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如何学习佛教,入门先学习什么?

作者&投稿:才旦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作为CAD的初学者要怎么入门学习~

基础很重要,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熟能生巧。
一、基础很重要
实践证明,“手工图板”绘图能力是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基础,学习《AutoCAD》,需要一定的画法几何的知识和能力,需要一定的识图能力,尤其是几何作图能力,一般来说,手工绘图水平高的人,学起来较容易些,效果较好。

二、循序渐进
整个学习过程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如相对直角坐标和相对极坐标等,使自己能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掌握AutoCAD的使用技术。

三、学以致用
在学习AutoCAD命令时始终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要把主要精力花费在各个命令孤立地学习上;把学以致用的原则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自己对绘图命令有深刻和形象的理解,有利于培养自己应用AutoCAD独立完成绘图的能力。
四、熟能生巧
要强迫自己做几个综合实例,详细地进行图形的绘制,使自己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掌握整个绘图过程。

扩展资料:
技巧:
1、同样画一张图,有的人画的大小适中,有的人画的图形就很小,甚至看不见,这是因为绘图区域界限的设定操作没有做,或虽用LIMITS命令进行了设定,但忘记了用ZOOM命令中的ALL选项对绘图区重新进行规整。绘图区域的设定是根据实际的绘图需要来进行的。
2、有人用线型名称为“HIDDEN”的线型画线段,但发现画出的线段看上去像是实线,这是“线型比例”不合适引起的,也就是说“线型比例”太大,也可能是太小,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将线型管理器对话框打开,修改其“全局比例因子”至合适的数值即可。

  一、佛学的初学者应该先看一看简介佛教的书籍,这样也是入门者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以下三本书可供参考:  《认识佛教》《正信的佛教》《佛学入门》;尤其是最后一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章节如下:  第一讲  释迦牟尼佛简史  第二讲  释尊八相示现  佛陀的族姓简释  印度佛教圣地  佛历与佛旗  卫塞节或佛陀日的意义  构成佛教三要素简表  吾人应有之警觉  第三讲  三皈依  佛法总纲  佛法大意  缘起的人生宇宙  业力的因果律  因缘与果报  宇宙有情概况  第四讲  宇宙器界概况  方便五乘佛法  人天二乘和五戒十善  略论八关斋戒  第五讲  六根本烦恼  声闻乘简释  四圣谛简释  三十七道品间表  略释四念处  实践八正道  五蕴浅说  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第六讲  菩萨乘及六度  四无量心  四摄法与四宏誓愿  佛教基本教理  第七讲  佛经的四次结集  印度佛法的三个时期  佛法传入中国  佛门分宗的理由  佛教徒的类型  第八讲  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教服务的人生观  学佛的目的与任务  佛教是佛陀至善圆满的教育  第九讲法相名词及佛教常识。  二、关于如何选择佛教宗派简介如下:  中国大乘佛教的宗派有八个首先必须明白,宗派是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由中国修学大、小乘佛法的。祖师大德依其所研习的经论为名而创立的。中国大乘佛教的宗派,有八个之多,再加上小乘的俱舍宗、成实宗,总共是十个宗派。这十个宗派,就是:   1.俱舍宗-以俱舍论为主。   2.成实宗-以成实论为主。   3.禅 宗-以《金刚经》、《六祖坛经》为主。   4.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   5.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   6.密 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为主。   7.法相宗-以《解深密经》、《瑜咖师地论》、《成唯识论》为主。   8.净土宗-以《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为主。   9.律 宗-以四分律为主。   10.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  以修行法门来说,注重一门深入,心念专一,比较容易得定。而以末法浊世的众生根器来说,应该选择净土宗做为一门深入的依据。  当知「净土」,不是中国大乘某宗所专有,而是在整体佛法的成佛法门中,最有利于「初学菩萨」直接亲近佛、听闻佛法,获得不退转境界的方便修行法门,是任何一个走向成佛之道的凡夫学佛者所应选择、修学的法门,除非你不是凡夫学佛者,若是而不研读大乘经典,修学净土,就是不认识自己的「根器」。我们看古今有高根器的法师转修净土的实例,足以做为我们应当修持净土的借镜。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以戒为师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以。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是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不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迷失了我们的道路。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楞严经》 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获得禅定,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遗教经》 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实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远离恶业痛苦。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得。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的。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 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我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
  就拿往生净土来说。大家都十分希望的 。《观无量寿经》 中讲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单,十分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 以戒为师’ 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
  ……(转自地藏论坛刘欣师兄)
  ——
  用功的入门方法
  虚云大师开示
  用功办道的方法很多,现在且约略说说:
  (一) 办道的先决条件 - 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途也少不了他。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
  (二) 严持戒律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生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行三昧,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
  持戒的人,龙天拥,摹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着僧伽蓝的地,有条毒龙时常出来危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条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
  或云,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三) 坚固信心
  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
  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深信如法修行决定成佛。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固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
  (四)决定行门
  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
  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那位善知识说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修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是冤哉枉也。

