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原文素问第四篇中说心开窍于耳,第五篇说心在窍于舌,这开窍与在窍有何区别,耳鸣是心还是肾

作者&投稿:焦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心开窍于舌是什么意思?~

心之经脉与舌根相连,心气上通于舌,心的生理和病理表现,可由舌反映出来。

心寄窍于耳:耳与心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一定联系,对此《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人通于心,开窍于耳。”心本开窍于舌,而舌并非为窍,故有“心寄窍于耳”之说。所谓“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证治准绳》).正是此义。

心寄窍于耳的机理分析有以下几种不同说法。有认为心属火而肾属水,心火肾水互济互调,则清净之气方能上达清窍而使听觉聪慧。若心肾失调,水火不济,则易致听力失聪。临床可见因心火暴盛而致突发性耳聋的实例。有认为心通过其主血脉的功能与耳保持密切联系。心气旺盛,心脉和利,方能血流不息,营养周身,耳窍得养。且心经之别络入耳,加强了心与耳的密切联系。《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别气者,心主之气也。”说明心气在维护正常听觉中起着重要作用。有认为心通过其主神明功能与耳加强联系。心主藏神,而听觉在祖国医学中亦称为“听神”。故心神精明,助于听神,则听觉聪慧,能闻声辨音。

这个呀,你不能拘泥于文字,那个开窍于心的心呀,是指意识器官,相当于大脑思维中枢;而心开窍于舌这个心呢,这个心其实是血液循环系统。无论心或肾虚都可以导致耳鸣,心肾不交更容易耳鸣。

心开窍于耳,通俗的讲就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在窍于舌,通俗的讲就是舌头与心脏的病变有密切的联系,耳鸣是因为肾阴虚造出的

心开窍于耳,唐代王冰注:“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缪刺论》曰: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
心在窍为舌,唐代王冰注:“舌所以识辨无味也。《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寻其为窍,则舌义便乖,以其主味,故云舌也。”
又: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这是说肾虚。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宗脉虚,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这是说各个脏器虚损都可导致耳鸣,非独肾也。


读《黄帝内经》素问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4——五脏应四时之肝心脾_百度...
(原文)帝曰:,各有攸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故病在头。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音角,其数八,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

《黄帝内经·素问》四篇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zhang3)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shu4)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ji3)。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zang4);秋气者...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4段

读《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4——五脏应四时之肝心脾
1. 黄帝问道:五脏与四时相对应,各自承担着怎样的功能呢?2. 岐伯回答:确实如此。东方的青色,与肝脏相应。肝脏开窍于眼睛,其精华藏于肝脏,因此疾病多发生在头部。它的味道是酸,属于草木类,对应的家畜是鸡,谷物是麦子。在四时中,它与岁星(木星)相应,因此知道疾病多发生在筋。它的音调是角...

黄帝内经秋三月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秋三月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五脏四时藏精气者,肺主秋,肺主秋养收容,以应秋气,故肃急无声,润泽矣。2、翻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写道:五脏四时储藏精气,肺主秋季,肺主秋季的养生是收收容,以应对秋气,所以要宁静急躁,保持润泽之态。这段...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及白话文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及白话文: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像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

“冬气之应,养藏之道.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句话是什么意 ...
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如下: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

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4版)》是一部深受中医学习者推崇的著作,它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该书全面深入地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对脏腑功能、经络运行、疾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核心理论进行了详尽阐述。为了让读者能更顺畅地理解和掌握《黄帝内经素问》原著,该书精心进行了...

帮我翻译一下“”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释义:许多疾病都是由于气的影响而发生的。如暴怒则气上逆,大喜则气缓散,悲哀则气消散,恐惧则气下陷,遇寒则气收聚,受热则气外泄,过惊则气混乱。出处: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原文节选: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

黄帝内经二则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二则部分原文及译文: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原文:“故阴阳四时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译文:“所以阴阳四时,是自然界的规律,是万物的纲领,是生长和死亡的本源,也是神明变化的府库。治病时必须追究这个根本。”...

潢川县15539377768: 五官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什么 -
时单藿香: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黄帝内经》上说:"有诸于内,必诸于外"大体意思就是说体内所具有的必定会通过体外表现出来,那么通过这一论断我们就可以理解中医可以通过望来诊断疾病了. 中医认为,人体五官与五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潢川县15539377768: 从我们的舌头可以看出我们身体的状况吗? -
时单藿香: 具体投射部位如下:舌尖——心肺,舌中——脾胃,舌根——肾,舌边——肝胆,如图:舌应五脏图示——舌为心之苗,《黄帝内经》认为心开窍于舌,心与舌的关系最大,因此察舌能先知道心脑疾病.中医的脑与心是不分的,如果舌突然不灵...

潢川县15539377768: 心开窍于耳,肾开窍于二阴怎么理解?平常都说肾开窍于耳,不过昨天我看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中写的是心开窍于耳,肾开窍于二阴.心和肾与耳都是什么关... -
时单藿香:[答案] 肾不是开窍于耳,是“肾主耳”.好比我们都知道“舌乃心之苗”,但是心却是开窍于耳,不是舌.

潢川县15539377768: 感冒七窍干巧治 -
时单藿香: 汉语非常形象,形容一个人快不行了,说“七窍流血”;形容一个人愤怒到极点,说“七窍生烟”.可见“七窍”集中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何谓 “七窍”?指的是面部的7个孔窍,即两眼、两耳、鼻、口、舌.《黄帝内经》指出,心开窍...

潢川县15539377768: 心开窍于耳,肾开窍于二阴怎么理解? -
时单藿香: 肾不是开窍于耳,是“肾主耳”.好比我们都知道“舌乃心之苗”,但是心却是开窍于耳,不是舌.

潢川县15539377768: 黄帝内经中的五腑各有外候,以形体诸窍之间是什么意思?? -
时单藿香: “五脏各有外候,与形体诸窍之间各有特定的联系”,不是内经原话,而是中医脏象学说的一部分,比如: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 有做广告者说是内经说的,不足信也.

潢川县15539377768: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化篇第四)中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而现在的人都说“肾开窍于耳及二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请问谁能告诉我吗? -
时单藿香: 现在最普遍的解释是肾藏精,心主血,精血同源,故心血能够化肾精而濡养耳,对于这句话还有很大的争议,很多学者认为是后人抄写错了

潢川县15539377768: 心气虚是什么?有什么表现?怎么调理? -
时单藿香: 生活中的小恶作剧很常见,而被恶作剧的人惊慌胸闷不止的背后,在中医看来很可能是心气虚的表现,而心气虚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疾病仰天下健康的徐老师授课时曾再三提醒: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心气虚表现,我们要把握每个年龄段的...

潢川县15539377768: 五脏盛衰与四季变化的联系是什么 -
时单藿香: 《黄帝内经》中记载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

潢川县15539377768: 内径记载心对应器官舌,五行属火,味为苦,色为赤,怎么有养生书说心补耳,肾补二阴,但内径记载耳对应... -
时单藿香: 黄帝内经的确有所介绍:肾开窍于二阴. 第一种说法:心在舌,肺在鼻,肝在目,脾在口,肾在耳. 第二种说法:肝在目,肺在鼻,心在耳,脾在口舌,肾在二阴. 《内径:金匮真言》金匮真言是提纲,其内有载:南方赤色,入痛于心,开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