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端,原因是什么呢?

作者&投稿:茌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史学家,两司马是绕不开的,北宋年间的司马光历时近20年写出的鸿篇巨制资治通鉴,可谓是我国最为伟大的编年史之一,也是包含了智慧精髓的书籍,成为了之后历届皇帝的枕边书。非常奇怪的是,一般的史学家写书都是从一个朝代的建立开始写,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却以三家分晋为开始,让很多人所不解,这其中其实蕴含着很多的深意,有着作者的良苦用心。

司马光不光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他曾是改革家王安石的死对头,当过北宋丞相多年,有着丰富的政治管理经验,他骨子里则是一个秉持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道统的传统知识分子,孔子的以礼乐治国是不可变的,所以在他眼中礼坏乐崩是对一个国家最大的威胁。而资治通鉴这本书恰恰是他写给皇帝的政治管理全书,为了起到最大的警示作用,他必须把三家分晋这一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巅峰之作写在卷首。这是最为根本的原因。

司马光在卷首说的很清楚,他的原文是这么写的: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礼就是纪纲,分就是君臣,名就是公、侯、卿、大夫。礼坏乐崩、纲常扫地是一个君王最需要警示提防的地方。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居然将原属晋国家臣的韩赵微三家分封为王,纲常大乱,虽然周朝没有灭亡,但周王的权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成了个空壳子,周朝的覆灭也是迟早的事儿了。

另外司马光写史遵循续转不续经的原则。在资治通鉴诞生之前最有影响力的编年史著作非孔子亲自编撰的春秋莫属。春秋这本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长达26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的起点时间不能写得太靠前,否则就会跟经典春秋相重合,为此他挑选了鲁哀公十四年之后73年的重大事件三家分晋做为本书的起点,这么写,既不违反常规,又有创新!



这是由于他觉得这起事件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而且也是转为战国时期的一个标志,能够更好的代表当时的情况,也能够宣扬当时的情况,能够得到更好的注重。

这样就可以给全书定下基调,然后也就可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可以让人们吸引三家分晋的历史教训,一定要恪守礼制 。

这件事情是整部书的一个重点,而且也由此能够展开一些描述,所以才会以这个作为开端。


《资治通鉴》和《史记》经常被搞混,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1、作者不同,《史记》是司马迁所著,《资质通鉴》是司马光所著2、记录的时间不同,前者是从三皇五帝到西汉,后者从东周到五代后周3、记载体裁不同,《史记》为纪传体,《资治通鉴》为编年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上仓之剑 2021-11-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

《资治通鉴》谁写的?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以及文学家,属于今天的山西人。他是仁宗宝元元年的进士出身,入仕后任职龙图阁直学,和当时王安石变法的政见相左,后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并且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

《资治通鉴》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其书名的寓意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太史公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编写《史记》之心志,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非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资治通鉴》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成书于北宋神宗时期。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代表作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潜虚》等。”《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名臣司马光奉旨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

146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翻译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原文:臣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

《资治通鉴》《史记》名词解释?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著的编年体史书。古人记史,是为了寻找规律,找出朝代兴替的规则,以提供给当代的最高统治者使用。“资”,给,提供。“治”,治理。“通”,全面的,通用的。“鉴”,镜子,对照镜子,可以体察自身的过错。所以“资治通鉴”的意思就是“用来给帝王统治参考的前代历史事实”。《...

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该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春秋战国至宋朝建立之前,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

宋代《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简介 《资治通鉴》是...

天水市15889151247: 《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
尉迟伏五苓: 宋神宗在《资治通鉴》的序言中写道: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 三家分晋的意义为什么这么大呢?你翻开第一页读一读司马光的那篇长篇大论“臣光...

天水市15889151247: 三家分晋指的是什么,哪三家 -
尉迟伏五苓: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

天水市15889151247: 司马光为什么以“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 -
尉迟伏五苓: 《资治通鉴》是以战国时期为开端写的,而战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三家分晋了

天水市15889151247: 三家分晋名词解释 -
尉迟伏五苓: 三家分晋 [ sān jiā fēn jì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sān jiā fēn jìn ] 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天水市15889151247: 《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 -
尉迟伏五苓: 这是教育帝王的一部书籍,明大义知礼仪,叫帝王明白饿死事小,失礼事大,也就是纲纪不能丢. 司马光的意思是:你看韩赵魏三家把晋给分了,这事本来是错的,可是你威烈王竟然“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让他们的造反变成...

天水市15889151247: 为什么春秋时期的结束时间是公元前476年?到底在公元前476年发生了什么? -
尉迟伏五苓:[答案] 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是以三家分晋到被宗主国废除“君臣之礼”而承认诸侯身份来划分的 公元前376年是三家分晋产生的时间 公元前403年是周威烈王封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也就是承认他们的诸侯身份.所以在时间上有两个选...

天水市15889151247: 赵,魏,韩,三家为什么要分晋?强大一点的国家不好吗?三家分晋的过程? -
尉迟伏五苓: 中国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晋国从献公时起,不许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公子、公孙只好离晋而仕他国,这就是所谓晋无公族.由于排斥公族,导致异姓或国姓中疏远的卿大夫得势,政权逐渐为他们所操纵.春秋中期以后,10余个...

天水市15889151247: 三晋是指什么? -
尉迟伏五苓: 相传太原是古唐国封地,山西简称晋,三晋是山西、太原的美称.本文将就唐、晋、三晋的联系说一段有关太原的历史. 关于“三晋”.公元前 458年,晋哀公即位不久,晋国六卿(智、赵、魏、韩、范、中行)之一的智伯掌握晋国的实权,...

天水市15889151247: 三家分晋的故事 -
尉迟伏五苓: 三家分晋的故事如下: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