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东南互保,于当时而言到底是有利有弊?

作者&投稿:何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国联军撤退后,慈禧是怎么对待东南互保的?~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当中,也是经历过很多西方列强的侵略。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就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系列的战争,有侵华战争还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当时清政府背后最大的统治者是慈禧太后,所以她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地拥有话语权,包括在战争结束之后对这些大臣的处置等方面,她也是有着独一无二的权力的。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候,很多的省份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去与这些外国的军队对抗,所以他们就想出了不与列强宣战,然后东南互保这样的一个方法。但是这样一个缩头乌龟式的应对方法并没有为我们的国家带来任何的好处,反而只是让列强的气焰越来越嚣张。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之后,我们国家也是签订了条约,然后慈禧也是对这些大臣进行了处置。

这些东南互保的大臣在当时是并没有听取慈禧太后的意见,可以说是有着谋反的意味的,但是战争结束之后,慈禧却对他们一如往常,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的惩罚。在当时,慈禧太后虽然是最高的掌权人,但是她并没有掌握着很多的军队,这些军队还是全部都掌握在各个省份的大臣手里的,所以慈禧太后也是没有全部处理掉这些人,她也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把这些人都处理掉。

综上所述,当时参加东南联保的大臣可以说是忤逆了慈禧太后的想法,按理说应该是要被处罚的,但是慈禧太后却对他们继续重用,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的惩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实在是太过庞大了,慈禧太后也不敢轻易的去动他们。所以这些人也是能够平安地活下来,主要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还是让慈禧非常忌惮的。

在八国联军入华时,东南各省纷纷互保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联系。表面上来看,东南各省的这个行为,违抗了慈禧太后的懿旨,但从根本上来看,这一行为延长了大清朝的统治。东南各省的这一行也是为顺应了民意。
19世纪末,清政府在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中不断失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下层民众的生活越来越艰难,百姓们将列强视为最大的敌人。
在这种情况下,华北地区爆发了义和团运动,然而此时的清政府经历了多场战争的失败,实力大不如前,很难平定这场社会变革。这场社会变革在威胁清政府的同时也威胁到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好,各国都希望能够的占领这一地区,因此列强不希望义和团运动波及到东南地区,于是纷纷策动东南各省的巡抚总督形成联盟,阻止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一、内部原因
(一)统治集团的认可
“东南互保”从表面上来看违抗了慈禧太后的旨意,但其实维护了当时清朝贵族的利益,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从《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对于“东南互保”的主要官员进行赏赐,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阶层并没有对“东南互保”进行抵制,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人都因为这件事加封了太子太保衔。刘坤一在死后更是被追封为一等男爵,晋增太傅。
除此以外,在慈禧太后宣战前的一些准备活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她对“东南互保”几乎是默许态度的。6月21日,慈禧太后发布了宣战声明,但是6月29日慈禧又发电谕,声称义和团运动威胁到了各国使馆,所以要加派士兵保卫各国使馆安全。7月3日光绪曾致电俄国、英国、日本三国,请求他们能够帮助清政府挽回时局。同时7月8日,慈禧又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令他着手议和。
由此可见慈禧太后的《宣战上谕》,只不过是一纸空谈罢了。那么清政府为何要这样做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安抚国内的农民起义运动,减少社会矛盾。

(二)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鸦片战争之后,我国陆续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这些通商口岸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这一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之后,南方也掀起了一场反洋斗争。百姓们开始抵制洋货,这场运动也影响到了土货。除了洋货以外,我国生产的茶叶,杂油,棉布等也纷纷滞销,据统计当时上海某地商场短短几十天的损失就达到了1000多两。
当时上海很多商人,纷纷请求“上海道”设法维持经济局面,汉口、九江地区的商人曾致电张之洞等人,让他们加强长江一带的安全。著名的近代民族资本家张謇在听到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消息以后,急忙电请刘坤一维持江南一带的安定。
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北京之后,很多企业被迫破产,比如说盛宣怀所开办的“华大北号”,以及他所督办的通商银行天津分行。很多东南地区的地方官员在当地也开办了一些洋务企业,所以无论是为了谋求江南地区的安定,还是保证自己的经济安全,他们都应该联合起来避免出现祸端。
在“东南互保”期间江南地区新办了很多企业,1900年祝大椿开办“华生面粉厂”,1901年荣宗敬兄弟在无锡创办了“宝兴面粉厂”。据统计,在1900年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注册的工厂达到了21家,其中以东南地区居多。
“东南互保”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列强对中国的全境侵略,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北方的社会经济在列强与义和团的双重压迫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相比之下,“东南互保”下的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主力尚存。

