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里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冲突吗?

作者&投稿:繁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有人说道家老子提出的“不尚贤,使民不争”有浓郁的消极避世意味,与现代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反向的。但是在颜小二看来,老子提倡的不是“消极”,老子此举只是在揭示“过分功利”之下的过度“内卷”会引起混乱“争斗”这个事实。

老子的这个理论有时候让颜小二不禁猜想,是不是在千年以前,在“不正当的竞争”之下,内卷早已存在,继而被老子发现了,继而发出“不尚贤,使民不争”的号召。当然,这也是颜小二的猜想,议论空间留给大家。

下面,我们言归正传,来和各位聊一聊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1、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的合理性

很多人觉得《老子》难读,原因很大程度在于道家正言若反的特色。比如老子提倡“无为”其实反对的是“胡作妄为”,强调的是“顺势而为”。同样,《老子》一书中指出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也不是字面意义那样反对人们尊崇“贤德”,老子只是深谙人性,知道“尚贤”这种事情,过了度,也会被异化。

“适度而为”或者说“自然而为”,其实一直是贯穿于各个道家观点学说。

所谓“不尚贤,使民不争”,字面意思是,“不崇尚贤能,人们就不会争斗”。乍一看,这句话“消极避世”意味浓郁,结合道家“顺势而为”的特点再次揣摩,“意味深长”的内涵就出来了。

“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性。“贤”意味着“突出”,代表“优秀”,能配得上“贤”这个字的人,势必会受人尊敬。

但是,优秀者总是少数,人人都渴望自己是“优秀”的那个人。于是,拘泥于“贤”者外在风光而丧失“贤”之本质的所谓“不良竞争”就出现了。

本来,“贤”是自己的事情,当“尚贤”成为一种“标榜”之后,“贤”变成了外在的竞争,或者说外在荣誉,这种时候“贤”就异化了,就会引起“争端”,各位可以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2、“不尚贤,使民不争”这句话对世人的启发

上面理解了“不尚贤,使民不争”的合理性,这句话里蕴含的智慧就好理解了。

“不尚贤,使民不争”这句话,老子首先揭示了一个现象:即存在将“贤”物化的现象。

当美好品德被物化成“金银珠宝”一样的存在,人们通过各类“技巧”,让自己外在看上去与所谓的“贤”别无二致,于此,越来越严重的“伪”让“贤”这种德行越来越“珍稀”。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利己心、功利心驱使之下,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就愈演愈烈。

在颜小二看来,许多时候,所谓“不尚贤”不是“避世”,而是放过自己。我们这一生怎么过,不是活在别人的眼睛里,而是我们自己切身经历与体会。事实上,追求外在的“贤”,不过是心甘情愿沦为被他人目光绑架的“弱者”,真正的强大,一定是平和的、是由内而外的、是专注于自我提升的。

3、反思

这个时代,华而不实的“内卷”几乎随处可见,漂亮的“数据”、漂亮的“成绩”,表面上的“得心应手”和“风轻云淡”,实际是“伤人害己”的过度透支和虚耗。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旺盛的功利心下,“工匠”越来越少,无意义的“内耗者”越来越多。

面对“内卷”,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不尚贤,使民不争”中揭露的人性真相?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思考一下,什么东西对我们的人生很重要?是用内耗与透支换来的那他人言不由衷的喝彩?还是我们生命本质的提高?答案在各位心里。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不冲突的。老子里边的这个伦理其实也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虽然感觉和现在的价值观有一些冲突,但是在当时社会,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价值观。

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不冲突,“不尚贤,使民不争”只要提倡的是不要过分在意功力,不要过度内卷。

当然不会有任何的冲突了,也不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积极向上。这句话的含义也是非常有正能量的。


试问怎么理解《老子》里“无为”和“有为”以及其中的关系?
看过老子的道德经的话,相信其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无为而所不为”。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什么都不做就等于什么都做了。似乎真的很不符合逻辑,总不能等着好事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吧,那样是一种消极的想法。我当时看了也完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天突然之间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无为并不代表什么事...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老子所说的天地大道?
老子的"道"其实代表了中国古代先哲们的世界观——世界万物从何而来,或者说谁创造了世间万物。不同与西方的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把原罪留给了人类,老子认为世间万物源于道,而"道法自然",因此顺因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是"大道"。老子的世界观与孔子大相径庭,但又互为依存,是中华文化或者中国...

