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作者&投稿:畅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丰富、博大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为其自豪。传统的文化,与中华儿女的美德相融合的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让传统美德在21 世纪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作为第一线上的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责任可能比其他学科的教师的责任更为重大,在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不仅需要教师在晨会班会上进行系统教育,同样,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勤俭、公而忘私等等。课本中写人,写事的文章最易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课本之中,减少正面的“大道理”说教,而将传统美德教育实施于潜移默化之中。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谈谈我的做法。 一、在导入语中渗透 每一次教学新课,由教师精心设计的生动有趣又巧妙的导语,能 使学生马上集中起注意,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好一篇新课文的教学开个好头。同时,也可根据课文的特点,把传统美德渗透其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精心选择适当的“激情点”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生活的支点是感情,针对语文课文来说,每一篇都有它蕴含的感情,只是由于学生生活的感悟能力有欠缺,不易发现而已,于是做教师的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每篇课文的“激情点”,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 三、用语文课自己的方式教育学生 语文课不单是几篇课文的讲授,它更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语言的逻辑性,这二者工作的进行,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而这兴趣的来源,就是找学生关心的话题来谈论。 2001 年7 月13 日中国申奥成功,这是孩子们关心的事情,我们在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敏锐性,及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以激烈的辩论情绪高昂的演讲,去感染在座的其他同学,让他们因我们的祖国而骄傲,因骄傲而去振兴祖国。 四、在学文中渗透 在学习课文时,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理解课文,又要充分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教学《骄傲的大公鸡》这一课时,我请同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表现公鸡骄傲的语句来,然后通过对句子的朗读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公鸡是非常骄傲的。我又提问:与孔雀相比,小蜜蜂,小青蛙怎么样呢?找 出有关语句。通过比较,让公鸡的骄傲自大与小蜜蜂,小青蛙的谦虚礼貌形成鲜明对比。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谦虚礼貌的传统美德教育,在行动上对学生提出要求。另外,很多课文是通过记事来写人,在这些人物身上集中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在教学中就要使学生受到人物崇高理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如《吃墨水》一课,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信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分析人物的形象。在教学中,我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难点处的讲解,重点处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周恩来勤奋学习的精神,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学生在具体、深刻的感染和教育下,得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想熏陶。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在诗、词、曲的朗读上,目的是教师根据每首诗不同的感情基调选择曲子,使学生在朗读上有更深的体会。 五、在小结时渗透 在小结时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种方法。每学完一篇课文,总是要把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整理出来,这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如《丑小鸭》中团结互助教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这些都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除此以外,我还抓住语文教学的其他活动进行渗透。在指导造句练习中,我选择思想性较强的句子作为例句,深化思想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另外在作文指导中,我也恰当地提炼出思想内容,对学生教育,让学生把中华传统美德铭刻在心。在我们大力进 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明确传统美德教育在这次改革中的地位,重视传统美德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发动学生、组织学生,让他们广泛、自觉、热情地参与传统美德教育并将其当作工作的重心,使肩负着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的他们,成为把传统美德继承与发扬并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那么传统美德教育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能真正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我们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责任可能比其他学科的教师的责任更为重大,在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不仅需要教师在晨会班会上进行系统教育,同样,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勤俭、公而忘私等等.课本中写人,写事的文章最易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课本之中,减少正面的“大道理”说教,而将传统美德教育实施于潜移默化之中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现上就是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思想,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当今社会摆在我们每个成年人面前的严峻任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为教育提出的核心理念,德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每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教育的条件是得天独厚,是德育的最佳载体,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更便于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语文是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色彩,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感情;汉字是最独特、最美丽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汉字都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们精心筛选过的,文质兼美,可以说是各类文体的典范,每篇文章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文章涉及的人物、事件,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观点等等,都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学中必须在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挖掘“大语文”中的德育因素,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语文熏陶感染的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学会做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以下是我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的一些体会,整理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 运用多种方式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语文课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最好是“渗透式”,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的渗入如春风化雨,了无痕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将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1、精心设计切入点,选好突破口,是最佳的渗透。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受前摄抑制影响的课前。一节课的切入点很多,但课前是不容忽视的。一堂课的开头犹如一部剧的“序幕”,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关系到整整一节课的和谐与成功。精彩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切入口。为此,我改变了以往一上台就侃侃而

