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只要打仗,为何就缺粮草?士兵平时不吃饭吗?

作者&投稿:望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何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不打仗的时候,士兵不也要吃饭吗?~

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常常会用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是指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先做好准备工作。这句话正是应用了古代打仗时的老规矩,毕竟没有粮草的话,别说打仗困难,说不定都无法支撑军队到达前线。所以我们还常常能看到一句话:“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这里所说的“钱粮”,就是指军饷和粮草。在古代,男子之所以愿意从军,就是因为军队会按时发放工资,可以让男子供养家人。因此就算身体不是特别强健的男子,也会愿意去从军,并不是为了去打仗,只是想赚钱养家罢了。
这些发放给士兵的工资,就是所谓的军饷。而且必须按时发放,不然就很容易引发兵变。毕竟你不给钱,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替你打仗呢。
而粮草,就是指粮食和草料,用来维持士兵和马匹的生命,不吃饱哪来力气打仗呢,所以粮草和军饷都同样重要。而且一旦打仗,所需的钱粮数量十分巨大,我们在影视剧中,就时常可以见到,皇帝因为空库空虚、粮草不济而心急如焚的场面。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呢?不打仗的时候,士兵、马匹不也要吃饭吗,这时候怎么不见皇帝因粮草不济发愁?这就要从古代的兵役制度说起了。
比如明朝时期,实行的是“卫所制度”。所谓“卫所”,就是各大小兵区的统称,大兵区大约5600人,称为“卫”,小兵区大约1128人,称为“所”,只有百余人的就叫“百户所”。
很多人都以为,在不打仗的日子里,士兵就进行每日操练,等有战事再去打仗,就是所谓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实际上,在太平日子里,士兵除了要进行一定的训练,他们还要在朝廷提供的田地里耕种,自给自足。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不需要他们缴税,他们依靠自己耕种所得,来养活自己就行,所以也不需要国家提供粮草。等要打仗的时候,朝廷就会派一名“总兵官”带率领他们。战事结束后,总兵官交出兵权,大家又恢复以往的耕种生活。

明朝实行的是“兵农合一”政策,就是说“明朝的兵役制度,是将武装集团寄托于生产集团,而不是将生产集团寄托于武装集团。”在春秋时期,“兵农合一”制度表现得尤为鲜明。
后来,就有很多朝代都借鉴了这一制度。这样在和平时期,士兵就可以通过耕种自给自足,相当于普通的农民,朝廷也就没什么负担。等有战事的时候,国家又能很方便地调动他们。
那么为何打仗时,粮草会耗费巨大呢?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其一,要打仗的话,士兵必然没有时间再耕种,如此一来,国家就必须要提供粮草。打仗动不动就上万兵力,国家一时间要供养这么多人的吃喝,的确会消耗很大。

其二,最大的就是运输问题。古代山路崎岖,有时候为了不绕远路,尽快将粮草送到前线,运粮官就不得不选择走山路。但是在运送途中,必定会耗损一些粮车,粮草也会因各种原因被浪费一部分。
另外运送大量粮草,就必定要大量运送人员、马匹和粮车,除了粮车以外,人和马匹都需要吃东西。他们在途中又会消耗一部分,如此一来,本来十成的粮草,就只剩下十分之七八了。
其三,如果运送路线短的话,那么还能节省多一些。可古代打仗,大多都在国家边境地区,运送路线十分长远。这样在路中就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敌人设法毁坏,二军官中途贪污。这样下来,最后送到前线的粮草,就只有十分之三四了。
所以说,在不打仗的时候,其实国家没什么多余支出,士兵们自给自足,朝廷就不会出现粮草不济的现象。这时候朝廷就以屯粮为主,等有战事的时候,就拿出来支持军队打仗。
而打仗时粮草耗费巨大,除了朝廷无条件的供给外,途中运输各种耗损才是最大的问题。因此打仗时十分耗费粮草,这句话并不矛盾。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最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古代基本都是人力运输,路上也要吃饭。一匹马最多能拉500公斤,人加马一天至少要消耗8公斤粮食,从咸阳到长平大概600公里,至少13天的路程,只有80%的粮食能送到,如果距离增加,或者有其他损耗,那送到的就更少了。

平时没仗打的时候士兵被克扣粮饷,打仗了再吃空饷,人家不得找你玩命啊?清朝镇压太平天国的奏折为了给皇帝说明自家军队的士气提高都会提一句“补发积欠粮饷”。宋朝一打仗就有军队闹饷,不给就裹挟上级造反。