初学者的话。入门第一件事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这是入门第一步。

然后是受戒,并且学习怎么保护自己的戒律,这是第二步

然后开始广读佛经和前辈著作,由浅入深,慢慢树立自己的正见

再来就是选择一个有信心的法门,然后深入修行了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是一部极好的佛学入门教材,经中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把佛法的大意层层揭示给大家,能够让我们对佛法有的正确了解。平时很多的疑惑,都可以在这部经里找到答案。 所以推荐大家学佛之初先学习这部经是十分有益的。http://www.dzzc.com/3-1.html
——
竹窗随笔--广览(莲池大师)
广览
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此处扫荡、彼处建立,随时逐机,无定法故。假使只看楞严,见势至不入圆通,而不广览称赞净土诸经,便谓念佛法门不足尚矣!只看达磨对梁帝语,见功德不在作福,而不广览六度万行诸经,便谓有为福德皆可废矣!反而观之,执净土非禅宗,执有为非无为,亦复如是。喻如读医书不广者,但见治寒用桂附而斥芩连,治虚用参耆而斥枳朴,不知芩连枳朴亦有时当用,而桂附参耆亦有时当斥也。是故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予尝谓六祖坛经不可使无智人观之,正虑其执此而废彼也。
(转自地藏论坛)

佛法是科学,不是宗教。初学者最怕概念混淆,先学慈悲喜舍,正知正见。


为何有人了解佛教,但却不信仰佛教?那么问题是出在他身上,还是出在佛教...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您只是在概念上有些混淆而已。那就是佛学与学佛,学者与修士的差别。把佛教经典当作学问来研究,经典就是佛学;研究佛学的人,就是学者。身体力行的去践行佛法,依教奉行叫学佛;解行相应,是名修士。学者是以世智辨聪的生灭心来研究佛法,縦能讲得天花乱坠,也是非法。达道...

研究佛教最好需要明白什么语言
在近代,印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也和梵语研究关系密切,其研究重点是印欧语系诸语言的语音系统。18世纪英国的东方学学者琼斯(Sir William Jones)爵士提出了著名的“印欧语假说”来解释印欧诸语言之间的相似性。1786年他在亚细亚研究会的一次学术讲演中,指出梵语与希腊、拉丁语的联系。他说:“梵语……的动词词根和...

信仰佛教有什么好处?如何遵循佛教的原则
首先说明这里说的信仰,不同于一般宗教的"迷信",乃是"正信"的佛教. 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迷信和正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永久都是一样。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释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

在科学时代如何生起对佛法的信心
同样,如果你没有经过广博精深的经论学习,没有长期严格的禅修训练,你也难以验证佛经中所描述的种种禅定境界。七、凡夫如何检验佛法那我们凡夫怎么办?对于那些我们暂时无法直接验证的说法,又如何检验生信呢?难道我们只能盲目信仰吗?的确,我们无法直接检验,但是,我们可以采取间接的检验方法。这在佛法上和科学上也都是一...

如何将儒家,“仁者爱人”,道家“自然无为”,佛教“大慈大悲”的核心思想...
老实说,后世的人要学冯道也学不到,因为没有他的学养,也没有他的气节。且看他能包容敌人、感化敌人,可见他几乎没有发过脾气。后来苏东坡同王安石都赞叹他,苏东坡讲冯道:“菩萨,再来人也。”王安石讲冯道,“佛位中人”。说他是活佛。从历史上找出一个人物,就是冯道,那真是得了庄子的秘诀。孔子之道,“一以...

南岳大庙佛教组慧闻法师开讲“为什么要学佛
1997年考入广东佛学院学习佛教基础理论,期间从师赵松元先生学习古文、诗词写作等;1999年依止茗山长老于开元堂上受具足戒;2000年考入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学习戒律与阿含;2004年考入北京大学宗教学系佛教文化研究生班。在楼宇烈老先生指导下学习经史文哲;2007年应楼老师邀请成为北京大学宗教学系访问学者,...