唱独角的做法,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一上课可以先给他们读一些短小精悍而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让其听,并让听后说收获和感受,这样既培养了听说的能力,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如我读过的小故事有《成功:简单事重复做》、《暴风雨是一个筛子》、《带上三句话上路》等几十个,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并且用到了自己的作文和平时的

话中。还让他们把在课下精心准备的倾注了自己真情实感的佳作、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娓娓动听的故事新闻、欣赏借鉴的名家名作、琅琅上口的古典诗词、易学易记的歇后语等内容以朗读、背诵、演讲、抢答、小品表演、配乐朗诵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许多出众的表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2)抓住课文中情感的亮点。如我讲《背影》一文,在讲读最后一段的时候,我用苍凉缓慢的语调念出父亲信中的内容:“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用深情而又哀伤的语调念出作者的感受:“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在片刻的寂静之后,我话锋一转:“哪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哪个孩子不怜爱自己的父亲?而我们的父母总有老去的一天,我们应该
怎样
来善待自己的父母?”这是根据课文创设情景,让学生由课文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从内心升起珍惜亲情,孝敬父母的情感。并趁热打铁,让学生课下阅读积累有关描写父亲的歌词、名言、警句、诗句、文章等,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份研究性学生报告——《我眼中的父亲》,在阅读课上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3)捕捉真情,启迪心灵。我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作文感染学生,在一次作文讲评中,我读了十几年前的一篇习作《我的父亲》,叙述了父亲几经磨难却能任劳任怨自强不息的坎坷经历以及对我的巨大影响。记得当时我是流着泪写成的,如今再读又抑制不住地流泪了,同学们受到了感染,读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听后却掌声雷鸣,课后就有学生以此为内容写下了《那瞬间的真情》和《老师也有流泪时》等习作,加深了师生间情感的沟通,留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

2、课堂聊天。德育本来是个很严肃的话题,正因为如此,德育往往容易流于枯燥的说教,很难让学生乐于接受。在课堂上,如果以“聊天”的方式来切入德育话题,就有几点便利:一是让从语文教学到
美德教育
的过渡显得更自然;二是利于创设亲切、轻松、随和的教室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更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通过师生互动,德育内容更能深入人心。如有一次在学完《心声》后让学生们聊聊自己的母亲,很多学生都

到母亲爱唠叨,我就及时给予引导,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对你爱唠叨,你们要理解父母和老师的一片苦心,从那以后,许多学生都能正确地对待“唠叨”了

3、精典话语。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给学生提供一些易记易懂的话语,勉励他们积极进取。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千字文”;“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作文,工工整整写字”;“大胆说,仔细听,全面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写心语”;“愉快学习,不断进步”等。还让学生每人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写在自己的名片上,每天上课时放在桌子角上,时时起到勉励的作用。

4、作业批语。学生很在乎老师给自己写的批语,所以,作业批语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平台。特别是作文的批语,教师除了在写作技巧上的点拨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作文涉及的内容做一些激励性的或引导性的简短评论,让学生从中受益。有一个学生在《我的奶奶》一文的结尾中写道:“这么多年来,奶奶对我一直疼我,爱我,让我深深地感受了家庭的幸福和温暖。我真想对奶奶说——奶奶,我爱你!”我就在评语中写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爱奶奶,最好能表现在言行上。建议:有机会帮奶奶做一件事吧。”后来这个学生为她的奶奶洗了一次脚,在

起这件事时,她说,本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自己却“经受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因为她看见了奶奶的泪花,而惊觉自己为家人做的实在是太少,太少。

5、专题作文,真情实境、感人至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德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冰心认为:“只有写真实的事物和感情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也只有写真情实境的文章,才能活泼生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话题作文,大部分都涉及了思想品德因素,这表明了我国教育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语文与德育的密不可分。如近年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有“孝敬父母”、“诚实守信”、“人贵有耻”、“团结友爱“、“自强不息”、“求索创新”、“感恩”、“宽容”、“谦虚”、“清廉”等。确立德育话题以后就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搜集作文素材。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让他们自觉养成“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作文的训练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如写人物先从母亲写起,依次再写父亲、老师、朋友等,写事就以最近班里搞的活动为主,发表议论以最近班里普通存在的问题或学生们喜欢

