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的楹联碑匾

作者&投稿:书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岳麓书院讲堂上有两块匾额的意思。~

“学达天性”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康熙皇帝为表示对理学的推崇,御书“学达性天”四字,赐予岳麓、白鹿洞两著名书院及理学创始人的宗庙祠堂。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

“道南正脉”乾隆九年(1744),朝廷为给天下书院树立榜样,表彰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功绩,采纳湖南巡抚蒋溥的建议,给有悠久历史的岳麓书院颁赐御书“道南正脉”匾。其意思是说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道”:指理学。

宋真宗。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扩展资料
1986年湖南大学宣布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湖南大学正式恢复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
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
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胜地,更是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麓书院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悬于前门)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悬于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悬于赫曦台)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悬于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悬于大门门厅)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悬于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悬于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悬于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悬于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悬于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悬于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悬于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悬于讲堂侧门)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悬于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悬于大成殿)
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悬于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悬于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悬于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悬于文庙庑廊)
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清退之(悬于文庙庑廊)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悬于教学斋)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悬于讲堂侧门)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悬于百泉轩)
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悬于百泉轩)
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悬于成德堂)
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悬于时务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悬于吹香亭) 麓山寺碑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积累了大量的碑匾文物,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主要分布在麓山寺碑亭、讲堂、御书楼壁及复廊、百泉轩园林碑廊等地。
麓山寺碑亭
竖有麓山寺碑。此碑是中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亲自撰文、书丹、并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历代许多大书法家都曾前来瞻仰临摹,宋代书法家米芾于元丰三年(1080年)专程前来临习,并刻襄阳米黻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16字于碑阴。原刻在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右侧,明知府钱澍建亭护碑。清代嘉庆年间有达官遣吏前来拓取,因不得其法而使名碑碎裂,长沙知府沈廷瑛得知之后,亲赴现场,和沙灰集其残片94字,另嵌碑亭内壁之上。
讲堂檐牌匾
讲堂檐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是民国初期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所撰,为岳麓书院在转制时期的校训,对当时寓居于书院的毛泽东影响很大,后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厅中央的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一为乾隆皇帝御赐的“道南正脉”,前者为根据老照片复制的,后者为原物。
讲堂两壁嵌“忠、孝、廉、节”四大字石碑,为清道光七年(1827)山长欧阳厚均刊立,传为朱熹手书。讲堂两边轩廊分立“整、齐、严、肃”四大字石碑,为清乾隆时山长欧阳正焕书,道光时欧阳厚均立。这两组大字碑刻皆为中国古代书法碑刻史所罕见。大厅四壁还嵌有历代山长的“书事齐严肃四字因示请生诸”碑、“岳麓书院学规”碑、“毕沅诗”碑等,均为清代碑刻。
御书楼及复廊碑刻
御书楼及复廊内也嵌有的大量碑刻,主要有“朱熹诗碑”、“重修岳麓书院记碑”、“文昌阁祭田契券”、“吴荣光江南述别诗碑”等。其中“朱熹诗碑”所刻的诗是南宋干道三年(1167)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后与张栻同游南岳,在株洲与张栻告别,张栻作“送元晦尊兄”诗赠朱熹,朱熹以此诗作答。此碑为为清光绪年间巡抚吴大澄所刻,是岳麓书院历史的重要见证。
“文昌阁祭田契券”碑系山长袁名曜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勒石嵌立,是岳麓书院租田管理方面的原始资料,对研究岳麓书院教育经费、祭祀经费的来源有重要的作用。
百泉轩园林碑廊
建于1992年,刊历代遗碑13块及新制岳麓书院文献史料碑27块。在历代所遗碑刻中,有明刻“岳麓感旧诗碑”、清刻“道中庸碑”等,尤以“道中庸碑”最为珍贵,为清道光七年(1827)山长欧阳厚均修复道中庸亭时所刻朱熹遗墨。
20世纪90年代新刻的27块碑分别为:善化县志载《岳麓书院源流》,宋代王禹偁《潭州岳麓山书院记》、王炎《论清岳麓书院堂长》、张栻《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陈傅良《建岳麓书院记》、朱熹《措置岳麓书院牒》、欧阳守道《赠了敬序》,元代吴澄《建岳麓书院记》、《百泉轩记》,明代杨茂元《后重修岳麓书院记》、李东阳《建岳麓书院记》、陈凤梧《岳麓书院志序》、黄衷《岳麓书院祠祀记》、李腾芳《重修岳麓书院碑记》,清代易宗涒《岳麓书院记》、丁思孔《重建岳麓书院记》、毛际可《重修岳麓书院记》、龙骧《重修岳麓书院记》、王文清《四公德政纪略》、欧阳厚均《新建崇圣祠碑记》、罗典《岳麓书院课艺序》、郭嵩焘《重建湘水校经堂记》及1993年杨慎初教授撰《岳麓书院重修记》。这些碑文反映了岳麓书院的历史沿革,是研究岳麓书院历史发展的重要文本。撰文者中既有著名政治家、地方官员,也有著名文学家和书院山长,他们本身在历史上都有较大的影响,这就更加凸显了碑刻更为广泛的社会价值。




