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老子·信言不美章(原第八十一章)》原文鉴赏

作者&投稿:宥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先秦散文·老子·信言不美章(原第八十一章)》原文鉴赏

信言不美①,美言不信;善者不辩②,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③,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④,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⑤,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⑥,人之道为而弗争。

【注释】 ①信言:真实的话。美:华丽。 ②善者:善于言谈、论辩的人。 ③博:广博。 ④积:积私,私藏。 ⑤与:给予、奉献之意。 ⑥利:对物对人有利。不害:不害物害人。

【今译】 真实的语言不讲华美,华美的语言往往不真诚;善于言谈的人不轻易论辩,好辩之人不见得真正善谈;富有真知的人不求广博,追求广博的人就不能够深入而求得真知。圣人不私自积藏,而积极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慷慨地施舍与人,反而收获更多。自然之道,福利万物而不加害;人间的法则,应积极辅助引导而不争功。

【总案】 于此章,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子作为一个深邃的哲学家所具有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博大无私的爱。

真诚的言辞因出于内心,所以不加修饰;而巧佞者之言千方掩盖真象。因此“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于言谈者深知真理之所在,止于真理,不愿论辩;而巧辩之人假于诡怪之词而出邪说。因此“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具有真知灼见之人技专于一,精于一,故不求广博;而务求广博者,必定浮华于物,不专不精,所以也无从获取真知。这就是“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三条为我们提示了做人的准则。

老子之书,在很多时候是为统治者献计献策的,而此章则郑重地向统治者提出了要求:不积私,多为别人,多给别人,多利别人,多让别人。只有如此,才符合天道,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廖廖数字,老子温良宽厚而仁爱的形象已经婉然于眼前了。




《先秦散文·老子·信言不美章(原第八十一章)》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老子·信言不美章(原第八十一章)》原文鉴赏 信言不美①,美言不信;善者不辩②,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③,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④,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⑤,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⑥,人之道为而弗争。【注释】 ①信言:真实的话。美:华丽。 ②善者:善于言谈、论辩...

中国文学史中的先秦诸子散文
(5)《老子》:道家经典。反映老子思想(老子,名耳,道家创始人 。)(6)《庄子》:道家经典。反映庄子思想(庄子,名周,道家学派重要人物。)(7)《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反映韩非思想( 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8)《孙子》: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 孙子,名武,我国古代军事家。)...

先秦散文
哲理散文则集中于诸子著作,《老子》语言凝炼,哲理深邃;《论语》言词简约而意旨丰厚,说理论事富于哲理和抒情意味,许多句子成为后世格言和成语;《墨子》文风质朴,论证有力,既有演绎,又有归纳,实开辩论文之先河;《孟子》是从语录体过渡到长篇论文的桥梁;《庄子》已开始摆脱语录体,其特点是以寓言...

《老子》在先秦散文中以富于哲理性与思辨性著称,请你结合本篇对此略作...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

中国古典文学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主要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以叙事为主,如《春秋》由孔子编订,记述了242年的历史,其“微言大义”体现了孔子的评断。《左传》详述春秋时代的政治、外交等,其艺术成就极高,如长勺之战、城濮之战等战争描写,展示了其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和《国语》则是战国时期的历史...

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
先秦诸子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墨子》、《孟子》等。1、《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

先秦哲理散文包括哪些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 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

读先秦经典散文《论语》三则和《老子》二章得到的启示。
有趣的是,老子的这一套——无为、守雌、贵柔、知足,并非只有弱势群体受用,权势人物也受用。因为谁都有处于弱势的可能。即便贵为天子,也未必总是强势,或一定就是强势。这个时候,就用得着老子哲学了。比方说,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老子·四十五章》)。这个“若”,可以...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有哪些作品?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至战国初,代表作有道家的《老子》、儒家的《论语》、墨家的《墨子》。《老子》用短小的类似哲理诗的形式高度概括了道家的观点。《论语》多为简短的语录,不少格言警句代表了儒家思想的精粹。《墨子》渐有论说文的...

先秦诸子散文表 有正确答案追加20分
儒,《论语》《孟子》《荀子》《孔子家语》《孔丛子》《晏子春秋》。道,《老子》《庄子》 《列子》《管子》《鶡冠子》。兵,《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法,《韩非子》《商子》《申子》。墨,《墨子》。名,《公孙龙子》《尹文子》。阴阳,《邹子》。纵横,《苏子》《张子》。农,《...

东西湖区19780162416: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出自哪里 -
笪食安体: 语出《老子》第六十八章 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圣人不 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 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出...

东西湖区19780162416: 谁知道道德经最后一篇题目怎样诠释的? -
笪食安体: 你好: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解释】 真实的表述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表述不见得真实;善良的人不见得擅长道义之辩,擅长于道义之辩的不见得善良;明于道的人不见得博学,博学的不见得明于道.圣人不堆积这些德能表观以及功果财富的附赘.他尽力帮助人民,他自己也更充实;他尽量给予人民,他自己也更丰富.理想的行为方式是顺导万物而不妨害万物,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虽有作为但不与人争.

东西湖区1978016241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笪食安体: 《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1]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

东西湖区19780162416: 古代名言名句典故事例需要几个古代的名言警句,并且要有出处,典故,?
笪食安体: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卫风 洪奥) 指做玉石的方法,要用锯子切,锉子磋... (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6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

东西湖区19780162416: 求“先秦诸子散文”翻译 -
笪食安体: 孔子 因材施教 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 “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 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他们都需要你去照顾,你怎么能听到这些...

东西湖区19780162416: 什么是对联(下定义) -
笪食安体: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东西湖区19780162416: 老子和孟子的名言名句的鉴赏 -
笪食安体: 《老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别为一格,独具特色,思想内容微妙难识,玄之又玄;表现形式也言简意长,韵味无穷. 从思想上来说,《老子》一书的作者是反文学的.他认为“五色使人国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行妨,五...

东西湖区19780162416: 先秦诸子散文之经典??? -
笪食安体: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十家: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 小说 《论语》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 春秋末期:《论语》《墨子》 语录体为主 战国中期:《孟子》 ...

东西湖区19780162416: 先秦散文分几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
笪食安体: 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尚书》是历史散文形成的标志.是一部夏商、西周时代的历史文献集. 《春秋》是孔子整理的编年史散文.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历史散文》 《左传》是以《春秋》为纲,添加了许多历史材料,...

东西湖区19780162416: 老子的资料简单点 -
笪食安体: 老子,又称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