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自心和自性分别指什么?是一样的吗?

作者&投稿:店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佛教中,心与性是什么关系? 即心即佛,明心见性,自性,本心,心与性有什么联系?~

心,一般指的是智慧生命的整个精神世界。在佛教中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即精神世界的种种形象,比如颜色形状大小方圆声音味道冷热等等。以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的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等等。涵盖了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性指的是这个心的性质本性,也叫自性,佛性,菩提。心与性的关系是内在本质与外在现象的关系。大概来说就是指智慧生命活动现象与本质。比如说金子的现象与本质。金子可以做成戒指耳环项链餐具零件等等形象存在,这就是其现象。金子所具有的金色以及其他特性就是其本质。也就好比是自性。金子的形象有种种变化,产生,消亡。金子,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在佛教中,心与性的关系也是这样。因为智慧生命的这个本质本性,所以才有了智慧生命的种种生老病死的现象。学习佛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从种种变化无常的生命现象中,看到自己生命的本质。不因生命活动各种变化而迷失自己的智慧生命本来面目。不被其牵引控制。这样就不会产生六道生死轮回。最终安住于这个生命本质中,获得解脱自在。自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那个智慧生命之谜。

自性,是指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
常用于清净自性。清净自性就是佛教中常说的“一心”。一心的真谛是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
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
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
六祖大师悟道后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谓明心见性者,即见此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而又能随缘现相,生起种种妙用之真空妙有之实性。

扩展资料:二种自性“假说自性”与“离言自性”
《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假说自性平等平等无分别智所行境界,如是境界为最第一真如、无上所知边际。”意谓,将“离言自性”与“假说自性”结合起来的智慧及其把握的境界,是最高的“真实”,任何现象(事相)都是“离言自性”与“假说自性”的统一。
此中“假说自性”全称“所安立假说自性”,“即是世间长时所执,亦是世间一切分别戏论根本”,实指在世间语言概念和见闻觉知意义上种种有自性、有差别的被公认为真实不虚的事物,如色声香味、地水火风,以及有为、无为、日、月、涅槃等,世俗共认是“有”。
所谓“离言自性”,亦名“胜义自性”、“法性”。意谓“一切法假立自相”,“唯假建立,非有自性。亦非离彼别有自性,是言所行,是言境界。如是诸法非有自性如言所说,亦非一切都无所有……即是诸法胜义自性。当知,唯是无分别智所行境界”。
此中意谓,“假说自性”是“假”,但假说必依“事”而起,如“色等诸法,若随假说有自性者,要先有事,然后随欲制立假说;先未制立彼假说时,彼法彼事应无自性。若无自性、无事,制立假说诠表不应道理;假说诠表既无所有彼法彼事,随其假说而有自性不应道理。
又,若诸色未立假说诠表已前先有色性,后依色性制立假说摄取色者,是则离色假说诠表于色想法,于色想事应起色觉,而实不起。由此因缘,由此道理,当知诸法离言自性”。
据此,名言乃依事、法而起,无事、法则无名言,但名言不能完全诠表事法,若执以为实,即成“假说自性”;若如实认识假说所依的事、法,而排除言诠的执著,即是“离言自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净自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种自性