论的热点话题为论题展开,并且以

话、讨论、辩论、作文等多种形式进行。比如写“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一类的话题作文,先让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感人细节,再从中挑选最感人的事例来展开具体细致的描述。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图书室搜集相关的美德故事,从中借鉴、模仿。这样做学生们会从一次作文中获得大量的信息材料,并能达成许多共识。

6、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编入教材,被公认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型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它不但在内容上与阅读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还是阅读课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和拓展。“综合性学习”中渗透德育,就是要在活动过程中强调参与意识,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使学生形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习惯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结合学生经常反映许多老师都很少有笑脸这一现象,让学生走访周围的老师,写一份题为《老师缺少笑容的原因》的调查报告,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特别是与老师沟通的能力,而且对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明白了只要同学们表现得好,老师的笑容就会多起来的道理,在以后的教学中师生配合的就比较默契,在相互理解中不断提升,效果就非常好。

二、注重暗示与陶冶的外部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种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心灵之路的基础。”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德育教育,我们不能采用思想教育中警示与训诫的方式,而要采取调动无意识的最有效手段——暗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采用暗示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和控制各种暗示信息,使其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暗示中潜移默化地进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语文德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它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说服力,最易激励学生模仿,教师应以知传知、以情传情、以行导行,取得育德的高效。比如:教师朗读“想想吧,人民把一扇大门交给你来守卫,你就得千方百计把它看好啊!”这句话时,如果懂得暗示的潜隐性和启发性的特点,教师只要用语重心长的语调暗示,学生就能受到情的感染。只要通过“人民”“交给你守卫”“千方百计”“看好”几个重点词语的重音暗示,学生就会受到义的启发。其次,积极营建暗示教育环境,让学生从教材资源和教学环境中获得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因为优美的暗示环境,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在讲解《岳阳楼记》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放映“祖国锦绣河山”的图片,通过浏览图片,增强学生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然后导入本文,让学生在领略作者对洞庭湖景象出色描写的同时,也让他们铭记本文的中心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学习作者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然后让学生讨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最后学生书写学习本课的感想,学生写出了很多不同的内容《祖国,我爱你》,《努力学习才能为国效力》,《以苦为乐我心甘情愿》等等,以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以强我中华为宗旨,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做一个精彩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文质兼美的课文孕育着丰富的育人因素,它们的具体形象又为学生乐于接受。凭借教材,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给予有益或良好的影响,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渗透德育的必由之路,将会喷发巨大的能量。也就是说: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努力营建情感氛围,制造一个熔铸精神与灵魂的大“火炉”,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点化出来,呼唤出来,以打动学生的心弦,对其情操进行“陶冶”与“熔炼”。例如:《背影》、《回忆我的母亲》、《小巷深处》——孝敬父母;《蔡勉旎坚还亡友财》——诚实守信;《大自然的语言》——求索创新;《骆驼寻宝记》——坚持不懈;《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清正廉洁,洁身自好;《戴震难师》——学贵质疑;《望岳》《长歌行》——立志勤学;《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忧国忧民,以及展示我国丰富的文学遗产的古代诗词、民间传说和成语故事等课文都是最好的德育材料。

三、注重感悟与体验的内部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德育仅靠“外部条件”的“暗示”与“陶冶”还不够,还要依靠人的“内部条件”的“感悟”与“体验”起作用。 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品味其中的感情,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也就是要激活经验,“以读求物,读中见悟”。只有感悟才会使思考有深度。感悟是人心与人心的融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亲身感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对课文塑造的生活原型有设身处地的真切感受,催化自己的情感,与作者心心相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起共鸣,才能真正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为此,教师必须做到:①把全体学生看作感悟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的人;②营造情感氛围,提供感悟契机;③架设一座沟通学生“主观存在”与教材“客观存在”的桥梁,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获得生命体验,进入感悟境界。这种内在的感悟,是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其中的重要表现。特别是:学习者本人自己亲历的体验,是他人无法替代的。通过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情感反映模式,催化情感,使思想道德生成。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通过阅读、分析、写作等一系列的语文训练,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于平时的教学之中。 如对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就先给他们讲《论语》,让他们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掌握文中的学习态度与方法,然后学习冰心的《忆读书》,再引导学生阅读读本上的相关文章,主要有《我的长生果》、《习惯成自然》、《读书趣事》、《美国人的读书态度》、《四季读书法》、《我和书》等,搜集归纳积累了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诗句,整理了自己的读书目录,制定了新的读书计划,让学生从中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以“我的读书经历”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作文,体会到学习是一个苦中有乐的过程,并且最后达成共识——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青少年时代是读书的黄金时代。有些学生在随笔中写出了《书,我的伙伴》,《书,我的良师益友》,《书,我生命的源泉》等小文章。在讲《

