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东南互保,为何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作者&投稿:系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末东南互保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东南互保,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此事件虽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得以免于义和团之乱及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但同时此事也使得清廷威信扫地,其虚弱表露无遗,而各省亦因八国联军入侵而自觉需有自卫的武力需要,因此清廷治下各省及各实力人物由此开始军阀化(典型例子即为淮军发展而来的袁世凯系北洋军阀诸部及原满清广西绿营及巡防营发展而来的旧桂系陆荣廷部),至辛亥革命时,各省外籍主官均被驱逐,即为此军阀化过程的结束,并由此展开民国军阀时代的序幕。
  晚清地方势力借助洋人发展自己的势力,当清政府对外宣战的时候,违背中央的旨意与列强达成了"东南互保"的协议.这一局面的形成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对于这一事件的评价也众说纷纭,但是主要的要看到南方在此协议保护下避免了战火的摧残,尤其是刚有起色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对于“东南互保”的性质:
  1、传统老观点认为,张之洞一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洋人勾结,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是一种卖国行径;
  2、而现代则有其它观点认为,在当时之条件下,张之洞等人的行为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势力之作用。

  东南互保的意义:
  东南互保是南方各省为保护中国的最大利益,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作出的明智选择,南方各省官员“保中华不保大清”与满清朝廷“保大清不保中华”构成鲜明对比,这是一次中华进步势力对满清腐朽统治的颠覆,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
  1、确保了大半个中国的稳定,有效的维护了南方经济发展成果,为中国近代发展奠定了宝贵的经济基础;
  2、确保了当时南方地区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萌芽,而不是倒退到满清闭关锁国盲目排外的黑暗状态,南方各省督抚都是留洋学生的最大资助者,为中国的现代化进步和此后的民族革命准备了人才基础。总而言之,其确保了中国近代进步发展没有彻底被满清政府葬送。所以我想说,东南互保其实是一次爱国的不抵抗,其进步意义应得到我们每个爱中华的人肯定,当然也必然会受到”保大清”者的顽固诋毁。
  “东南互保”活动虽然是一场本质上体现清末的妥协、退让政策的政治赌博,但在妥协、退让中也蕴含着一种抗争和抵制。评价“东南互保”应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不应否认其积极的一面。

是这样的,因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所以导致了洋人集体对满清政权宣战,而东南互保运动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在大概两三年前,义和团运动兴起,到处都是扶清灭洋的口号,然后义和团在山东被袁世凯镇压,被迫跑到了京津活动,结果义和团运动越来越大,满清朝廷也感觉京津快被他们控制了。

而这个时候,洋人非常不满意清政府对于义和团运动的不作为,清政府正好也非常看不惯洋人,就希望能够利用义和团运动的声势来对付洋人,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做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决定,大清对全世界宣战,佩服呀。

而这个时候李鸿章是两广总督,盛世才是铁路部长。当慈禧宣布对世界宣战的时候,慈禧自然知道自己的力量薄弱,就要求东南各省派兵到京津来勤王。但是盛世才和洋人关系是不错的,他首先找到了李鸿章,和他一起分析了形式。

他们感觉对全世界宣战这一场战争是不可能赢的,所以,李鸿章就给慈禧写了一封信,写封信大概是大清朝第一次有人敢抗旨吧。
信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李鸿章说,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所以,皇帝给他们下的写一份圣旨,让他们去勤王还有对全世界宣战的决定都是在义和团的威胁下产生的,所以,这不是我们皇上的本意,是被迫的,所以,我李鸿章不会去勤王,我也不向洋人宣战。
这一封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仅仅是李鸿章,紧接着,东南很多省份,比如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湖南,湖北等等一些地方总督都写了与李鸿章内容大体相同的一封信给朝廷,表示不去勤王。而且表示如果皇帝驾崩就让李鸿章担任大总统。
后来清朝战败,而这些大员也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因为在这一时期满清政府已经失去了对东南地区的统治权,中国主权丧失,但慈禧太后也作出了一系列举动,保住了她继续统治中国的物质基础。


1.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是由义和团之乱首先引起的,义和团由一些拳匪和乡民组成,他们专杀洋人、冲击教堂。之所以这样,原因很多。有洋人嚣张欺压良民引起的,有传教时文化冲突引起的,也有愚昧无知所引起的,更有坏人挑拨造谣所引起的。


2.大清朝

“义和团”攻打租界、杀戮洋人让各列强瓜分中国的步伐,受到了一定的干扰。再加上太后的放纵匪患、让英美等列强,不禁怒火中烧,剑指清廷。自道光帝起,积弱积贫的大清王国,自朝庭借重团练剿匪开始,满汉渐次易势,汉督抚地位上升。直到晚清,汉督抚更是挟团练自重,借厘金自肥。


