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每天都有饭吃,为何一遇到打仗就不够吃了呢?

作者&投稿:宾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士兵平常粮食都够吃,为什么一打仗,就总会出现粮食不够的问题?~

种了一年的粮食,可能打一场仗就用之殆尽了,所以古代就与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打仗就会抓壮丁去充军,而且在粮食的运输上加大了粮食的损耗,不仅如此在战争中经常会发生粮草被烧等一系列事情,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战乱短时间内是难以平息的。

平日不打仗的时候,青壮年就会在家务农,一旦打仗就会被抓去充军,粮食的生产量就降低了。打仗的时候,家中能干体力活的就被抓走了,平日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但是这个时候等于粮食已经停止生产了,留下的一些老弱妇孺干体力活是不行的。粮食停止生产,那在之后的需求中就是要啃老本了,没有生产进行补贴,粮食很快就会用完。

打仗时要很多人都知道毁了敌方的粮草就等于不战而胜了,所以敌方会想方设法的偷袭。军队中粮食是派有很多兵防守的,一不小心就会被敌方抓住命脉,所以粮食稍有不慎就会给对方可乘之机被毁掉很多,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偶尔并不多。古代粮食是需要车队运行的,为了保证粮食的安全,需要很多士兵守护。古代交通并不发达,在运输粮食的过程中也不是转瞬就到的,在途中护送粮食的士兵需要吃饭,吃的就是这些粮食,所以粮食运到前线之前总会在途中消耗很多,这也是粮食不够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打仗需要消耗体力,士兵们每日的饭量都会增大。所以人为因素加上客观因素粮草不够是可以可以理解的。

第一,行军路上的损耗。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科技并不发动,战争的形式也还处在冷兵器时代。所以,一旦战争爆发之后,朝廷就会从全国各地征集粮食,然后送往前线,供士兵日常补给。但是,在这个征集粮草的过程之中,有着非常多的环节,需要人员护送,牛马来运输,而这些人也是需要消耗粮草的。

所以,在大批量的粮草运输时,护送的队伍也是非常多的,因为粮草非常重要。这样一来,一路上的损耗就非常多,到了前线可能就只剩下五分之三了。而且,在沿途或许还会遇到一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对粮草进行克扣。这样一来,所剩的粮草能有一半就很不错了。因此,在古时候,士兵饿死在前线的例子也非常之多。

第二,战争发生时劳动力减少,粮食产量锐减。在战争爆发时,除了会从全国各地征集粮食之外,还会征集一些青壮年,到前线去参加战争。而古代的科技不发达,人是唯一的劳动生产力,而男人更是一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一但男人被征召入伍了,那么田地便没有人来耕种了,粮食产量自然便会锐减。

像三国时期的蜀国,之所以在举国攻打东吴之后,能快速地恢复元气,就是因为诸葛亮施行了一个“全民皆兵”的政策。当时,蜀国的老百姓们所作的事情,都是为了战争,在经济和文化上,丝毫没有发展。而诸葛亮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想在快速取得天下后,再来发展这些方面。但是,这样的蜀国国力是十分空虚的,只能保持一时的强盛。在几次北伐之后,蜀国国力耗尽,自然就灭亡了。

第三,战争时间太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古达的战争形式以冷兵器为主,那么一旦战争开始,除去人数相差悬殊之外,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几乎很难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而这样长时间的持久战,往往比拼的就是各自的粮草供应,哪一方的粮草先吃完,那就会率先败下阵了。而且,由于战争持续的时间长,受苦的终究还是老百姓。老百姓为了躲避战火,只能四处迁徙、逃亡,哪里还会有时间来进行耕种呢?而无法耕种,就无法产出粮食,朝廷也就收不到粮草,前线的士兵也就只能遭遇缺粮的困境了。
那么,为什么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士兵们却不会缺粮呢?其实,这要得益于古代的“屯田制”,在没有战争的时候,朝廷也不会让士兵闲着,坐吃山空。而会给他们一片地,让他们自己耕种,自给自足。而做的最后的就是朱元璋了,当初朱元璋号称养活数十万大军,却不花朝廷一粒米,可见将“屯田制”运用得很好了。所以,正是因为粮草的原因,古代战争发生时,大家都希望能速战速决,毕竟一直耗着,也是一种非常大的损失。

士兵在古代的时候,本来就是劳动力,他们不打仗的时候,就开荒种田。这样源源不断的劳力、收获,就会产生粮食的积累。

这种操作带来的结果就是,生产的粮食,不但够自己吃的了,而且还有可能会产生剩余,上交给国家。

但是,一旦发生战争,这种情况就会产生逆转,粮食总是不够吃的。

之所以发生这种原因:一是劳动力减少了,毕竟去战场上打仗的人,就不可能在家种粮食了,这就直接导致了粮食的减产。

不但如此,这些人上战场上打仗的时候,不但不生产粮食了,还是粮食的主要消耗体。

他们在外常年的作战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

既然说到粮食的供应,就不得不说另一个一打仗就会断粮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粮食要从储备的地方,运送到战场上,才可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打仗的时候,总是会出现断粮的情况,其实问题就是出现在了运粮这个环节上。

