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死冠不免

作者&投稿:致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看待“君子死,冠不免”~

士可杀,不可辱,冠是他身份的象征,也代表他的信仰,典型的为信仰而死。
譬如有句话叫“刑不上大夫”,孔子作出过经典阐释:大夫犯了罪,如在五刑范围之内,不必派司法官吏对其加以捆绑羁押,而令其自己请罪;如属于重大犯罪,也不必派司法官吏对其施以死刑,而令其跪拜自裁。所以,即使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也不会因有罪而逃避惩罚,这实际上是礼教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
子路正是如此,【儒】(思想)与【士】(身份)这两个字就是子路的信仰,他虽死而不能辱没【儒】与【士】。正如以死殉主的齐五百壮士,面北而死的审配,以死殉国的刘谌陆秀夫……
补充说一下,古代有身份的人必须要带帽子,就算是百姓也要带头巾,绝不能出现不戴帽子的形象,因为这是蛮夷的象征,汉人绝对不会不带帽子或头巾,子路死的时候说过“君子死,而冠不免”,汉朝使节出使匈奴的时候也侮辱过匈奴人不带帽子的行为,详情可去汉服吧咨询。

在逛的时候看到的,摘抄如下:子路以政事见称,先在鲁国担任过官职,后来又在卫国担任了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遇到卫国发生宫廷政变,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参与了争斗,战斗中被石乞挥戈击断冠缨时,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在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趁机杀死并剁成肉酱。你也可以去“君子论坛网”看一看。

君子死,冠不免的意思是,君子虽死,但帽子不能掉(古代帽子掉了是一种侮辱)典故是这样的:孔子的重要门生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孔悝参与推翻卫国国君的政变,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力图阻止这场政变,在激烈的战斗中,子路冠下的丝缨被击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在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趁机杀死并剁成肉酱。子路为儒家的信仰而死,更有可能是为寄托这种信仰的形式——汉冠威仪而死的第一人。

“君子死,冠不免”出自《左传·哀公十五年》,意思是:君子即使死去,也不会使自己的衣冠变得凌乱。 这句话也是子路临死前说的。 孔子的重要门生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孔悝参与推翻卫国国君的政变,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力图阻止这场政变,在激烈的战斗中,子路冠下的丝缨被击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在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趁机杀死并剁成肉酱。子路为儒家的信仰而死,更有可能是为寄托这种信仰的形式——汉冠威仪而死的第一人。在汉服的历史上,只有有身份者才能带冠,平民只将发髻包在布巾中,所以士大夫称为“衣冠”,而平民则称为“布衣”。士大夫带的冠一般有两种,一种为乌纱帽(幞头),一种为进贤冠(梁冠)。


君子死冠不免
君子死,冠不免的意思是,君子虽死,但帽子不能掉(古代帽子掉了是一种侮辱)典故是这样的:孔子的重要门生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孔悝参与推翻卫国国君的政变,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力图阻止这场政变,在激烈的战斗中,子路冠下的丝缨被击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在从容...

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翻译
解释就是:“我要死了,也要把头巾整理好。 ”孔子的重要门生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孔悝参与推翻卫国国君的政变,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力图阻止这场政变,在激烈的战斗中,子路冠下的丝缨被击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在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趁机杀死并剁成肉酱.子路为儒家...

子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出自哪
意思是:君子即使死去,也不会使自己的衣冠变得凌乱。这句话是子路临死前说的。公元前481年,卫灵公时,有一美丽妖冶的南子夫人,很是放荡与卫灵公的长子即太子蒯聩有染,后来卫灵公知道此事,蒯聩怕被诛杀便逃亡在外。灵公死后,大臣欲立公子郢为君。公子郢推让,认为太子的长子姬辄还在,而且已经成...

子路死时有典故叫什么?
子路死时的典故叫做君子死,冠不免。子路名字叫做仲由,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相,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仲由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道:“君子死...

如何看待“君子死,冠不免”
以死殉国的刘谌陆秀夫……补充说一下,古代有身份的人必须要带帽子,就算是百姓也要带头巾,绝不能出现不戴帽子的形象,因为这是蛮夷的象征,汉人绝对不会不带帽子或头巾,子路死的时候说过“君子死,而冠不免”,汉朝使节出使匈奴的时候也侮辱过匈奴人不带帽子的行为,详情可去汉服吧咨询。

子路死前说的:“君子死,而冠不免.”是什么意思
路上遇到了从城里逃出来的同学子羔。子羔告诉他,大势已去,赶紧逃吧。子路说,我吃人家的饭,却在人家遇到危险的时候逃走,不是君子的行为。于是单枪匹马进城,准备救出孔悝。子路和蒯聩的人搏斗起来。子路人单势孤,受了重伤,帽子上的缨也断了。子路说,君子在临死的时候,帽子要端正。他用尽...