老子的话怎么理解?
这句话可称为老子的名言,一直流传至今,有较深的思想蕴涵。老子通过大江大海能容纳百川的道理,阐明了若要成为圣人和王者,必须要有广阔的胸襟,只有以民为先,处于民下,天下的人才会乐于推崇,尊为圣人和王者,以这种不争的处事态度,得到了民心,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之抗争。

如何理解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道日损,损去一份知见,就解放一分束缚,恢复一分灵性,获得一分自由。最终回归生命的真实。何谓生命的真实?六祖慧能大师在彻悟时说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哪里知道啊!原来生命本来就是清净的、不...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 “自然而然” 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

怎样理解老子所说“天之道”,“人之道"?
天之道—人之道老子说的“道”分“天之道”和“人之道”。在此基础上,老子提出两种存在模式:天之道模式“生存智慧→求存求活→宇宙万物”;人之道模式“剩余智慧→求名求利→人间万态”。一般平衡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建立在“生存智慧→求存求活”平台之上的;人间万态都是建立在“剩余智慧→...

如何理解老子说的“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老子不否定前识,从根本上说,道家就是一种前识的哲学。老子崇尚愚,愚非愚昧而是指纯朴,故说“我愚人之心也哉”。 为了说明这个结论,最好的道德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效果,但却是最有效的 。韩非子解释如下:先物行,先理动,之谓前识。前识者,无缘而忘(即妄)意度,何以论之...

王蒙:如何准确理解老子的“道法自然”?
首先看王先生对于“自然”以及“自然”与“道”的关系的理解。在两书中,王先生一方面说,“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另一方面又说,“自然”就是“大自然”。这是两书基本一致的观点。不过也有不同:具体说,在《老子的帮助》里,“自然”只是表征“道”的一个概念,虽然他还有疑问(即“‘自然’比道还‘高’还...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思想,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水滴石穿的智慧让我们明白何为柔弱胜刚强。水本无形,但把水放到什么容器,它就会变成什么形状,所以水的无形是至形,李小龙截拳道中的以无法胜有法,以无限胜有限正好与此殊途同归。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习水的智慧。一句自知者智,自胜者强蕴含了无尽的深意。《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老子》中有一句“丘夷而渊实”应如何理解
土丘填充的话,那么,深渊就会被填实。

忻州市19227158294: 关于老子中一些有些局限性的言语怎么理解?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
大季卸愈裂: 在我看来单凭这一章来断定老子的政见,略有偏颇.此论点并不是老子为支持统治者... 以下摘自老子网章解,和楼主分享 (1)不尚贤,使民不争:"尚贤"即崇尚贤才异...

忻州市19227158294: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 -
大季卸愈裂:[答案]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释】 (1)不尚贤,使民不争:"尚贤"即崇...

忻州市19227158294: 不尚贤,使民不争 -
大季卸愈裂: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就是:不尊贤者虚名,...

忻州市19227158294: 请翻译下面老子的一段话.谢谢!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
大季卸愈裂: 如果社会上不标榜贤能,无利益己得者,人们就不会产生争名夺利念头.又如果不看重财富、物质价值来刺激人心,不至于人们产生盗心,看不到人们有诱惑的欲望,也不至于使民心动乱.所以,圣人理想的治国方式,应该精神上让人们虚心谦和,物质上解决温饱,意志上弱化贪婪的念头,身体上强筋健骨,经常使人们不超过自己认知客观能力范围的私欲,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而为”的自然原则去做,天下才会得到大治.

忻州市19227158294: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怎么判断这是老子的话啊 -
大季卸愈裂:[答案] 首先,老子不主张发展智慧,树立典型.因为树立典型尊重人才,会使人争斗,(不尚贤,使民不争).其次,老子认为,仁义是在道德之后的,因为六亲不和睦,才有了孝顺这一说法.本来孝敬是人的本性,但是有了仁义才导致了不孝的结果.(六亲不...

忻州市19227158294: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请帮忙翻译一下 -
大季卸愈裂:[答案] 这怎么翻译 不尚贤,使民不争 是《老子》第三章 大道废,存仁义 《老子》第十八章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老子》第五十七章完全衔接不上 你要想看翻译 直接看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 就行了

忻州市19227158294: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
大季卸愈裂:[选项] 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 统治者应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 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忻州市19227158294: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
大季卸愈裂: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无为.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

忻州市19227158294: 《道德经》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大季卸愈裂: 这句话中的 尚贤:推崇有才德的人.尚,崇尚,推崇.贤,品德高尚又有才华的人.

忻州市19227158294: 《道德经》中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大季卸愈裂: 不去推崇品德高尚的人才,这样可以使民众不去争名夺利;不要把稀有的珍宝看得异常珍贵,这样可以使民众不因为想要占有而沦为盗贼;不要将能够诱发贪欲的事物展示出来给民众看,这样可以使民众的心思不被扰乱. 由此可见,圣人治理国家的最佳原则为:使民众心灵纯洁,帮助民众填饱肚子,弱化民众的不良欲望,强健民众的筋骨.总之,要让民众处于淡化思维和欲望的状态,让有才智的人也不敢肆意制造事端.遵循“无为”的原则,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