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菩提心?

作者&投稿:丁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何为禅定?何为开悟?何为发菩提心~

六祖慧能大师解释禅定根据金刚经:外不着相,名禅;内不动心,名定。
所以,禅定不一定盘腿打坐。真正禅定就在生活中,我们见色闻声,都不执著,就是禅。心里如如不动,就是定。合起来叫禅定。
比如,有人骂你一顿。你生气不?如果你一生气,你就取了他骂你的相了,禅没有了。心里再一生气,就是动了,定也没有了。可见,凡夫没有一分一秒在禅定中,即使盘腿打坐也未见其可也。
在古人传记里,寒山、拾得,这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他们在门外嘲笑哪些在禅房里打坐的人。为什么?搞假的吗?
什么是开悟不要讲的太深了!能发现你的过失就是开悟,把过失改正就是修行。就像我给你举的例子,有人骂你了,你能第一时间明白生气是不对的,你就开悟。止住不发,就是修行。
菩提是梵语,译为觉悟。实际上跟开悟是一个意思。菩提心能发出来,是人就到涅槃彼岸了。《观经》讲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很难懂!学净土的人容易!蕅益大师说“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真正相信极乐世界,发迫切往生的愿,就是菩提心,而且是无上菩提。

藏传非佛教,这是千年来最大之骗局!

因为藏传密宗教义,是受后期印度教性力派诸外道的影响而产生(参见藏传双身“佛”),已是变质后的假佛教,根本不是纯正的佛教。
无上密续全然是渗入后期佛教中的外道所编造的,根本不是什么“佛菩萨经典”,全都是密宗祖师集体编造出来的,内容荒腔走板;
密教化以后的假佛教传入西藏以后,又有许多西藏密宗祖师写作了一些密续,先埋藏在岩堆中几年以后,再假称佛菩萨告诉他,某处岩堆中有密续伏藏,然后再找几个人一起去挖出来,成为神圣的密续。其实,都是密宗凡夫祖师们创造出来的,所以,内容与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经典教义全然无关,甚至于是完全相互违背的。

藏密喇嘛教善于迎合众生深重之贪欲,及求速效、神通、感应之心理,而广为宣传;
又善于穿凿附会佛经种种果位名相,欺骗初机学人,令人信以为真,不敢生疑。
又因施设三昧耶戒,令诸弟子不敢泄漏密教之法义,以致外人不能窥知其谬,以此扩大其势力,不断窃取佛教资源,终至渐渐取而代之,灭亡真正之佛教。

密教的本质是属于弘扬双身法的秘密大乘,他的目的是要推翻 释迦牟尼佛的教主的地位,而以“大日如来”取代 释迦牟尼佛。
藏密传授“四皈依”把皈依喇嘛上师摆在皈依佛法僧之前(四皈是破三皈的,本质就已是邪道了)
以双身邪淫法为“无上瑜伽”,谓能“即身成佛”,
一千多年来在藏地高压统治,政教合一,诛杀异己,
食肉饮酒,说一切法断灭空,又以子虚乌有的“金刚地狱”来威胁恐吓广大佛弟子,在在处处都与佛法背道而行,坏佛正法莫此为甚!
又藏密喇嘛教在佛法名相的掩护之下,头上安头的"金刚乘"成了高于大乘的"无上密法",欺骗了全世界。目前欧美国家九成以上的人都以为喇嘛教是正统的佛教,反而使真正的佛教为喇嘛教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也不知坑害了多少想亲近佛法却被其欺骗的佛弟子。

喇嘛教的根本问题在于其核心基本教义错误(六识论)以致於我见和我执坚固,喇嘛教主和喇嘛祖师们的著作主张四皈依,金刚乘,三昧耶戒,无上瑜伽双身法,金刚地狱,杀度法,迁识法,红白菩提心等等,在佛法中都是子虚乌有的,其制度上的错误如政教合一,高压统治,奴役农奴,转世灵童等等,在佛教中也是没有的,更有甚者是伪造佛经和大妄语,众所周知不可胜数的上师法王活佛们都声称是或一或多的佛菩萨再来,也有称自己修证比佛高,甚至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总和; 由此可知喇嘛教不是世尊心中的佛教,是天竺晚期变质的左道密教,因其打着佛教的旗号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使得千百万信众以为这就是佛教,不但这些信众们在学佛的路上误入歧途更有可能堕落三涂,这其实是断灭佛种的大灾难!

