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老子所说“天之道”,“人之道"?

作者&投稿:石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理解老子所说“天之道”“人之道"?~


大砖说:天之道,人之道.源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道只有一个,所谓天道,人道不过是大道的一部分.此处所讲天道,其意为天之法;人之道,即人之法.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理解为道生天有一,天生地有二,天地生人有三.所以,天之法离道最近,地之法次之,人之法次之,这便是天地人三才.所谓修炼,修天道者成仙,修地道者成佛,修人道者成圣.天道为三才万物之统帅,却不离乎道也.

麻烦采纳,谢谢!

  1. 天之道—人之道老子说的“道”分“天之道”和“人之道”。在此基础上,老子提出两种存在模式:天之道模式“生存智慧→求存求活→宇宙万物”;人之道模式“剩余智慧→求名求利→人间万态”。一般平衡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建立在“生存智慧→求存求活”平台之上的;人间万态都是建立在“剩余智慧→求名求利”平台之上的。

  2.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以奉有余。

  3. “天之道”就是天的运行规律,即自然规律,在总体上是平衡的。这里指道家的理想政治,应当做到社会公道,同情和帮助弱者,抑制豪强。



天之道—人之道老子说的“道”分“天之道”和“人之道”。在此基础上,老子提出两种存在模式:天之道模式“生存智慧→求存求活→宇宙万物”;人之道模式“剩余智慧→求名求利→人间万态”。一般平衡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建立在“生存智慧→求存求活”平台之上的;人间万态都是建立在“剩余智慧→求名求利”平台之上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以奉有余。

“天之道”就是天的运行规律,即自然规律,在总体上是平衡的。这里指道家的理想政治,应当做到社会公道,同情和帮助弱者,抑制豪强。

老子的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

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同时,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



“天之道”大体就是自然规律,“人之道”大体就是人类社会的伦理、法则。
道是规律。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老子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万物从道起源,又回归于道,“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复命曰常”,返回本性是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作为规律的道,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之不得的。所谓“夷、希、微”,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但是一切都受到它的支配和制约。道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不能违反的。只有遵循道的规律,坚持“无为”的原则,才能把事情办好。否则,“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违背了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下场是极其可悲的。
  道是法则。老子把道视为必须遵循的法则,他说,“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他要求人们要坚持,遵循道的法则。又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要遵循古代的法则,驾驭现实的实有,以认识历史的规律,这就是遵循道的法则的具体表现。废弃了这一原则,有了仁义,“大道废,有仁义”老子主张“唯道是从”,“贵食母”,即是要坚持道的法则,按道的法则做事。道也是观察事物的永恒法则。“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就是说老子自己就是用道的法则观察万事万物的,给人们作出了榜样。老子认为,人们对道的法则的态度是有区别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等人能够坚持道的原则,而且身体力行。至于其他人,肯定是相形见绌了。“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坚持道的原则的人,才能把自己有余的奉献给社会。是否按道的原则办事,结果是不一样的。“天下有道,却走马亦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坚持道的原则,天下和平安定,放弃道的原则,则会陷于兵荒马乱之中。按道的法则去作,道会成全你的,“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最后,道的原则是最高原则,而且有很高的价值,“天之道,利而不害”。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讲到诚也是这样,既然诚是天之道,人之道就应该思诚;思诚就是追求诚。思诚者,人之道,就是说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这段话是从宇宙万物存在的现实和规律上说明了诚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因此也是为人的根本,这就从根本上论证了诚的意义。
作为人道的根本要求,诚渗透在一切方面。做人要诚实,不讲假话,不欺骗,不作弊,不掩盖错误缺点;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言必有信,说到做到,不折不扣地履行合同承诺;对国家、对事业、对工作,要忠诚,尽心竭力,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对友情、爱情,也要忠诚,要全心全意,不三心二意,虚情假意。集中到一点,最高的要求是《大学》所说的“诚意”。所谓诚意,是说要能慎独,在个人独处,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实实在在、不折不扣按照道义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无论在人前还是人后,都能做到言行一致、内外一致,没有丝毫的虚假不实。
现在我们是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市场经济的运行以契约、合同为纽带,讲诚信、守信用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自然之道,或者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下的天之道。因此诚信也就有更重要的意义。思诚,追求诚信更应该成为做人的根本。但现实的状况却是诚信缺失,虚假泛滥,作弊成风。这已经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而在对诚信的认识上,又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前些日子看到一篇讲诚信的文章,题为“诚信的妙用”。文章从教师、学生、企业家、商人等各个角度列举诚信的“妙用”。诚信可以带来好处,当然是对的;认识到诚信的这种“妙用”,可以促使人们愿意诚信,做到诚信,也是对的。但是如果只从“妙用”上认识诚信,那么一旦有机会放弃诚信会带来更大的好处,欺诈显示出更大的“妙用”,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诚信,选择欺诈了。对于作弊,有人说现在这种情况下不作弊是傻瓜,正证明了只看“妙用”也可以通向欺骗。还有人说作弊是“被逼无奈”,也是只从个人得失上衡量,而没有从根本的为人之道上来认识诚信的意义。很明显,有这样的认识就不可能坚持诚信。所以,重新认识“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的道理也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真正认识到“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的道理,把诚信当作做人的根本要求,树立起追求诚信的自觉,才能奠定重建诚信的坚实基础。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所以天之道在于平衡。
人之道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两句“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句话是说,为别人奉献,自己奉献了,也获得更多。还有一句就是:人之道,为而弗争。意思是做事,但不去争,我觉得这个争引申的含义很多,很多人也做事,但做完以后争名夺利,生怕自己白干,怕自己做的别人不知道,怕自己做了但没有受到应有的表扬,应有的利益。所以总会去争。所以我对老子人之道的理解是付出。
天之道追求平衡,人之道追求奉献付出


