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几年级的课文

作者&投稿:甘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年级上册伤仲永教案
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开篇交代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家世有什么作用? 5、、最后一段作者...

《伤仲永》
虚词用法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展开 被选入: 鲁教版 六年级下册12课文《伤仲永》;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伤仲永》;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第一册(初一上学期)第一单元“成长纪事”第4课; 苏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5课。编辑本段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公元...

临川先生文集 伤仲永 七年级课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

7年级课文《伤仲永》
16.焉:他,代指仲永 17.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8.与:给 19.即:立即,立刻 20.书:书写,写 21.并:并且 22.自:自己 23.为:题写 24.名:名字 25.其:这 26.以:把 27.养:奉养,赡养 28.收:团结 29.为:当做,作为 30.意:意思 31.传:传送 32.一:...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jiujiuheming
楼上貌似是初一上的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作者交代了方仲永的籍贯、姓名、身份、家世。)仲永生五年(这是虚岁,他其实四岁),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仪礼·丧服》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

伤仲永翻译4
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

初中的文言文有哪些课文
二、七年级下册文言文:1、《伤仲永》王安石。2、《孙权劝学》、《资治通鉴》。3、《口技》林嗣环。4、《短文两篇》。5、《夸父逐日》。6、《共工怒触不周山》。7、《狼》蒲松龄。三、八年级上册文言文:1、《桃花源记》陶渊明。2、《短文两篇》。3、《陋室铭》(刘禹锡)。4、《爱莲说》周敦颐...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伤仲永》第二单元:《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第三单元:《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伤仲永课件 百度文库
(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

七年级课文"伤仲永"第五小题
1,代词指笔墨纸砚 2,代词指仲永 3,代词指仲永所写的诗词 4,代词指仲永泯然众人矣这件事

濮询15776573804问: 《伤仲永》这篇课文什么时候学的? -
同江市斯皮回答: 鲁教版 六年级下册12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上海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 </b>

濮询15776573804问: 7年级课文《伤仲永》1.《伤仲永》选自-----------,是-------------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片短文.“伤”有---------和--------------的意思.文章讲述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 -
同江市斯皮回答:[答案] 1、《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哀伤 惋惜 敏而好学 恃才弃学 散文随笔 叙事 就事说理 2、人的才能并非一成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濮询15776573804问: 伤仲永课文!!几级 -
同江市斯皮回答: 七年级上第五课

濮询15776573804问: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伤仲永的课文 -
同江市斯皮回答: 伤仲永 (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濮询15776573804问: 伤仲永是八年级学的吗? -
同江市斯皮回答: 七年级下

濮询15776573804问: 初一下册课文《伤仲永》译文 -
同江市斯皮回答: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

濮询15776573804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伤仲永》词语解释和拼音 -
同江市斯皮回答: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濮询15776573804问: 初一(下)课文 -- 《伤仲永》(非诚勿扰,绝对原创,谢谢配合!) -
同江市斯皮回答: 之 1、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2、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3、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 4、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 5、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他,仲永的父亲. 6、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7、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8、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 9、受之天——代词,通悟 10、受之人——兼词,之于 于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介词,向.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濮询15776573804问: 7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的翻译. -
同江市斯皮回答: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索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在诗后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奉养父...

濮询15776573804问: 初一下册文言文伤仲永..
同江市斯皮回答: 起过渡作用.此句中的“之”字承前,指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闻”“久”二字则表明作者长期不在家乡,仅从传闻中得知,尚未见到仲永──这最后一点是暗含在全句话中的.如果把这一点意思明说出来,则全句应是“余闻之也久而未见其人”.这样,下文再说“见”就十分自然了.由此可见,“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是用一明一暗的两层意思来实现上下文的过渡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