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东南互保这一决策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淡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末所谓“东南互保”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因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所以导致了洋人集体对满清政权宣战,而东南互保运动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在大概两三年前,义和团运动兴起,到处都是扶清灭洋的口号,然后义和团在山东被袁世凯镇压,被迫跑到了京津活动,结果义和团运动越来越大,满清朝廷也感觉京津快被他们控制了。

而这个时候,洋人非常不满意清政府对于义和团运动的不作为,清政府正好也非常看不惯洋人,就希望能够利用义和团运动的声势来对付洋人,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做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决定,大清对全世界宣战,佩服呀。

而这个时候李鸿章是两广总督,盛世才是铁路部长。当慈禧宣布对世界宣战的时候,慈禧自然知道自己的力量薄弱,就要求东南各省派兵到京津来勤王。但是盛世才和洋人关系是不错的,他首先找到了李鸿章,和他一起分析了形式。

他们感觉对全世界宣战这一场战争是不可能赢的,所以,李鸿章就给慈禧写了一封信,写封信大概是大清朝第一次有人敢抗旨吧。
信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李鸿章说,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所以,皇帝给他们下的写一份圣旨,让他们去勤王还有对全世界宣战的决定都是在义和团的威胁下产生的,所以,这不是我们皇上的本意,是被迫的,所以,我李鸿章不会去勤王,我也不向洋人宣战。
这一封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仅仅是李鸿章,紧接着,东南很多省份,比如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湖南,湖北等等一些地方总督都写了与李鸿章内容大体相同的一封信给朝廷,表示不去勤王。而且表示如果皇帝驾崩就让李鸿章担任大总统。
后来清朝战败,而这些大员也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东南互保指的是在1900年,慈禧太后在主张强捧义和团与十一国列强宣战后,汉族群臣在权衡利弊后抗旨不遵。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堂等九人的联合商议下,与各国驻沪领事签订保护东南章程九款。也属于自保的一种策略。从这件事上看,大清对于东南汉族权臣的控制已经慢慢消失殆尽了。

一、东南互保戊戌变法失败后,北方兴起了义和团运动。彼时的义和团对于西方列强和清政府来说是双重厌恶对象。早期慈禧太后对于义和团的态度是剿灭,但是随着后期。剿灭计划失败,于是便改为招安。寄希望于他们与洋人去抗争。自己为了让自己的权利能够保住,于是在1900年6月21日,召集义和团以光绪帝的名义向11国宣战,同时下旨对东南各督抚要求向北京派兵。此举遭到了全国各地的各大督巡的联合抗议,与清政府最高决策进行切割。

二、清朝对汉臣管理失控此次的东南互保是汉族全程首次公然抵抗满族朝廷,理智来看,东南各督抚的行为虽存在争议性,但是也是无奈之举。慈禧想借用义和团之手来灭洋人的想法本就不现实,况且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已经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东南各地区在列强的扶持下纷纷建厂,发展实业。如果他们在掉头去攻打列强,无疑是自断后路。对于这些东南互保的大臣来说,他们已经看到清王朝的未来走向,在这样的局势下,能够让自己所在的一方管辖范围安定即可,也不必要为腐朽的大清江上再做奋斗了。

大清的腐朽非数年积累而起,东南互保也是在大清内忧外患的局势上所形成的,这种依靠与各个督抚的个人能力而“站起来”公然与朝廷作利益分割的事也属实够强悍,当然也充满了无奈。