有哪些信仰佛教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艾克里爵士、孙中山、潘宗光都信仰佛教。潘宗光:金紫荆星章获得者、太平绅士,1940年出生于香港,广东番禹人,化学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他曾担任三届(十五年)全国政协委员;是一名科学家,曾在1985年和1991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也是佛弟子,以科学家和教育...

佛教学的南传佛教的研究
因此,初期南传佛教研究者中较有成就的,几乎都是英国人。佛教研究(至少其初期)与地域研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巴利语究竟是古代印度的方言之一或是混合语,这方面的研究,有非英语系的学者弗朗克(O. Franke)、奥登贝格(H.Oldenberg;1854~1920)、温蒂希(E.Windisch;1844~1918)等人在从事。然而...

爱因斯坦.马克思.恩格斯.杨振宁是如何看待佛教的?
佛教经典在诸宗教经典中其篇数的浩瀚数量、内容的广泛性,在诸宗教经典中均居首位。仅藏文中现存的佛经108函,以一函平均为30万字数计算,30乘以108就是3240万字,加上汉文佛经《大般若》600卷,和巴利文小乘佛经,总计将近有4千多万字,再加上历代佛教学者解释佛经的疏论,这是一个数量惊人的人类...

如何正确理解佛教
至于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研究、在信仰、在实践,虽然也有不少学者仅将佛教当作学术研究,却有着更多的人在研究佛教,也信仰佛教。不过,已如前述,中国人之信仰佛教者,占的比数很多;真正理解佛教者,占的数目则很少了。原因是一般人所接触的通俗的佛教信仰,已经变为神佛混淆,甚至被贬为低级...

海口市13441467127: 初学者如何学习佛教,入门先学习什么? -
张吉七厘: 以戒为师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

海口市13441467127: 学佛学应该从什么佛学经典开始入门呢我想学佛学,不知 -
张吉七厘: 入门基础读物就以这三经为主《佛遗教经》、《佛说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三者合而为《佛遗教三经》.佛遗教三经为三部难得的通俗易解,恳切而实在,平易近人.三经为佛陀临终所说法,聆听一下,受益终生!至于别的经典暂时无需接触,包括各种法师的言论和视频!当首要培养正确的佛教观,免得以后进入邪道!

海口市13441467127: 我想学佛,怎么入门,需要了解和看什么书籍 -
张吉七厘: 根据我个人的学佛经验,推荐你看圣严法师的学佛三书:《佛学入门》《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 我接触佛法看的第一本书是《佛学入门》,上面详细的介绍了佛教的起源,学佛的基础,在家居士如何学佛,修行的次第和方法等,非常适合新手学习.如果是要看佛学经典,推荐你先看《心经》和《金刚经》,圣严法师和南怀瑾大师的讲座可以看,讲解得很好.这几本书在网上都有电子版可以下载,你可以到佛学365上查看.希望能帮到你!!!!

海口市13441467127: 佛学初学者应该先学什么?如何选择宗派? -
张吉七厘: 一、佛学的初学者应该先看一看简介佛教的书籍,这样也是入门者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以下三本书可供参考:《认识佛教》《正信的佛教》《佛学入门》;尤其是最后一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章节如下:第一讲释迦牟尼佛简史...

海口市13441467127: 佛学入门,应该如何开始 -
张吉七厘: 先看四本入门书: 《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佛学常识课本》,然后看佛经,看:《八大人觉经》《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阿弥陀经》《地藏经》《十善业道经》《普门品》,同时看宣化上人,梦参老和尚,惟贤长老的解释.佛教以戒律第一,最重视因果,在这两个上努力下功夫

海口市13441467127: 佛学入门应先读什么经 -
张吉七厘: 可以读《善生经》《玉耶女经》《十善业道经》,这些经有讲如何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夫妻的关系、婆媳的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工人与老板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财、做人等等.

海口市13441467127: 想要学习佛学,如何入门? -
张吉七厘: 朋友:你要想修佛学:你就要懂得“佛”与“学”满天下都是寺庙居士,可真懂的有多少人? 佛是要修的.你应该先了解下.什么是“佛”什么是“佛学”的“学”你懂了后在决定是否要学你说说的.佛.才更好.否则你就是:“迷信”不懂还相信,就是迷信.多找些人.咨询下 什么是佛.什么是佛学的学.在说吧.我门可以无信仰.但不能盲目信仰!人要为自己负责.才合适.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