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三顾茅庐的记载

作者&投稿:雪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三顾茅庐的记载~

对其的记载在《资治通鉴》的汉纪五十七 不过书上并没有对三顾茅庐的详细述说。《三国演义》是在史料以及《三国志》的基础上改编的。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并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翻译:
刘备于是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让左右的人都出去,说道:“汉朝王室已经衰败,奸臣窃据朝政大权,我不度德量力,打算伸张正义于天下,但智谋短浅,以致于遭受挫折,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但我的雄心壮志仍然未息,你认为应当如何去作?”诸葛亮说:“如今,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天子以号令天下,此人确实不可与他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代,地势险要,民心归附,贤能人才都为他尽力,此人可以与他联盟,却不可算计他。荆州地区,北方以汉水、沔水为屏障,南方直通南海,东边连接吴郡、会稽,西边可通巴郡、蜀郡,正是用武之地,但主人刘表却不能守,这恐怕是上天赐给将军的资本。益州四边地势险阻,中有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地,而益州牧刘璋昏庸儒弱,北边还有张鲁相邻,虽然百姓富庶,官府财力充足,却不知道珍惜,智士贤才都希望有一个圣明的君主。将军既是汉朝王室的后裔,信义闻名天下,如果能占有荆州与益州,据守险要,安抚戎、越等族,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这样,就能建成霸业,复兴汉朝王室了。”刘备说:“很好!”从此与诸葛亮的情谊日益亲密。关羽、张飞对此感到不满,刘备对他们解释说:“我得到诸葛亮,是如鱼得水,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停止抱怨。

司马徽,清雅有知人之鉴。同县庞德公素有重名,徽兄事之。诸葛亮每至德公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德公从子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惟德公与徽重之。德公尝谓孔明为卧龙,士元为凤雏,德操为水鉴;故德操与刘语而称之。
翻译:
  司马徽为人高雅,善于鉴别人才。与他同县的庞德公一向名望很高,司马徽把他当作兄长那样对待。诸葛亮每次到庞德公家里,都在床下向庞德公独拜。庞德公起初也不阻止。庞德公的侄子庞统,从小朴实,沉默寡言,大家都没有看到他的才能,只有庞德公与司马徽重视他。庞德公曾经说诸葛亮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水镜”。所以,当司马徽与刘备谈话时,向刘备称赞诸葛亮与庞统。

《资治通鉴》司马光对诸葛亮的描写,最早出现在《汉纪第五十七卷》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一年(备注:丙戌年,公元206年),原文如下:
十一月。。。(之前写了一些曹操和孙权的事情,略过)
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并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以上就是《资治通鉴》原文,其中有关“三顾茅庐”的地方只有区区一句:【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大体翻译就是: 刘备于是亲自跑去见诸葛亮求教,他前后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小说里为了倡导刘汉正统,所以极力渲染了这个故事,增加了无数动人和夸张的艺术情节,又拉了一堆有名和无名的角色做陪衬,最终形成了一个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

三顾茅庐是小说三国演义中基于历史经过艺术加工写的,想了解史料看隆中对吧。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晨读:《资治通鉴》[116] “刘邦驾崩” ——司马光对刘邦的总结
【原文】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行军路上,伤情加重),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曰:“疾可治。”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三尺宝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端,原因是什么呢?
非常奇怪的是,一般的史学家写书都是从一个朝代的建立开始写,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却以三家分晋为开始,让很多人所不解,这其中其实蕴含着很多的深意,有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司马光不光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他曾是改革家王安石的死对头,当过北宋丞相多年,有着丰富的政治管理经验,他骨子里则是一个...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如何评价对外战争失败的宋朝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记载西汉外交家傅介子斩楼兰王的事情。汉昭帝时期,匈奴经汉武帝打击之后,实力虽大为削弱,其部落逐渐往西迁移,但在西域仍有很大的影响力。丝绸之路开拓以后,汉朝经常派使者或商队往来西域,只是在匈奴的威逼之下,西域一些国家虽表面上臣服汉朝,却对汉朝阳奉阴违,并暗中...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为何以三家分晋开始?究竟有何深意?
《左传》的特点就是编年体和评论,这两点在《资治通鉴》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相应的评论,《左传》记载的内容在三家分晋前截止了,而司马光从三家分晋开始记载,体现了司马光接续《左传》的雄心壮志。3、为何以三家分晋开始又不记载春秋历史 首先,《资治通鉴》开篇就讲:“夫...