所谓东南互保,其实也就是东南各省的巡抚总督们,在清末时期,做出的一个保住江南半壁江山的策略。

早在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就已经失去了南方的统治权。

尽管湘军、淮军和楚军奋勇努力之下,将江南地区收归清政府掌管,可是各地总督巡抚已经全都变成了汉人,满人的统治已经过不了长江了。

尤其是以李鸿章为首的两江总督,更是差点被推举成为了东南各省的总统。

不过在名义上,东南各省依旧受到清政府掌管,毕竟李鸿章对清朝是非常忠心的。

01满清从太平天国时期,就开始失去了南方的控制权。

南方尤其是江苏浙江地区,是清政府赋税的重要来源之地,可是太平天国太牛了,他们打不下湖南长沙,所以绕开这里,一路东进,将金陵城给打下了。

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清史稿》

打下了金陵以后,太平天国就在这里建都了,而整个江南地区,几乎也都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地盘。这对清政府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因为没有江南地区的赋税,清政府根本无力支持各种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满清八旗的战斗力又显得不堪一击,所以慈禧太后在万般无奈的时候,选择将练兵权交给了汉人曾国藩。

这是在满清历史上,第一次将招募士兵的权力,交给一个汉人来掌管。

曾国藩回到湖南已经,开始招募乡勇,训练出了一支足以跟太平天国相抗衡的湘军。

这帮人当然也不代表正义,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清政府发不出军饷,曾国藩又没有钱,所以答应士兵们打下一座城池,就抢掠一座城池,打来打去,伤的还是老百姓。

后来李鸿章和左宗棠也都相继创立了淮军和楚军,这些人马共同出手,终于平定了太平天国。

然而对清政府来说,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因为兵权始终都在汉人的手里。

满清是从关外入主中原的,所以他们在统治天下的时候,丝毫没有安全感可言。这就是为什么清政府不放心汉人掌兵的重要原因。

曾国藩是一个接受儒家教育很深的人,他主动解散乡勇,自己不久也被架空。可是湘军的那些将领,包括淮军和楚军的各路将领,都成为了封疆大吏,在南方各省做官。所以说南方从这个时候开始,基本上全都被汉人控制住了。

02慈禧太后向11国宣战,南方各省表示不奉诏。

1900年,这是在历史上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正式进入了20世纪,也正是这一年,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圣旨,表示要向11国宣战。

大乱之后,公私荡然。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并奉诏行新政,设政务处,充督办大臣,旋署总理外务部事。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锡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入祀贤良祠,安徽、浙江、江苏、上海、江宁、天津各建祠以祀,并命於京师特建专祠。汉臣祀京师,盖异数也。---《清史稿》

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有人说这就是慈禧太后本人的意思,而且是有明诏的。有人说这是慈禧太后随口一说的事情,不具有可靠性。还有人说慈禧太后对各省总督巡抚下发了密诏,并没有公开宣布。

不管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调查清楚了。当时有这么一种说法,密诏是通过邮电局发出去的,而邮电局的管理者是盛宣怀。

盛宣怀是谁呢?继胡雪岩倒台以后,清王朝的首富,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曾经的李鸿章大秘书。

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盛宣怀是地地道道的李鸿章门人。

盛宣怀知道了这件事以后,立刻秘密将这些密诏发往南方各省,

所以张之洞、李鸿章等人,是率先知道这个消息的。

大家都表示先不表态,都在看李鸿章的意思。

李鸿章作为当时的两广总督,第一个表态,表示不奉召,认为这是假诏书。

从这儿开始,张之洞、刘坤一等人一个个都表示不奉召,认定了这是假诏书。与此同时,以张之洞为首的江南各省总督巡抚,开始支持李鸿章作为江南地区的总统。

一旦清政府与十一国正式宣战,那么李鸿章就可以领到江南各省采取自保行动,以此避免一场中华浩劫。

03东南互保到底是为了民族大义,还是个人利益?

现在很难讲清楚,东南互保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当时李鸿章被推出来成为了江南地区的领袖,其实并不合时宜。

因为清政府还有11年的统治时间,而李鸿章对慈禧的忠诚又是旁人难以估量的。所以这件事有两个错误。

首先不应该在这个时间段提出来东南互保,毕竟清政府依旧对这里拥有管辖权

。所谓东南互保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独立,又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呢?

