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和色身的关系是什么?空性和佛性一样吗?性相一体的性,指的是什么性?人性=佛性吗?

作者&投稿:丰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性与空性的区别是什么?~

佛性是很有耐心&修为,即有非常高的内涵&知识;空性是形容灵界佛.法.道.仙.神的层次,在人的说法是指人的灵魂/本命.不识本性学法无用;本性就是指人身体里的灵魂.它需要法来培养,改造&提升,才能修有所成.

本性即是佛性,佛性即是空性。

一点浅见,抛砖引玉。
佛性,也可以说是自性、众生性、法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也都有魔性、人性、畜生性,随众生心而显,众生心性执着畜生的心性就现畜生的相,人性就现人的色身,什么心就是什么。若无心呢?那就可以什么也不现,无形无相,你可以叫这个为空性,所以,有生于无,你的本体就是空。但是这个空不是断灭的空,不是真的就什么也没有,而是这个空能生妙有,更准确地说是能现妙有,能现万法万相,山河大地、天人鬼畜、花草树木、风云雷电、酸甜苦辣、喜乐哀愁都是她现的,这就是空,换个角度说就是佛性。所以,世间万法无不是空中现出,我们可以把这个空叫做妙真如性,就是“如是我闻”的“如”,如来的如,阿弥陀佛的“阿”,或者更简单叫真心,和前面说的心不一样,这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那么也就是说,世间万法万相都是我们真心的显现,但是呢,我们迷失了,更准确第说是忘失,再准确点可以说是妄失,为什么是“妄失”?因为实际上没有失,只是我们迷己为物、自私其小,只认这个肉身是自己。这个不知道你现在能否领会,这是《楞严经》里的意思,开悟的楞严,真不谬也。
所以你说这个佛性妙不妙,能现美,也能现丑,能现善,也能现恶,能现狼,也能现羊,随众生心而现,就看你怎么用心了。这个空,就是妙,能生妙有,就是空也不空;世间万法你说它有吗?实际上是幻相,又且无常,随心而现的,不空也空,这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勿以此为常言,当细思量!

