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论的翻译

作者&投稿:窄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自己翻译的,因为觉得网络的翻译版本上有些错误,贴出来能抛砖引玉就好了。

译文:

苏东坡认为李斯是用荀子的学说祸乱了天下,我认为这不正确。秦的大乱是天下的客观形势所致,不能全部归咎于李斯,李斯也未必用他所学的荀子的理论来治理秦。

在秦中期的时候,秦孝公即位,他得到商鞅来治理秦国。商鞅让孝公废黜了《诗》、《书》等儒家典籍,明确法家治国的理念,设置了连坐的刑法,禁止他国来游以求仕进的人进入。因为秦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十分便利,秦国用这套方法,使秦国繁荣了几代人,终于在秦始皇的时候,兼并了其他的诸侯国,统一了中国。在秦始皇的时候,仍然沿用了商鞅原有的法令而已,即使李斯在将其推广,也只是鼓吹了它的好处,终于导致了秦国的祸乱,然而即使李斯不鼓吹它的好处,秦始皇自己也会仍然不厌倦地实行原来的治国理念。为什么呢?因为长久以来秦都从刻薄寡恩的政策中得到利益、享受到严苛法规的便利,这之后的世代就习以为常,以为这个治国理念是最好的。

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意,不这么做的话就不能迎合残暴放纵的君主,从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老师荀卿的学说,而实施商鞅的学说;他扫除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一切按照自己的恣意妄为来治国,焚烧《诗》《书》,坑杀有学问的人,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监督责罚的治国之法,李斯并没有实施自己所学到的理论,只是顺应当时的趋势而已。假如他不是生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时代的话,李斯的治国方式就不会是这样的,不是因为他仁爱,那也是因为形势所趋罢了。

君子做官,自己得到擢升也不会将有贤能的人隐瞒起来;小人做官,不论他是否有学问见识,就算是有很有用的学问见识,看到他的国君做事不合常理、背离道义,也只会在自己的私人居家里痛心皱眉,而在朝廷上却默然迎合以追求声誉,明明知道国君的行为不义却怂恿国君,认为天下的人都会原谅我对于国君的无可奈何,而不是自己的罪过;明明知道国家将灭亡而继续实施,认为我自己或许可以免于遭殃。而且那些小人明明知道即将天下大乱,但始终不认为眼前的富贵会改变,而因为谋划着自己的富贵,招致天下的混乱,只要自己能终身享受荣华富贵,就算将祸害留给后人,然而自己却安闲悠然好像与他无关一样。唉,秦国还没有被灭亡而李斯却先遭受了五刑,被灭了三族,这是上天要诛杀有罪过的人,也是说明有时因果报应也是可靠的吗?《易经》上说:“眼睛不好也能看见,腿脚不便也能走路;但是这样一旦踩上老虎尾巴,就有被吃掉的灾祸。”这能看见且能走路是幸运,然而最终死于灾祸,也是他自己导致的!

况且有因为从别人那里接受教诲而做好事的,却没有听说做坏事一定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荀子讲述古代贤明君王的事迹并且赞扬儒学的治世功效,虽然有时也有些偏颇,但是大体上点明了治国的关键。但是苏东坡因为李斯为害天下而归罪于荀子,不也太牵强了吗?实行了自己的学说而害了秦国的是商鞅,舍弃了自己的学说而祸害了秦国的是李斯。商鞅禁止他国来游以求仕进的人,而李斯却劝诫不要驱逐客卿,他们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方略,然而最终的做法却相同,怎么还会是他原本的意志呢!到了北宋的时候,王安石用平生所学,创建了熙宁新法,在他之后的章敦、曾布、张商英、蔡京这些人,哪里曾经学习过王安石的学说呢?而王安石的治国方法则是加速了北宋的灭亡,与李斯的事情是颇为相似。所以世人都说用法家学说治国足可以亡国啊,就是这个道理。

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窥探君王的隐秘,一切做法都为满足君王的喜好而妥协改变,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

原文: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因秦国地形便,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易》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其能视且履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李斯论的翻译
我自己翻译的,因为觉得网络的翻译版本上有些错误,贴出来能抛砖引玉就好了。译文:苏东坡认为李斯是用荀子的学说祸乱了天下,我认为这不正确。秦的大乱是天下的客观形势所致,不能全部归咎于李斯,李斯也未必用他所学的荀子的理论来治理秦。在秦中期的时候,秦孝公即位,他得到商鞅来治理秦国。商鞅让...

