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南来原是廉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出自何处?

作者&投稿:冶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出处及释义~

此为岳麓山联

潇水支流濂溪,为周敦颐之故里,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周敦颐在此悟道创立理学,号“濂溪老人”。长沙岳麓书院至今设有濂溪祠。

清代学者杨凯运,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不官,曾做过曾国藩幕僚。对联正出自此人手笔。据传,杨凯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同行者皆惊。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理学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湘学的鼎定之所,曾被清代皇帝赐匾为“道南正脉”,因此,杨的学问自称是来自书院的濂溪先生,即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而他的成就,即便有大江东去的气象,那也不过是湘水的余波而已。表现出极度谦虚的胸怀,其所用词句非常贴切、自然。

杨的学问自称是来自书院的濂溪先生,即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而他的成就,即便有大江东去的气象,也不过是湘水的余波而已。
周敦颐,又名敦实,出生在广西贺州桂岭镇,祖籍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宋朝著名哲学家,谥号元公(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在岳麓书院和我市爱莲湖濂溪书院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副对联虽然过于狂放,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湖南人及湖湘文化对近世中国所担当的崇高责任。
后来,该联另有新意,即湖湘子弟以“胸怀天下”、“敢为天下人之先”为己任。因湖南人素有“霸蛮”一说,即便是文人墨客、丹青妙手,也有如此傲视天下“才器”之豪气,绝非胜步闲庭之风花雪月者可比也!此所谓:舍我其谁?非湖湘弟子莫属哉!
湘水自洞庭流入长江,故有“湘水余波”云云,滔滔长江,只是湘江的余波;而湘江又只是濂溪的一脉.一句话就是,我才是老大,我最牛逼的意思。相传为清代经学大师王闿运所作的名联。可以说是气势磅礴,表现了湖南人的自信。作为中国人才之首都,湖南人在近现代史上的作为对“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作了有力的诠释。
5. 濂溪书院的正大门,门头匾额上刻有“濂溪书院”四个大字, 门口有一对荷花石鼓,两旁镌刻的 对联是: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大门两边墙上的“忠孝廉 节”四个大字是儒家文化的发展和升华,也是宋明理学的精髓,出自南宋大学士朱熹之手迹。

此为岳麓山联,出自清代学者杨凯运。

潇水支流濂溪,为周敦颐之故里,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周敦颐在此悟道创立理学,号“濂溪老人”。长沙岳麓书院至今设有濂溪祠。

清代学者杨凯运,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不官,曾做过曾国藩幕僚。对联正出自此人手笔。据传,杨凯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同行者皆惊。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理学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湘学的鼎定之所,曾被清代皇帝赐匾为“道南正脉”,因此,杨的学问自称是来自书院的濂溪先生,即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而他的成就,即便有大江东去的气象,那也不过是湘水的余波而已。表现出极度谦虚的胸怀,其所用词句非常贴切、自然。

后来,该联另有新意,即湖湘子弟以“胸怀天下”、“敢为天下人之先”为己任.因湖南人素有“霸蛮”一说,即便是文人墨客、丹青妙手,也有如此傲视天下“才器”之豪气,绝非胜步闲庭之风花雪月者可比也!此所谓:舍我其谁?非湖湘弟子莫属哉!由此略见一斑。

扩展资料

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方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

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并先后恢复重建设了延宾馆、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张栻、王船山、罗典等的六大专祠建筑原貌,清代书院中的园林和书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复。

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

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上世纪以来,经过几次大修,一些毁于战火的建筑得到了重修。岳麓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

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并先后恢复重建设了延宾馆、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张栻、王船山、罗典等的六大专祠建筑原貌。

清代书院中的园林和书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复。 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

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节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书院八景:柳塘烟晓,桃坞烘霞,桐荫别径,风荷晚香,曲涧鸣泉,碧沼观鱼,花墩坐月,竹林冬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麓书院