往往打仗的地点,不是粮食储备的地点,这期间的距离,只有通过运输才能达成。

要知道运粮的途中,会发生各种可能性。

那些运送粮食的人,或者牲口,在运送过程中,他们也要消耗粮食吧。还有保护运送粮食的军队,也要吃饭吧。

你也可以这么认为,运粮的人,若是运送十万人的口粮,他就必须要准备二十万人要用的粮食。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粮食的消耗体。

幸运的话,这些粮食能被运送到前线,解燃眉之急。万一不幸的话,被敌军给劫粮了或者断了粮道,那就必死无疑了。

曹操和袁绍打官渡之战的时候,他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把袁绍在乌巢的粮食给烧了。袁绍的粮食断了,军心也就不稳定了。

所以,也就导致了他战争的失败。

还有,赵括打长平之战的时候,就是被白起断了粮道的。

粮食根本运不过来,你说在前线打仗的将士们没有吃的了,这个仗还能怎么打?

这也就是为什么打仗的时候,都不愿意打持久战的原因。

也是为什么一打仗,军队就缺粮的主要原因。



首先,送过来路程远,古代交通不发达,你送粮食的人还得吃饭,还得留着回来的饭,其次敌人还会抢劫你的粮食,最后古代的兵有部分还是农民,所以说种粮食的劳动力就会少

因为士兵在不打仗时是充当劳动力来种田的,遇到打仗时没有人种田,军粮就供应不上了。

古代打仗需要运送粮草到前线,运送粮草的部队自己也需要吃饭,所以能够送到前线的粮食往往只有一半,朝廷要供应在前线的几十万人军队确实比较困难。


古代士兵不打仗也吃饭,可为何一开战,粮草就不够吃了呢?
古代士兵不打仗也吃饭,为何一打起仗来,粮食就不够吃了长平之战拉锯到最后就变成了消耗战,双方不是在比拼战斗力,而是在拼后勤。赵国率先顶不住了,于是才有了走马换将的迷之操作。也就是说,赵国率先支撑不住,就已经宣告了战争的结果,不管谁来,结果都一样,所以赵括不一定不行,放在后期长平...

古代士兵不打仗也吃饭,一开战为什么国内的粮草就不够吃?
然而,在日常巡逻或演习中,士兵们也每天吃食物。为什么打仗的时候发现囤的粮食根本不够?很多人认为军人打仗,每顿饭都比平时需要更多的食物。这确实是战争期间粮食短缺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在古代,人们没有机械工具来帮助他们耕作,而是农民人工种植作物,没有化肥可以提高耕地的肥力。这样工作的...

当兵天天吃什么饭
过节 就会餐吃的特别好 :涮锅、烧烤、都有 。就是很少吃饺子 。采用 “分餐制” ,每个士兵用不锈钢盘子打菜 ,自己盛饭 。就是星期日 ,伙食不好 ,因为士兵们都外出 ,会老乡、会朋友、会亲戚 ,很少有人吃食堂 。军官食堂 ,不用排队打饭 ,吃的也好 ,但是须交伙食费 。除了高级军官 ...

汉朝军队一天吃两顿饭,为何还有如此高的战斗力?
汉末三国时,馒头也有了,军队的干粮品种也开始丰富。还有一点,那个时期的普通人是每天吃两顿饭的,直到今天在陕西陕西一代农村,有些地方还是保留每日二餐的习俗。贵族每天才吃三顿饭,皇帝则每天吃四顿饭。军队都是普通人组成,自然是每天吃两顿饭。读点历史,活的更明白!请点击下关注,谢谢!

古代只要打仗,为何就缺粮草?士兵平时不吃饭吗?
古代基本都是人力运输,路上也要吃饭。一匹马最多能拉500公斤,人加马一天至少要消耗8公斤粮食,从咸阳到长平大概600公里,至少13天的路程,只有80%的粮食能送到,如果距离增加,或者有其他损耗,那送到的就更少了。平时没仗打的时候士兵被克扣粮饷,打仗了再吃空饷,人家不得找你玩命啊?清朝镇压...

古代边塞兵最开心的事就是又有女囚被发配边疆了
汉武帝时期,官奴实际达到数万人,每年都有大量妇女被分配到军营。汉武帝时期,边境战争频繁,军队对妓女的需求日益强烈。每当有战斗,营地妓女都会随军而去。在部队,卖淫有三个主要工作!一是给士兵做饭,帮士兵洗衣服,给士兵缝补衣服,起到了后勤作用;其次,士兵受伤时,营妓可以临时充当护士,为士兵...

士兵不打仗也会吃粮草,可为何一打仗,就会出现粮草不够的情况?_百度知 ...
对呀,古代的士兵就算是不打仗也有粮食吃,也有饭吃,可为什么一到了打仗的时候就会出现粮草不够的情况呢?整体来看有以下4点原因。 第一,部分古代士兵在和平时期是种地的 以明朝为例,朱元璋曾经非常自豪地说:你不要看大明朝的总部队数量达到了306.32万人,但是这些士兵全都自给自足,是怎么自己自足的呢?原来朱元璋想...