通常粮少都发生在常年的战乱期间,战争期间,粮食要么在前方,要么在后方,真正的随军粮很少,再加上每逢战时,必会征兵,种地的青壮年都被拉走了,农民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田地收益少,再加上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军粮减少也是必然的。除了军队需要的粮食以外,负责后勤保障的民夫,牲畜也要消耗大量的粮草,每个国家不打仗的时候,除了必须的边防军和重要军事要塞以外,多数是“以军就食”,即把军队驻扎在产粮区,这样就可以减少粮草的运输成本和民夫牲畜需要消耗的粮草。

古人饭量都很大,现代人饭量小很多,原因就是干重体力活儿的人对食物的需求要高了很多。运粮的人肩挑背扛,马还得拉粮车,人马的消耗都是平常的好几倍。再加上路上撒的,掉的,大雨冲掉的,当然粮食损耗大!

我觉得主要还是平时士兵可以屯田,战时需要作战减少了粮食的产出。应为打不打仗粮食产出是一样的话人和牲口又没增加的情况养活人的数量怎么会大规模减少呢?运粮的人和牲口和平时期也一样要吃粮食的。

汉武帝信赖宠爱霍去病也是有原因,霍去病玩的是千里奔袭斩首行动,一旦得手就地补充粮食物资,然后迅速退回,对后勤依赖较卫青常规出击小的多。但是对骑兵的日常建设和敌情分析要求很高,霍去病这种将领是千年等一回啊,还要皇帝无条件的支持,难啊!千年不出的奇才,教科书竟然要删除,除了叹气还能如何!

重点就是粮食运输。军队平时不会聚在一起,所以他们的开销由很多地区共同分担。而打仗了要把军队聚在一起,这样当地就供应不上了,需要从其他地方运粮。而且军队打仗的地方可能都不怎么产粮食,那日常开销就完全靠运输了。你说的这种属于国家全面战争而且是消耗战的情况。这种情况不是每次打仗都发生。而粮食运输只要上点规模的战争都会遇到。一般都是在秋天,以战养战,一是减轻后勤压力,二是此消彼长。

还有打游牧民族一般都在5月份,因为5月份是牲畜发情时节,游牧民族不宜打仗,这时候打他们,会使他们损失很大,甚者他们都躲不过冬天。在古代的灭国之战开始阶段都是在最大限度的消耗对方的战争潜力,一旦战争潜力被消耗光,这个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国际战争中,也只有中国能把战争当成一门艺术,能在败仗中战胜敌人。

说简单点,就是古代人少地多,士兵去打仗就要减少大量用于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意味着很多耕地由于无人劳作会停产,即使是某些朝代的职业军人制度,士兵平时不种田,但打仗也需要大量的劳工作为后勤,因此必然会减少耕地的产出。而且战时人和牲畜都是高负荷运作,需要的卡路里更多,平时可能吃两顿稀饭,战时要吃三顿还得是干的,自然消耗就大了。

平时三日一操(这还算勤快的),克扣点不是事儿。当兵的丘八饿几顿没什么,闹事儿自有亲兵家丁镇压。吃不饱饭的辣鸡能打的过我装备精良,酒足饭饱的职业打手么?临战要差遣人送死了,起码得把人喂饱吧,况且让我出去打仗,我总要从里面吃一点吧,按平时那么供给肯定要缺粮啊。

蒙古骑兵的进攻方向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一旦得手物质补充不是问题,中原王朝反击游牧民族的进攻方向往往都是人烟稀少的草原戈壁滩,物资补给必须依赖本土后勤。十万大军出击北方一旦全军覆没,对王朝的打击几乎都是致命的,几年的物资人力资源积累化为乌有。运送粮食的损耗是非常大的。

有资料显示运送粮食的运输队往往是送三袋粮食能送一袋过去就不错了因为运输队也需要吃饭,路上的劫匪难民,粮食储存不当的损耗都需要叠加的。运输队回去也需要粮食。基本上四比一能送上前线吧。我看过一本书长平之战时,五个民工补充一个前线作战人员都很紧张,所以应该说是秦国十多万军队打赵国十万。剩下的几十万是庞大的运输队。



因为古代的运输条件差,而且粮食的产量低等。运输条件差,军队就时不时的供不上粮,产量低,就代表着用来打仗的粮食少。士兵不是不吃饭,而是没有饭吃。

当然要吃饭了,主要是古代后勤运输靠人力,行动缓慢,而且国家不富裕,粮草本来就短缺。

打仗缺粮草一方面是因为很多老百姓都上了战场,导致军屯停滞,粮草供应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财力有限,长期从各地征用粮草很吃力。士兵平时也吃饭,只不过很多士兵在自己家吃饭,平时国家只养部分军队,快要打仗了才开始大量征兵。