骨气》这篇议论文时,我同样注意到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先放录音,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会被铿锵有力的节奏所感染,录音听过之后,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找出论据:闻一多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文天祥拒绝降元,饿者不食嗟来之食。然后让学生复述三个论据的具体内容。在学生读和说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闻一多威武不屈的形象,文天祥富贵不淫的品质,饿者贫贱不移的性格。最后让学生写读后感,有的写道:《我以文天祥精神爱祖国》,有的写道:《钱多,不见得就行》,还有的写道:《我饿,我要靠双手》…篇篇佳作,扣人心弦,动人心扉,这样就使学生对本文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由感性认识上升高理性认识。再如讲《伤仲永》一课时,我用学生很熟悉的“江郎才尽”导入本文,我首先范读课文,接着由学生参考注释和工具书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然后跳读重点语句“指物作诗立就”“不使学”“泯然众人矣”,体会仲永由神童变为一般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本文为什么详写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2、“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3、你从仲永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仲永的变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得出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的结论。我又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学生写出了《聪明+努力=成功》,《迟钝+勤奋=成功》,《我努力了,我不后悔》,《努力是实现目标的灵丹妙药》等。讨论统一了认识,习作提高了觉悟,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劲头也明显提高了。

四、多角度开展课外活动

1、在平凡人物身上寻找美德。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身上总有一些闪光的地方。我结合采访人物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了“在平凡人物身上寻找美德”“与父母对话”“和老师沟通”等课外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加深学生对周围人的了解,对生活、对美德的感悟和理解,特别是在“感恩社会”、“团结友爱”、“严己宽人”、“自信乐观”等方面的
美德教育
,效果更为显著。

2、分类收集美德格言、诗句和故事等,演讲美德故事。自古至今,流传着许多有关美德方面的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言简意赅,易记易诵,魅力无穷。收集格言警句,时常诵读,意义绝不限于在作文中为文章点缀润色,更重要的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言行,像警钟一样时时起到警醒惩戒作用。美德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一个生动的美德故事,比一百句抽象的说教还管用。但是,教师能讲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一个学生收集整理的故事也是有限的,把全班、乃至全校的同学都动员起来,效果便非同凡响。开展“美德故事演讲比赛”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让学生搜集美德故事;在班级中评选优秀美德故事;在班级中选拔优秀演讲选手;各班选手参加校级“美德故事演讲比赛”;最后是评奖表彰。“美德故事演讲比赛”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每个学期能开展一次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日记一句,日行一善,坚持写日记。要求学生每天记住一句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名言或诗句。每天一句,长久坚持,自然“积善成德”。还要求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多做善事,惩恶扬善一心向善。简单来说,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个毛病缺点就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懂得感谢、感激,也是“善”;别人做了一件好事,自己知道了,由衷的感动、赞叹、传扬,这也是“善”;尽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本分的事,也是“善”。主动帮助别人、关爱别人就更是“善事”了。“善”无论大小,“勿以善小而不为”,有了这种理念,学生做起来就没有压力了。“日行一善”,最好要求学生把每天的记住的名句和“善行”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为检查、反思、交流提供了方便,也培养了学生贵在坚持的好习惯,。