(三)地方官员的利益选择
长江一带的地方官员大多是汉族官员,当宣战的诏令传到地方各省时,东南地区的官员对此并没有十分担忧,张之洞等汉族官员甚至做好了满清统治者被杀后,辅佐李鸿章担任总统的准备。
当时的地方督抚制度也是形成“东南互保”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督抚制度是明清两朝统治地方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重要制度。地方督抚和中央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相互辅助的关系当中。
但是到了晚清时期,随着列强的入侵,这种局面发生了变化,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清政府往往会任用满族官员来担任地方军政要员,然而在多年的战争中,满族八旗、绿营军队损失惨重。
为了提高军事实力,清政府支持地方官员兴办团练,其中由曾国藩率领的淮军,以及李鸿章率领的湘军力量极其强大。晚清政府在抵御列强镇压或农民起义运动时,往往要依靠这些地方军事力量。因此,当时的东南地方督抚实力也很强大,拥有很高的话语权。
东南一带的地方官员深知一旦开战必然会损害东南地区的利益,进而威胁他们自己的利益,甚至有可能再次产生义和团运动这样的大型农民起义运动。所以他们极力要求尽快平定义合团运动。
(四)“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
当时列强之间存在重重矛盾,刘坤一、张之洞等官员便利用这一矛盾采取了“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在6月26日的联合上奏中,他们就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他们认为各国都在惧怕英国,同时英国也被其他各国牵制,所以各国都不敢率先向东南地区进军,政府可以利用这一时期牵制列强,如果此时向列强宣战的话,必然会使列强群起而攻。
“东南互保”渐渐的也扩展为列强之间的共同互保了,张之洞分别致电英国、日本、美国的三国公使,张之洞在致电中要求英国政府阻止他国介入清政府,同时希望美国政府能够调停列强在东南地区的矛盾。
在这些东南官员的努力下,列强并没有武装入侵长江流域,“东南互保”也得到了列强的认可和支持。

二、外部原因
当时的西方列强虽然形成了八国联军,共同出兵我国京津地区,但其实他们之间是存在重重矛盾的。
英国想要独占我国长江流域,其实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的这个图谋就已暴露无遗,《天津条约》、《烟台条约》的相继签订,使我国长江流域一带饱受英国的侵略。在英国侵略的过程中,其他各国也在密切注视着英国的举动。长江一带,气候温和交通便利,是经济发展的绝佳地区。当时的英国曾经向吴淞地区派军舰,想要控制长江流域,列强对此立马产生了激烈的反应。
在各列强的相互牵制下,没有一个国家敢率先出兵我国东南地区,这些国家将东南地区的地方督抚看作替自己统治东南地区的工具,各国为了自己在东南地区的利益纷纷策划各地督抚形成联盟进行互保。

东南互保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列强的侵略,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延长了清政府的统治。虽然这一行为属于“抗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忤逆慈禧太后。这次事件是地方势力与西方势力直接斗争联合的产物,是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地方势力的政治表达。

引言:

20世纪初期,整个大清王朝的统治进入到了末期,社会上一片动荡,对外八国联军大肆入侵我国土地,瓜分我国权益。对内义和团运动正在风起云涌的进行着。面对双重打击国内大部分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有一个地区却在这动荡的时代中,保持着平和甚至向前发展的状态,那就是我国东南地区。