如果对佛学有兴趣看这个你会有大发现,这才是佛教终极秘密!
1.佛成佛以后,首先直接的给众生开示了“次第一心三藏”,即《华严经》,准备讲明“次第一心三藏”的当下开示“一心三藏”就可以圆满。但是发现事与愿违,许多人不能接受。他们有的执着苦修苦证,有的执着自然外道,有的执着求神通术。。。当时印度就有96种外道。无奈之下佛只有一步步引导,不与这些外道打成一片就意味着没有人会听佛的开示。2.为了破这些外道,佛讲了《阿含经》,十二因缘法等进行接引,用因缘法来破自然外道法等,欲使小乘人得到他们的“果位”。这个果位即小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属于不了义二乘人的果位。所谓不了义是指这个所证是有漏的菩提。3.佛又针对众生不同的喜好执着,比如有的人喜欢执相修行,有的人喜欢执空修行等,都为他们讲各自的经典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藏教菩萨 → 他们的发心很大,执着在事相上来行持,也就是说他们是执相修行,行有为法,比如念佛念咒,拜佛拜忏,只懂得拜有形相的佛,不懂得拜法界佛,天天有为的去行善,这叫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不能成佛。因为佛法不讲善只讲真。但是他们会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因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功德是必须明心见性开悟)我们修行人学佛目的不是为了得福报,那叫三世冤,第一世受苦,第二世享用自己的福报所得,第三世往下落至三恶道等,因此是白修一场不出轮回。 佛为了接引有缘众生先入佛门再说,总比闻不到法强,因此为这部分执相才愿意修行的众生开示了《无量寿经》《地藏经》等,这是藏教菩萨所修经典。所以我们可以与古代的梁武帝比较一下,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庙,度了十几万人出家,到最后还不得好死,达摩祖师直接告他说:“你没有功德”。通教菩萨 → 这了接引藏教菩萨放弃有为修行更上一个层次,也为了把喜欢执空修行的人接引进佛门,佛用《金刚经》《六百部般若》来破执相修行的有为法,《金刚经》就是把有为法判为邪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金刚经》就是来接换《无量寿经》《地藏经》的。《金刚经》讲得很清楚,“若人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怎么了? 行邪法不能见如来。这是佛讲的,所以我们念佛,拜佛,供养舍利,建寺庙有什么用啊?!这些与成佛与你明心见性没有关系,这些是修行而不是修心。所谓那些念佛 拜佛 供养舍利,只能做为佛法形式上的有缘辅助接引众生的工具而已,不是成佛的方法,与成佛无关。想成佛要明理,深入经藏开了智慧才行。所以当今多少人在盲修瞎练一看便知,而且往往大家都去做的事就觉得是对的也跟风去做,不会理智的用智慧去分析,从而占用自己大量的学法时间去跑佛事啊等,还觉得这是自己往生的资粮,这不是与佛做交易吗?用世间人的想法与佛再做交换吗?佛啊你看我今天放生放了多少了,念了几千声佛号啊,还念经咒多少遍啊,我一定能往生了,是不是佛啊?就是这种心理啊。因此造成“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个通教就是指禅宗的修行,执空修行,破一切相归空相,连佛的三十二相他都判为无明相,这叫禅宗的无为法。他执在空相里不出来了,他却不知道空是对有而讲的,空本身也是一种相,是空相。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有相,非空相,但他能现有相,现空相,随缘自在变现。真心本来面目是非有为,非无为,非不有为,非不无为. 禅宗所认为的这个“无为法”,通过禅定的功夫来修成的,是不是以有为之心 修无为之法?!所以仍然判为是有为法,以有为之心修无为之法,仍然是邪法。《楞严经》第六卷中文殊菩萨就把月光童子还有孙陀罗难陀一些人修的禅宗判为不能成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修此法门“恒沙莫一,亿劫希成”,就是讲修行这个法门能成就的人是恒河沙数的人中难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根基,这个银河系可能还没有恒河沙数的修行人,即使有这么一个人修行,他还是亿劫希成。可见是甚难成就的法门。别教菩萨 → 因此为了破掉众生在有相与空相两个相上的执着,接引众生继续探求真理,这个时候通过《华严经》,《圆觉经》开示众生从亦空亦有两个门而入,在禅宗见空性的基础上,从空出有,比藏教通教更加圆融。这里的破掉不是世间法里的破,世间法讲破是破掉不要了,佛法里的破是在相见性而不是破相见性。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破了,并不是要把它破除掉不要。《华严经》,《圆觉经》为代表经典,来接换《金刚经》。所以从开始讲“次第一心三藏”难以被人理解到绕了一大圈,众生撞到南墙又撞到北墙,路都行不通,这才发现原来真的不能执着于一部经,人的境界在提升,就如上台阶一样,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这样众生就容易放下情执心,不再抱有先入为主的老观念,解放思想,比较开明了。就像我们要过河,只能乘船,过了河,还要船吗?有的人就是不肯丢下船,扛着船继续行,以至于障碍了自己前行的进程。这时再看《华严经》,《圆觉经》那就比以前效果要好得多了,这才理解佛之前讲的那些经那些法门啊是针对当时自己的根机而讲,是应机施教。并不究竟。当时自己就那样的境界,不能接受更深的指导。圆教菩萨 → 到了法华涅盘时,佛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对弟子们说:【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请见法华经原文》):唯有这部经是真的,第二部就是假的。也就是认定这部《法华经》才是我佛所要讲的,前面那些经典是引导你们最终流入此《法华经》的,也就是说,《法华经》是前面藏教,通教,别教里任何一部经的接换经,这是方便说,究竟说为:《法华经》为十法界任何一个国土中佛讲的无量经中任何一部的最终接换经。此经破前的小乘因缘经及不了义大乘经。其实佛在成佛后当下就可以讲此《法华经》的,《法华经》即前面所提到的“一心三藏”法理。佛就为了开示众生一心三藏法理,但是当时没有正法氛围,讲了人家也不接受反而会破法毁谤。因而佛讲了这么多经往“次第一心三藏”上引导,因“次第一心三藏”就是为了最后讲清“一心三藏”的辅助跳板!所以,如果你没有学过三藏十二部经能接受这个《法华经》的话,那就不必先前的一大圈子的弯路,可以直取佛法精髓“一心三藏”,直取家园,回归如来藏妙真如性。其实佛在之前41年的传法中,无时不在讲《法华经》只不过那时是旁敲侧击,暗示着讲,给弟子们心里留下一个痕迹。到了法华涅盘时,佛才全面的讲,正式的讲,直接的讲,真话真说,指出弟子们必须受持此《法华经》这样我才与授记成佛,这时佛已不问根性,只讲唯一佛乘。。《法华经》全名称为《大乘妙法莲华经》,佛最后七年就为了讲这部《法华经》。《无量义经》为《法华经》打前阵,《涅盘经》为《法华经》收尾。《楞严经》原名《妙法莲华王》,与《法华经》是同一部经,《法华经》是总讲,正面直接讲,《楞严经》是细讲,是从正反两面讲,把《法华经》要讲的道理全面展开着讲。主经就是《法华经》《楞严经》两部大经。圆教佛法是从非空非有而入,遇有说空,遇空说有,非空非有当下即空即有。圆融圆满圆通十法界万法为当人当下一念当下随缘变现。此法不立修证,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印光祖师遗训说为:“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等觉菩萨就是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大菩萨的果位!