4、实施大阅读战略。读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中心环节。阅读又分课内和课外两种,我在引导学生完成课内精读的基础上,节省课时向课外延伸。教师要辨证地对待教材选文,放开眼界,选择富有人文内涵,艺术魅力,容易为学生接受的名篇佳作.课外阅读进课堂,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并写好阅读笔记,内容主要是优美语句的积累,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自己的收获等。每周一节阅读交流课,进行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交流、美文推荐等丰富多彩的课内阅读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新课程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虽是自主的,但也应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健康阅读。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阅读时文美文、优秀报刊、网上佳作。有时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比较、拓展和延伸。如教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就先让学生积累有关写母亲的词语、名言、诗句、文章,课堂上进行交流,不仅引导学生研读课本的内容,还品读了相关的文章,如自读本上的《母亲》和《我们是
怎样
过母亲节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有关母亲的故事,许多同学诉说了感人至深的母子深情,有的甚至声泪俱下,这就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写起来就能做到得心应手了。写完母亲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写了父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后再碰到表现母爱的文章,如《心声》、《母亲》等,就让学生进行归类整理积累,并以此教育学生要知恩、感恩、报恩,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嘛!渗透德育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建立起了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可以打破原有课本的结构,另辟溪径,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如我曾经进行了一次以“水”为话题的综合能力训练,由鱼水的对话引入,启发学生来

人类与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说出跟水有关的词语、名言、诗句及文章,接着让两位学生表演小品:母子对话,其他同学

启发,再次,引导学生精读了小说《女教师的特异功能》,交流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写水的文章,最后让他们

自己的作文构思,在此基础上再去作文,不仅作文内容很充实,也让学生对水有了更多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加深了节水意识。

5、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一些征文活动和演讲等。主要有纪念建党八十五周年征文比赛,孝敬父母月写给父母的信“爸爸、妈妈,辛苦了”,“税法宣传月”的征文与演讲活动,预防肺结核病与艾滋病的征文,八荣八耻征文活动,民风民俗教育的征文与演讲等,通过活动让他们能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得到了许多的实践体验,如能获奖,还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

另外,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对学生实施
美德教育
,教师本身首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 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德育工作更注重“以情动人”,“以德服人”,以高尚的人格来感染人。缺乏品德修养的教师,即使“仁义道德”讲得天花乱坠,也很难让学生信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都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任重而道远,我坚信孩子们将来都很能干,都有出息.是的,我会在心中默默的为他们祝福,愿孩子们一路走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 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 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文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 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 曲、表情诵读、动情讲解、质疑提问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 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本 中的人物“见面”,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 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 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 潜移默化的熏陶。 如《过零丁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杰作。教学时,我先从诗人不 幸被俘而坚贞不屈的背景介绍导入,接着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和一段古 筝乐曲,并请学生随着所播放的乐曲进行个人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 朗读。那哀婉、感伤的古筝乐曲,那忧伤而又慷慨的诗歌吟诵,一下 子便吸引感染了学生。然后进行讲读分析,提问思考,引导学生深刻 领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深切感悟诗人的情怀和气概,使学生通过不 断的阅读、理解和感悟,逐渐进入诗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 展开合理想象。这样,学生仿佛看见诗人正头戴盔帽,身披战袍,挺 胸站立在敌军的船头,面对零丁洋的滚滚波涛,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这种情境,怎么能不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诗人所表现的那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怎么能不使学生的思 想受到触动,心灵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再一次组织学生 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诗,他们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诗句吟诵中,胸中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涌 起一股浩然正气。 二、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思想 和美德的内涵以外,适当穿插补充一些与教材相关或相联系的材料及 活动,使教育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学生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教育 的效果更为有效显著。 如教学《背影》一文时,我先请学生诵读领会《游子吟》这首千 古传唱、感人至深的古诗,让学生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 吟诵中,初步领悟做儿女的应心存孝心。然后导入新课,讲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理解,深切感悟文章所表达的那种父子 挚爱情深的浓浓亲情。使学生透过“父亲”那“蹒跚地穿过铁道”、 艰难地“爬上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深切感知父亲为儿子甘 愿付出一切的那份高尚博大的舔犊之情;让学生从“儿子”那“晶莹 的泪光”中,深刻领会儿子对父亲的那颗愧疚、感激、思念的心。在 学生读其文、明其理之后,又补充讲读了二十四孝中《黄香扇枕温衾 》这则传扬子女侍奉父母之道的故事,并请学生齐唱了一首曾经唱响 大江南北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这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 堂的气氛,又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口唱心悟,激发对父母的眷恋、感 激、思念之情。 三、利用图片,激励志向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这 些图片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教学有关介绍和描绘祖 国山水、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工艺作品等方面的课文时,可以通过 文中的插图、教学挂图的展示、多媒体的播放或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相 关的图片来配合教学。这样,不但能使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更为生动、 直观、形象,而且更能让学生深切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深刻感 悟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利于 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使他们不断树立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的情怀和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 在教学名人名篇时,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图或让学生去搜集 有关孔子、陶渊明、文天祥、岳飞、鲁迅等名人和伟大人物的画像, 并让学生通过进行旁批、查阅资料等,注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让 学生通过这一收集活动,深切感知他们高尚的品质、崇高的气节、伟 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断地受到激励和感染,从而正确树立 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志向和奋斗目标 ,并学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四、熟读背诵,沐浴心灵 熟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也是一种思想熏 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能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自我 教育作用。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古诗文都是进行传统美德教 育的好教材。例如,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人 胸怀大志、天下为公的《岳阳楼记》;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教人勤奋苦学、立志成才的《论语》等。这些古诗文,大多篇幅短小 ,语言精炼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这些古诗文,不 但能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的积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切感知中华民 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充分体验和领会我们民族的精髓与灵魂。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张兰君
新教材极为重视人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得以渗透。教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它不仅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出色篇章,还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这是一...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同时,还可以联系实际,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白色污染、沙尘暴肆虐、酸雨等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知理明情,懂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让“母亲河”被严重污染的悲剧不再重演,激发学生自觉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习作是学生个体对生活现象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语文...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第二个问题则应该从文章总分的构段特点和比喻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去思考,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如果课前学生能对这两个问题稍作思考,在课堂上就能够对自己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了然于胸。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将视角聚焦到学生课前的预习方式和习惯的培养,定能实现语...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技能教育
怎样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语文千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语文教育要牢牢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要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扎实的基础,要教文育人,为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材服务;二是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语...

