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取信于民

作者&投稿:莱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卫鞅取信于民~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译文
 秦孝公已经决定任用商鞅了,商鞅想要变法,又担心天下对自己的非议。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他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

商鞅变法时,为取信于民,采用的方法是“立木赏金“。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用来比喻言出必行。商鞅就是用这种办法确定法家的权威,好推行变法。

徙木立信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译文: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吴子鱼回答的有说服力!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商鞅具有全盘计划,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如徙木立信,变法内容深入人心。 5.有充裕的时间,实行是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 6.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 7.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 望采纳,谢谢。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

在《商鞅南门立木》中商鞅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商鞅南门立木》中商鞅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

商鞅立木文言文实词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2. 商鞅立木 古人商鞅想要推行新的法规,为了( 取信 )于民,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徙木为信的故事 【注音】xǐ mù wéi xìn ...

《史记》(三)——列传•商君(卫鞅)(1)商鞅在秦国变法
商鞅于是一方面立木悬赏,取信于民;一方面对违法的太子老师施刑,以肃新法。新法施行了十年,“秦民大悦”,“家给人足”。但是,商鞅的新法刻薄寡恩,也给自己带来灾祸。秦惠王即位后,商鞅被逼叛乱,最终事败被车裂灭族。 商君,卫国公室庶出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先祖原本姓姬。公孙鞅年少时喜欢刑名之学,曾...

商鞅南门竖木,这件事对当时的秦国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在当时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

商鞅诗词全文拼音
于是,约在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写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商鞅的景仰之情,表明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以及推行新法的决心。 前两句是讲古代圣贤为政的风格:取信于民。这是令行禁止的根本。后二句则讲商鞅为政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取信于民,从而使政策得到实施。这首诗不是讲商鞅变法的实际内容...

商鞅的全面客观评价~
为了确保新法的实施,商鞅不仅要取信于君,还要取信于民。在新法颁布之前,商鞅在国都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谕市民:谁要能将它搬到北门,便可得到十金的奖赏。看热闹的人大都不信,以为哪有这等好事!于是商鞅干脆将赏钱提高到五十金。结果有一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木头扛到了北门,果真得到五十金的奖赏。

商鞅之令的翻译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商鞅南门立木的背景
1、背景 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也称鞅徙木立信。2、布令原文 令行期年,...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3.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

阜平县17388536155: 卫鞅取信于民 - 搜狗百科
樊汤奥立: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

阜平县17388536155: 卫鞅取信于民孝公既用商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民怪之…全文及翻译全文 -
樊汤奥立:[答案] 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

阜平县17388536155: 卫鞅在行令前为什么要“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
樊汤奥立:[答案] 为取信于民,让人民知道国家改变的坚定态度和决心,是说话算话的.以此取得百姓的支持和配合,为变法做准备.

阜平县17388536155: 商鞅取信于民的典故说明商鞅变法的什么理念 -
樊汤奥立:[答案] 决心! 说明秦要变法的决心,那时候百姓对秦国缺乏信任,可以想象秦国的政令差不多都是朝令夕改,朝廷无法取信于民,民众不信政府能坚持改革.他就做出一个表率.

阜平县17388536155: 什么是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 -
樊汤奥立: 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就是商鞅立木取信. 立木取信这个故事与商鞅变法有关,商鞅为了获取百姓的信赖,在施行变法前,发起了一个小活动.秦孝公想效仿其它诸侯国在秦国开展变法运动,便想在全社会寻求一位仁人志士,让他带领秦国走上富...

阜平县17388536155: 商鞅轶事,商鞅为了取信于民而采用的方法是?(用文中四个字概括). -
樊汤奥立:[答案] 立木取信

阜平县17388536155: 商鞅立木取信达到了什么效果 对他的变法有何作用 -
樊汤奥立:[答案] 徙木为信最终取信于民,使民众相信了变法,

阜平县17388536155: 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人们都喜爱和敬重他.(至少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述两个句子的因果关系) -
樊汤奥立:[答案] 1、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因此人们都喜爱和敬重他. 2、因为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所以 人们都喜爱和敬重他. 3、人们都喜爱和敬重商鞅的原因在于他的“南门立木”,取信于民.

阜平县17388536155: 商鞅后代都被杀了吗
樊汤奥立: 商鞅没有后代,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