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

作者&投稿:梁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何处?如何解释?~

出处
战国·乐正克《礼记·学记》
翻译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比喻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
原文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
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第三,乐正本是学官。
原文赏析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学记》开篇指出,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令、求贤就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想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尚书》的《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译文如下: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这段话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

学习无止境,教育不分年龄大小。知识的获得需要日积月累,德行的培养需要长期潜心的修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对国民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国家制定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是为了普及民众受教,让更多的人识文断字、懂得道理。

教育的意义是让人知晓礼义廉耻、明白道德法则, 教育同时也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要知道,没有工匠的细心雕琢,玉石永远只是一块不起眼的原石,没有知识的浇灌,人的知识就会止步不前,永远是一个庸庸碌碌之辈。教育是立国之本,每个人应当珍惜学习的机会,认真刻苦,奋发向上。



出自《礼记·学记》

意思就是: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们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学放在首位。

《兑命》记载:“自始至终想着学习”。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这句话通过类比的方式表达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一个君王,更要注重学习,才能更好的治理子民。

需要注意的是句中的:道,指的就是大千世界的万象法则,也可以简称道理。

总的来说,这句话在强调学习应当是人生的第一位,也就是必须重视。

坦白来说,这句话放在现代已经过时了,因为国家是提倡德智体美劳,在注重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身体素质、思想道德、兴趣爱好多方面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句话是值得提倡的,因为学习才能进步,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完善自我。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

请采纳,谢谢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解释: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出处】: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原文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 玉璧 国君民,教学为先。...

文言文翻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
译文:(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
拼音: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释义:琢:雕,刻。玉石不经过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另有其他含义。原文出处:《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注释】义:义理、道理。一块没有经过雕琢过的玉石,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一个人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译文:(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什么意思
原文 翻译: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人小的时候不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是什么?
出处:《礼记·学记》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译文:美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尚书·兑命》篇中说:“始...

〈玉不琢不成器。的译文
译文: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出处:战国时期乐正克《礼记·学记》。原文节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译文: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何处?如何解释?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原文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什么意思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玉不琢,不成器 :选自:1.《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是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是:玉石不经过人的雕琢,是成不了一块好玉石的,人不学习,是不会懂得礼仪的。“玉不琢,不成器”出自《三字经》,原句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经》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启蒙书,书中内容有:哲学、...

蕉岭县1783033437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 -
弓康荷叶:[答案]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

蕉岭县1783033437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俗语) - 搜狗百科
弓康荷叶:[答案] 出自《三字经》 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

蕉岭县1783033437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道的意思我只要(知道)的意思 -
弓康荷叶:[答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一块玉如果不加以雕琢,就不会成为一件好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通晓一些道理. 知道,懂得、明白道理.知,明白.道,道理.

蕉岭县17830334372: 是玉不琢不成器,,还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到底是玉不琢不成器,,还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弓康荷叶:[答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

蕉岭县17830334372: 诲学说中 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
弓康荷叶:[答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意思是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这就是说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可以发掘出自己的才能

蕉岭县1783033437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到底是哪一种? -
弓康荷叶:[答案] 1和2两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 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

蕉岭县17830334372: 谁会翻译下面的诗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弓康荷叶:[答案] 玉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食器,人不通过学习不知道道理. 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管理人民,以教人们学术为先

蕉岭县1783033437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意还是不知义 -
弓康荷叶:[答案] 不知义 指的是“道义”

蕉岭县17830334372: 三字经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弓康荷叶:[答案]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