读点资治通鉴(40)西汉初年和亲匈奴,司马光批评:疏阔不切实际
刘敬的解释中放入了伦理中父父子子的尊卑关系,看似可以解释和亲的意义。但这种说法在《资治通鉴》中被司马光喷了。司马光的观点中,刘敬以道德的尊卑来约束本就不讲道义的蛮夷,和秀才遇上兵没有区别。认为刘敬的说法是疏阔不切实际的。02 和亲是握手,而不是为了当你爸爸 的确,这种看似深思熟虑,...

资治通鉴(夫才德与)翻译
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原文: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此文出自北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

文言文之司马光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3. 文言文司马光 其中添加了一些内容。但把你那篇文章译全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

司马光是那个职业和成就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两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3、文学 司马光一生主要精力用在修史和从政上,不以...

《资治通鉴》:一家之言还是正统史书?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更多的是赞扬那些忠诚的臣子和将领,比如刘琨,而对那些开疆拓土的将领比如霍去病,却避而不谈。 除此之外,司马光对历史的大部分观点还是值得认可的,他谈论东汉灭亡提出东汉的政治变动分为三个阶段,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为第一阶段,曰:“ 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瓷也。”和帝...

萧县18990198630: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三顾茅庐的记载 -
宾闸倍他: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

萧县18990198630: 史记与三国演义记载的三顾茅庐的差别 -
宾闸倍他: 不过差不多都这个写法两者有本质区别.“三顾茅庐”在“隆中对”中只是寥寥几笔.所以这里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虚构的.而“隆中对”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里面所记叙的多是真实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Lz史记司马迁写时诸葛亮还没生呢,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这个故事是有历史依据的.是不是资治通鉴,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的

萧县18990198630: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中的和有什么不同点? -
宾闸倍他:[答案] 两者有本质区别.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的.所以这里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虚构的.而“隆中对”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里面所记叙的多是真实的.“三顾茅庐”在“隆中对”中只是寥...

萧县18990198630: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和在隆中对中有什么不同 -
宾闸倍他:[答案] 三中较侧重于三顾茅庐的描写,而隆中则叫侧重于局势的分析.三较戏剧性,艺术性.而隆则是历史性比较强. 三顾茅庐是刘备求贤若渴,请诸葛亮出山,表现了刘备的诚意,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刘备目前的状况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的一个战略和政治上的...

萧县18990198630: 陈寿的隆中对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有什么区别? -
宾闸倍他: 一、《三国演义》中:在刘备去隆中拜谒诸葛亮时备下了厚礼.后来第三次隆中见到诸葛亮时,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孔明方受.表现了刘备之诚心.《隆中对》中并无此情节. 二、《三国演义》中:在刘...

萧县18990198630: 史记与三国演义记载的三顾茅庐的差别 -
宾闸倍他: Lz史记司马迁写时诸葛亮还没生呢.是不是资治通鉴,不过差不多都这个写法两者有本质区别.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的.所以这里的“三顾茅庐”可以...

萧县18990198630: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与《隆中对》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点??、、、、 -
宾闸倍他: 三中较侧重于三顾茅庐的描写,而隆中则叫侧重于局势的分析.三较戏剧性,艺术性.而隆则是历史性比较强.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的.所以这里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虚构的.三顾茅庐重点在于表现刘备礼贤下士,隆重对重点在突出诸葛亮为刘备归结的政治方向.而“隆中对”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里面所记叙的多是真实的.“三顾茅庐”在“隆中对”中只是寥寥几笔,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这个故事是有历史依据的,但并不是小说里描述的那样.

萧县18990198630: 《三顾茅庐》中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有非常详细的叙述.阅读后,和初中课文有什么不同点? -
宾闸倍他: 一、整体把握 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它为“隆中对”.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劝说刘备先...

萧县18990198630: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主要记载的是什么? -
宾闸倍他:[答案]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

萧县18990198630: 古文中“顾”的意思是什么
宾闸倍他: 基本字义1. 回头看,泛指看:~眄.~名思义.回~. 2. 照管,注意:~及.~忌.~...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夫人臣出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