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廉洁教育
可见,语文学科在教书育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廉洁教育呢?《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辨证统一,要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我认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文道统一,有效渗透廉洁教育,就要找准教育点,把好教育度,选好渗透...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总之,语文是集语言、思想为一体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地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接受各种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

如何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提要]在全社会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语文改革的必经之路,而德育渗透又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必须体现寓德于教。培养学生的友爱思想、进取精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教学实践及体会,分别就语文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中怎样寓德于教谈几点具体做法...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呢?1 挖掘教材资源,折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是民族灵魂的载体,其他学科在这此方面是无法继承。语文教材中的篇篇课文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佳作,有描写大自然山河之壮美,有体现人间真情的德育,有感悟人生的哲理……语文教师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教学以及言传身...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学的过程,本来应该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并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发展思维的过程。但目前的课堂教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课文内容和情节的繁琐的分析和问答中。听和读的训练,实际上是在训练学生怎样借助语言文字去理解别人...

鸡冠区19724039181: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
昌到伊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文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

鸡冠区19724039181: 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
昌到伊诺: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答:(一)精心钻研,在教学设计中预设育人氛围.(二)灵活驾驭,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实施德育.(三)拓宽视野,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五)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六)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鸡冠区19724039181: 语文老师怎样在课堂上宣扬传统美德 -
昌到伊诺: 在导入语中渗透 每一次教学新课,由教师精心设计的生动有趣又巧妙的导语,能 使学生马上集中起注意,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好一篇新课文的教学开个好头.同时,也可根据课文的特点,把传统美德渗透其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鸡冠区19724039181: 如何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
昌到伊诺: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中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和编者心血的结晶,都渗透着作者和编者的情感,是最好的德育教材.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在向学...

鸡冠区19724039181: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昌到伊诺: 深化传统文本情感,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度 正所谓“文以载道”,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

鸡冠区19724039181: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
昌到伊诺: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主要是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再就是班主任的平常教育工作中也在进行德育教育.其实,德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德育在学校教育几乎无处不在.本文仅就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略谈一些体会.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方法途径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剩余1768字)

鸡冠区19724039181: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 -
昌到伊诺: 1、小学语文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内容包含了多元化的德育因素,对此,教师应结合小学语文的知识和特点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深化素质教育的实践.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小学生从小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首先品质和行为习惯.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教育教育,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丢弃素质,激励学生塑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主要从新课程资源、文章思想内涵、开展实践活动等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让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鸡冠区19724039181: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昌到伊诺: 中学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最能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昭示了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进行德育渗透,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准.

鸡冠区19724039181: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
昌到伊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

鸡冠区19724039181: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
昌到伊诺: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因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