喇嘛教自称是上师的有成百上千, 个个都拿四皈依做掩护, 都说自己是诸佛菩萨的化身, 或是活佛法王的转世, 所以就肆无忌惮的喝酒吃肉, 搞明妃空行男女双身法, 说习之能即身成佛, 用杀度法, 迁识法骗说能够强制往生诸佛净土, 甚至能强制成佛, 更以屎尿制做的甘露丸和摸头插草的灌顶仪式来得到信众广大的供养, 又运用人头碗人皮人骨之类的法器和经血人肉烈酒等污秽之物来祭祀供养邪鬼恶神, 并相互间争夺权力和残忍的消除异己, 又编出一个金钢地狱来恐吓喇嘛弟子, 不可以丝毫怀疑喇嘛上师的无上威信和权力, 如此种种技俩完成了一个几百年来第一的大忽悠, 直至今日怎么还会有人看不明白。

劝请远离藏密是幸!更多请见地藏论坛。

◎ 菩提心,自受用即是清净、平等、觉;他受用就是大慈大悲。意即对人应大慈大悲,对自己则清净、平等、觉。
◎ 儒云:「诚意正心」,即大乘佛法的「发菩提心」。马鸣菩萨《起信论》云「直心、深心、大悲心」;《观无量寿佛经》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 菩提心之本体:
  儒云诚意、《起信论》云直心、《观经》云至诚心。
* 菩提心之作用:
儒云正心。《起信论》、《观经》分自、他二种受用。
○ 自受用:俱云深心。对自应保持清净、平等、觉。
○ 他受用:《起信论》云大悲心,《观经》云回向发愿心。於他应存大慈大悲。
◎ 三心圆发,证圆初住,即发心住菩萨。凡夫待人接物虚情假意,於自不真诚、不清净,於他心无慈悲。虽口常念发菩提心,并无实质。

◎ 《无量寿经》中「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即为「发菩提心」,亦为「四弘誓愿」中之「众生无边誓愿度」。常存此念,即『度世之道』。『谛』是真实,说明心真正安住於四弘誓愿上,念念希望帮助众生。为帮助众生,先努力成就自己。
◎ 「诚意正心」如何修法?菩提心(即真诚)如何修法?北宋儒佛大家司马光先生云,自「不妄语」始。世云「进德修业」,如何增进道德学问?也应自不妄语始。言语不诚实,即心不正,於世出世法必有障碍,如何能真实成就!
【节录自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注解】
◎ 「发菩提心」。菩提,梵语,旧译为道,新译为觉。菩提心即是求真道之心,求正觉之心。
◎ 菩提心即自觉觉他之心。
* 缘事菩提心,以四弘誓愿为体。
* 缘理菩提心。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于中道实相,而圆成上求下化之愿行。是为最上之菩提心。
◎ 菩提心量,广大无边,长远无限。故能感得广大无际依报净土。长远无量正报寿命。
◎ 虽愿皆度无量有情,而不存能度所度。
◎ 《劝发菩提心文》曰:「发菩提心,诸善中王。」
◎ 《无量寿经起信论》曰:「是知菩提心者,诸佛之本源,众生之慧命。才发此心,已成佛道。以与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相应故。」又经中三辈往生,皆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 道绰大师於发菩提心有四番议论。
* 第一,显菩提心之功用。
○ 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
○ 若欲发心作佛者,此心广大,周遍法界。此心究竟,等若虚空。此心长远,尽未来际。此心普备,离二乘障。若能一发此心,倾无始生死有沦。所有功德回向菩提,皆能远诣佛果,无有失灭。
○ 菩提心实为往生净土之源。「源」者,本也。故知,若不发此心,纵然勤修,亦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不能往生也。
○ 「发心作佛」即发起「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心。盖能发如是心者,本来是佛。此「作佛」之「心」,即本来是佛之心。
○ 论曰:「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菩萨功德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国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
* 第二,出菩提名体者。法身菩提,报身菩提,化身菩提。
○ 法身菩提,即是真如、实相与第一义空。「自性清净,体无秽染」。此即禅宗六祖於闻「无住生心」,豁然大悟时,所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也。又「理出天真,不假修成」,即「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因本自具足,故不假修成也。
○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惠能大师当时尚未剃度,只是庙中一苦工。一发此心,顿登祖位。
○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故备修万行,功德庄严,得报身佛果。报身圆明具德,通达无碍。故曰「圆通无碍」,名为报身菩提。
○ 从报身流现化身。随机化现,妙用无穷。故曰「益物圆通」,名为化身菩提。
* 第三,显发心有异者。
○ 一者,须识有无,与了达从本以来,自性清净。……「无」者,无明本无,枝叶何有,达妄本空,真性自显。此即知无。……知有者,即是知有此佛性。
○ 二者,「缘修万行」相当於该论之深心,乐修一切诸善行故。
○ 三者,「大慈悲为本」,相当於彼之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发如是之心,即是发大菩提心也。
○ 菩提心,即愿成佛度生,摄取众生往生净土之心。
○ 本经《独留此经品》曰:「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明能信净土,实是一切世间难中之难。於此难信能信,斯即大智。顺此信心,发成佛度生同登净土之愿,即是发菩提心也。
○ 《弥陀要解》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
《安乐集》
◎ 远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
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三者,依方便门,怜悯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 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
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
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
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得毕竟常乐者。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要依大义门。大义门者,谓彼安乐佛国是也。故令一心专至,愿生彼国,欲使早会无上菩提也。

