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

作者&投稿:高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怎么解释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出自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

扩展资料
《三字经》赏析: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
《三字经》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养不教,父之过。”短短的几个字,就把对子女教育责任分明。子女教育第一责任人是父亲,古人认为子女没教育好当然是“父之过”。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家中的长辈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早期教育几乎全都应该是家长的责任,因此,家教是最基础的教育,常被叫做“扎根教育”。

没有良好家教的小孩子,即使学校教育再优秀,一生也难有大成,因为他没有良好的根基。这好比已经被涂抹了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再在上面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无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这句话出自《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轶事典故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孩子从母体里呱呱落地,都是纯正无邪的,就好像一张白纸,绘上什么,就是什么。若在上面绘上最新最美的图案,他长大后,就会是美轮美奂的;若在上面漫不经心地胡乱涂抹,他长大以后,就会是劣迹斑斑的。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关键就是教育。
  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来自于“家教”和“师教”两个方面,所以,他们认为教育失败的原因也是两方面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明代学者陆思仪说:“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若不能齐家,则其子从孩提以来,爱憎颦笑,必有不能一轨于正者矣,虽有良师,化诲亦难。”意思是说:如果家庭教育不好,即使有良师也是无能为力的。清代学者张伯行也说:“教小儿不但是出就外傅谓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出就外傅”指出门就读于老师。“外傅”:古代教导学业的师傅,这里是泛指老师。“家教”和“师教” 二者结合起来才是教育之最佳良方。“内有贤父兄,外有贤师友,子弟犹有不得成材者,未之有也。”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家中的长辈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早期教育几乎全都应该是家长的责任,因此,家教是最基础的教育,常被叫做“扎根教育”。没有良好家教的小孩子,即使学校教育再优秀,一生也难有大成,因为他没有良好的根基。这好比已经被涂抹了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再在上面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无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名言,这种家风、门风,是其家庭氛围发生积极影响的结果;如果家庭氛围发生消极影响的话,将会出现相反的情况。那么,家有败儿,谁之过?古人认为当然是“养不教,父之过”。这里面的“父”就是单单指父亲,那么母亲的责任哪里去了?这是因为古代社会以男性为尊,女性读过书受过教育的很少,只能从事喂养孩子的事务,而教育孩子的职责大多落在父亲身上。现在应该摒弃古人这种男尊女卑和父权思想的糟粕,将这里的“父”理解为“父辈的家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父母”。“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现实含义应该是: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做父母的过错。
  现代父母教子之过错有很多种,最突出的两种便是:其一,过分地溺爱孩子。现在看来,很多孩子之所以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无规无矩的学习生活,其主要原因就是父母从小的溺爱。其二,不重视孩子的道德修养教育。现代父母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缺乏对孩子道德修养的教育,所以,很多不应出现的不良习惯不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师教”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它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师教有问题、老师教育的方法不对,那是老师的失职,同样是大问题。传统教育中的师,分为“经师”与“人师”两类。传道的是“人师”,授业解惑的是“经师”,两类老师的职责不同,所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教授做人之道;“授业解惑”就是传授见广识闻的知识,解答疑惑的问题。“传道”在先,“授业解惑”在后,即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学生不懂得如何做人,老师是不会授业的,“有余力则学文”,没有余力宁可不授业,也要先传道。比较起来“人师”的作用比“经师”还要重要,所以,几千年来有一句古话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肩负着教育学生做人的责任,老师的责任之大,可以想见。
  人们常常感叹:为什么同一个家庭里出来的孩子,有的优秀,有的却低劣?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有的卓越,有的却平庸?其实,归根到底,原因只有一个,古人很早以前就告诉我们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也就是说,教育不是单方面家长的责任,也不是单方面老师的责任,而是双方共同的责任。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来自于“家教”和“师教”两个方面,所以,他们认为教育失败的原因也是两方面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明代学者陆思仪说:“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若不能齐家,则其子从孩提以来,爱憎颦笑,必有不能一轨于正者矣,虽有良师,化诲亦难。”意思是说:如果家庭教育不好,即使有良师也是无能为力的。清代学者张伯行也说:“教小儿不但是出就外傅谓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出就外傅”指出门就读于老师。“外傅”:古代教导学业的师傅,这里是泛指老师。“家教”和“师教” 二者结合起来才是教育之最佳良方。“内有贤父兄,外有贤师友,子弟犹有不得成材者,未之有也。”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家中的长辈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早期教育几乎全都应该是家长的责任,因此,家教是最基础的教育,常被叫做“扎根教育”。没有良好家教的小孩子,即使学校教育再优秀,一生也难有大成,因为他没有良好的根基。这好比已经被涂抹了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再在上面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无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三字经》里有这样一句:“养不教,父之过。”短短的几个字,就把对子女教育责任分明。子女教育第一责任人是父亲,古人认为子女没教育好当然是“父之过”

养育子女却没有让他们受到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鲁鹏程先生说的非常好。我想我们不要仅仅从“男尊女卑”的角度去狭隘地理解“养不教,父之过”,也许,智慧的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父教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父教的缺失给孩子教育带来不平衡性,以及给孩子情感健康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今人对“养不教,父之过”的教育理念,应该从更深的层面、更积极...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什么意思 有什么故事?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出自《三字经》。【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

养不教父之过正确意思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这句话强调了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责任和重要性。父母不仅仅是提供儿女的生活所需,还应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养育一个孩子不仅仅是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还包括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父母只关注物质方面,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那就是父母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
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的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2、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

子不教父之过什么意思?
子不教父之过意思: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出处:《三字经》【作者】王应麟 【朝代】宋朝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三字经》的一个改版,原文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不教,父之过。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请问:《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
正确的表达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意思是: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出自于《三字经》。当父亲容易,做好父亲这个角色不容易 由于种种原因,我的儿子在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在老家“...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意思?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至于教育的诸多规律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duò)【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什么意思啊?
句子错误,应该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翻译: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本文出自我们经常说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

当初养子不教父之过,是一个怎样的意思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直译】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请采纳~

怀安县19195935886: “养不教,父之过”要怎样正确理解?
贺览康赞: 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有绝对重要的责任,而在早期的品德教育问题上,父亲比母亲列重要

怀安县19195935886: 养不教父之过父是什么意思
贺览康赞: 养不教父之过的父是指父亲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孩子没有教养都是当父亲的没有好好教导,作为孩子的父亲应该监督孩子的行为,规范孩子的行为,不能让孩子目中无人目无法纪,做父亲的一定要教育孩子正确做人礼貌做人道德做人

怀安县19195935886: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帮忙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 -
贺览康赞: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怀安县19195935886: 养不教,父之过.什么意思? -
贺览康赞: 原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怀安县19195935886: 古人曰:养不教,父之过是什么意思? -
贺览康赞: 父亲对儿子有教育的责任

怀安县19195935886: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贺览康赞: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作者】: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怀安县19195935886: 三字经中是养不教 父之过 还是子不教 父之过? -
贺览康赞:[答案] 养不教 父之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怀安县19195935886: 养不教,父之过.意思 -
贺览康赞: 养不教 父之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怀安县19195935886: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贺览康赞: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怀安县19195935886: 养不教,父子过.的意思? -
贺览康赞: 三字经中的一句,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