这个问题很好,是个很值得探讨的佛学话题。 末学认为,不同的宗派在对待这些名相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里主要举法相唯识宗和禅宗来做比较。这两宗代表了印度严谨的佛学系统,和传入中国后经本地化为玄学色彩的佛学。 首先,在法相唯识宗和印度经典佛学中,“自性”是一个常用的术语,它并不特指心灵(能)或物质(所)的任何方面,而是指一种平常人(凡夫)的认知概念--“存在”。这里必须要强调这里是指“凡夫”的认知--即世间人常识性的概念,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在法相宗的佛学理论建立前提,是要运用世间人所能够承认和接受的通行逻辑来阐述和揭示佛法那种超越世俗经验的原理--当然,这需要很高的智慧;不难理解,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借助世间语言概念--如果不使用世间常识经验的逻辑,佛法言论是无法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佛学在社会上也是无法传播的。正因为如此,虽然圣者可以了达诸法空性,但为了说理,必须姑且、暂且承认一些世间认为的“有”或者说“存在”--比如说物质的存在、心意识的存在、时间空间的存在等等,这些姑且承认的“存在”,在法相唯识宗来说,佛学名词就叫做“自性”,但为了进一步引导凡夫的智慧超越密执,又故意把自性分为三种--三自性: 1、遍计所执自性:指人们思想意识中的概念,这是意识的产物--是意识对物质现象的反映,并不是物质现象的实体,是“假有”--如龟毛、兔角般有名无实。 2、依他起自性:指六识认知的物质现象,即上述遍计所执自性产生的基础。这种物质现象所谓的“有”,是幻有,是无明惑业所感。 3、圆成实自性:这是指超越了上述两种自性的迷执的修行后得智所认知的心灵和物质的实际状况,是超越了上述“假有”和“幻有”后的真实,这种真实不能用世间人所说的“有”或“无”来概括,因为世间人的有和无都是遍计所执相状范畴。 关于“自心”,在法相唯识学中,被概括为心、意、识三大范畴: 1、识:指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和分别意识。前五识大致相当于今人所谓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分别意识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上的一部分功能,主要是随五识同时作用的、分别五尘境映射概念的功能;以及不和五识同时作用的独头意识。 2、意:音译作“末那”,也称“第七识”,也称“意根”。这是指上述意识发生的基础,所以叫意根,它是业力轮回的关键,是生命原始的自我执着,是生命以自我为中心的运作代谢基本动力。在现代心理学上,可能有一部分功能属于此范畴。 3、心:也称藏识、阿赖耶识、第八识。即前面七识功能发生的基础。是生死轮回,生命代谢的发生基础。在现代心理学上,基本无涉及此层面,大约只有荣格心理学中的集体无意识部分地反映了阿赖耶识的一部分功能。 以上是法相唯识宗对于自心、自性概念的粗略描述。在中国化的宗派--天台宗和禅宗中(犹指六祖以下的顿教禅,而非早期的楞伽禅),自心和自性的概念就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如《六祖坛经》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在禅宗中,自性的概念,不再是法相唯识学中的那种表示世间共许的“存在”,而是指“心性”--大体相当于唯识学中阿赖耶识层面,或者相当于阿赖耶识这一机能去除业惑染污后的清净本质,即法相宗所谓“净识”。之所以说大体相当,这是因为禅宗并不使用八识这套概念和理论,佛教各宗理论体系不同,不能简单套用,这就好像不能简单地用西医来诠释中医一样,但效果上大家都可以治病--对于佛教学者来说,世间任何理论(包括佛学)都不究竟,都只是一种认知工具和手段,不但要懂得运用、善于运用,还要懂得方便--即何时、何地、对何人运用--运用的同时而不忘记其不究竟之处而随时准备超越。 在禅宗中,“自心”这一概念大体相当于法相唯识宗所说的心、意、识的复合,犹指前七识。比如,在《六祖坛经》中,惠能禅师在天台宗的四弘誓愿文的四句前面,分别加上了自心和自性两个名词: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自心烦恼无尽誓愿断 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 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 你看,前两句是“自心”,这是因为众生、烦恼都是无明业惑轮回范畴,主要体现在前七识的作用--是修行要对治和转变的。而后两句法和道是“自性”,这是因为佛法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涅槃法,是脱离惑、业、苦的,体现的是本体性的功用,所以是第八识层面,而且是脱离染污的净识,如天空本空明,云来不增。云去不减。