当时,这个地区的首要官员,与西方国家一同进行着一场奇怪的“战争”那就是“东南互保”。至今对于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的的利弊,也是众说纷纭。

要分析这起事件在当时的利弊,首先还是得先了解它所发生的背景以及经过。

一、“东南互保”的背景:南方的经济和“西化”程度,是这场事件产生的基础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清政府看到了义和团的作用,利用这场运动对列强宣战。企图以此维护自己的统治。至此,义和团和列强国打的不可开交,众列强在北京的使馆、产业等资产都受到了义和团的大肆攻击,列强不得不考虑该如何保证自己的资产。与此同时,长江流域一带,陷入了列强的纷争之中。

当时的英国正在进行布尔战争,英国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于南非地区,此时根本不可能抽调军队到中国来维护秩序,以及防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入侵长江流域。

义和团运动主要爆发在我国北京,山东,河南等北方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外国人被义和团大肆绞杀,就算是妇女婴儿也不例外,甚至信仰基督教的中国人,也同样受到了他们的屠杀。之后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唆义和团抵抗帝国主义的慈禧太后等人一路西逃,我国北方地区陷入了进一步的混乱之中。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存在极大的不同,由于地理条件影响,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要比北方地区高。并且南方地区早在明朝时期就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当地的人民思想先进,对于西方文明的接受程度也较高。这里的人民不像义和团那样盲目排外,反而是充分利用了西方的先进思想来发展自我。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一大批近代企业,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资本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此时的这些企业急需一个安定的环境发展工业,保证生产。

二、“东南互保”顺利进行的条件:清廷中央已基本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义和团运动的初期,表面上来看,清政府采取的是“一意绞杀“的态度,但其实在封建统治内部对于义和团问题的处理态度并不一致,这也就影响到清政府在处理义和团事务时常常出现含糊不清,指示不明的状况。

之后地方势力面对这一情况,只能自己按照自己的态度去处理,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地方势力的崛起。地方官员权力的扩大,加上很多地方官员并不满足北京政府盲目对列强宣战,这些原因促进了“东南互保”的顺利进行。

东南地区由于“洋务运动“时期率先开放,因此基督文化极具渗透,这影响了当时的封建官僚,洋务运动时期所培养的沿海传教士,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地方官僚和列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因此地方官僚对于整体的世界形势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比如当时他们同列强一起反对废除光绪便是多加沟通的一个反应。

帝国主义在争夺利益的同时培养了一批有着较高知识和较强自身能力的官僚买办阶层,比如说李鸿章,张之洞,张謇等人。这些人虽然是清王朝的官员,但一定程度上他们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他们在加官进爵或者是投资办厂方面,都受过西方资本主义的帮助,并且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些官员是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代言人。

这次“东南互保”的签订是由刘坤一、张之洞出面签订的,这次条约的签订之所以能够平稳有序的进行,和这些买办官员手中的权利和经济利益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他们手中的权力还渐渐脱离了中央的控制,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权威。

列强在瓜分中国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他们彼此之间相互牵制。东南地区可以说是众列强最想收入囊中的一块“肥肉”,但并没有人敢率先发兵东南,这是因为如果有某个国家独自占领东南地区,那么必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当中。

所以他们纷纷将当时东南地区的地方巡抚作为自己的政治工具来保证自己的权益,地方官员也利用着当时各国之间的相互牵制维护着自己地方的利益。在这种双方利益的捆绑之下,“东南互保”才得以顺利进行。

三、“东南互保”的内容

1900年6月26日,刘坤一、张之洞与各国的驻上海领事馆签订了条约,条约主要包括两项,分别是《东南保护约款》以及《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这次条约签订的最主要目的是,明确上海租界以及长江苏杭一带的归属权问题。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东南地区由各地方督府保护,两不干涉,各守一方。

