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翻译

作者&投稿:字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路死前说的:“君子死,而冠不免.”是什么意思~

子路的死,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他本可以不死,但他选择了捍卫道义,孤身和敌人对抗,最终死于敌手,被剁成肉酱。
这是一种伟大的向死而生的精神!
公元前480年,子路在卫国权臣孔悝(kuī)的手下做官。卫国还是不安定,卫出公的老爸蒯聩一直想把儿子的国君之位抢回来。蒯聩是孔悝母亲的弟弟,也是孔悝的舅舅。对于父子二人的“互掐”,孔悝和母亲立场相反。母亲支持弟弟蒯聩,孔悝支持表弟卫出公。但孔悝是卫国的执政官,蒯聩要想做国君,必须获得孔悝的协助。

蒯聩潜入卫国,躲在孔悝的菜园里。孔悝的老妈亲自出手,把儿子抓了起来,强迫孔悝同意舅舅做国君,把表弟赶下台。因为要“歃(shà)血为盟”,菜园里找不到牛,只好临时杀了一头猪,以猪血冒充牛血。他们胁迫孔悝登上立盟约的土台,让孔悝宣布蒯聩做国君的命令。
子路不在城里,听到政变的消息,急忙往城里赶。路上遇到了从城里逃出来的同学子羔。子羔告诉他,大势已去,赶紧逃吧。子路说,我吃人家的饭,却在人家遇到危险的时候逃走,不是君子的行为。于是单枪匹马进城,准备救出孔悝。子路和蒯聩的人搏斗起来。子路人单势孤,受了重伤,帽子上的缨也断了。子路说,君子在临死的时候,帽子要端正。他用尽全身力气,整理好衣服和帽子,平静地等待死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个人临终时应该保持心灵的平和”,而子路比苏格拉底还平静,他以一种君子的优雅姿态,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庄严而悲壮地死去。
纵然子路被敌人剁成肉酱,但子路“向死而生”的伟大精神永存!

意思是:君子即使死去,也不会使自己的衣冠变得凌乱。
这句话是子路临死前说的。
公元前481年,卫灵公时,有一美丽妖冶的南子夫人,很是放荡与卫灵公的长子即太子蒯聩有染,后来卫灵公知道此事,蒯聩怕被诛杀便逃亡在外。
灵公死后,大臣欲立公子郢为君。公子郢推让,认为太子的长子姬辄还在,而且已经成人,按照法制应立其为国君。于是姬蒯聩的儿子姬辄便即位,这便是卫出公。
逃在外的蒯聩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老子还在儿子就当王了,于是在外十二年蒯聩悄悄溜回卫国,勾结大夫李悝发动军事政变,赶跑了出公也就是把自己的儿子赶下了台夺回王位。
此时的子路正在孔悝的采邑中当总管,听说了这件事,义愤填膺连忙往城里跑。城门将要关闭,子羔告诉子路:”大局已定,出公已逃跑了,局势已无法挽回了,你快快回去不要进城白白送死。“
子路曰:“靠别人的恩惠活下来的人不应当逃避灾难。”
子羔见劝不动他只好离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访蒯聩,蒯聩与孔悝登于高台议事。子路曰:“您怎么能够任用孔悝这样的人,请允许我杀了他。”
蒯聩不听。于是子路欲火烧高台。蒯聩恐惧,于是命石乞、壶黶两人打杀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即使死去,也不会使自己的衣冠凌乱。”
于是结缨而死。

扩展资料:
这段话记载在《仲尼弟子列传》之中,
孔子有三千弟子却只有七十二贤人,这七十二贤人里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的也是屈指可数,先来看看他的大弟子子路。
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县),字子路也称作季路。 是孔子门中年龄较大的弟子,比孔子小九岁。子路性格耿直勇猛,为人爽直、粗莽。跟随孔子从师以后先后在鲁、卫两国当官,后来跟随孔子游学于列国。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随孔子结束游历回到鲁国,继续参与一些政治活动。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卫国发生内乱,子路不顾安危挺身入险,死于乱中,时年63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仲尼弟子列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仲由

解释就是:“我要死了,也要把头巾整理好。 ”
孔子的重要门生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孔悝参与推翻卫国国君的政变,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力图阻止这场政变,在激烈的战斗中,子路冠下的丝缨被击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在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趁机杀死并剁成肉酱.子路为儒家的信仰而死,更有可能是为寄托这种信仰的形式——汉冠威仪而死的第一人。
在汉服的历史上,只有有身份者才能带冠,平民只将发髻包在布巾中,所以士大夫称为“衣冠”,而平民则称为“布衣”.士大夫带的冠一般有两种,一种为乌纱帽(幞头),一种为进贤冠(梁冠)。


孔子的徒弟子路是怎么死的
2、仲由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相,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3、仲由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道:“君子死,冠不免。”君子...

