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为何以三家分晋开始?究竟有何深意?

作者&投稿:威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任何一本书,都是有开始有结尾的,而一个开头对于一部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史书也是如此。史书的记载也一定有一个开端,也许是人物,也许是事件,而如果能够作为史书的开篇,自然也是别有深意的。在《资治通鉴》书中,就将三家分晋这个历史事件作为开篇,看起来是要从战国时期开始讲起,但其实把这件事情作为开篇,也是作者的一个别有深意的安排,那么究竟这样的安排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三家分晋简介

三家分晋,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2、什么以三家分晋为全书的开篇?

第一个原因就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出发点。司马光当官时期正好赶上王安石发起变法,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国家积贫积弱,已经有了亡国征兆,像王安石这样的有识之士决定仿效当年的商鞅实行变法,作为儒家子弟竟然喊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口号,王安石在获得宋神宗的支持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将反对变法的司马光等人贬出中央,司马光正是在退居洛阳的十五年内完成了《资治通鉴》的大部分内容编撰。

作为一位史学家,面对国家剧烈变动的时候提出了回顾历史,总结国家的兴亡得失。在看到王安石借助君王的权威,大规模贬斥官员,任用私人,更改祖宗法度,就以三家分晋作为全书的开端,韩、赵、魏三家作为国君的大臣,不仅没有起到辅助君主的作用,还将国家权利篡夺在手中,将君主驱赶到一边,分割国君的土地,这种行为本来就是大逆不道的举动,而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不仅不号召诸侯一起消灭这三家,反而将这三家列为诸侯,此后周天子的权威完全丧失,彻底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小国。

周天子的国土面积跟小国一样大,但是当年楚王问鼎中原的时候,周天子一句“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将楚王吓得赶快跑回老家了。当周天子将三家列为诸侯后,列国纷纷称王,周天子五世就亡国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就是在于周天子自己破坏了尊卑秩序,将名分与礼器授予破坏尊卑秩序的韩赵魏三家,名分与礼器是国之重器,不可轻易授予。这也是为什么商鞅变法后被秦惠文王车裂的原因,因为秦孝公授予商鞅只有君主才能掌握的实际权力,在名分上被赐予商君的名号,秦国百姓可能不知道新任君主是谁,但是一定知道商君是谁,这样的一个人已经有了篡位的可能性。司马光以三家分晋为开端,提醒君主祖宗法度不可以轻易改变,授予大臣以君王的权力导致君臣易位的可能性。

第二个原因就是司马光对《左传》的崇拜。司马光年轻时就十分喜爱《左传》,《左传》以《春秋》为底本,内容包含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基本上涵盖了春秋时期。《左传》的特点就是编年体和评论,这两点在《资治通鉴》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相应的评论,《左传》记载的内容在三家分晋前截止了,而司马光从三家分晋开始记载,体现了司马光接续《左传》的雄心壮志。

3、为何以三家分晋开始又不记载春秋历史

首先,《资治通鉴》开篇就讲:“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可见这部史书主题之一就是“维礼”。

“三家分晋”正是周朝礼法体系完全崩溃的标志,也被儒家认为是夏商周三代美好的时代终结。因此《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端也是想以此呼吁未来的统治者重视礼法制度。

其次,在《资治通鉴》成书前,中国影响最大的编年体史书就是孔子所编的《春秋》。《春秋》是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资治通鉴》的综合影响也比上《春秋》。

正因如此,司马光认为自己编撰的《资治通鉴》怎么能与圣人的《春秋》相比!既然《春秋》及其三传已经记载了春秋的历史,那么《资治通鉴》自然就从春秋彻底结束的“三家分晋”开始。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端,原因是?
第二个原因是儒家的修史原则之一为“续传不续经”,既不能为经典写续书, 也不能与经典的内容重合。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是孔子亲自编撰的,是《资治通鉴》前影响最大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春秋历史。正因如此,《资治通鉴》的开端如果早于鲁哀公...

为什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要以三家分晋作为开篇呢?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作为开篇 ,一方面是从倒序的手法去写这一事件,且这一事件在当时是得到周天子的认可的。司马光认为这是礼乐分崩离析的开始,是对战国时期君臣之礼的破坏的不满,将此作为开篇,也是划分春秋战国的分水岭的意思。一、三分晋国三分晋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晋国在新兴地主阶级...

《资治通鉴》为何以三家分晋开篇?
1、司马光把“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一书的反面案例,用以阐述该书的宗旨。即:“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因此,周天子破坏了纪纲,“三家”违反了君臣的名分,希望看到此书的君王,都能以此...

《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
1,因为那一年赵国建立。宋朝皇帝姓氏的来源,是对当权者地位的肯定。2,“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天下风云突变的年代,从他开始更能凸显其资治通鉴的意义内涵,通古览今,警后世 3,国势势危,肇始内争,亡国亡权,失之礼崩。司马光欲以史为鉴。

资治通鉴为何以三家分晋开始?究竟有何深意?
2、什么以三家分晋为全书的开篇?第一个原因就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出发点。司马光当官时期正好赶上王安石发起变法,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国家积贫积弱,已经有了亡国征兆,像王安石这样的有识之士决定仿效当年的商鞅实行变法,作为儒家子弟竟然喊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口号,王安石...