老子的天是什么意思
老子所说的天是一种很高的超越形式,是对世界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老子所说的天,其特点在于它是无穷无尽的、高贵和纯粹的。它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没有一定的界限和限度。天是超越了物质和世俗的存在,它不会因为任何的外在因素而受到任何的影响。掌握老子的天意义,能让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从内心深...

怎样理解老子所说“天之道”,“人之道"?
“天之道”就是天的运行规律,即自然规律,在总体上是平衡的。这里指道家的理想政治,应当做到社会公道,同情和帮助弱者,抑制豪强。

怎样理解老子所说“天之道”,“人之道"?
“天之道”就是天的运行规律,即自然规律,在总体上是平衡的。这里指道家的理想政治,应当做到社会公道,同情和帮助弱者,抑制豪强;“人之道”则指当时损人利己、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秩序。本章文字透露出一种朦胧的、模糊的平等与均衡思想。这是老子的社会思想。他以“天之道”来与“人之道”...

老子理解的“天”“人”“社会”
老子的“天”是指宇宙自然之天。“天”者,宇宙自然也,是无限小和无限大的统一,“可名于小”、“可名于大”又是无始无终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它内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这是老子的大道宇宙观,它有别于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宇宙。现代物理学所理解的宇宙,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尤其...

荀子老子庄子对天的理解有什么不一样
《老子》的“天”是无为之道的代表,核心在于道的内涵(自然),天只是一个行使者。区别于墨子的有善恶赏罚意志的天。《庄子》一书比较杂,一部分与《老子》相似,天是无为之道的代表;一部分则把天架空为一种精神境界,所谓“无以人灭天”。《荀子》我没读完,一般哲学史认为他力主事在人为。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你如何看待和理解?
——1、直观的理解是指"老天并不仁慈,只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罢了;——2、另一种理解则是认为老子想表达天地公平的观点,即是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

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怎么解释?
老子的学说核心是“无为”,遵从“大道”。而这句话更清晰形象地讲明了“天、地、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的难点在“自然”,这个“自然”,并非我们平时说的“大自然”,天大地大,“道”最大。“道”又怎么会去遵循大自然呢?这个“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大自然”这个我们现在用...