其次东南互保的领袖不应该是李鸿章,他虽然是汉人大臣中的佼佼者

,可是他对清政府非常忠诚,这就无法真正构成东南互保的局面。

所以说这是把李鸿章往火坑里推,至于谁能真正获得好处,没有人知道。

这次行动的背后,到底谁是始作俑者,后来也没有人去调查这件事。

不过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东南互保并没有构成现实意义,只是名号叫得响亮罢了。慈禧太后对东南地区依旧掌握着控制权,这是不可忽视的。

清政府的这些总督巡抚,对当时的清政府还有多少感情?或者说他们早就想要推翻清政府了?只是表面上不敢表达出来而已。

十月,出督两广。二十六年,赏用方龙补服。拳匪肇乱,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二十七年七月,讲成,相率退军。---《清史稿》

至于民族大义,我认为这里面是有一部分拥有这方面情怀的,但是这不代表所有清政府的官员。这帮人里面有投机者,他们想要通过这次东南互保成为地方上的诸侯,那也未尝不可。

作为东南互保的领袖人物,其实李鸿章并不想造成这样的局面。虽然太平天国被平定以后,汉人逐渐掌握了南方的政权。

可是这不代表汉人就一定要反叛满清政府,在李鸿章看来,汉人依旧可以效忠满清政府的。

毕竟他的老师曾国藩,曾经完全可以推翻满清,不是也解甲归田了吗?

可是这次的事件将李鸿章推向了风口浪尖。慈禧太后立刻将李鸿章封为直隶总督,成为清政府中官位最高的封疆大吏。

这是在试探还是在拉拢?亦或是真正的信任?李鸿章都不愿再考虑了。因为没过多久,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就带着遗恨离开了人世。




东南互保名词解释 东南互保的直接起因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却出现了重大的意见分歧。在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时期,清廷及地方官吏在对待义和团问题上,各行其是,甚至发展到清廷对于各地方官的“逆旨”行为都置若罔闻,概不追究。而这一时期,清廷政策的含糊与混乱,为盛宣怀联络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组织东南互保提供了条件。

东南互保意味着大清已对东南汉族权臣失去控制了吗?为什么慈禧不追究...
东南互保事件始末戊戌变法后,慈禧立溥_为大阿哥,准备废掉光绪帝。让慈禧颇感意外的是,列强对此提出异议,表示只认同光绪。在列强枪炮的压力下,慈禧被迫终止废帝计划。这件事让慈禧很恼火,我们大清国家里的事,谁当老大本是我老太婆做主,你们一群强盗偏要横插一杠子,愣谁都憋不住窝火。碰巧那几年义和团闹得热火...

八国联军入侵时候,为啥会有东南互保、抗旨不尊?
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之后,很多地方都掀起了抵制洋货的运动,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当时的人们抵制洋货,并且还影响了清政府当时生产的棉布以及茶叶等很多商品的出口。后来,当时的很多商人找到清政府后,希望清政府可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而在东南互保期间,当时的江南地区创办了很多的企业,并且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说晚清的东南互保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所谓的东南互保,是指义和团运动后,慈禧向八国联军宣战,但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却和各参战国达成和议,共同保护东南免受义和团侵扰,史称东南互保。之所以说东南互保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因为这是大清历史上...

为何八国联军进京时,封疆大吏“东南互保”拒救慈禧?
刘坤一已经察觉义和团的实力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巨大差距,于是联合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等人签订了《东南保护约款》,此后,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也加入到此条约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东南互保》。慈禧“西狩”就是连夜脱逃跑去了西安。将北京城留给了八国联军蹂躏...

慈禧太后知道东南互保这个事情吗?
“东南互保”是张之洞、刘坤一等人联名电奏朝廷的,慈禧太后当然知道。当时情况复杂,慈禧当时对列强宣战,主因在于列强有让她归政之意,所以她把端亲王载漪之子立为准皇储,将统领义和团事务交由端亲王管理,利用义和团攻击各国使馆,意在向列强表示她的权威。但宣战的诏书发布后,各省督抚的态度,以及...