3.“东南互保“的协议

“东南互保“的协议,除解除了列强对东南各行省受当地清军攻击的后顾之忧,及清廷假手列强镇压义和团匪之外,它还具有约束、限制外国兵轮、军队等,肆意侵扰东南各行省的作用。在北方陷入危机的情况下,东南一隅完美地避免了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的战乱之波及,保住了大清国力、经济源泉的发展。

慈禧的一系列举动,给列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又给维新改良派的光绪帝等人,一个隐晦的惩戒;还顺势借了洋人之手,灭了实在不好意思消灭的义和团;最重要的是,保住了慈禧继续统治中国的物质基础。所以说,晚清东南互保,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两广总督李鸿章故作糊涂、指鹿为马道;湖广总督张之洞,直接选择无视朝庭上谕,斥言“臣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其他各督抚,如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均结联相协与洋人达成互不攻击的协议,史称”东南互保”。

封疆大吏忤逆悖反的情况,对于二千年以来,惯常了皇权独栽制的中国封建社会来说,真的是个大大的意外。

大清这是怎么了?北上勤王的上谕,为啥会被东南各省的督抚群起而违之呢?何况,号称“大清的裱糊匠”的李鸿章竞领衔抗旨,这又是为何?

实际上,做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荣禄更是语出惊人,他对李鸿章曾意味深长地说,”对于北京的谕旨,不必继续予以重视。”

身为邮政大臣的盛宣怀,更似阳奉阴违、牵线搭桥,极力把东南各督抚捏弄在一起,去搞那偏安一隅的”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是由义和团之乱首先引起的。义和团由一些拳匪和乡民组成,他们专杀洋人、冲击教堂。之所以这样,原因很多。

有洋人嚣张欺压良民引起的,有传教时文化冲突引起的,也有愚昧无知所引起的,更有坏人挑拨造谣所引起的。

原来这个散乱的团队,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还与历史悠久的“白莲教”有点儿关系。但随着各列强不断掀起瓜分中国的热潮,”满汉之辩”慢慢地让位于”华夷之争”。

于是,义和团又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号。结果被满清统治者结结实实利用了一把。“义和团”攻打租界、杀戮洋人的行为,显然让各列强瓜分中国的步伐,受到了一定的干扰。加之老妖婆、西太后的放纵匪患、宣战列强之举,让贪婪的英美等列强,不禁怒火中烧,剑指清廷。



标致着清朝对东南地区失控了

他对李鸿章曾意味深长地说,”对于北京的谕旨,不必继续予以重视。”

晚清东南互保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它标志着满清政府已经失去了对东南地区的统治权,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中国主权从此不再完整


晚清东南互保,为何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1.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是由义和团之乱首先引起的,义和团由一些拳匪和乡民组成,他们专杀洋人、冲击教堂。之所以这样,原因很多。有洋人嚣张欺压良民引起的,有传教时文化冲突引起的,也有愚昧无知所引起的,更有坏人挑拨造谣所引起的。2.大清朝 “义和团”攻打租界、杀戮洋人让各列强瓜分中国的步伐,...

清朝时期,东南互保这一决策是什么意思?
首先不应该在这个时间段提出来东南互保,毕竟清政府依旧对这里拥有管辖权 。所谓东南互保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独立,又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呢?其次东南互保的领袖不应该是李鸿章,他虽然是汉人大臣中的佼佼者 ,可是他对清政府非常忠诚,这就无法真正构成东南互保的局面。所以说这是把李鸿章往火坑里推,至于谁能...

东南互保是什么意思?
总的来说,“东南互保”是清朝末年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特殊政策。它体现了当时地方实力派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和独立性,并对后来的中国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东南互保”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其他一些事件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安庆起义、戊戌变法等。

为什么说晚清的东南互保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之所以说东南互保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因为这是大清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过半的地方大臣联手抗衡中央朝廷,不执行中央政策的现象,这也致使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为后来辛亥革命及民国军阀时代的到来埋下铺垫。也有很多人说,东南互保后,清政府从此被架空。但事实上,八国联军进军北京后,就慈禧太后的本意,也...

洋务派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为什么八国联军入侵时却实行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清末地方实力派汉族官僚,公然反抗清廷圣旨的政治举动。他们主要是为了防止因为慈禧太后对西方列强的宣战,力求稳定东南各省不受列强入侵而作出的自我保护!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在康有为的鼓动下,私自谋划兵变刺杀慈禧。但因为袁世凯的告密,政变失败,慈禧震怒之下试图废除光绪帝,扶持...

