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作者&投稿:幸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谈谈学习文学、历史、哲学与提高人文素养的认识~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我看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学习文学,可以培养大学生人文能力,扩宽研究问题的视野,采用多种角度看待问题。可以参考周作人先生的书籍。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
学习历史,读史明智,不过确实可以看到另类的历史,大家眼中的历史和你通过各方所知道的历史是不同的。 汇集和综合了中外历史、文化、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心理学等多门现代人文知识,帮助人们走进人文殿堂。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外优秀的文化知识,并把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好其他课程及人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没上过大学,不过呢,想说说,
我想,学习文学,可以让你拥有很大的词汇量,在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很准确精简的就可以表达出来,学习历史,可以有很多真实的资料,和史实来分析当前的问题,学习哲学则是在有论据的情况下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来说吧,文学是材料,历史是论据,而哲学是工具,用工具在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经验制作一样作品,学习哲学可以让你拥有更好的工具,文学可以让你有更好的材料,历史可以让你有更多的经验,这样就可以做出比别人都好的作品了。

意思是: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赏析:

本章一开头提出了三对范畴: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这实际上是真假、美丑、善恶的问题。老子试图说明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其实质往往并不一致。这之中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

按照这三条原则,以“信言”、“善行”、“真知”来要求自己,作到真、善、美在自身的和谐。按照老子的思想,就是重归于“朴”,回到没有受到伪诈、智巧、争斗等世俗的污染之本性。

张松如说:“世界上的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现象更是十分复杂,如果单单认定‘信言’都是不美的,‘美言’都是不信的;‘知者’都是不博的,‘博者’都是不知的,这就片面了。不能说世界上真、善、美的事物永远不能统一,而只能互相排斥。



意思是: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做人多帮助和给予别人,自己也会得的更多,顺应自然,不违背道德;做好过程不计较结果。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怎么解释?
查看全部4个回答

哲学鼎端
LV.4 今天 00:19

《道德经》最后一句是啥意思的终知终论?
耿阁(鸣天士君)著
题记:
看来不用画龙点睛的语言是说不清楚了!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意思:“——————是说圣人与其“道”(道理)圣人与其“道”(道德)的关系是处于等衡衡等之其“等于式”的几近乎平衡不存在有争议的状态的这个意思这个问题的”。在自然宇宙事物的成千上万的规律道理中不争的道理是占极其微小的成分和其部分理寓之环节的。倘或理解为:“圣人的品德品行的之其行为是不相争的行为是不妥当的也是悖律理的更而又是违背天律天理的之其这个平衡法则原理的这个总规律总道理的”。
《道德经》最后一句是啥意思的终知终论?
耿阁(鸣天士君)著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章最后呈,
圣人之道为不争。
此句到底何定义?
聃阳道德永天风。
俗耐总解无刃锋,
实质相生自然衡。
并非与物共人斗,
分明天性律理称。
耿阁:草於2019年3月1日中午12点45分。本诗原创。历时约11分钟。临文经目,问答各殊。我也有意,奉字略书。“我耿阁总是不由自主的鬼使神差般地想把其老子先生的本然的之其概然的思想意识意知的意思宣之于世;从而也是有欲望着让其人们能了解个来龙去脉式的或水落石出式的些许之结果结论来的”。老子先生的拟人化人性化了思想理论表述性的语言标示性的公式:“———————即“老子=圣人=天地=自然=宇宙=有无=无极=无为(无为是道德的代名词)=道德(道德实质上是天地·自然·宇宙·万物·的运动运行的行为)=天理=规律=道理=真理”。!!!!!(“这里的哲理哲慧的真谛所指的真理的意思是通指统指着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之两种属性的真理的之其规律道理的)本公式所理寓着的道理是在说:“之其之公式她们之间是几近乎处于等衡衡等之“平衡”状态境态的或之是处于“或然平衡”之状态境态的之其之公式她们之间也是处于着是其相互因果之结论的那种关系的之其意思的”。数千年来都几乎误解了老子先生的本然的本质的本意了”,都几乎理解为圣人的行为是体现在不争·不斗·不夺·不与人抗衡·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局限极小范畴的关系的等之的因素上来了,岂不知殊不知人家老子先生是在说天地的·是在说自然的·是在说宇宙的·是在说道德之道的·是在说道德之德的·是在说道德规律的·是在说道德道理的·是在说之其客观规律客观真理的之其天律天理的那种自然之“道”之“德”之“道德”之天地宇宙之道德的之其行为的”。真乃是无字多语矣!真乃是无辞多言矣!