中国古代士兵吃什么?
干面包是后来自己的另一个选择(汉代和以后)。这些还没有发酵,而且很硬。士兵们需要打断他们,把他们浸泡在茶或汤里。明朝发明了中间有个洞的烤硬面包,这样士兵们就可以携带一些自己的食物。当中国南方的士兵成为军队的一部分时,大米成为了饮食的一部分,因为南方人不习惯吃小米。明朝军队有一种速食...

古代军队对后勤如此的重视,那么古代士兵吃的都是什么呢?
军队自古就是保护国家、民族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军队也是由人组成,人就是要吃饭的,有句俗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军队对后勤的重视程度。那么我国古代士兵吃的都是什么?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各个时间段,士兵的食物是不一样的。夏商周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军队口粮一般...

日本战国时代 的士兵那时候的食物是怎样的呢
在日本的战国时代,直到战国后期军事供给制度改革之前,参战的武士都是要自备食物上战场的。与足轻不同,武士的伙食还是有真正的米吃的,一般吃的都是自家妻子准备的饭团,那时候的饭团已经是青苔包饭,加上醋或者梅子汁防止食物发馊,一般一顿饭吃一个就可以保存体力。后来这种醋加米饭做成饭团的做法逐渐...

玉泉区15071129369: 古代为什么一打仗就缺粮草 -
官重硫酸: 一方面打仗消耗大量粮食,其次要消耗大量农民,要征调很多农民还运输粮食,或者作为其他劳役.种地的少了,吃饭的多了,能不缺粮食么.

玉泉区15071129369: 为什么古代的人一打仗就要用粮?难道士兵们平常不吃粮吗? -
官重硫酸: 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想吃饱饭一个是大富大贵,一个就是当兵,但是当兵就要有战死沙场的觉悟,虽然平时也吃粮,但是打仗的时候如果没有粮食或粮食缺乏就会发生兵变事件,但是如果在打仗前只要有一方的粮草很充足就能影响双方的士气,这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因.麻烦采纳,谢谢!

玉泉区15071129369: 为什么古代打仗都不许士兵饱餐酣睡,而非要人马半饱 -
官重硫酸: 其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古代生产力低下,这也直接导致粮食收成并不高,国家粮食库存也就不足.打仗,要出动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兵力,所需要的粮草无法估计.因此士兵不能吃太饱,要留给来日吃.其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囤积粮草,就必须这么做.如果粮草充足就能鼓舞士气,士兵才能有精神作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名士兵,你要有随时投入作战的准备.要知道,战争瞬息万变,随时都可能发生战争.假如你吃的太饱,一旦发生状况,例如袭营,你还要穿上盔甲,跑动起来极不方便,而且不利于作战,这样的军队战斗力肯定会下降.

玉泉区15071129369: 为什么在古代战场 战斗之前 将领们一般都命令士兵吃半饱
官重硫酸: 因为才吃了半饱,所以仗一打起来大家就已经饿了,都想赶紧打完好回去再吃点,有利于战争速战速决.呵呵, 参考资料:偶的大脑....

玉泉区15071129369: 为什么古代打仗两军未动,粮草先行 -
官重硫酸: 这里所说的先行,不一定是先出发的意思,是先筹备整齐的意思,即使是先行,也不是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先行,也必然要有军队护送,或称为先头部队.以保证军队的补给,这在军事行动中是相当重要的. 至今仍然如此~

玉泉区15071129369: 古代及现在军队作战时,为什么不集中兵力猛攻其炊事班? -
官重硫酸: 古代及现代作战时常常攻击运输部队和供给部队 像中国古代经常有火烧粮仓等战例比如说官渡之战 很多炊事班的人也战斗的 你看当兵的一般都会做饭

玉泉区15071129369: 古代行军打仗吃什么 -
官重硫酸: 有吃米饭的(小麦或水稻)还有酒、肉,不过由于古代打仗动则数月甚至数年,所以肉一般是很少的(放久了就臭了),运气好的话,碰到有河里有鱼虾的那就吃海鲜.也有的军队供给干肉. 比较有特色的事秦朝,秦朝军队的酒特别多,在发放...

玉泉区15071129369: 为什么古代带兵打仗需要那么多的粮草,难道那些兵在原来的驻地不需要吗,把那些集合起来不就行了吗,为什 -
官重硫酸: 不打仗的时候,大部分是隋唐的府兵一样自己种粮,很正的募兵不多,就算是募兵,有固定的镇守位置,粮草可以就...

玉泉区15071129369: 古代士兵打仗粮从哪来 -
官重硫酸: 带干粮啊...就是像牛肉干 那样风干的大饼 不容易坏.还有负责粮草的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就是有粮仓的.著名的官渡之战 就是通过烧了对面粮仓取胜的

玉泉区15071129369: 古代战争打仗的时候战士如果有大小便,都是怎么解决的?
官重硫酸: 古代军队怎么上厕所对于守城、行军来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守城有茅房,行军的话路边就可以了.战场上更好办,短兵厮杀时,人会下意识地控制住排泄,哦,吓尿了的不算...最麻烦的是野外扎营.古代战争中,双方一对峙就有可能几个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