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何处?如何解释?

作者&投稿:松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
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2),教学为先.《兑命》曰(3):“念终始典于学(4).”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3)兑(yue)命:《古文尚书》中的篇名,也作《说命》.④念终:始终想着.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读解】
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大概要比西方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切合实际一些.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天生来像一张白纸,后来通过经验积累和学习,便在白纸上画出了各种图画.
玉石同白纸显然不一样的.白纸什么都没有,而玉石则包含了潜在的有用成分和价值.白纸上的痕迹是外力机械地加上去的,琢磨玉石则是让他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儒家的学者一方面承认了人所拥有的天赋和才能,(不像白纸一无所有),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开掘和发展天赋、才能,必须通过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展现.确定了这个大前提,剩下的问题便是开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是具体的操作方式的问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2),教学为先。《兑命》曰(3):“念终始典于学(4)。”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3)兑(yue)命:《古文尚书》中的篇名,也作《说命》。④念终:始终想着。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读解】
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大概要比西方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切合实际一些。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天生来像一张白纸,后来通过经验积累和学习,便在白纸上画出了各种图画。

玉石同白纸显然不一样的。白纸什么都没有,而玉石则包含了潜在的有用成分和价值。白纸上的痕迹是外力机械地加上去的,琢磨玉石则是让他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儒家的学者一方面承认了人所拥有的天赋和才能,(不像白纸一无所有),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开掘和发展天赋、才能,必须通过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展现。确定了这个大前提,剩下的问题便是开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是具体的操作方式的问题。

出处

战国·乐正克《礼记·学记》

翻译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比喻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

原文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

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第三,乐正本是学官。

原文赏析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学记》开篇指出,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令、求贤就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想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出处

战国·乐正克《礼记·学记》

翻译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比喻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

原文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

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第三,乐正本是学官。

原文赏析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学记》开篇指出,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令、求贤就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想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出自《礼记·学记》
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可能懂得该懂得的道理(这里的“知道”不是一个词,“知”是知晓,“道”是道理的意思)。

这句话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的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出自《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玉不琢 不成器 的下一句是什么?
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三字经》: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何处?如何解释?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原文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文言文翻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为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为是制作成为的意思,害是妨碍、损伤的意思。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是...
1、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2、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也就成不了大器。3、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结交益友。4、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1、《礼记·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翻译为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揭示了教育的()。
【答案】:A 解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_得礼仪,不能成才。这揭示了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即教育的个体功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什么意思啊
一块玉即使它价值连城,但是没有人发现,不被使用,不精修细磨它也成不了被人欣赏被人用被人带的饰品,人不知道学习,就不懂得礼义廉耻,小的时候不去学习等老了一事无成,蚕都知道吐丝,蜜蜂都知道酿蜜,连动物都知道的事情,更何况人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意思
出自《礼记·学记》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可能懂得该懂得的道理(这里的“知道”不是一个词,“知”是知晓,“道”是道理的意思)。这句话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的

人】佚名【名言】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的意思
意思是:玉质虽美,不经雕琢,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树木不修枝剪叉,就不能长成有用之材。人有天赋,但不经学习,就不能明白至道.。

〈玉不琢不成器。的译文
译文: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出处:战国时期乐正克《礼记·学记》。原文节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译文: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一句的意思
一、释义 玉不经过雕琢,不会成为器物;人不经过刻苦学习,就不会懂得处世的道理。二、出处 战国·乐正克《学记》三、原段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四、译文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

乌兰县1517424490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 -
弥叛阳春:[答案]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

乌兰县1517424490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搜狗百科
弥叛阳春:[答案] 出自《三字经》 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 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

乌兰县1517424490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
弥叛阳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意思是: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欧阳修诲学》,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翻译】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乌兰县1517424490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什么意思? -
弥叛阳春: 2张 玉不琢,不成器 "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中文名玉不琢,不成器 出处 《礼记·学记》 拼音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解释 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成语解释 【成语】: 玉不琢,不成...

乌兰县1517424490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一句的意思 -
弥叛阳春: 1,大体意思是再好的美玉,如果不经过仔细的雕琢,也不会成为好看的观赏品.言外之意是即使你拥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经过后天的努力,也不会成为有成就的人. 2,人如果不学习就会没有知识,不明白道理.

乌兰县1517424490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什么意思? -
弥叛阳春: 玉如果不雕琢便不可能成为美丽的玉器! 人如果不学习便不可能知道世间道理! 意思是说凡事都要修练才可以变得美好! 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走向成功!

乌兰县1517424490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的下一句是”不知道”还是”不知义”还是不知礼”?到底谁是正确的啊!!!!! -
弥叛阳春:[答案] 不知道,确定了! 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可能懂得该懂得的道理(这里的“知道”不是一个词,“知”是知晓,“道”是道理的意思).出自《礼记.学记》.

乌兰县15174244906: 谁会翻译下面的诗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弥叛阳春:[答案] 玉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食器,人不通过学习不知道道理. 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管理人民,以教人们学术为先

乌兰县1517424490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意思? -
弥叛阳春: 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可能懂得该懂得的道理(这里的“知道”不是一个词,“知”是知晓,“道”是道理的意思).这句话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