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南方督抚施行东南互保,后来慈禧怎么对待这些督抚的...
东南督抚们甚至都已经想好了二手准备,若清朝完了,慈禧“仙逝”了,就推举李鸿章出任“总统”以主持大局。只不过之后清政府还是没完蛋,苟延残喘了下来。参加这个东南互保的督抚们主要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大臣,除了我们熟悉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

东南互保意味着大清已对东南汉族权臣失去控制了吗?慈禧为何不追究...
是,大清已经对权臣失去控制了。洋人虎视眈眈,慈禧还需要大臣保护她跟清朝江山,自然不能追究。东南互保的起因是慈禧放任义和团对付洋人,却招来洋人的强势反攻,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此时慈禧才真正看到洋人的可怕,认为不能再放任他们。于是她在1900年6月21日,以光绪名义下达诏书集结兵马,跟十一...

东南互保的影响和意义
说到东南互保其实大家应该还是比较陌生的一件事情了,但是这件在历史上也的的确确是存在的,而且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所以这件事情也还是有必要说一说的,话说东南互保到底是什么呢?还是在当时对于清朝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东南互保是什么 1900年6月21日...

为什么说晚清的东南互保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密约,就是一旦开战后列强攻占北京而且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全部死亡,就建立以李鸿章为总统的新政府出面与列强谈判,支撑局面。对于“东南互保”这件事是很难下定义的,要是从中国抵抗外国侵略的角度看,张之洞等人私下和列强签订协议绝对算是卖国行为;但是从长远看,张之洞等督抚的行为保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3768002154: 清朝的东南互保是怎么回事?
阮购胆乐: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 同外国开战的事件. 1900年6月,慈禧太后发布宣战诏书后,通电全国,要求地方...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3768002154: 劝说两江总督刘坤一主持东南互保的关键人物是 -
阮购胆乐: 主要是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出面. 盛宣怀 盛宣怀任正三品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盛反对清朝一开始支持义和拳的做法,命令各地电报局 将清廷召集拳民的诏旨扣压,只给各地总督看,他同时电告各总督让他们不要服从这个命令.在他的联系下,长江流域和苏杭的督抚们与列强签定了《东南互保条约》.从此中国地方行政体系开始与中央的命令脱离.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3768002154: 满清最后的羸弱是否正常 -
阮购胆乐: 是看盗墓笔记看的吧,没有,其实挺正常的,历史上到了王朝末期,朝廷都是羸弱的,你可以看看东南互保,这要是朝廷不羸弱才不正常,另外,但从收入上讲,光绪朝超过了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时期.当时因为西方实行金本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在1900年前后,中央财政首次突破1亿银元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3768002154: 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阮购胆乐: 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实际上问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接下来咋们还是来说一下重点吧消极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3768002154: 清朝民族关系的巩固 -
阮购胆乐: 是个民族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巩固,和普通的百姓没有关系!在清朝统治下,蒙古族人口下降,生活困苦,笃信佛教,藏族野蛮的奴隶制继续保持,西南民族的反抗被镇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3768002154: 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郑和下西洋影响和意义 -
阮购胆乐: 中国古代史下册 专题一、开放繁荣的社会隋唐 隋朝 1、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统一南北,结束了自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战乱分裂的局面. 2、隋朝最重要的...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3768002154: 改土归流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后世有何影响? -
阮购胆乐: 改土归流 "......广西地区的“改土归流”,自明代中叶以后便逐步开始.它是在土官与封建王朝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个矛盾,唐、宋以来就长期存在.随...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3768002154: 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 -
阮购胆乐: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西汉之初,西域各地处在匈奴统治之下.公元前138年,为击退匈奴对汉朝边境地区的劫掠,汉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21年,汉军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3768002154: 十日扬州 三屠嘉定是什么意思? -
阮购胆乐: 扬州十日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发生在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由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的殊死抵抗,在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占扬州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