菩提心有2种入手的方法:
1.以慈悲为重点的,将来成为:悲增菩萨。
2.以智慧为重点的,将来成为:智增菩萨。

菩提心,也就是追求:慈悲与智慧的心。

佛教的原则是: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慈悲)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智慧)
这个大原则,也就是菩提心的具体内容。

简单说:大愿力,大慈悲,大智慧三者的结合.
大的意思不是大小的大,而是无分别的意思,就是说,当我要发愿渡众生的时候,没有范围的限制.
愿力就是愿望:众生无边誓愿渡,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慈就是与乐,悲就是拔苦.
智慧就是觉悟,简单说就是内心彻底平静的状态.

菩提有心吗


如何成佛道 菩提心为先 何为菩提心 利他为
菩提心,自度度他,简单归纳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包含了出离心、慈悲心。成佛道要智慧、福德都具足;福德从度生中来;

'菩提心为因 大悲为根本 方便为究竟 '怎么理解呢?
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大日经·住心品》菩提二字是梵语bodhi之音译,意译觉、智。菩提之觉、智特指如实觉知诸法真实,能使人达到真正解脱的智慧。发菩提心是求得觉悟智慧的因,也就是要求得根本觉、智的动机。据经典所述,发菩提心大致有以下四种缘:一、想到佛法的不可思议无边...

为什麼发菩提心可以转业?
因为菩提心的力量极为强大,可以将其他的业力转化。如一个人,如果遇到一个力量强大的恶人,与他朝夕相处,慢慢就会被同化成恶人;反之,如果遇到一个力量强大并且品行高尚的人,天天与之相处,慢慢自己也会转变成品行高尚的人。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菩提心的力量之所以极为强大,是...

求生净土者,亦需发菩提心
求往生净土者,亦须发菩提心。无量寿经卷下谓,三辈往生之人皆应发无上菩提心。菩提心之体性,大日经卷一住心品谓,如实知自心,即为菩提。即以本有之自性清净心为菩提心。菩提心依种种缘而发,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发菩提心有四种缘,以如是四种缘为增上缘,欣乐佛之大智而发心,即:(一...

出离心与菩提心的意思是什么?
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

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算不算是菩提心?
所以,无论在性质上,深度广度上来说。都不算菩提心。只是“善心”。下面解说一下“发菩提心”:“菩提”, 翻译为“觉”,这里是指“无上菩提”:成就无上佛果的“觉”, 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 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

善导何处大师说过往生就是菩提心?
智随法师:往生净土不以菩提心为因,而以信愿念佛为因,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此乃经论祖释之通义,善导大师‘托佛愿力,五乘齐入’之论,最为明了。当然《阿弥陀经要解》有‘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之说,故亦可说菩提心与信愿二者可互摄互融。经言:若人但闻彼国土...