东南自保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在清室尚未向各国宣战之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铁路大臣盛宣怀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两宫不测,当由李鸿章出任总统...

为什么说晚清的东南互保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东南互保”可以说是一次地方实力派公然反抗满清朝廷命令的事件,使得清廷威信扫地,地方独立倾向大增,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因为列强包庇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还反对废黜光绪帝,慈禧太后一直怀恨在心;后来在毓贤、刚毅等守旧大臣的忽悠下,慈禧相信了义和团“刀枪不入”、“枪炮不伤”、能消灭洋人...

为什么会出现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 当义和团在天津、北京抗击八国联军时,英国为了阻止群众起来响应北方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排除其他帝国主义乘机可能在长江流域扩充势力,决定利用地方当局保护它在中国的侵略利益。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经过几度电商后,同意英国驻上海代总领事霍必澜的计划。京广铁路督办盛宣怀竭力...

为啥说东南互保让慈禧颜面荡然无存了呢?
所以说东南互保其实也意味着大清权力地位已逝。至于慈禧为什么不许追究,其实不是因为她不想追究,而是因为这时的慈禧也无能为力。其实早在清政府还没有向各国宣战之前,东南各省的地方政府就已经针对地方的稳定想好了方案,而这里面还包含着若北京失守而天子、太后不测这种状况,要知道,如果是在往常,...

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东南互保,于当时而言到底是有利有弊?
四、东南互保的影响及其利弊 在条约签订之后,对于带来的的影响众说纷纭,反对者认为,东南巡抚不听从当时清政府的指令,破坏了清政府的领导地位。但我们要知道,清政府对外宣战是一件非常愚昧的行为,这并不是单纯的自卫战争,而是封建阶层固步自封,大肆泄愤的行为,这次宣战是盲目的,统治者并没有认真...

滨城区17894209296: 为什么会出现东南互保? -
荡湛立思: 东南互保 当义和团在天津、北京抗击八国联军时,英国为了阻止群众起来响应北方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排除其他帝国主义乘机可能在长江流域扩充势力,决定利用地方当局保护它在中国的侵略利益.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经过几度...

滨城区17894209296: 清朝的东南互保是怎么回事?
荡湛立思: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 同外国开战的事件. 1900年6月,慈禧太后发布宣战诏书后,通电全国,要求地方...

滨城区17894209296: 满清最后的羸弱是否正常 -
荡湛立思: 是看盗墓笔记看的吧,没有,其实挺正常的,历史上到了王朝末期,朝廷都是羸弱的,你可以看看东南互保,这要是朝廷不羸弱才不正常,另外,但从收入上讲,光绪朝超过了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时期.当时因为西方实行金本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在1900年前后,中央财政首次突破1亿银元

滨城区17894209296: 慈禧太后知道不知东南互保这一事情啊 -
荡湛立思: “东南互保”是张之洞、刘坤一等人联名电奏朝廷的,慈禧太后当然知道.当时情况复杂,慈禧当时对列强宣战,主因在于列强有让她归政之意,所以她把端亲王载漪之子立为准皇储,将统领义和团事务交由端亲王管理,利用义和团攻击各国使...

滨城区17894209296: 八国联军也不厉害啊,为什么清朝还战败? -
荡湛立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朝能轻易被实际人数并不多八国联军打败,还签了那么些丧权辱国的条约,说到底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末落和清皇朝的无能懦弱

滨城区17894209296: 清朝末年收回新疆?
荡湛立思: 李鸿章是一个奇才.无论在经济、政治方面皆是如此. 在经济上,他创办的一些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都管理有方,能和外国企...

滨城区17894209296: 对在线教学已开新课但因各种原因没有参与的学生,学校应该如何处理...
荡湛立思: 战斗力低下的根源,再推军治. 首先,指挥不力. 清廷内因为有"和""战"两派... 此后其又干脆和反战派大臣一同搞了个所谓"东南互保",拒绝同八国联军作战. 所...

滨城区17894209296: 晚清为什么没出现军阀混战
荡湛立思: 清朝的君主专制体制比较完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相对较强,但清末早已经出现了军阀混战的种子,例如1900年的东南互保,湘军、淮军、北洋军、新军的各自为政等,1909年慈禧太后死后,军阀混战的格局已经不可逆转,于是,清朝灭亡之后,中国还是立即陷入了军阀混战.

滨城区17894209296: 上善若水800字作文 -
荡湛立思: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 .水是温和的.它平平静静地在那里流淌着,没有风的作乱,它永远都是那样平静、温和. 水似乎没有形状,可也能是世上所有的样子.随欲而安的个性,使得我们能将它困在一个又一个或精或简陋的容器里,随心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