这岳麓书院内悬挂的一副对联,作者为清代学者王闿运。

意思是:“我是湖南人,要是问我的师父是谁,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学说跟以前那个周敦颐老先生算是一脉相承,你们学的那些东西,与我相比,九牛一毛而已,就像长江,虽然表面看上去那么浩浩荡荡,也不过只是湘江流过来的一点水。”

这副对联不是特意为岳麓书院所写,但因其“口气大”而名声在外,是书院“最霸气”的一条。此联出自清代学者王闿运之手。王是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做过曾国藩幕僚。

扩展资料:

对联创作背景

据传,王闿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

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此为岳麓山联,出自清代学者杨凯运。

潇水支流濂溪,为周敦颐之故里,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周敦颐在此悟道创立理学,号“濂溪老人”。长沙岳麓书院至今设有濂溪祠。

清代学者杨凯运,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不官,曾做过曾国藩幕僚。对联正出自此人手笔。据传,杨凯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同行者皆惊。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理学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湘学的鼎定之所,曾被清代皇帝赐匾为“道南正脉”,因此,杨的学问自称是来自书院的濂溪先生,即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而他的成就,即便有大江东去的气象,那也不过是湘水的余波而已。表现出极度谦虚的胸怀,其所用词句非常贴切、自然。

后来,该联另有新意,即湖湘子弟以“胸怀天下”、“敢为天下人之先”为己任.因湖南人素有“霸蛮”一说,即便是文人墨客、丹青妙手,也有如此傲视天下“才器”之豪气,绝非胜步闲庭之风花雪月者可比也!此所谓:舍我其谁?非湖湘弟子莫属哉!由此略见一斑。

扩展资料

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 真观等。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

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

咸平四年(1001年)李允则请奏书,诏赐诸经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赐建湘西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

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

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关于“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唯有岳麓为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的推崇。

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他还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

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麓书院



1,此对联为岳麓书院内悬挂,作者是杨凯运。意思是:“我是湖南人,要是问我的师父是谁,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学说跟以前那个周敦颐老先生算是一脉相承,你们学的那些东西,与我相比,九牛一毛而已,就像长江,虽然表面看上去那么浩浩荡荡,也不过只是湘江流过来的一点水。”

2,后来,该联另有新意,即湖湘子弟以“胸怀天下”、“敢为天下人之先”为己任。因湖南人素有“霸蛮”一说,即便是文人墨客、丹青妙手,也有如此傲视天下“才器”之豪气,绝非胜步闲庭之风花雪月者可比也!此所谓:舍我其谁?非湖湘弟子莫属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

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节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1,此对联为岳麓书院内悬挂,作者是杨凯运。意思是:“我是湖南人,要是问我的师父是谁,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学说跟以前那个周敦颐老先生算是一脉相承,你们学的那些东西,与我相比,九牛一毛而已,就像长江,虽然表面看上去那么浩浩荡荡,也不过只是湘江流过来的一点水。”

2,后来,该联另有新意,即湖湘子弟以“胸怀天下”、“敢为天下人之先”为己任。因湖南人素有“霸蛮”一说,即便是文人墨客、丹青妙手,也有如此傲视天下“才器”之豪气,绝非胜步闲庭之风花雪月者可比也!此所谓:舍我其谁?非湖湘弟子莫属哉!

扩展资料:

1,清代学者杨凯运,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不官,曾做过曾国藩幕僚。对联正出自此人手笔。据传,杨凯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同行者皆惊。

2,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理学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湘学的鼎定之所,曾被清代皇帝赐匾为“道南正脉”,因此,杨的学问自称是来自书院的濂溪先生,即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而他的成就,即便有大江东去的气象,那也不过是湘水的余波而已。表现出极度谦虚的胸怀,其所用词句非常贴切、自然。




四大书院 对联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大成门)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文庙庑廊)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锆;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教学斋)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讲堂)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百泉轩)学忆宋张...

麓山南路有什么大学
学校坐落在拥有“星城”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位于长沙市河西的岳麓山下,这里孕育了博大精深,广袤无垠的湖湘文化,“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伟人。此处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山水交...

