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断发取信于民的典故

作者&投稿:撒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断发体现出什么精神~

  割发代首,怎么说呢,说明当时人们重视忠孝传统,也有不少人说曹操故意弄此事以收买人心,整顿军纪。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他的谋士根据《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因为古时候都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因为《孝经》里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汉代以后人们都信奉儒教,不少人对于“忠孝”都视为生命。

曹休拿着铁以为天下无敌了,结果被群殴,铁也下了!气死了!曹操断发取信于民,周鲂断发赚了曹休!不过那周鲂的密奏没听说过

曹操断发取民心:曹操尝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附麦以相持。于是曹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罚不加于尊。操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 两个都是立法守信的示例

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立木取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译文】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二百两。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一千两。”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一千两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真实的割发代首:
   给《三国演义》注解的毛氏父子看到这里大骂曹操真是“奸雄”:好你个曹操,死刑你就这样给免了!
  其实这是不对的,其实这也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叫做:“髡(KUN四声,音昆)刑”。我们知道,古代人都是长发,用簪子固定住。而短发的只有一种人:奴隶!
  古代越国人都是短发,所以被说是野蛮人,在中原人看来,短发是低贱的象征。包括曹操手下的崔琰就被曹操罚为奴隶,但是不肯能会真的让堂堂一个士人去挖煤吧!他受的刑罚正式这种刑。
  这种刑罚对人身没有伤害,但却是心灵上的极大处罚,尤其在古代,阶层分工明显,这种刑罚施予到士人身上,更甚于杀掉他!!
  曹操没有杀掉崔琰而仅仅是对他施予这种刑罚,由此可见一斑。
  而另一方面。曹操身为一个君主,能够自己将自己处以奴隶的刑罚,这也算是很少见的了。
  至此,曹操手下“众军皆惊”,没有一个敢违背曹操命令的。


越西县17842703532: 曹操断发取信于民的典故 -
崔妍氯屈: 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

越西县17842703532: 曹操断发简要故事情节 -
崔妍氯屈: 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越西县17842703532: 三国经典故事[曹操 】 -
崔妍氯屈: 孟德献刀 大司徒王允心怀旧主,一心想除掉奸贼董卓,但是并无对策,便假装宴请朝中忠义之士前来祝寿,晚间才告知众位实情,为了擒董卓之策而烦忧,与各公卿商议.众人听罢,皆愤愤然,放声恸哭.唯有曹操大笑之,说众人不去想对策,...

越西县17842703532: 曹操削发的故事是什么名字 -
崔妍氯屈: 这个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有讲啊,可是书借人了,所以帮你问了老师,这是削发代刑拉,也可叫割发代首.有故事呢曹操,东汉末年的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带兵军纪...

越西县17842703532: 关于曹操的小故事 100字左右 -
崔妍氯屈: 1、说明曹操的智力:望梅止渴的故事几乎人人知道:曹操讨伐张绣,天气很热,部队在山道上行走,让人透不过气来,体弱的士兵晕倒在路边. 曹操心里很着急.赶到队伍前面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一听,鼓起勇气,加快了行军速度. 2、说明曹操的肚量: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在袁绍大营缴获了大量信件,信件中有曹操大营中很多将官写给袁绍的信,信的内容估计以投降信为主吧.曹操当众把那些信烧了.并说那时袁绍的势力非常强大,我自己都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从此众将官对曹操更加仰慕和忠心了.

越西县17842703532: 三国演义 割发代首故事梗概 -
崔妍氯屈: 故事梗概:曹操讨张秀时,领兵途经麦田.曹操命士兵小心过麦田,不许踩坏百姓庄稼,不然斩首.结果庄稼地里突然飞起一只鸟,曹操所骑的马吓了一跳,四下里狂奔,把庄稼踩坏一大片.曹操想拔出剑抹脖子,结果被随从劝住,郭家出主意,曹操便割下一缕头发代替脑壳,表示已经对自己实行斩首了(在古代削发为一种刑法).

越西县17842703532: 一代枭雄曹操,《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呢? -
崔妍氯屈: 1、谯水击蛟 曹操十岁那年,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 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

越西县17842703532: 关于曹操守规矩,而使团队更团结的故事 -
崔妍氯屈: 曹操在行军过程中,因坐骑受惊损坏了庄稼,按律当斩.随军的司法官不肯执行,于是曹操就把自己的头发割下来一截表示自己服从规定接受惩罚,这个故事叫以发代首

越西县17842703532: 三国演义 人物和与之相关的故事 急急 -
崔妍氯屈: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在原有历史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小说.书中人物众多,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三国演义》时,能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与...

越西县17842703532: 谁知道更多关于曹操,苏试的故事?
崔妍氯屈: 庄稼大收之际,有战士不懂爱护,随意踩踏.为保护庄稼,曹操下令战士不许践踏庄稼,违者斩.此后情况好转,庄稼很好.一次,曹操在经过麦地时因战马受到惊吓跑进麦田踩坏了麦子.曹操要执行军令,割首谢罪,但因众将劝说且顾虑到大局,决定割发代首.(在古人眼里,断发就像断头,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剃头.)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假献七星宝刀.而后逃出洛阳. 在吕伯奢一家逃命时,误杀其一家,而后又在路上杀了吕伯奢,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曹操赤脚迎许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