自性,众生都圆满具足的佛性,与佛一样的性体,叫做自性。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众生都具足如来的智慧,就是这个自性。自性在不同的经典,有着不同的意思,具体看整句话的意思。比如“法无自性”,这个自性表示的是自我,独立存在的意思。“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这个自性,就因该解释为:法界本自具有的法性。自性即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体(法身)。佛教里的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称为大日如来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来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个心中的太阳。
在禅宗中,“自心”这一概念大体相当于法相唯识宗所说的心、意、识的复合,犹指前七识。比如,在《六祖坛经》中,惠能禅师在天台宗的四弘誓愿文的四句前面,分别加上了自心和自性两个名词: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自心烦恼无尽誓愿断
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
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
前两句是“自心”,这是因为众生、烦恼都是无明业惑轮回范畴,主要体现在前七识的作用--是修行要对治和转变的。而后两句法和道是“自性”,这是因为佛法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涅槃法,是脱离惑、业、苦的,体现的是本体性的功用,所以是第八识层面,而且是脱离染污的净识,如天空本空明,云来不增。云去不减。心随万境转,随流认得性,心是外物的反映,我们所感色声香味,我们的觉知都是心的作用,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心非实体。而性是去除了贪嗔痴和妄想分别的心所显现的清净圆融的本心,人在经历了迷途万劫才可能认识到它,叫它真性也好,叫它自性也好,这样的自性人人都有,只是因尘世尘嚣覆盖而见不到,实际上去除了污染的心就是自性,这样的自性就是佛果,是没有尘埃的,心和性本为一物,既然心非实体,性也就无法形容,暂且叫“通体透亮光明”,无量光,无量寿。心为性之用,性为心之体。心与性,不可强分为二,亦不可死执为一。


核心法义之五法
五法中的名和相,属于遍计所执自性;以依阿赖耶识虚妄分别的种子起现行,现行同时又熏成虚妄分别的种子,种子现行相互缘起的情况就像日发光,光照日一样的情况,这就是圣者才能见的依他起自性。正智和如如,真实可得,不可破坏,是圆成实自性。 大意:佛继续对大慧说,众生于自心所现的境界,不了唯是自心影像,执着为...

六祖慧能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心经又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在佛教中...
阿弥陀佛!师兄,六祖大师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这里所说的自性,应是指佛心本性之体,而智慧当指无量随缘妙用。一切随缘妙用,若不离清净佛心自性,即是无上福田,是当下即是,体用无二之境。心经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这一句应该是指的如如不动之佛心自性之体。而...

禅宗精神的禅修目的
如此,心与佛相融无别,佛就是心,心就是佛。神秀主张“离念心净”,并认为净心的呈现就是佛地。惠能宣扬“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见自本性,即得出世。”(同上)认为人的自心、自性就是成佛的内在根由,就是佛的本性。成佛并不是另有一种佛身,...

儒学与佛教·理性与悟性·人性与佛性
中国佛教虽然受传统儒家重现实人生的思维途径的影响而重视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解脱,但它并非像儒家那样强调从人伦关系中来把握自我和实现自我,而是从佛性论出发,强调依持清净的自心自性或真如佛性来实现解脱。例如最具中国特色的禅宗,就十分重视每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的任心解脱,“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

请问佛教说的烦恼是什么?分别、妄想、执着又是什么意思?谢谢。_百度...
22 平常用的是分别心;从今以后,用不分别的自性。 23 对于一切境界,知道了就算了,一有好丑善恶的分别心,就染污了。 24 执着是见思烦恼,包括见惑和思惑...分别,不是世俗见中的分别。佛教所说的不起分别,是指要平等地去看,不要分彼此,不要你啊我啊他啊。不要说这个好那个坏,这个坏那个好。任何事情都有...

慧能六祖所说自性是什么意思
古人比为色里胶青,水中盐味,虽不可目睹,但事实上确实在起作用,在佛经上它有很多异名,如一真法界...现在让我们分为五节,详细讨论一下。 (一)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我人...佛说:‘心不自心,因物故心;物不自物,因心故物。’这就将心物互为因果而虚幻生起的道理,说得一...

是心便是佛,自性即弥陀 什么意思
成佛的可能性,又叫自心,自性,本心,本性,正法眼藏。智慧是种能够体悟万物皆空的,但不是消极悲观的虚无,而是没有执着,没有牵挂,坦荡磊落,广大自在的心境。比如一个小和尚叫道信,他向师傅请教,请师傅教他解脱法门。师傅说,谁绑了你?你干嘛要求解脱。小和尚说,没人绑我呀。“既然没有人...

佛经中自性是什么意思
因为自性具有忍性(顺从外界机缘),才使得自性之用不伤害其它事物,表现为妙用,即善良。 4.自性之体性用三位一如:自性的体性用是三位一如(三位一体),不分不离的,在体的基础上有什么样的性产生什么样的用。例如:风吹海面起浪,海面如自性之体,浪如自性之用,海起浪时的状态称忍,...