翻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
意思是: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一个得道之人,不存占有之心,尽力照顾他人,自己就更为充足;尽力给予他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译文 有德行的智者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

国学:《道德经》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
回答:原文: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翻译: “圣人”不私自保留什么,他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尽可能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夺。 其实字面的解释太多了...

既以为人,己愈有。
意思是一个得道之人,不存占有之心,尽力照顾他人,自己就更为充足;尽力给予他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译文 有德行的智者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为人,
原文: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汉译:“圣人”不私自保留什么,他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尽可能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夺。

翻译和解读《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原文断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字面翻译 诚实的言词不华丽,华丽的言词不诚实。能力强的不狡辩,常狡辩的能力差。有智慧的不博览,好博览的没智慧。圣人不积攒,...

道家思想的大争,请详解
老子第六十八章 为而不争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圣人不 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 争.[译文]诚实可信的话说来不动听,动听的话说来不诚实.有智慧的人不炫耀;炫耀的人没有智慧.善于用道的人不常见...

书法日课-临赵孟頫小楷《道德经》第56、57页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注释]1、信言:真实可信的话。2、善者:言语行为善良的人。3、辩:巧辩、能说会道。4、博:广博、渊博。5、圣人不积:有道的人不自私,没有占有的欲望。6、既以为人已愈有: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用来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7、多:与“少”相对,...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原典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释义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

《先秦散文·老子·信言不美章(原第八十一章)》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老子·信言不美章(原第八十一章)》原文鉴赏 信言不美①,美言不信;善者不辩②,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③,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④,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⑤,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⑥,人之道为而弗争。【注释】 ①信言:真实的话。美:华丽。 ②善者:善于言谈、论辩...

肇州县15930703776: 老子《道德经》里有两句话: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求注解、译文 -
豫到颇得:[答案]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讲的是圣人不堆积这些德能表观以及功果财富的附赘,他尽力帮助别人,他自己也更充实;他尽量给予别人,他自己也更丰富.

肇州县15930703776: 道德经八十一章中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怎么解释? -
豫到颇得:[答案] 圣人是不存在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肇州县15930703776: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是什么意思啊 -
豫到颇得:[答案]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简单来说,意思是“助人者,人恒助之;布施者,会有成倍的回报”.你看的那期《CEO实话实干》节目嘉宾是汤臣倍...

肇州县15930703776: 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
豫到颇得:[答案]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81章 原文: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为人已愈多 意思是: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肇州县15930703776: 道德经八十一章中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怎么解释? -
豫到颇得: 圣人是不存在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肇州县15930703776: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是什么意思 -
豫到颇得: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简单来说,意思是“助人者,人恒助之;布施者,会有成倍的回报”.你看的那期《CEO实话实干》节目嘉宾是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是其信奉的人生哲学,也是汤臣倍健的企业文化理念之一.梁允超先生做客华娱卫视《CEO实话实干》节目,在节目中就曾对这句话做出自己的解读.\x0d董事长梁允超说:“给予他人你才能拥有,给予越多,你收获的也越多.对事业、家庭、学习、娱乐、生命价值等内容的看法.一切都是玩具,击鼓传花的心态.资源在你手上就用好,生命就是体验,帮助更多人快乐和实现梦想.

肇州县15930703776: 《信言不美》求翻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 -
豫到颇得:[答案] 文言文翻译: 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什么: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世人,自己...

肇州县15930703776: 《信言不美》原文及其翻译 -
豫到颇得:[答案]成语:信言不美 发音:xìnyánbùměi 编辑本段释义 信:真实.美:美妙,漂亮.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 出处...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

肇州县15930703776: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是什么意思 -
豫到颇得: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什么: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世人,自己就愈发拥有了;既然一切都已给了世人,自己就愈发丰富了.

肇州县15930703776: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
豫到颇得: 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什么: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世人,自己就愈发拥有了;既然一切都已给了世人,自己就愈发丰富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