《资治通鉴》中为什么会把“三家分晋“作为开头?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本不按套路出牌的史书,硬是把正史写成了帝王治国的工具书。另外一个司马的《史记》,从上古开笔,写出了史家的绝唱。但这个砸过“缸”的司马没有学他,而是选择了春秋与战国的分界事件: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一、三家分晋是什么 春秋末期,晋国...

《资治通鉴》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写?
从“三家分晋”开始写的原因:因为司马迁依据有记载史籍,中国最早的便是三家分晋逐渐,所以只好从三家分晋正式开始。晋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曾是一个独霸的大国。到春秋末年,周灵王十四年(公元前558年),晋中国一场将近数十年的公室与卿士争位的战争,在晋悼公去世后渐渐有了结论,晋国构成了韩、...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端,原因是什么呢?
非常奇怪的是,一般的史学家写书都是从一个朝代的建立开始写,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却以三家分晋为开始,让很多人所不解,这其中其实蕴含着很多的深意,有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司马光不光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他曾是改革家王安石的死对头,当过北宋丞相多年,有着丰富的政治管理经验,他骨子里则是一个...

为何司马光以三家分晋作资治通鉴的开首?
--- *重心答案: 全书重心实在只是讲历代君臣「兴衰治乱」之事。故司马光三家分晋作资治通鉴 的开首,直到公元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6年征淮南为止。 春秋虽乱,但仍重礼数,故春秋霸主仍以「尊王攐夷」为号;但三家分晋,开战 国乱世之后,王令已是荡然无存,司马光以此为「王令不行...

司马光为什么以“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
《资治通鉴》是以战国时期为开端写的,而战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三家分晋了

凤阳县14725629590: 《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
舒绿欧必: 宋神宗在《资治通鉴》的序言中写道: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

凤阳县14725629590: 司马光为什么以“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 -
舒绿欧必: 《资治通鉴》是以战国时期为开端写的,而战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三家分晋了

凤阳县14725629590: 《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 -
舒绿欧必: 这是教育帝王的一部书籍,明大义知礼仪,叫帝王明白饿死事小,失礼事大,也就是纲纪不能丢. 司马光的意思是:你看韩赵魏三家把晋给分了,这事本来是错的,可是你威烈王竟然“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让他们的造反变成...

凤阳县14725629590: 为什么把晋国三分作为战国时代的开始? -
舒绿欧必: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都是“大夫”阶层代替原来的诸侯了,也就证明了周朝“礼”的彻底破坏,相对战国,春秋还比较讲究“礼”的,所以这一事件标志了战国时代的开始

凤阳县14725629590: 为什么《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开始?以及臣光曰的意义? -
舒绿欧必: 1.在很久以前就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象司马迁的《史记》那样从上古传说开始,而要选择从东周的三家分晋开始呢?宋神宗在《资治通鉴》的序言中写道: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

凤阳县14725629590: 为什么把三家分晋看作是战国时代的开端? -
舒绿欧必: “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总起来说,“三家分晋”事件被史家看作是我国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如我们熟知的史学大家司马光,便是以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正式册封的“三家分晋”事件作为战国年代的起始年开始编写他的《资治通鉴》的,表明从这年开始,中国历史已经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了,也就是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了.

凤阳县14725629590: 姜鹏讲座网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 -
舒绿欧必: 在三晋大地上,一个存在六百多年的晋国,最终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历史从此进入了战国时代,山西至今也被人习称为"三晋".晋国拥有60个世家大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国的宗族血亲观念开始比政治观念淡薄,这就使得远亲公族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其中,晋国的宗族以韩、赵、魏、范、中行、智六家势力为主,而后赵氏打败范、中行,韩、赵、魏、智四家并立,尤以智氏的势力最大,且掌握着晋国的政权.韩、赵、魏三家心中不满,便联合起来打败了智氏,吞并了他的土地.至此,三家分晋完成.三家分晋是春秋时期晋国卿族逐渐削弱以至取代公室的一个特例,是中国古代历史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凤阳县14725629590: 春秋过度到战国的标志是什么?1,铁器的出现2,地主阶级兴起,奴隶?
舒绿欧必: 应该是三家分晋吧.《资治通鉴》 以三家分晋作为战国开始.春秋的结束时间,历史争论不同,但主要时间有三大传统强国的颠覆与衰落,包括楚国都城郢被吴国攻克(楚国短暂灭亡)、齐国陈氏取代姜氏、已经三家分晋,标志春秋时期的结束.春秋结束就进入战国时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尊崇的是霸主,霸主尊崇王室.而战国时期,标志着礼崩乐坏,诸侯国不再尊崇周天子,而诸侯国主也无法约束士大夫,传统强国走向衰亡,新型强国崛起,攻伐不再为了争霸,而是为了争夺土地与人口.

凤阳县14725629590: 赵,魏,韩,三家为什么要分晋?强大一点的国家不好吗?三家分晋的过程? -
舒绿欧必: 中国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晋国从献公时起,不许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公子、公孙只好离晋而仕他国,这就是所谓晋无公族.由于排斥公族,导致异姓或国姓中疏远的卿大夫得势,政权逐渐为他们所操纵.春秋中期以后,10余个...

凤阳县14725629590: 为什么韩赵魏三家分晋被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呢? -
舒绿欧必: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以奴隶制经济为基础的奴隶主统治的上层建筑.而后者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地主阶级统治的上层建筑.春秋社会后期奴隶制经济开始瓦解,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掌握国家政权.而此时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已经形成,步入封建社会.当然说韩赵魏三家分晋被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