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暨《天人叁策》

作者&投稿:春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公元前140年的汉武帝时代,一场关于治国方略的讨论在朝廷中热烈展开,董仲舒等贤良文学人才纷纷献策,他们的对策共分三次,即著名的《举贤良对策》,来源于《汉书·董仲舒传》。因其主要探讨天人关系,后人又称之为《天人三策》。这三次智慧的碰撞,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


董仲舒强调“天者,群物之始也”,他认为天地不仅是万物的创造者,更是万物生长的滋养者,"徧覆包函,建日月风雨,经阴阳寒暑",为万物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他主张“天人相与”,即天与人的紧密联系。国家若偏离正道,天便会以灾害为警示,"天心之仁爱人君,欲止其乱"。这体现了一种天人感应的理论,通过天象向君王传递治理的启示。


道的深远含义


董仲舒的“道”并非如老子所言的宇宙本源,而是对天道的总结与提炼。他强调“臣闻故圣人法天而立道”,道成为了儒家政治理论的基础,对应着阴阳的德刑之道,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自然法则,以及仁义礼乐的社会教化。"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理念,强调了遵循天道的重要性。


君王与为政之道


君王的统治源于天命,董仲舒主张"奉天承运",认为王者的权力来自于天的任命。他主张以教化为王道的根本,"教化不立,万民不正",通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引导民众走向和谐社会。


命、性、情的辨析


董仲舒区分了“命”为天命,"性"则兼具先天与后天,既是生物的质朴,又需通过教化来形成社会性的尊贵。"情"则为人的欲望,需以法度节制。他认为,理解天性,明了自己在天地万物中的高贵地位,是成长为君子的前提。


综上所述,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展现了深刻的天人哲学、儒家政治理论以及对人性的洞察,构建了一套以天为依归,以教化为根基的治国理念,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
3、桎梏民族思维,使学术自由从此成为后代士子的奢望,中华民族为此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

翻译:“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
翻译:高贵的人生下来就高贵,斗筲是指地位低下,意思是说奴才生下来就是奴才,名性者,中民之性意思是说,只有在地位最高的人和地位最低的人,之间的那些人,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原文: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此文出自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

(3)汉武帝提到的贤臣指的是谁秦始皇对儒生采取了什么手段他俩对儒
汉武帝提到的贤臣指的是董仲舒,谁秦始皇对儒生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手段。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统思想非常赏识。武帝又采纳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

董仲舒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有哪些作品?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传》为基础,将自周以来的宗教天道观与阴阳,五行学说相互结合,并借鉴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儒家神学思想体系,并成为汉代的官方哲学,对当时社会的一系列哲学、改治、社会、历史问题,都给予了比较系统的回答,成为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的关节点。董仲舒的著作很多...

初中初二作文1200字:生命存在于沟通之中
来自:作文大全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到他“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可见,他是在观察自然界、了解自然界,与自然界沟通交流中,得到了某种启示,从而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观点。此观点是由自然物推及人,不仅体现了古人的大智慧,而且也对后世产生了...

董仲舒评传内容简介
《董仲舒评传》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古代儒家学者董仲舒思想及其历史影响的著作。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发布诏令,寻求国家治理的新策略,这一历史背景下,董仲舒崭露头角。他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极具影响力的思想理论。董仲舒的核心观点在于“天人感应”理论,他坚信宇宙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天命法则,...

关于董仲书的故事
董仲舒治学非常严谨,据称,曾“三年不窥园”。他的所作所为,也严格遵从礼仪规范,所以受到了普遍的尊重。故汉武帝即位后, 令各州郡推举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以“贤良”而被推举,且为当时“举首”。关于董仲舒以贤良对策的具体内容,即后来所谓的“天人三策”,《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详细记载。...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挥,最突出的地方是什么?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

董仲舒的主张
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两汉时期汉武帝政策的
他就是,董仲舒。 据记载,董仲舒常在家中写书,每当汉武帝召集大臣开会时,就另使者就其家而问之。即便如此,汉武帝依旧对董仲舒十分尊重。 汉武帝与董仲舒 后来,汉武帝广纳群臣意见。求取治国安邦的政策。而正是因为这个契机,使得董仲舒发挥了他的才能说出了他的想法。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

城固县13188503545: 董仲舒的主要作品 -
针显甘氨: 董仲舒代表作品:《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 《士不遇赋》 《士不遇赋》是西汉董仲舒创作的一篇抒情赋.此赋先写实现人生追求机遇的难得,再写“士”的两难处境,最后写作者内心激烈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应以道德自我...

城固县13188503545: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
针显甘氨: 武帝在面试董仲舒时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三次策问,董仲舒一一从容作答,史称“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国家的治乱关键在于国君.国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当,方法正确,国家就会大治.反之,国家就会大乱.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城固县13188503545: 古代哲学家关于天人关系的言论 -
针显甘氨: 董仲舒(前179~前104,一说约前194~前114),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族,汉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 广川镇)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

城固县13188503545: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也,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是什么意思? -
针显甘氨: 这是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天人三策》中说的一段话: 大概意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不是儒家思想的都要禁止),“勿使并进”(不能和儒家思想一起采用即统一思想). 这句话完整版应该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就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由来.

城固县13188503545: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哪些问题? -
针显甘氨: 《天人三策》中的主要建议如下: 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2.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3.春秋大一统,尊王襄夷. 4.建立太学,改革人才拔擢制度,反对任子訾选制.

城固县13188503545: 求董仲舒天人三策译文注意是译文求董仲舒天人三策译文<br/>注意
针显甘氨: 《天人三策》的另一个名字是《举贤良对策》以下为注释和译文:

城固县13188503545: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迸.是谁说的?
针显甘氨:希望对你有帮助:这是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天人三策》中说的一段话:大概意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不是儒家思想的都要禁止),“勿使并进”(不能和儒家思想一起采用即统一思想).这句话完整版应该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就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由来.属于儒家思想

城固县13188503545: 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什么观点?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
针显甘氨: 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汉武帝的集权统治,维护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城固县13188503545: 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
针显甘氨: 应该是两者兼有吧.董仲舒在他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前两条对应“君权神授”思想,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后一条就是“独尊儒术”,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