身是羁绊,无佛何来佛性,性是心

不听不闻不问


请解释解释佛教的色、空。。。
色空是佛学里面最基本的二元关系,它们是相生关系,也是对立关系;色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女色,它是指一切有形有相的事物,泛指我们五官可以直接感知的一切实物,眼睛所看到的,舌头所尝到的,鼻子闻到的,手摸到的等等,所以人体本身也被称为色身,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喜好男女色身的状态就是好色,按唯物...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仅如此, 世间的什么事物又不是假借因缘而成的呢?就其相待性, 依赖性而言, 本来就是假, 就是幻。 而只是因为凡夫迷昧真性, 以假为实, 执色身为我所有, 于是起惑造业, 违背真心, 贪恋物质利养, 以为自己的一切可以安享百年而不坏, 殊不知人生犹如风中的烛, 犹如深秋枯树上的一片叶, 不定何时就会熄灭...

佛法里色受想行识里都是因为有这个我的分别造成的,问:那么这个我想与我...
他说:“什么是你所说的‘解除自动化’?”这就是静心的全部所在,解除自动化。我说:“你要做一件事:忘掉戒烟。没有必要去戒,你吸了三十年的烟,并且生活了三十年,虽然这是种痛苦,但你也已经习惯了它,如果你比不抽烟要早死几个小时,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又在这儿做什么呢?你又做了什么...

佛教讲诸法无我,那么谁受因果?谁到极乐?
色身也可以自己决定什麼时候出生、什麼时候离开;也能决定成长多快、老化多快了,然而色身只是物质、无心、无情,只是纯被动性。那觉知心呢? 觉知心虽然有感情、有认知、有感受,但是觉知心也无法自己独立存在,必须依靠现生正常无坏的大脑、神经系统、乃至还可以堪受使用的身体,觉知心(即是意识)才能正常运作,所以,...

为什么说 人身是四大五蕴假合而成?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这是佛陀成道后,对宇宙世间诸法万象的说明。所谓「四大」,是指结合物体的四种元素:地、水、火、风。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宇宙世间的山河大地、房屋器皿、花草树木等森罗万象,无一不是仰赖这四种元素组合而成,乃至我人的色身,...

法性即佛性,佛性即法身
结论:众生本是空性,无始以来,法尔如是故,众生本具佛性,本具法性,本具法身性;但因为众生无始以来,不明此一真理,而迷失了本具的大法身、大佛性,而执著于小小的色身、妄心,起无量无边的烦恼(惑),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业),而招受无量无边的系业苦报(苦);如是惑业苦三道轮回不休,故...

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它可以变现我们的色身,那他会不会思考问题呢_百...
阿赖耶是如来藏?这个是方便说,在最初讲如来藏的时候方便这样说。实际上如来藏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本来面目、自性、佛性。如来藏的特点第一是空,无形无相。第二个特点是,空非断灭,而是含藏万法万相,在一定的机缘下现相。比如我们这个世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如来藏,这是不空。综合一下,...

佛教讲的无我是什么意思
我们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的,四大各有它的体性。色身是纯物质的地、水、火、风,由神识来执持它。色身的一切行为造作,都随着心念转,这就是四大色身和心的关系,妄身和妄心的关系。临命终时,风刀割解,这个关节里有风,临命终时最苦了,像刀割关节一样,把关节鼓破了,风才能...