姚鼐李斯论原文及翻译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15)。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16),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

斯翻译成这的文言文有哪些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4、《洛神赋》魏晋: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766,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翻译: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

古代“斯”字是什么意思
1、这,这个,这里:斯人。斯时。以至于斯。2、乃,就:有备斯可以无患。3、劈:“墓门有棘,斧以斯之”。4、同“厮”,卑贱。5、同“澌”,尽。6、姓。

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斯 sī <连> 则。就 [then]——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斯 sī <形> 通“厮”。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引申为卑贱 [humble;low]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易·旅》乡官部吏,职斯禄薄。——《...

李斯论 翻译
是君子的人出来入仕,自己得到擢升也不会将有贤能的人隐瞒起来的,小人出来入仕,不论他是否有学问,即使有学问的人,必须是顺着国君的意志行事,即使背离了道德道义,整日忙碌、关注自己私人得失,而在朝廷上沽名钓誉、夸夸其谈,明明知道国君的行为偏离却怂恿国君,认为即使天下的人来反对我而不能拿...

《今有日攘其邻之鸡者》全文翻译
(8)[斯]则,就 (9)[来年]明年 寓意 知错就要下决心立即改正,不能找借口拖延时间,更不能明知故犯!启示 1、要知错就改。既然知道自己是错的,就应该果断彻底的斩断错误之根,彻底解决错误的行为。错误无论大小都是错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更不应谈什么循序渐进的改正。那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

嵇康《释私论》的现代汉语翻译
”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 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 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 俱也。故论公私者,虽云志道存善,□无凶邪,无所怀而不匿者,不可谓无私; 虽欲之伐善,情之违...

六国论翻译及注释
33.斯:这 34.始:才 35.速:招致。36.再:多次。37.连却之: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38.洎:及,等到。39.以:因为。谗:小人的坏话。40.邯郸为郡:秦灭赵之后,把赵国改为秦国的邯郸郡。邯郸,赵国的都城。4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注释】 ①安:乐意。 ②梃(ting):木棒。 ③庖(pao):厨房。 ④厩(jiu):马栏。 ⑤且人恶(wu)之:按现在的词序,应是“人且恶之”。且,尚且。 ⑥恶(wu):疑问副词,何,怎么。 ⑦俑(yong):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 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

凤山县18271196320: 《李斯论》怎么翻译全文? -
漳孙鲑降: 是君子的人出来入仕,自己得到擢升也不会将有贤能的人隐瞒起来的,小人出来入仕,不论他是否有学问,即使有学问的人,必须是顺着国君的意志行事,即使背离了道德道义,整日忙碌、关注自己私人得失,而在朝廷上沽名钓誉、夸夸其谈,...

凤山县18271196320: 李斯论 - 搜狗百科
漳孙鲑降: 您好,其实很简单.答案就是 1即使天下的人来反对我而不能拿国君怎么样,而不是我的罪过 2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而已,但是却是出于同一种目的,难道不是他们本来的目的吗来自文科天堂

凤山县18271196320: 文言文“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什么意思? -
漳孙鲑降: 翻译:秦国尝到(用)苛政(对人)的甜头并且认为严刑竣法是有利的已经很久了,

凤山县18271196320: 《送吴君序》《李斯论》《荷塘诗集序》的翻译 -
漳孙鲑降: 注释:[1]李斯:秦代政治家.原为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曾从战国着名学者、政治家荀卿学习,后入秦.秦统一全国,李斯为丞相,秦始皇用其建议,禁私学,焚...

凤山县18271196320: 李斯论的作品原文 -
漳孙鲑降: 李斯论(1)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2),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3),得商鞅任之(4).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5),设告坐之过(6),而禁游...

凤山县18271196320: 文言文翻译,就一句话
漳孙鲑降: 即使天下人都原谅我,为何你就不原谅我,但我不怪罪你

凤山县18271196320: ...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节选自... -
漳孙鲑降:[答案] (1)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第一个“之”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孝公”为名词,人名,作“即位”的主语,其前断句,“即位”为谓语,其后不接宾语,其后断句.句子翻译为:秦扰乱天...

凤山县18271196320: 文言文“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怎么翻译? -
漳孙鲑降: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而已,但是却是出于同一种目的,难道不是他们本来的目的吗? 这句话是出自姚鼐的《李斯论》

凤山县18271196320: 姚鼐的李斯论中秦始皇是怎么的人一个表达、第二段与第三段的叙述观点、以及作者写这文章的用意 -
漳孙鲑降: 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