只要打仗,就会增加一大批士兵,自然粮草就变得紧张。还有就是军屯的停滞也是缺粮的原因;平时士兵当然要吃饭,但是好象吃不饱,可能士兵要饿着肚子去打仗。


为何春秋战国时期常年打仗也没有出现权臣篡位的事?
在此框架下,只要中央说话还管用,那么权臣搞定中央,也就相当于搞定了地方。到了明清时期,君权空前强大,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已经找不到威胁皇权的势力,这时候,除了皇帝本身出问题(比如年纪小),基本不会出现权臣,权臣篡位更是彻底绝迹了。 没有权臣篡位?不知题主读的哪本书? 曲沃代翼、三家分晋、田齐代姜齐,...

冷兵器时代,战争中大将亲自冲锋陷阵,为何在战场上战死的不多?_百度知...
基于这三点原因所以在战争中将军是很少战死的,当然,打的仗多了总有可能遇险,曹操的传记记载中就曾经多次遇险。两河流域古代也有发达的文明,国王也常常需要统兵打仗,战死的国王并不少。 冷兵器时代,大将冲锋陷阵,却死得不多,为何?因为大将冲锋陷阵的不多呀!你这问题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那几部 历史 书上统计了...

古代打仗时将军冲锋为什么不容易死?
古代那么多勇猛的武将(张飞、关羽、项羽)为什么在千军万马前打来打去,而且还总是第一个冲,但他们就是不会死,说是武艺高强,但如果是真的那也太神话了。其实这些都是演义编的。当然在古代打仗将军确实不容易死,武艺高强是因素,但决不像演义或电视剧里的张飞、关羽、项羽、秦琼、程咬金、那些能打几百个都不死的...

小说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大将先单挑士兵站两边观战?
如果说在打仗前,哪一边的将军能够将另一边的主将挑下马,那么这边的士气就会大大高涨,那这一边取胜的概率就会比较大了。不过这种方式比较耽误时间,所以在竞争激烈的三国时期,可能不会如此普遍。二、战争本质是动物本能的厮杀打仗并不是影视剧小说里面描绘的那样气势磅礴,而是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人性就被...

诸葛亮明明双腿没有问题,为何一打仗就会坐上轮椅?
但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无论是流传下来的版画,还是现在的影视作品,诸葛亮明明没有腿疾,却在打战时会坐上轮椅,这是为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法不一。素舆:不是轮椅 诸葛亮乘的那个四轮车原型是素舆,并不是轮椅,是古时候打仗时的一种没有任何装备的四轮战车,魏晋时的天师道魁首范长生就坐...

魏晋时期,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文化的巅峰?
宋朝的以文治武虽然让宋朝的文化到达中国文化的巅峰,但是也让宋朝走向了灭亡。在以文治武的国策下,文人地位得到提高,而武人地位却变得低下了。在那个时候武人甚至于连商人都不如。这也导致了宋人军队的战斗力是所有朝代的最渣的。只要打仗基本上就是被别人虐。由于统治者提高文人地位,所以参加科举考试...

冷兵器战争,第一排冲锋的士兵明知道必死,为何还甘愿站在第一排?_百度...
在古代战争中,因为是冷兵器的缘故,只要是打仗了,想要取得胜利,都会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攻城。而在古代没有那么多的现代化攻城武器,没有机枪大炮。所以对于攻城方来说,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要把对方的城池攻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打就是大问题了,具体来说是谁来打。而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

唐朝战胜率只有55%,为何却觉得它比战胜率七成的宋朝强?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南北两宋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而网文《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人都不知道的事》提出宋朝的战胜率在七成左右,而唐朝只有55%。那么,为何还会觉得宋朝那么弱呢?2. 一概而论,统计并不具体 这篇文章,并未将全部的战争分类出来。首先,战争应该是第一大类;其次,战役...

成年人的艰难是怎样被宋江用十个字道出的?
且不说每个人的性格和选择不一样,即便林冲想逃跑,又哪里会那么容易?毕竟他还有丈人,妻子和丫鬟呢!再者说,王进和鲁智深难道就潇洒了吗?王进带着老母亲从军,如果不打仗还好,只要打仗,就会有前进,后退或者转移阵地等,老母亲能好受吗?王进能随时照顾老母亲吗?鲁智深光杆司令一个,似乎没有任何人...

