3.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意对即可)4.取信于民

卫(商)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 (1)废井田,开阡陌 (2) 建立县制 3.商鞅为变法而献身的事迹,说明新的先进的事物要战胜旧的落后的事物并非一帆风顺的就...

商鞅欲变法,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2,秦孝公的大力支持。3,商鞅的努力坚持。

商鞅立木文言文全文翻译是什么?
本文所记载的事,发生在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秦国在实施新法令之前,立于南门,取信于民。新法实行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两件事说明了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文言知识 “卒”的释义 1、名词 解释“步兵”,《吕氏春秋》注:“在车曰士,步曰卒”;...

卫鞅取信于民
徙木立信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译文: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

徙木立信 历史典故是什么意思?
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 译文 秦孝...

睢依13244835075问: 历史中以信取人的故事 -
和田地区追风回答:[答案]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十金.商鞅想以此建...

睢依13244835075问: 例子立木取信(商鞅) -
和田地区追风回答: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睢依13244835075问: 商鞅取信于民的典故说明商鞅变法的什么理念 -
和田地区追风回答:[答案] 决心! 说明秦要变法的决心,那时候百姓对秦国缺乏信任,可以想象秦国的政令差不多都是朝令夕改,朝廷无法取信于民,民众不信政府能坚持改革.他就做出一个表率.

睢依13244835075问: 有谁知道这个典故具体是怎么样的?有一个人变法,为了取得大家的信任
和田地区追风回答: 这个典故“南门徙木”,出自商鞅变法的故事. 秦孝公下定决心,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商鞅得到孝公的指示后,商鞅立即着手制定改革秦国旧制度的法令.为了使法令能...

睢依13244835075问: 古代君王为了确立诚信,然路人搬木头赏黄金 -
和田地区追风回答:[答案]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十金.商鞅想以此建...

睢依13244835075问: 什么是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 -
和田地区追风回答: 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就是商鞅立木取信. 立木取信这个故事与商鞅变法有关,商鞅为了获取百姓的信赖,在施行变法前,发起了一个小活动.秦孝公想效仿其它诸侯国在秦国开展变法运动,便想在全社会寻求一位仁人志士,让他带领秦国走上富...

睢依13244835075问: 卫鞅取信于民 -
和田地区追风回答: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

睢依13244835075问: 帮助商鞅在秦国人民中树立威信的是什么事 -
和田地区追风回答: 商鞅以立木的方式在秦国人民中树立威信.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也称鞅徙木立信.

睢依13244835075问: 商鞅变法还有什么其他的故事?
和田地区追风回答: 商鞅颁布新法时,为了取信于民,他在都城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木杆,并张贴布告,“谁能把木杆搬到北门,赏金十两''.老百姓看了布告都不敢相信,不知商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谁也不动.商鞅又下令,“把木杆搬到北门者,赏金五十两”.这回有人动心了,真的把木杆从南门搬到了北门.商鞅当众赏了这人五十两金,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商鞅此举意在昭示新法的严肃性,使得百姓不敢怠慢新法.公元前340年,商鞅率军攻魏,双方势均力敌,秦难以速胜.商鞅采用兵谋诈术,写信给魏公子,约魏公子饮酒,假意言旧.魏公子丝毫不疑,如约而至,中了埋伏,魏军大败,只好归还秦国的河西之地.此一役,不仅解除了魏对秦的威胁,商鞅也因此被封为商君,得到15个城邑的封地.

睢依13244835075问: 商鞅取信于民的故事是商鞅立木还是南门立木. -
和田地区追风回答: 南门立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