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作者&投稿:诺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以曹魏为正统的,这个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的,三国时期都以汉为正统,刘备蜀汉是大汉的延续,视曹魏为乱臣贼子;而宋朝原本也非正统,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天下的,曹魏与北宋开国本质在政治立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扩展资料
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镇、定二州剌史派员进开封向朝廷送来紧急战报,称契丹与北汉联合大军掠境,请求朝廷出兵御敌。宰相范质、王溥未核实军情,仓促派遣赵匡胤率领宿卫禁军前往抵御。 都点检赵匡胤在出兵北伐的途中,策划黄袍加身,逼柴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宋朝的建立与曹魏有着相似之处,那就都是权臣凌迫皇帝从而建立起的政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宋

应当是魏国。
我觉得《资治通鉴》中的所谓的“正统”观念完全是司马光的个人见解

以三国时期为例
要说符合礼乐制度、纲常伦理、儒家思想
那应当以蜀汉为正统而非曹魏
但事实上《资治通鉴》中只有“魏纪”而没有“蜀纪”或者“吴纪”
司马光在描写诸葛亮率军围祁山的时候这样写道
“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
就是称诸葛亮为寇为贼
这让后世很多的儒家学者不满
朱熹就曾经表达过自己的不满
并且试图修撰《资治通鉴》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作罢

在《资治通鉴》中
魏有“纪”,蜀、吴无“纪”
是因为晋顺魏而生
当以魏为正统
南朝有“纪”,北朝无“纪”
是因为南朝多汉人北朝多胡人
司马光当以汉人为正统
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五代十国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行政区划位于中原
并且宋继后周而生
当以五代为正统
我想司马光应该是这样考虑的

是魏国。魏有“纪”,蜀、吴无“纪”,是因为晋顺魏而生,当以魏为正统。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请问“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这个句子出自于哪里???
这个句子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为:唐太宗:“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意思是:古代中国的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落后野蛮,只相信暴力、威压,不懂得感念恩德和恩惠。《资治通鉴》是专为治国者提供参考和借鉴而编写的史书。其书中总结的许多经验教训,均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以曹魏为正统的,这个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的,三国时期都以汉为正统,刘备蜀汉是大汉的延续,视曹魏为乱臣贼子;而宋朝原本也非正统,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天下的,曹魏与北宋开国本质在政治立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其书名的寓意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太史公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编写《史记》之心志,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非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

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是如何取材的?
司马光在取材上特别注意"资治"的原则。在具体编撰中,一是删长举要,便于政务繁忙的君主得以周鉴一是专取历代政治,使群主得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他对于在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朝廷统治的得失成败、重要政治人物的言论和行为、不同帝王的功过是非、农业的...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三顾茅庐的记载
《资治通鉴》司马光对诸葛亮的描写,最早出现在《汉纪第五十七卷》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一年(备注:丙戌年,公元206年),原文如下:十一月。。。(之前写了一些曹操和孙权的事情,略过)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刘...

146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翻译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原文:臣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资治通鉴》为什么只剩残稿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另成《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全书编成后,司马光在《进〈资治...

司马光是如何写出《资治通鉴》的?
司马光所编写的《资治通鉴》一书中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总共1362年的历史,共294卷。完整地介绍了各个朝代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成就。还记录了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思想。司马光编写《资冶通鉴》的目的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可是客观上,《资治通鉴》...

司马光是怎么苦心编著《资治通鉴》的?
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于是另辟一地下室,读书其间。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一生精力都用在了《资治通鉴》上,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

《资治通鉴》开篇的第一个长篇叙事就道出了权谋的核心(上)
司马光在开篇头两节用一句话和一个历史事件,提出了整篇《资治通鉴》核心观点:治国之道就在于守住“礼制名器”这个国之根本,同时行事以“德”为立足之基。从权谋角度来说就是权力来自于名分,而要想获得名分和持续保有名分,就要有“德”,有多大的德就能获取多大名分,也就能得到多大的权力。这和“...

汪清县15736103708: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
毕伟更昔: 东周→秦→汉(含西汉和东汉,王莽时期算是汉朝)→魏(三国时以魏为正统)→晋→宋→齐→梁→陈→隋→唐(武则天时期算是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该书同时承认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隋也是正统皇朝,但编年取用了南朝的年号

汪清县15736103708: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
毕伟更昔: 你这问题主要是针对南北朝时期吧?资治通鉴认为南朝才是正统,而多数史书认为是北朝,因为隋朝杨氏和唐朝李氏都是北周八国柱的后代,杨忠和李虎(记不太清了).北朝主要是八王之乱后五胡侵华后形成的一些国家,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之后的北魏,分成东魏和西魏,东魏成北周,西魏成北齐.而南朝则是刘裕的刘宋,萧道成的萧齐,萧衍的萧梁和陈霸先的南陈,由于是宋齐梁陈是继承的两晋的衣襟,所以司马光觉得他们才是正统.不过这么算的话,自陈叔宝后就没有正统王朝了…所以我们不得不认可民族大融合.

汪清县15736103708: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
毕伟更昔: 《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可以看出,司马光对中国正统王朝的定义是这样的:1、汉族王朝统一中国时,正统毋庸置疑;2、多个汉族王朝并存时,较大的一个为正统;

汪清县15736103708: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
毕伟更昔: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汪清县15736103708: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三国哪个国家是正统 -
毕伟更昔: 应当是魏国. 我觉得《资治通鉴》中的所谓的“正统”观念完全是司马光的个人见解以三国时期为例 要说符合礼乐制度、纲常伦理、儒家思想 那应当以蜀汉为正统而非曹魏 但事实上《资治通鉴》中只有“魏纪”而没有“蜀纪”或者“吴纪” ...

汪清县15736103708: 丝绸之路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
毕伟更昔:[答案] 7000年前就有丝绸 早在7000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就已发现了蚕茧的纤维性能,从事养蚕、缫丝业,他们用灵巧的双手纺织出了绚丽的丝织品. 民间传说,养蚕是黄帝时代发明的,有些史书中也记载了这些情况.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西陵...

汪清县15736103708: 罗贯中在三国的蜀汉集团中寄托了他什么样的理想 -
毕伟更昔: 罗贯中在三国的蜀汉集团中寄托了他什么样的理想?d: 明君仁政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a: 魏 写《三国志》的陈寿是哪个朝代的人?b: 西晋 下列人物哪个不是《三国演义》中的汉室宗亲d: 刘伶 《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是汉景帝的什么人?c: 玄孙 以下哪个人物没有称帝?b: 曹操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的是什么主题?c: 悲剧主题 “或笑邓艾吃”中“吃”是什么意思?a: 结巴 义释曹孟德”的地点是?a: 华容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