怎样理解老子说的 天之道 人之道
天之道谓自然,人顺应天之道所衍生出来的人事行为谓人之道。

老子天之道虚实如何理解
假如天资聪明,可以认识通晓玄妙深奥的道理,当然,完备周密的见解虽说要靠有聪明的资质,但正确理解高深的学术内容的准则,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遗训和注释,如同不曾有走路不从路上走,出入不从门户行的人一样。然而专心一意地研究它的精神实质,探求其中微妙的含义,研索其中深奥的道理,如果认识并掌握它...

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怎么理解?
是老子思想精华之所在。2、然而,“道”又是天的依归,所以天也是效法“道”的法则周流不息;“道”是化生天地的万物之母,其性是无为的,其发展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这又好像“道”是效法“自然”的行为,因此说“道法自然”。实际上“自然”是“道”的性,“道”本来就是自然无为的。

千阳县18256665126: 怎样理解老子说的 天之道 人之道 -
利秋保英:[答案] 天之道谓自然,人顺应天之道所衍生出来的人事行为谓人之道.

千阳县18256665126: 怎么理解道德经中的人之道与天之道 -
利秋保英: 凤凰涅槃丶哚 :你好.《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不争】.就是现在的话,低调,多做事,少争功.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就是【不争】的道理.

千阳县18256665126: 怎样理解老子所说“天之道”“人之道"? -
利秋保英: 天之道—人之道老子说的“道”分“天之道”和“人之道”.在此基础上,老子提出两种存在模式:天之道模式“生存智慧→求存求活→宇宙万物”;人之道模式“剩余智慧→求名求利→人间万态”.一般平衡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建立在“生存智慧→求存求活”平台之上的;人间万态都是建立在“剩余智慧→求名求利”平台之上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以奉有余.“天之道”就是天的运行规律,即自然规律,在总体上是平衡的.这里指道家的理想政治,应当做到社会公道,同情和帮助弱者,抑制豪强.

千阳县18256665126: 怎样理解老子说的 天之道 人之道 -
利秋保英: 天之道谓自然,人顺应天之道所衍生出来的人事行为谓人之道.

千阳县18256665126: 老子所说的"天之道"与"人之道"有何不同 -
利秋保英: 毫无疑问,《道德经》作为中华元典之一,其广大精微、包罗万象的思想,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有句话透露出一种朦胧的、模糊的平等与均衡的思想,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句话便是“天之道,...

千阳县18256665126: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什么意思啊? -
利秋保英: 老子第六十八章 为而不争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圣人不 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 争. [译文] 诚实可信的话说来不动听,动听的话说来不...

千阳县18256665126: 谈你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和“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的理解 -
利秋保英: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对天地运行的内部发展变化规律加以肯定.天地运行的发展变化规律就是把万物发展中不平衡的.多余的部分损掉,来补充发展不足的部分还给大自然.即人类和万物的发展平衡的关系,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发展的...

千阳县18256665126: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
利秋保英: 2# 如果老子只说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其它意思了,因为天之道就是宇宙之道了,人在宇宙之内,人之道当然也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但来一句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那就麻烦了,人之道与天之道相反了,说明人之道存在于天之道不同的可能,也就是说人有可能或者有些部分是在宇宙之外的.

千阳县18256665126: 老子之道的意义是什么? -
利秋保英: 老子之道,宇宙中自然之道也,上古流传迄今之道也.由老子继承、发扬,将其推进到崭新的阶段,是为创造性的发展,乃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完善,因此,称之为“老子之道”. “道”...

千阳县18256665126: 天之道,何为天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利秋保英: 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