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所谓直指人心,即无须向外界寻求,而直观自心、自性;“自性”就像屏幕一样,遇到缘它现相,像作梦一样,遇到缘,梦中境界现前,梦是假的,屏幕也是假的,不放在心上,你可以看,你也可以不看。看,不放在心上;不看,也不放在心上。耳听跟目见一样的,眼见的、耳闻的、鼻嗅的、舌尝的、...

佛教名词求解释?
即凡夫肉身五藏中之心藏,乃意根所依之处,由八瓣肉叶所组成。据瑜伽师地论卷一上载,阿赖耶识初受生时,其托处即是肉心;若识舍离肉心,人身即亡。于密教,大日经疏上说,由此肉团心观八叶莲华,以成毘卢遮那佛身,故将肉心解为众生之自性真实心。2.缘虑心——梵语质多(Citta),为八识...

通化市17679294882: 佛教中的自心和自性分别指什么?是一样的吗? -
沙芳先宁: 这个问题很好,是个很值得探讨的佛学话题.末学认为,不同的宗派在对待这些名相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里主要举法相唯识宗和禅宗来做比较.这两宗代表了印度严谨的佛学系统,和传入中国后经本地化为玄学色彩的佛学.首先,在法相...

通化市17679294882: 佛教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
沙芳先宁: 这个对初学者一两句话不好解释.您可以看看楞严经、六祖坛经,还有现代大德元音老人关于自性的专著《略论明心见性》. 以下节选自略论明心见性: 那么心是什么?性又是何物呢?原来所谓心者,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对...

通化市17679294882: 佛学里“本性”和“自性”有什么区别? -
沙芳先宁: 本性、真如、自性、自心、真心、不二心、一心都没有区别,佛在说法的时候,怕我们执着于某一个词语,所以用不同的词语说同一件事情,意思是上大家不要执着

通化市17679294882: 佛教中观中所说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沙芳先宁: 你问印度佛学,特别是中观、瑜伽、因明等论著中所说的“自性”这个词,如果非要套用现代哲学的话语去翻译,我认为大致粗略的意思就是“存在”或“实在”. 当然因...

通化市17679294882: 什么是佛性,什么是佛心? -
沙芳先宁: 就是成佛的可能性,又叫自心,自性,本心,本性,正法眼藏. 大地每样东西都是药村. 智慧是种能够体悟万物皆空的,但不是消极悲观的虚无,而是没有执着,没有牵挂,坦荡磊落,广大自在的心境. 比如一个小和尚叫道信,他向师傅请教...

通化市17679294882: 慧能六祖所说自性是什么意思 -
沙芳先宁:[答案] 元音老人(节选自《略论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一词简约总括地解释起来,就是:从究明人们的'心'(本心)的形相与... 首先让我们来把心性的轮廓勾勒一下,以便易于著手分析讨论明心见性的意义. 那么心是什么? 性又是何物呢? 原来所谓心...

通化市17679294882: 什么是佛性? -
沙芳先宁: 佛性简而言之就是成佛的可能性.佛就是觉悟的意思,基本有三个层次,最基本的是不作嶪,不惹因果,即常怀向善之心;第二是自利利他,普度众生,赵朴老的人家佛教即寓意于此,即慈善,即助人;第三是超脱,即成佛,即圆满.

通化市17679294882: 是心便是佛,自性即弥陀 什么意思 -
沙芳先宁: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以禅宗的义理来解释你,禅宗讲即心即佛,是心作佛.心外无物,唯心菩提.菩提不在内,不在外,不在内外,是在人的本性里面的,所谓如来藏,不是外边的,成佛的是心. 唯识说有八识,转识成智,当你的识成为智的时候,那便是菩提到来的时候.当你的心清净了,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如净土般妙乐安好,而弥陀不在外求,不向内求,弥陀本就在你的内心里面,你把你内心的弥陀请出来了,你就是真正的弥陀佛了.

通化市17679294882: 清净自性是什么境界 -
沙芳先宁: 清净自性就是佛教中常说的“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