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七月半

作者&投稿:成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翻译这个事情,即使争取做到了信达,第一步也还是六经注我。

西湖七月半

原作:【明】张岱

      西湖七月半——也就是中元那晚,真没什么可看的。也就看看那些出来浪的人。

这批人分五类——

        一类:大船考究,船上叠楼,一个个全是体面人。酒宴也丰盛,吹打也热闹,戏子啊,仆役啊,声啊,光啊,杂到一块儿乱得辣眼。名义上是出来赏月了,实际眼里根本没有月亮。这类人得看。

        一类:也是有船,船上也算有楼。这手边风韵绝代,那手边大家闺秀,连家僮都个顶个的俊。一票芳华环坐在露台上,打趣笑嚷,咯咯哒哒的,还不忘左瞟一眼,右撩一下。船都摇到月亮底下了,也不稀得抬头看一眼。这类人得看。

        一类:也算有船,也算有曲,歌女高僧,群贤毕至。酒慢慢地喝,歌低低地唱,管乐也好,弦乐也罢,轻吹慢弹,跟歌都配到点儿上。船也摇到了月亮底下,也抬头赏月,还想让人看看自己是怎么赏月的。这类人得看。

      一类:也没有船,也没有车,长衫也没有,头巾也没有。先吃成个酒囊饭袋,然后三五成群,瞅准了朝人堆里一挤:什么昭庆寺啊,断桥啊,没有不跟那儿大声咧咧的。醉其实不醉,主要是陶醉,嚎出来的曲儿越没调,显得越洒脱。好像也看月亮,也看看月亮的,不看月亮的也看,其实什么都没在看。这类人得看。

      还有一类:小船不大,窗幔轻薄,茶几洁净,炉火温融。香茶随喝随煮,煮得了,往雅素的瓷杯里一盛,递过去,没话。有好友,有佳人,要么藏身树影下,要么躲到里湖处。赏月是赏月,没惦着非得让人觉出来自己在赏月,也不刻意地歪着脖子、瞪着大眼,冲天上瞅。这类人,得看。

      杭州人游西湖,一般上午九十点出来,下午六七点准回,躲月亮如避仇。到了中元晚上,师出有名了,呼啦啦一帮一伙地,挤破头出来,守城门的军士靠这一晚能发家致富。轿夫们擎着火把,一排排挺在岸边候着船;船一来,就急吼吼地催船夫:赶紧往断桥那边开,躬逢胜会去。就因为这么个鬼节,晚上十一点前,人声鼓声器乐声,像西湖水沸腾,像雷峰塔倒掉,像梦鬼上身,呓语惊叫;自己听不见别人的话,也没法让别人听见自己的话,耳聋口哑,如堕入大道。

        接着就是大船小船约好了似的,手拉手往回靠岸。放眼一瞧,全是木蒿打竹蒿,大船挤小船,肩膀磨肩膀,油脸贴油脸,别的什么都甭想看见。过不了多一会儿,兴致败下来,官老爷们也吃饱喝足了,衙役们举起牌子,拾回一脸人样:回避!敬让!轿夫们也不甘示弱:再不回就关城门喽!船上这些老爷少爷,才子佳人,心就悬得空落落的,眼看着灯笼火把好似满天繁星,一堆堆的,嗖嗖地撤了。岸上那些散德性的,也结队往城门赶,人潮迅速凉薄;没多会儿,就一个也见不着了。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这些人,才开始移船靠岸。断桥的石阶刚凉下来,我们在上面铺一领席子,招唤挚友上来,痛快喝上一场。此时的月亮恰如一面新磨好的镜子,群山整好了自己的衣冠,湖水洗净了自己的脸面。之前那些慢酒轻歌的把船摇出来了,那些树影藏身的也把船摇出来了,我们过去打个招呼,邀请他们过来一起坐坐。有精通诗文的高友,也有嗓音百啭的歌后,碗筷摆好,管吹弦拨,唱他个江南小调、俚曲吴歌。就这样一直唱到月色苍凉、东方欲晓,我们与萍水雅客挥手作别,然后放开船桨,任意西东,自己在十里荷花中畅然睡去,口鼻中满是香气,清梦如许,好一个惬意舒适。

2018.4.25

附:原文


西湖七月半和湖心亭看雪是一回事吗?
一、相同点:1、文体类型相同:都是小品散文。《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西湖七月半》也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2、题材相同:游记。《湖心亭看雪》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西湖七月半》作者的好友及佳人,其...

怎样从社会美学角度分析西湖七月半
文章以简洁的笔墨,形象生动地记述了当时杭州人七月半游湖看月的风习。《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先描绘了达官贵人、名娃闺秀、名妓闲僧、慵懒之徒四类看月之人,与这些附庸风雅的世俗之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后一类,即作者的好友及佳人,其观景赏月时行为的持重高雅、情态...