在条约中,各地方督抚需要保证洋人在境内的一切既得利益,比如说传教士产业、各国商业等,而众列强不得轻易从内河登陆我国东南沿岸地区进行扰乱。

这次条约的内容由中方拟定,对列强原有的权益多加限制,一开始众列强代表拒绝签署这次文件,但经过谈判之后。东南互保的原则间接被肯定,条约正式签订。

四、东南互保的影响及其利弊

在条约签订之后,对于带来的的影响众说纷纭,反对者认为,东南巡抚不听从当时清政府的指令,破坏了清政府的领导地位。但我们要知道,清政府对外宣战是一件非常愚昧的行为,这并不是单纯的自卫战争,而是封建阶层固步自封,大肆泄愤的行为,这次宣战是盲目的,统治者并没有认真的分析过敌我双方的形式,如果战争爆发,那么结果必输无疑。所以东南地区,官员不跟随慈禧太后对外宣战是一个极其明智的选择。

首先条约的签订保护了我国东南地区的安定,促进了南方民族资本的积累和发展,此时北方地区在经过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已经严重被破坏,相比之下,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甚至有所发展。

其次,条约的签订动摇了传统的统治结构,这个结果代表了地方势力的崛起。也显现出中央权力的衰弱,在此次事件之后,涌起一大波反封建的浪潮,中央集权体制逐渐被瓦解,推动了我国政治上的进步。

从消极上来说,这次条约的签订维护了列强在南方地区的既得利益,保护了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为列强在北方作战提供了军需物资的补给。

总结:

这次条约的签订有利又有弊。但总而言之,积极作用还是远远大于消极作用的。

在一定程度上,条约保证了我国江南地区免受战争的破坏维护了东南地区的社会稳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且东南互保的做法还渐渐从东南地区扩展到中南西南的诸多省份,这为之后全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东南互保,于当时而言到底是有利有弊?
首先条约的签订保护了我国东南地区的安定,促进了南方民族资本的积累和发展,此时北方地区在经过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已经严重被破坏,相比之下,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甚至有所发展。其次,条约的签订动摇了传统的统治结构,这个结果代表了地方势力的崛起。也显现出中央权力的衰弱,在此次事件之后,涌起一大波反封建...

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南方督抚施行东南互保,后来慈禧怎么对待这些督抚的...
在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侵华前,列强为了减轻阻力,曾与清政府的南方各省督抚达成这个“东南互保”协议。东南互保,即东南地区督抚联通起来违抗慈禧支持义和团的命令,对列强不抵抗。对于慈禧的命令,东南督抚们只称慈禧是在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可以选择不听从。其实早在...

东南官员为何在八国联军侵略时,敢抗旨不尊?
“东南互保”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列强对中国的全境侵略,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北方的社会经济在列强与义和团的双重压迫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相比之下,“东南互保”下的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主力尚存。(三)地方官员的利益选择 长江一带的...

为什么说晚清的东南互保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廷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全国统治者,但是因为“东南互保”的存在各地方实力派开始自行招募部队,发展成了后来的军阀武装;同时清廷再也不能随意任免地方督抚,必须要尊重各省份地方势力的意见。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时候,各省外籍主官均被驱逐,部队对于清廷也是听调不听宣,这才有了武昌...

东南互保坐拥10省兵力的诸侯,为何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视而不见呢?_百度知...
在当时的复杂背景下,其实并不是东南诸侯对八国联军侵华视而不见,而是实际情况不允许他们动作。清廷统治时期,常年战乱不断,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更是损失惨重。更何况在兵力衰弱,资源不足的条件地下,又拿什么去和西方列强各国比拼呢?况且从局势上来看,东南各省诸侯们也都明白,只要不和慈禧太后一起瞎闹...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实行互保的各省是属于卖国吗?
八国联军侵华时,东南各省实行"互保",到底是救国还是卖国?大家都知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的运动严重的威胁到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于是各国要求清政府剿灭义和团,但是剿灭失败之后遭到了各国质疑的慈禧太后决定同时向11个帝国主义开战,于是便爆发了历史"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侵华时,东南各省却和列强签订合约,这种行为如何定性?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中国是比较强大的,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安全。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候,清政府确实是想孤注一掷的,但却没有办法真正的打赢,只是在保全自身的面子而已。因为如果真的想打仗,刚开始的时候就应该顽强的抵抗,而不是签订各种各样的条约,让人们对清政府的信心变得越来...

