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表现目标取向出处

作者&投稿:掌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育学的教育目标的内容~

概念:
  教育目标(educational goal)就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这个目标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环境:是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 5、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6、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8、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执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1、师德: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2、课程类型:是指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的范围以及课程的选择性等划分的课程种类及其具体表现形态。 13、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4、课程内容:是指个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 15、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16、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7、教学组织形式:是指较适合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8、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9、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0、德育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的素养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 21、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22、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23、情境陶冶法:指的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暗示性德育方法。 24、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育学表现目标取向是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提出的,他认为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普遍性目标”取向
是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依据一定的哲学或政治见解,推演出具有普遍或一般性质的教育宗旨或原则,再将这些宗旨或原则运用于课程领域,使之成为课程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的课程目标选定方式。这一取向把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直接作为课程目标,使课程目标与教育的一般宗旨和原则混同起来,往往具有普遍性、模糊性、指令性。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行为目标”取向
是将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作为课程所要达成的结果的目标陈述方式,它以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为指向。具有目标精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比如:“能说出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则”。
3.“生成性目标”取向
是对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形成的课程目标的描述。如果说“行为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而预先制定的作为课程指令、课程文件、课程指南而存在的话,那么“生成性目标”则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它注重的是过程。比如“上课中自然生成……”。
4.“表现性目标”取向
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结果,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E.W. Eisner)是这一取向的代表人物。他在自己所从事的艺术教育领域里发现预定行为目标极不适用,从而提出表现性目标作为补充。比如“谈感受,读后感,尝试制作绘画演奏”。


学前教育价值取向要求要点
从《纲要》看我国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 任何时期的教育内容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就是价值主体按照当前的认识水平,以一定的客观价值标准为依据,在价值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趋向[1]。教育内容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什么价值取向来制定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近...

幼儿园体智德美各项教育教学目标与要求
3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匿名用户 2013-03-30 展开全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于1999年10月完成 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一、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

现代教育理念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多样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的高度分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多变,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发 展的态势。这首先表现在教育需求多样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才的规格、标准必然要求多样化;其次表现在办学主体多样化,教育目标多样 化,管理体制多样化;再次还表现在灵活多样的教育...

教育理念有哪些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

如何把握教育教学中的目标和重难点
2、教学目标确定的要求要全面。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3、教学目标表述(表述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能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习行为,并限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获得...

如何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这个写的很好,分享一下
在讲到学习目标时,我们还应知道米斯(Meece)教授1994年的一项研究。研究指出,学生一般有两种学习目标,一是学习取向目标,另一种是成绩取向目标。学习取向目标是指学生将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作为学习目标,他们认为学习的意义在于充实和发展自己,他们为能学到知识技能和增强能力而感到满足和有意义。他们以学到知识技能为自我...

什么叫课程价值取向
可见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里,教育及课程的价值取向较多地以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为轴心而转移,表现出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三、人性与科学的整合:课程价值的正确取向首先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里的“人性”一词指的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特性、本质或本性,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教学能力目标
2、教育教学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2) 、具有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科学、系统的驾驭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研”一体化,领会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精髓。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

教师应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什么的育人导向
教师应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要求,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

幼儿园表述目标的角度和理念有哪些
到20世纪中叶,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等人继承并发展了泰勒的行为目标理念,他们借用生物学中的“分类学”概念,在教育领域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从而把行为目标发展到新的阶段。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梅杰等人总结并发展了前人的行为目标理念,领导发动了“行为目标运动”,将行为目标取向的发展推到了顶峰。行为目标学对于儿童...

且末县19670171295: 行为目标取向体现了什?行为目标取向体现了什么
干点塞克: 行为目标取向.主要受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影响,在他看来,陈述教育目标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