为什么在古代有兵权就可以不听皇上指挥,那些小兵就只听将领指挥,古代的...
练兵。若将领能与士兵长期生活在一起,同练兵、同作战,则士兵当然以头为重——崇拜和忠心、感情嘛。所以皇帝没将军有威信。所以,这种情况下,士兵更忠于将军。若将军不能长期与士兵在一起,如定期更换驻地,则士兵更畏惧皇帝而不是那个几个月后就见不到面的将军——士兵也就会更忠于皇帝。

岳西县15384654086: 古代为什么一打仗就缺粮草 -
海戚旨泰: 一方面打仗消耗大量粮食,其次要消耗大量农民,要征调很多农民还运输粮食,或者作为其他劳役.种地的少了,吃饭的多了,能不缺粮食么.

岳西县15384654086: 为什么古代的人一打仗就要用粮?难道士兵们平常不吃粮吗? -
海戚旨泰: 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想吃饱饭一个是大富大贵,一个就是当兵,但是当兵就要有战死沙场的觉悟,虽然平时也吃粮,但是打仗的时候如果没有粮食或粮食缺乏就会发生兵变事件,但是如果在打仗前只要有一方的粮草很充足就能影响双方的士气,这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因.麻烦采纳,谢谢!

岳西县15384654086: 为什么古代一打仗都说要浪费多少钱、多少粮食!!难道说不打仗的时候士兵就不吃了?不打仗就不发粮饷嘛! -
海戚旨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远征的话运粮是一部分巨大的耗资,虽说兵器是自己制造,但是也是要花钱的,士兵不可能无义务的去打仗,运粮,造兵器,况且开采造武器的原料也是要花钱的!

岳西县15384654086: 古代打仗粮草问题 -
海戚旨泰: 主要是粮草运输上的问题重要.交通不方便.作战时人员行动粮食局必须要保障.还有马匹的草料.另外粮草也是敌人进攻的重点.多少著名的战役就是先 消耗掉对方的粮草 才 取得最后的胜利. 补给在现代战争中同样重要.二战德军最后在莫斯科的惨败也是因为补给不足丧失胜利的机会.

岳西县15384654086: 为什么古代带兵打仗需要那么多的粮草,难道那些兵在原来的驻地不需要吗,把那些集合起来不就行了吗,为什 -
海戚旨泰: 不打仗的时候,大部分是隋唐的府兵一样自己种粮,很正的募兵不多,就算是募兵,有固定的镇守位置,粮草可以就...

岳西县15384654086: 古代打仗为什么要带草 -
海戚旨泰: 因为兵书说,征战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时候并不是交战方有什么战术人员问题,只是因为没有粮草了会自乱的.尤其是在古代的环境下,粮草是战争胜利的一半多很重要的.

岳西县15384654086: 古代打仗需要大量粮草,那么不打仗就不需要囤积粮草吗 -
海戚旨泰: 和平时期兵力是相对分散的,可以在各自的管辖区域内镇守吃粮,而战争期间需要进行兵力结集,可能几个省的兵力集中成大兵团进行作战,就需要将粮草也集中起来.还有就是战争很可能不是在同一个地点进行,如果需要深入敌阵,就必须有运输队不断的将后方的粮草运往前线,有时负责督粮、调配的人员并不比前线作战的人员少.有一话是这样讲的“战争,打的就是后勤”.

岳西县15384654086: 古代士兵打仗粮从哪来 -
海戚旨泰: 带干粮啊...就是像牛肉干 那样风干的大饼 不容易坏.还有负责粮草的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就是有粮仓的.著名的官渡之战 就是通过烧了对面粮仓取胜的

岳西县15384654086: 为什么在古代战场 战斗之前 将领们一般都命令士兵吃半饱
海戚旨泰: 因为才吃了半饱,所以仗一打起来大家就已经饿了,都想赶紧打完好回去再吃点,有利于战争速战速决.呵呵, 参考资料:偶的大脑....

岳西县15384654086: 什么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海戚旨泰: 这是古人在作战中总结出的经验.粮草是打赢战争的关键的关键.士兵上前线,必须保证充足的粮草、畅通的粮道.否则就得“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了. 《三国演义》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当时曹操正与袁绍作战,袁绍号称有百万雄师,而且粮草充足.曹操处于明显的劣势.许攸(好象是,记不清了)在袁绍处得不到重用,投奔曹操,曹操赤脚相迎.许攸建议曹操偷袭袁绍粮草,结果最后反败为胜,成为一代枭雄.而曹操当时仅剩下三天的粮草可以支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