东南互保坐拥10省兵力的诸侯,为什么对八国联军侵华视而不见?
因为当时的东南地区诸侯就类似于唐末的藩镇,他们心底是准备好看着清政府灭亡的,所以面对八国联军侵华,他们视而不见也正常。(一)辛丑条约 那么,这个所谓的“东南互保”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这就得从清末政局说起。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就有...

“东南互保”坐拥十省兵力,八国联军侵华时,为何坐视不管呢?
当京城被八国占领时,慈禧太后不知所踪,东南十省在李鸿章的带领下,提出了“东南互保”,目的其实很简单,第一,如果大清能在此乱中一息尚存,李鸿章手下的东南各省可以为大清留下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第二,如果大清朝在战乱中就此灭亡,东南各省就此独立,众人...

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南方督抚施行东南互保,战争结束后,慈禧怎么对待这 ...
八国联军侵华的期间,慈禧向全国下诏,对十一国开战。随后有九位督抚级别的官员拒不奉诏,参与了东南互保事件。事后慈禧对这九个人的任免结果如下:李鸿章:被慈禧寄予厚望,由两广总督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担任与八国联军谈判的全权代表。签署《辛丑条约》后不久,因胃血管破裂,于1901年病死在北京...

七里河区13867488420: 揭秘:清朝“北洋系”是怎样兴起的
干桂扶达:民国的诞生,不得不盘点一下北洋军阀,如果不讲清楚北洋军阀,等到袁世凯撒手人寰,你就会发现,怎么突然冒出那么多个派系,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就详细扒一扒北洋军阀的家底,以便我们讲到后面可以一目了然,原来这些大佬是从这么来...

七里河区13867488420: 1900年6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上海道台余联沅等与各国领事签订《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 -
干桂扶达:[选项] A.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 B. 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D. 南方出现分裂倾向

七里河区13867488420: 八国联军侵华后感想200 -
干桂扶达: 联军的进驻,动摇了满清朝廷的皇统,带来了西方民主气息,为后来中华大地上近代民族国家的奠定了基础,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继而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事件赔款的建立了清华大学,成为东方古老大地上璀璨的现代高等教育明珠.联军的进驻,将北方保守顽固势力驱逐到了西北一隅,而同时的东南互保条约确保了华南、华东和长江流域的和平和稳定,打击了阻碍历史进步的落后势力,解放了先进生产力,推动了东亚大陆沉重而蹒跚的历史车轮.

七里河区13867488420: 马关条约要那么多赔款为什么政府都敢给 -
干桂扶达: 当时清朝收税制度不行,马关条约还算少的,后来的辛丑条约更多,清朝当时钱基本在民间,情况是国家越打越穷,却还可以勉强维持的畸形状态.对于清政府来说,维持统治是最重要的...

七里河区13867488420: 八年级上册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 -
干桂扶达: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1)背景:英国为了改变贸易不利局面,向中国走私鸦片.(2)危害: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加重百姓负担;摧残国人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2.林则徐禁烟:(1)措施:在广州...

七里河区1386748842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干桂扶达: [八国联军侵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 1900年)五月一日晚,义和团焚烧丰台火车站的消息与京津铁路轨道被拆毁的谣言传到外国公使居住的东交民巷.各国公使感到形势紧急,立即举行会议,全体同意调军队保...

七里河区13867488420: 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的参与对当时的形式是好是坏? -
干桂扶达: 众所周知,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这主要是列强对于中国在政治、经济、宗教诸方面的侵略日益加剧,中国社会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其直接导火线是外国传教士和华籍教民持教欺压农民群众.继山东义和团之后,直隶地区的义和团兴起了.他们的政治意图非常清楚,就是“扶清灭洋”,“其宗旨以灭洋仇教为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