长沙岳路书院门口的对联是?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大成门)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文庙庑廊)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锆;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教学斋)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讲堂)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

永州市有几个区几个县
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这里孕育了璀璨多姿的舜文化、柳文化御举、理学文化、女书文化、瑶文化,成为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流,特别是理学鼻祖周敦颐构建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哲学发展影响深远,岳麓书院赞其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衫哗,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中南大学有哪些院系
中南有三个校区,校本部,铁道校区,跟湘雅校区,南校区属于校本部,三个距离挺远的,铁道跟湘雅是后来并到中南工业大学的,最好的专业大都在铁道跟湘雅,所以他们都不太承认是属于中南的~~论住宿条件的话,在我看来南校区的应该是最好的吧~~ 最近这年又在建新校区,估计你们到时候考过来就在新...

岳麓书院的楹联碑匾
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悬于大门门厅)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悬于讲堂)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悬于讲堂)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悬于讲堂)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请教: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什么意思啊._百...
岳麓山门联与大黑山注解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大黑山注解:潇水支流濂溪,为周敦颐之故里,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周敦颐在此悟道创立理学,号“濂溪老人”。长沙岳麓书院至今设有濂溪祠。清代学者杨凯运,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不官...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周敦颐,又名敦实,出生在广西贺州桂岭镇,祖籍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宋朝著名哲学家,谥号元公(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在岳麓书院和我市爱莲湖濂溪书院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副对联虽然过于狂放,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湖南...

“ 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出处及释义_百度知 ...
清代学者杨凯运,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不官,曾做过曾国藩幕僚。对联正出自此人手笔。据传,杨凯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同行者皆惊...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这句话很么意思,解释的...
清代学者杨凯运,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不官,曾做过曾国藩幕僚。对联正出自此人手笔。据传,杨凯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同行者皆惊...

孟村回族自治县19346974118: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这句话很么意思,解释的仔细些 -
自轮胜红:[答案] 此为岳麓山联潇水支流濂溪,为周敦颐之故里,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周敦颐在此悟道创立理学,号“濂溪老人”.长沙岳麓书院至今设有濂溪祠.清代学者杨凯运,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

孟村回族自治县19346974118: “ 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出处及释义 -
自轮胜红: 此为岳麓山联 潇水支流濂溪,为周敦颐之故里,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周敦颐在此悟道创立理学,号“濂溪老人”.长沙岳麓书院至今设有濂溪祠. 清代学者杨凯运,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

孟村回族自治县19346974118: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法”.联中的“濂溪”指的是下列哪位人物10.“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法”.这是... -
自轮胜红:[答案] 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因避免宋英宗旧名讳而改敦颐,字茂叔,晚年定居庐山莲花峰下,筑书堂讲学.因堂前有溪,家乡又有水名为濂溪,所以自号濂溪,世人称其为濂溪先生.

孟村回族自治县19346974118: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什么意思.? 或者是含义 -
自轮胜红:[答案] 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出处: 王闿运壬秋湘绮先生到江浙一带讲学,可是那里的士人见他身材矮小貌甚丑陋.于是就耻笑他.王闿运壬秋湘绮先生就做了一副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

孟村回族自治县19346974118: 长沙岳路书院门口的对联是? -
自轮胜红: 唯楚有材 于斯为盛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

孟村回族自治县19346974118: 谁知道乐麓学院的上联```下联是:大江东去 湘江余波而已 -
自轮胜红: 吾道南来 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 无非湘水余波 (文庙庑廊)

孟村回族自治县19346974118: 足道馆 求一对联 要求大气 点名福特美 -
自轮胜红: 上联:知足常乐;下联:吾道南来. 此联特制. 大气有加.并镶嵌了足道二字在上下联中. 知足常乐: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此处上联,“足”还兼指足道. 吾道南来:湖南周系英学士,督学江西,年甚少,人颇轻之.校士日题出,即拟作一篇揭示署外,群惊其敏捷.尝撰一联张署首,云:“吾道南来,本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