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菩提本无树。明镜易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唉。是什么意思。我知道很多字错啦。

作者&投稿:勾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是什么意思~

1,菩提、明镜是虚相,人若执著于菩提是树,明镜为台,即不能见到真相。

2.本来无一物,世上万物本是空,佛教认为世界是形成是“唯心所显,唯识所变”,即都是人的分别妄想执著所显。

3.真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知无识,无色味。真真明心见性,又哪里惹得尘埃?

身非菩提,心非明镜,这些东西都是不可得的东西,又如何惹来无明烦恼呢?

这是一首偈子,出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六祖坛经》。这四句总的意思是“清净自性,一法不立”。
那什么是自性呢?自性在佛教又叫‘一心’。
一心在佛教还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意思是:本来就没有菩提树,到哪里染上尘埃?该句出自六祖慧能作的《菩提偈》其三。1、原文内容为:菩提本无(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2、白话释义:原本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请问它的真谛是什么...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求出处?
出自六祖慧能作的《菩提偈》。一、原文内容为: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其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其三 菩提本无(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二、白话释义为:其一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什么意思 谁能用详细简单文字解释 很感谢你...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偈子是描述菩提佛性的妙明境界。这个偈子出自六祖坛经,最初的一段!慧能去见五祖忍大师,求法。五祖令门徒写一首偈子,看有没有开悟见性。如果谁的偈子写得好,真开悟见性,堪作法器,则把祖位传与他。神秀大师当时在五祖座下,为教授师。...

菩提本无树。。。这出自哪里?
出自六祖慧能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话说以前寺庙方丈在弥留之际,有爱徒二人不知谁继承为好,遂要弟子们各作诗一首,看谁功力深厚方能继承主持一职。结果二人之一有徒弟本作诗:菩提一颗树,明镜即是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方丈看后觉得尚需不足。轮到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自哪个典故?全诗是什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俗姓庐,生于公元六三八年,是广东岭南人。他的身世,正像孔孟两位夫子一样,从小便失去了父亲,由母亲把他一手带大。后来因为家境清苦,他们便迁居南海县,卖柴为生,所以他在幼年时,根本没有机会读书写字。 某次,有位顾客向他买柴,当他卖完柴,走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是无一物,何事惹生尘”什么意思?是否体现...
这句话的意思是:思维和智慧本无定式,心灵广大也没有固定的范围,任何表象展现在你面前其实都是白纸一样,真正的本质内容要靠你自己去发现,那么外表的东西又能带来什么呢?我个人的理解是它阐述的是佛家高境界的无我状态,而没有反映过程和方法。与作者的师兄神秀单单阐述方法的诗比作者慧能体会到了...

俗话说:菩提本无树。明镜易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唉。是什么意思...
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南禅六组慧能的诗:明镜亦非台的全文集
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还有一个版本 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顺便讲一下故事的来源 话说弘忍法师要在圆寂之前选出一个继承人来继续弘扬传播佛法禅理。于是乎就要弟子们写一手偈子就是有禅理的诗题在壁上。弘忍法师的弟子中有一个叫神秀的法师在当时很有...

龙里县14723674575: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
危启丽扶: 这个说来话长了.这个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刚入佛门修行时,他的师父出题让他们写一首偈语来阐述自己对佛法的领悟,于是大师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则对大师兄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

龙里县14723674575: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是什麽意思? -
危启丽扶: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龙里县14723674575: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啊,出自哪?典故等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危启丽扶:[答案] 了!因为你在这个时候,正有一个昭昭灵灵、灵灵觉觉的作用存在,你还不知它的来去与起处呢!这个时候,正是明代憨山...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龙里县14723674575: 佛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
危启丽扶: 要答菩提本无数 就要先知道一个事情 那就是佛祖是圆寂在菩提树下的 而菩提本无树的概念就是 世界上原本没有这个东西 一切都是由东西倒影出来的 而明镜亦非台的明镜就示意空像...

龙里县14723674575: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危启丽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六祖慧能大师的一首诗! 简单的理解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没有永恒的,都是虚幻不真实存在的!我们为什么还要为此而执着、烦恼呢!

龙里县14723674575: "菩提本无树,明镜易非台"是什么意思?
危启丽扶: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

龙里县14723674575: 菩提本无树明镜易非台…是啥意思? -
危启丽扶: 心如止水就是菩提.心如止水就是明镜.心如止水就无物.心如止水就无尘.

龙里县14723674575: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什么意思.讲通俗点 -
危启丽扶: 这是六祖当时回应北禅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两句.是无与有的关系.说通俗了就没了.

龙里县14723674575: 俗话说:菩提本无树.明镜易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唉.是什么意思.我知道很多字错啦. -
危启丽扶: 这是一首偈子,出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六祖坛经》.这四句总的意思是“清净自性,一法不立”. 那什么是自性呢?自性在佛教又叫'一心'.一心在佛教还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

龙里县14723674575: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危启丽扶: 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