君子死而冠不免,说的是谁呢?
摘抄如下:子路以政事见称,先在鲁国担任过官职,后来又在卫国担任了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遇到卫国发生宫廷政变,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参与了争斗,战斗中被石乞挥戈击断冠缨时,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在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趁机杀死并剁成肉酱。你也可以去“君子论坛网”看一看。

君子死,冠不免
孔子说的,意为【君子即使要死了,也要把头巾整理好】

典故"结缨而死"的主角是以下哪一位孔子门生
子路,孔子弟子。子路为卫大夫孔悝的家宰。孔悝作乱,子路不从,因而受到石乞、盂黡的戈击,帽带子被碰断,“ 子路 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结缨,系好帽带。后用以表示从容就死。

重读论语,有感于子路之死
君子死而冠不免,并不是说为了正冠而宁愿死,只是为了自己的执念,他认为蒯聩勾结大夫李悝发动军事政变夺取王位这件事不合法度,明知自己去阻止是凶多吉少,依然义无反顾冲进城里,也就是说他的执念不是冠不免,而是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他不是死于偏执,...

师河区13168463127: 子路死前说的:“君子死,而冠不免.”是什么意思? -
磨矿渭大: 孔子的重要门生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孔悝参与推翻卫国国君的政变,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力图阻止这场政变,在激烈的战斗中,子路冠下的丝缨被击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在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趁机杀死并剁成肉酱.子路为儒家的信仰而死,更有可能是为寄托这种信仰的形式——汉冠威仪而死的第一人. 在汉服的历史上,只有有身份者才能带冠,平民只将发髻包在布巾中,所以士大夫称为“衣冠”,而平民则称为“布衣”.士大夫带的冠一般有两种,一种为乌纱帽(幞头),一种为进贤冠(梁冠).解释就是:“我要死了,也要把头巾整理好. ”

师河区13168463127: 《孔子》里子路临死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 -
磨矿渭大:[答案] 君子死,冠不免 采纳哦

师河区13168463127: '冠'在古文中解释为?《景阳冈>>文中有许多文言文如'大虫'指老虎,'如何'解释为 冠解释为什么、 -
磨矿渭大:[答案] 君子死,冠不免——帽子 大虫——可以理解为古代的方言,老虎 如何——如,好像;何,什么;如何连起来意思就是好像什么(何如,怎么样)

师河区13168463127: 左传中关于子路的死 -
磨矿渭大: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也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

师河区13168463127: 历史上子路是怎么死的?听说是死于帽子还有内讧?我有点乱了~ -
磨矿渭大:[答案] 卫国内乱,子路为了救主,不顾危险,最后惨死乱军的刀剑之下.死之前,子路系帽的带子被他们的戈给击断了,子路自语:「君子死,冠不免.」将帽带系好,从容赴死.

师河区13168463127: 难免 不免 未免 三者的用法区别虚词运用,希望给出例子,包括肯定式、否定式. -
磨矿渭大:[答案] 难免 : nán miǎn 表示因某种情况而发生不希望出现的结果:语言不通,难免产生误会|讨论问题,看法难免不一致. 不免 : bù miǎn ①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病一时好不了,心里不免焦急|不免客套几句.②不能免...

师河区13168463127: 孔子出名的众位弟子是怎么死的? -
磨矿渭大:[答案] 颜回:(前521~前481年)因病死而死,春秋末鲁国人 子路 为了救主,不顾危险,最后惨死乱军的刀剑之下.死之前,子路系帽的带子被他们的戈给击断了,子路自语:「君子死,冠不免.」将帽带系好,从容赴死. 颜渊伤寒而死 端木赐,字子贡,是...

师河区13168463127: 孔子的弟子 子路的名是什么?姓名,字已经知道了. -
磨矿渭大:[答案]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

师河区13168463127: 孔子的弟子颜回和子路分别是怎么死的?无 -
磨矿渭大:[答案] 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

师河区13168463127: 子路是几岁死的 -
磨矿渭大: 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活了62岁.公元前480年(卫庄公元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