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的故事家喻户晓,历史悠久。读了文章后请简要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作者&投稿:油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伤仲永》和《孙权劝学》~

《伤仲永》即使是天才没受到后天的教育也会变为普通的人
孙权劝学即使是普通的人受到了后天的教育也会变成伟大的人

阅读《伤仲永》,回答1~6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 ②指物作诗立就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理解:

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对他说:

6.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
我的开场白: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 、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

参考答案:
1.①属于;②完成;③以宾客之礼相待;④通“攀”,牵,引。
2. C(应为“余闻之也/久”)
3. 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②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4.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5. 是一个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示例:一个人的天资再好,没有后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合情合理即可)。
6. ①参考:方仲永由少时的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令人扼腕长叹,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读完本文后,相信我们一定有许多感慨,就让我们自由的畅谈一下吧!②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学而不厌等;苏秦悬梁刺股、孙康映雪读书等。

选我吧,我爱你!!!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有天赋,比起力学而成的人要优秀得多;然而最终还是和沦落为平常人,那是因为没有受到常人所受的教育的结果。他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只因为没有受到教育培养,尚且沦为普通人一样;现在一般说来天分不高的人自然是很多的,如果再不加以教育培养,恐怕会连一个平常人都不如吧?

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详写叙事部分,略写议论部分。在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略写他才能衰退时期的情形。这样安排是符合作者意图的。

王安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用方仲永作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为什么哀伤、哀怜?因为仲永有天才而“受于人者不至”。但这不能怪仲永,他毕竟是个孩子;这全部责任都应当由贪财的父亲来承担,因为他剥夺了仲永的学习机会。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有两点用意:第一,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第二,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才能衰退的根子、因为仲永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后天教育。至于仲永长大后才能逐渐衰退(“今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至丧失殆尽(“泯然众人”),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用多说。叙事部分已经蕴含了作者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用不着多说了。

就是仲永小时候是个神童,机智聪明,人人称道,他的父亲想依靠他到处卖弄,结果耽误了小男孩的学习,长大后泯然众人

天才仲永后天教育不到位而泯然众人的故事。

方仲永从一个天才变为常人的故事

人是轮回的,小仲永就是记起前世记忆的人


《伤仲永》的主旨是什么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全文(节选)如下: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

伤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古时候,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他长到五岁了,还从未见过纸墨笔砚。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四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

伤仲永的故事和道理是什么?
伤仲永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仲永的人因为贪图享乐而最终导致自己的悲剧。故事中,仲永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但他有着过人的才华和聪明才智。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总是追求奢华和享乐。他经常参加各种宴会和聚会,与富人们交往,花费大量的金钱来购买奢侈品和享受...

伤仲永的例子说明了什么心理学问题?
《伤仲永》的例子说明了一个心理学的问题,就是做什么事都不能够太张扬,不要因为金钱名利的诱惑而不思进取。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伤仲永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伤仲永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天才由于后天的荒废而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伤仲永》的故事家喻户晓,历史悠久。读了文章后请简要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天才仲永后天教育不到位而泯然众人的故事。白兔和月亮这个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从前有一只白兔,他很有赏月的...

伤仲永的故事和道理是什么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能否成才,至关重要。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伤仲永的故事 从前村子里有一个孩子叫仲永从来没有读过书,等到五岁的有一天,他突然大哭大闹了起来,说要纸和笔,可他们家里实在是太穷了,连一支笔和一张纸也没有呢!家里的人都...

《伤仲永》的故事家喻户晓,历史悠久。读了文章后请简要说说文章讲述了...
王安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用方仲永作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为什么哀伤、哀怜?因为仲永有天才而“受于人者不至”。但这不能怪仲永,他毕竟是个孩子;这全部责任都应当由贪财的父亲来承担,因为他剥夺了仲...

伤仲永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啊啊
作者为什么“伤”仲永?因为方仲永天资非凡而“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但这不是仲永自身造成的,不能怪仲永,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他贪财短视的父亲造成的。文章在首段叙事中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有两条线索:一条从叙述方仲永才能的突然显露到声誉日隆;另...

<伤仲永>解释,还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伤仲永》原文:【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

仲永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比如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讲的是宋朝有个叫方仲永的“神童”,5岁就会写诗,而且达到了“指物作诗立就”的程度。按说,他长大应该才能出众。但由于他的父亲经常带他到处炫耀会客,使他不能继续学习,智力日益走下坡路,后来神童也逐渐变成了平庸之辈。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

乌马河区17290276337: 《伤仲永》的故事家喻户晓,读了文章后请简要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
长孙功硝酸:[答案] 天才仲永后天教育不到位而泯然众人的故事.

乌马河区17290276337: 伤仲永的故事 -
长孙功硝酸: 希望对你有帮助 译 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

乌马河区17290276337: 伤仲永说的是什么?故事大概是什么? -
长孙功硝酸: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乌马河区17290276337: 伤仲永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
长孙功硝酸: 《伤仲永》讲述了方仲永年幼时天资过人、富有诗才,却因他的父亲“不使学”,成年后,“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并以此说明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乌马河区17290276337: 关于《伤仲永》的历史背景 -
长孙功硝酸:[答案]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 文中讲了一个天资聪明的孩子由于后天的“不使学”致其才能衰退殆尽的可悲故事,告诉我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课题中的“...

乌马河区17290276337: 伤仲永 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简要概括 -
长孙功硝酸: 伤仲永天生聪慧,但后天忽视了教育,最后变成了普通人,变成了连普通人都不如的事.满意请采纳

乌马河区17290276337: 初一(下)课文 -- 《伤仲永》(非诚勿扰,绝对原创,谢谢配合!) -
长孙功硝酸: 之 1、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2、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3、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 4、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 5、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他,仲永的父亲. 6、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7、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8、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 9、受之天——代词,通悟 10、受之人——兼词,之于 于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介词,向.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乌马河区17290276337: 关于《伤仲永》的历史背景 -
长孙功硝酸: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一篇著名散文,文中讲了一个天资聪明的孩子由于后天的“不使学”致其才能衰退殆尽的可悲故事,告诉我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课题中的“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乌马河区17290276337: 《伤仲永》 文章内容 -
长孙功硝酸: 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在首段叙事中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有两条线索:一条从叙述方仲永才能的突然显露到声誉日隆;另一条叙述仲永父亲从发现儿子才能到以儿子才能为谋利手段.这样写的用意: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至于仲永长大后才能衰退以至丧失殆尽,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必多说.叙事部分已经蕴含了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不必多说了.

乌马河区17290276337: 复述"伤仲永"所讲述的事件 -
长孙功硝酸: 简单复述: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