厌离世间,又如何生起慈悲心,菩提心
如果这出离心再提升一层,我们称之为菩提心,它的发心即是:这六道轮回太苦了,太恐怖了,我不仅要独自觉悟,我也要带众生醒悟、出离。菩提心按照学者的根性也分几种类型,分别是:损人利己、自利利他、损己利人。损人利己类型的菩提心发心者其菩提心类似这样:众生尚未觉悟,应该多让我得到一些,毕竟...

般若和菩提心是怎样的关系?
般若与菩提的关系,是因与果的关系。一、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 菩提心,有二种:一者,初发时,二者,得时。初发时是菩萨菩提;后得时,是佛菩提。所谓“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是指菩萨发愿将来作佛(得菩提者名为佛),先有作佛的愿望,然后才有可能成佛,所以说这个愿望是种子。种子,是因的...

菩提心是成佛金刚不坏的种子——出自哪?
《大日经》中说:以菩提心为因,以大悲为根本,以方便为究竟。菩提心是成佛的内在根据,所以说以菩提心为因。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的意思。众生由于妄想,见不到菩提心,只要止息妄想了,才能见到菩提心。

泰和县13592839862: 菩提心含义是什么 -
夹乳谷糠: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泰和县13592839862: 什么是菩提心? -
夹乳谷糠: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菩提心具真性菩提、实智菩提及方便菩提三种意义:一、真性菩提是我们的一念心性,此性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地...

泰和县13592839862: 佛教常说的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 -
夹乳谷糠: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泰和县13592839862: 佛教所说菩提心到底是什么心 -
夹乳谷糠: 菩提心,通俗地讲,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以成佛为目标,以度众生为己任.这样的心,就是菩提心.

泰和县13592839862: 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
夹乳谷糠: 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议成中文,觉悟,智慧.菩提心很广泛的,历代祖师的说法也不同.《观无量寿佛经》讲,菩提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大乘起信论》也讲三心,即真心、深心、大悲心,三心合而齐发为菩提心.义趣同《观无量寿佛经》完全相同. 当代佛门大德黄念祖老居士在《净宗心要》说,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三个一体这样的心.藕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中,一语惊天地:“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大师以前的祖师大德们,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泰和县13592839862: 举例说明什么叫“菩提心”? -
夹乳谷糠: 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云无上正真道意、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觉意,即求无上菩提心.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净法长养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当得速成无上菩提!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心,称为发菩提心、发心、发意;而最初发心,称初发心、新发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起信心,愿求无上正觉、最终成佛,此心、菩提心是也、

泰和县13592839862: 菩提心是什么? -
夹乳谷糠: 我复制来的: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详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

泰和县13592839862: 菩提心指的是什么呢? -
夹乳谷糠: 菩提心用最简单的白话来说:就是自利利他的无上的快乐之心

泰和县13592839862: 佛教《藏传净土法》什么是菩提心 -
夹乳谷糠: 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菩提,梵文为 बोध,意译为觉.大乘佛教中,佛菩提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为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为菩萨因行与如来果证的动力.《华严经》中说:“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种子”. 菩萨是大乘佛教的理想,其基本前提是发菩提心,立誓愿要为众生利益不入涅槃. 寂天菩萨所造《入菩萨行论》中解释菩提心需要两个条件,一者缘众生,即利益的对象为六道轮回中的一切众生,二者缘佛果,即不仅要令一切众生获得暂时的快乐,最终要令众生成就佛果而获得究竟的安乐.

泰和县13592839862: 菩提心是什么?
夹乳谷糠: 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的种子,长养净法的良因,发此心,勤行精进,可速证无上菩提.发心如发大智心,以智慧广求一切法,普令众生皆得法喜之乐;发大悲心,慈愍一切众生,为免其轮回生死之苦,誓愿救拔;发大愿心,依四弘誓愿,发成就无上菩提之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