为什么鸡在中华文化中被看做“德禽”
”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国的宫廷内乱中被人击断系冠之缨,在生死关头,子路认为“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将缨结好,并因此而死于敌手(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从中可见,古人对于冠的重视程度甚至置生死于度外。武德,即武道,这里指可以运用武力的凭借。《尉缭子·兵教上》:“此之谓兵教,所以...

读书笔记‖《中庸》是一种心法
孔子身边最得力的一个弟子——子路,死后被砍成了肉酱,直到死之前,他还在说:“君子死,冠不免。”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他在系好帽缨的过程中被人砍成肉酱。子路这人年轻时就好勇斗狠,跟在孔子身边多年也没有学会儒生那一套彬彬有礼的气质。《中庸》第十章记录了他和孔子之间的问答。...

子路的死因?
到城门口,守门将官公孙敢也挡住:不要再进去了!都没能拦住子路。子路只是说,“食焉,不避其难”,“利其禄,必救其患”。他便明知凶多吉少,也认为应该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应该见危授命,临难不避,因而力战而死。临死且说,“君子死,冠不免。”遂结缨端坐而死。死得从从容容,堂堂皇...

孔子弟子三千人,贤者有多少?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君子死而冠不免的而是什么意思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比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孔子》中子路死在哪个国家 ?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子路冲入城中,攻到孔悝被围困的台下,与蒯聩手下两位猛士战在一起。结果,子路寡不敌众,交战中被戈击断了帽带。子路看情势已无脱身的可能,从容地捡起帽子,说:“君子死,冠不免。”在系帽带时,子路被对手杀死,随即被一拥而上的蒯聩党徒剁为肉酱。这是发生在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冬...

不免的成语 不免的成语是什么
不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不免bùmiǎn。(1)免不了;难免。二、引证解释⒈不能免除;不免除。引《国语·晋语八》:“阳子行廉直於晋国,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史记·仲尼子弟列传》:“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孔子的大弟子路是怎么死的?
“子路”是孔子弟子中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路是孔子弟子中最勇敢果断,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总体来说看子路是豪爽、勇武、见义勇为的模范,实际能力也很强。子路之死,也曾让孔子十分悲痛。子路是怎么死的,相传是因为卫国内乱,子路为了救自己的主公,不顾一切,最终惨死在了乱军的刀剑之下。在死之前,...

左传哀公十五年的翻译
求利焉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大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大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大子闻之惧,下石乞,盂黶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柴也,其来由也死矣,孔悝立庄公,庄公害故政,欲尽去之,先谓司徒瞒成...

上虞市19254963711: 子路死前说的:“君子死,而冠不免.”是什么意思? -
司马松嘉诺: 孔子的重要门生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孔悝参与推翻卫国国君的政变,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力图阻止这场政变,在激烈的战斗中,子路冠下的丝缨被击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在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趁机杀死并剁成肉酱.子路为儒家的信仰而死,更有可能是为寄托这种信仰的形式——汉冠威仪而死的第一人. 在汉服的历史上,只有有身份者才能带冠,平民只将发髻包在布巾中,所以士大夫称为“衣冠”,而平民则称为“布衣”.士大夫带的冠一般有两种,一种为乌纱帽(幞头),一种为进贤冠(梁冠).解释就是:“我要死了,也要把头巾整理好. ”

上虞市19254963711: 《仲尼弟子列传》古诗原文及翻译 -
司马松嘉诺: 仲尼弟子列传原文: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

上虞市19254963711: 不免什么意思 -
司马松嘉诺: 不免释义:免不了;难免.不免,汉语词语,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已经出现了,也可能是还未实现的.

上虞市19254963711: 若是谓死而又死的是的意思 -
司马松嘉诺: 结缨而死是从容就义的意思.结缨 :系好帽缨.出处:《左传·哀公十五年》:“ 子路 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译文:子路说:“作为君子就是死了也要把帽子戴好”,于是系好帽缨,从容而死.

上虞市19254963711: 左传中关于子路的死 -
司马松嘉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也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

上虞市19254963711: 《孔子》里子路临死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 -
司马松嘉诺: 君子死,冠不免

上虞市19254963711: 论语第19章的某一篇详解,我要上台演讲 -
司马松嘉诺: 19章第一篇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翻译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

上虞市19254963711: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翻译 在线等 -
司马松嘉诺: 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

上虞市19254963711: 论语六则的含义 -
司马松嘉诺: 论语十则 第一则: 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老师传授过的知识并时常温习,不也非常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

上虞市19254963711: 求大侠帮我翻译一下这个文言文,关于子路的
司马松嘉诺: 这是选自冯梦龙的《智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