西湖七月半作者游西湖表现了什么情感
张岱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七月半游湖,而且选择在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就表现了张岱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他对世人的冷眼旁观,体现了他对世俗民情的关注,这虽然没有政治性的目的,更多是禅性的感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张岱《西湖七月半》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人生感悟和文化感悟
他是在看不同的人 像是跳出来看一样 特别有趣味 看各种人生常态 却不加评价 全凭读者自己判断 后面又写了自己看月的感受 又是另一般高士的体验

阅读《西湖七月半》第二小节回答
展开全部 答:《西湖七月半》描绘了杭州人七月十五游西湖的盛况,重现了当时的西湖风光和世风民俗,并通过对各类游客的看月情态的刻画,嘲讽了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标榜了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致。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

《西湖七月半》有关问题。。。在线等。。。
层层的白描文字中,夹杂着作者醉心于昔日繁华生活的怀旧情绪。这些游玩之作,富有作者的生活化、个人化情调,显得清新自然。《西湖七月半》属于追忆之作,描摹西湖游人的情态,烘托出繁华热闹的生活气息。五种人,基本上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从达官贵人到市井无赖,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

《西湖七月半》“断桥石磴始凉”一句是表示( )
游客散尽,西湖冷清下来 C.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此时已到傍晚 D. 月光澄澈,给人一种寒冷的幻觉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文:断桥石磴始凉——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这里写的是游客散尽,西湖冷清下来的景象。参见教材P99。 本题知识点:《西湖七月半》张岱。

西湖七月半月的最后一句的寓意?
西湖七月半月的最后一句的寓意:“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这个富有诗意的结尾,更显得雅韵流溢,余香沁人。可见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一被俗人点污,则一无可看;一成为雅人的世界,则处处是诗。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 ...

西湖七月半(节选) 速度!!!
1.文中描写盛夏西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此时月如镜新磨 ,山复整妆 ,湖复颒面。''这些句子运用比喻 .拟人 的修辞手法.2这篇短文与课文((湖心亭看雪))同为张岱所作,试从某一方面将这两篇短文比较异同.异:((湖心亭看雪))作者写景只有小部分而西湖七月半写景则有许多 同:文章都情景交融,都体现...

《西湖七月半》和《湖心亭看雪》的问题(中国文学)
1:《西湖七月半》描绘了杭州人七月十五游西湖的盛况,重现了当时的西湖风光和世风民俗,并通过对各类游客的看月情态的刻画,嘲讽了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标榜了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致。《湖心亭看雪》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写景时采用了白描、渲染等手法。3、寥寥几...

长葛市14755999209: 西湖七月半 - 搜狗百科
郅康红花: 西湖七月半 作者:张岱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

长葛市14755999209: 西湖七月半描写的是哪个节日 -
郅康红花: 农历七月半是七月十五,指的是鬼节或者叫中元节 鬼节 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

长葛市14755999209: <<西湖七月半记>>的译文 -
郅康红花: 西湖七月半(译文) 张岱 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 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可以)用(分成)五种类型(的办法来)观看他们.第一类,(乘坐)有楼台装饰的游船,船上有乐器...

长葛市14755999209: 《西湖七月半》为什么不是八月半
郅康红花: 《西湖七月半》是晚明小品文中的佳作,它属于游湖记闻,不写湖光山色的美丽,写游人的种种姿态,而且写得生动传神,充分展露了西湖昔日的繁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

长葛市14755999209: 西湖七月半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句子描写了山川景物之美? -
郅康红花:[答案] 《西湖七月半》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作者开篇就点明了人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接着就以三言两语的笔画勾勒出五种形态各异的人,写得细致入微...

长葛市14755999209: 西湖七月半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情?西湖七月半中描写的五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
郅康红花: 在作者看来,七月半看月之人有五类:一是“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贵人;一是“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三是“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四是“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的市井之徒;五是“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的文人雅士.这五类人都成了作者眼中的风景. 张岱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七月半游湖,而且选择在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就表现了张岱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他对世人的冷眼旁观,体现了他对世俗民情的关注,这虽然没有政治性的目的,但更多的是禅性的感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长葛市14755999209: 张岱为什么要写西湖七月半这篇文章 -
郅康红花:[答案]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 张岱一生的浮华与苍凉,在梦与忆的交错摆荡之间,隐隐浮现.《西湖七月半》是张岱世界观的折射,是他最无声却是最深切...

长葛市14755999209: 西湖七月半朗读划分这题目我纠结,希望有人帮忙阿.这一句西湖七月半的句子是: 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顷刻散尽矣帮忙急求阿! -
郅康红花:[答案] 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顷刻│散尽矣

长葛市14755999209: 《西湖七月半》中,写了游湖之人的哪些行为 -
郅康红花: 译 文:七月十五的游人,可以分成五类去看,一类,乘坐高高曲楼船,奏着热闹的箫鼓,戴着华贵的帽子,摇着丰美的宴席,灯火辉煌,歌妓仆役旁列,各种声响和光亮交织在一起,名为看月而实际上看不到月的人. 一类,也坐船,船上也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