岳麓书院的楹联碑匾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

湖南岳麓书院门口对联是什麽?
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是湖湘地域的人文传统、学术思想、人才培养、文化特色以及精神象征的最鲜明、最集中的代表和写照。湖湘文化中最有成就、最有特色之处就是在一千多年湖湘文化史上所涌现出的一代代知识群体,包括宋代理学派、明代心学派、明清实学派、清代汉学派等。

岳麓书院的介绍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

岳麓书院在哪里?
长沙岳麓书院建于公元976年,是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在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长沙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在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

吾道南来原是廉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出自何处?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理学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湘学的鼎定之所,曾被清代皇帝赐匾为“道南正脉”,因此,杨的学问自称是来自书院的濂溪先生,即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而他的成就,即便有大江东去的气象,那也不过是湘水的余波而已。表现出极度谦虚的胸怀,其所用词句非常贴切、自然。后来,该联另有新意...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建于哪个朝代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较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

中国四大书院是哪四个
大至而言,除今天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建筑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比较有名的还有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怎么写
着幅对联用22个字把岳麓书院的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儒学说传统描写得淋漓尽致,恰倒好处。大门左边有一块大型菊花石,这是湖南浏阳特产。花形是依天然石纹加工而成的,如此之大,是实不多见。进入二门后,请回头看二门背面的碑匾“潇湘槐市”。原匾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所撰书,抗日战争中被毁。先匾为原...

四大书院是什么?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嵩阳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占地21000平方米,现存的大部分建筑属于明清时期的遗物。主体建筑包括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这些部分按照讲学、藏书和供祀的功能划分,彼此相连,构成了一幅中国古代建筑的壮观画卷。除了壮观的建筑,岳麓书院还以其丰富的碑匾文物而闻名。诸如...

大安市18779897102: 1.湖南岳麓书院有一对联,上联为“惟楚 -
西蓉芷敏: 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

大安市18779897102: 岳麓书院门口的对联? -
西蓉芷敏: 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惟楚有材:唯有楚地有英才.于斯为盛:在这里最兴盛.

大安市18779897102: 岳麓书院门口的楹联写的是什么?
西蓉芷敏: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大安市18779897102: 岳麓书院学规及对联 -
西蓉芷敏: 《岳麓书院学规》时常省问父母; 朔望恭谒圣贤. 气习各矫偏处; 举止整齐严肃. 服食宜从俭素; 外事毫不可干. 行坐必依齿序; 痛戒讦短毁长. 损友必须拒绝; 不可闲谈废时. 日讲经书三起; 日看纲目数页. 通晓时务物理; 参读古文诗...

大安市18779897102: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景观构成 -
西蓉芷敏: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

大安市18779897102: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创建于哪个朝代 -
西蓉芷敏: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安市18779897102: “唯楚有才,与斯为盛”是哪里的楹联? -
西蓉芷敏: 岳麓书院 “唯楚有才,与斯为盛”是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之畔的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幅对联 .这是一副典型的集句联,撰于嘉庆年间,时任山长袁名曜出上联,贡生张中阶对下联.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

大安市18779897102: 你知道岳麓书院门前的对联是什么?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 -
西蓉芷敏: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惟,语助词,没有意义.这句相当于“楚有才”,“惟”并不是简单的和“唯”对应的. 至于“斯”,是这里的意思.

大安市18779897102: 介绍岳麓山 岳麓书院 -
西蓉芷敏: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