慧能的佛性论和修行观是什么
与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念念”如“前、今、后”者都是经验层面的,是人本性幻化在用方面的现象,人的色身作为经验性肉体的存在是人本性的体存在的证据,如果没有现象,也就无法说明本体的存在,即“若一念断绝,法身即离色身。”而作为本体的“念念”,它并不是幻现出来的迁流不止的现象。如果将本体的念,仅仅视为...

佛性在哪里?心与佛性的关系?
佛性即心,即心即佛。按佛家说:我们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整个宇宙,都是“妙明真心”的体现。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二卷 【佛性】(术语)佛者觉悟也,一切众生皆有觉悟之性,名为佛性。性者不改之义也,通因果而不改自体是云性,如麦之因,麦之果,...

滕州市13188093740: 佛学中的“色”,应该作何理解才对?
冉肩枸橼: 佛教的“色即是空,空既是色”理论是佛教的有一个相当完整和细致的思想体系.... 这是在人的欲望和人的身体层面上论述色与空的关系, 第三层次是在自然层面上的色空...

滕州市13188093740: '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
冉肩枸橼: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在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

滕州市13188093740: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
冉肩枸橼: 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门,则取舍情忘,欣厌心歇;步步华藏净土,心心弥勒下生.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碍正知见,转求转远,求之力疲,则生厌倦矣. 注:“无明实性即佛性”以前他和我们一般众生一样,也有无明的烦恼,可是现在修得变成佛性,返本还原,反迷归觉,根本生死的问题断了,所以无明实性转成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以前幻化的,虚幻不实的身体,现在证得法身的理体.

滕州市13188093740: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 -
冉肩枸橼: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其中的色,是指人们的色身即空性如来藏.色与空讲的是色 身与空性如来藏的关系. “因为你的色身是从你的如来藏制造出来,而且由它所执持的,所以你的 色身就是如来...

滕州市13188093740: 佛性与空性的区别是什么? -
冉肩枸橼: 佛性是觉有情,空性是观无常

滕州市13188093740: 什么是佛性? -
冉肩枸橼: 佛性简而言之就是成佛的可能性.佛就是觉悟的意思,基本有三个层次,最基本的是不作嶪,不惹因果,即常怀向善之心;第二是自利利他,普度众生,赵朴老的人家佛教即寓意于此,即慈善,即助人;第三是超脱,即成佛,即圆满.

滕州市13188093740: 佛性 觉性 与空性之间有区别吗 -
冉肩枸橼: 首先要强调一下,“自性”一词在佛教里有两种常见出处,一种来自印度时期佛教中观学派里的“自性1”,一种来自禅宗里的“自性2”,这两种分歧出处的自性词意分歧.先讲传统意义上的“自性1”.自性1,指的是原来如是的第一义实体,具...

滕州市13188093740: 什么是佛性?什么是真我? -
冉肩枸橼: 性,是指觉察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佛性”,最初的本来的本觉具有最简单纯朴的种子,未经任何外物干扰和诱惑,而经过时间过程中各种生活外界的影响,自己思维上的妄念逐渐掩盖了对事物直接的理解,反而是以各种“执取”来分别,因...

滕州市13188093740: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什么意识、 -
冉肩枸橼: 这是永嘉玄觉禅师所著的《证道歌》里面的二句.无明,于诸法实相不能明了叫做无明,是变化无常的.佛性,诸法之实相,是不生不灭的.幻化空身是指的人的肉身,人的肉身终有一灭,法身则常住不坏.无明与佛性,肉身与法身,一般看来,完全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东西,玄觉禅师为什么说无明就是佛性,肉身就是法身呢?古来参禅者就是参悟这个问题,有兴趣,也有一定的基础,不妨自己参一下.这里举几则偈参考参考:觉林菩萨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傅大士偈“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苏轼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滕州市13188093740: 什么叫佛性 -
冉肩枸橼: 佛指觉悟,性,意为不变.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佛性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内涵.诸家依《涅盘经》一般说有三因佛性:1、正因佛性,即中道实相、真如法性的理性;2、了因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