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公谏厉王弭谤》的出处是什么?翻译是什么?急用

作者&投稿:政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出处?翻译?~

  《召公谏厉王弭谤》见《国语 周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选自《国语·周语上》
  译文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的暴政.召穆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政!”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老百姓都不敢随便说话了,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毁谤了,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啊.可是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还严重.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此,治水者只能疏通河道而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谏之力,君王的同宗都能弥补、监察国王的过失,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加以谆谆教诲,年高望重的师傅再进一步劝诫他,然后,由天子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常理.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百姓发表言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都能表露出来.人们认为好的就尽力实行,认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才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老百姓把内心考虑的事说出来,朝廷认为行得通就照着实行,怎么能加以堵塞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召公谏厉王弭谤全文翻译: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召公谏厉王弭谤对照翻译: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请采纳谢谢

出自《国语·周语上》
全文翻译如下: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厉王发怒了,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厉王就按照报告把那些指责他的人杀掉了。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也只是以眼神示意。周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老百姓的指责议论了,人们再也不敢说什么了。”召公说:“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更严重。河流壅塞而崩溃泛滥,伤害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要挖开水道,使它通畅流淌;治民的人也应开导他们,使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公卿以至列士进献讽谕诗,让盲乐师进献乐曲;让史官进献史籍;让太师进献劝谏的箴言;让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让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让各种乐工进谏,让平民百姓把他们的话传上来;让近臣尽力规劝,让王室成员弥补天子的过失,监察朝政;盲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之言教诲天子;让国内元老将这些意见加以归纳整理,然后,由天子斟酌处理。这样做事就不致违背情理。
  “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财物用度都从这里出产;又如土地上有高原、洼地、低平之地、水浇之田,衣服、食物也从这里出产。人民用嘴发表意见,政事的好坏就列举出来了。推行好的防止坏的,就能使财用、衣食增多起来。老百姓内心考虑的事能说出来,在考虑成熟之后自然就表现在言谈中,怎么能加以堵塞呢?如果堵住了老百姓的嘴,还有多少人会关心政事呢?”
周厉王不听。从此以后,老百姓再也不敢说话了。过了三年,老百姓就把厉王流放到彘地去了。


在《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中,召公为什么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推行善政.在这一层里,召公由现象到本质,由政策的制定、实施到检测,论述了人民意见的决定作用,指出它是富民强国的根本.第四层,召公看到语言和思想的关系.说明堵住嘴堵不住心,更看到口可以释放利益也可以积聚怨恨,于是连用两个反问句,以递进的方式指出堵口的悖谬和后果.基本介绍:《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

周厉王止谤的翻译
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此文出自春秋·左丘明《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谤文言文意思
1、动词: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动词:毁谤。《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辨】诽,谤,讥。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后议论、嘀咕;讥,...

《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中召公的谏词运用了哪些比喻,这些比喻对于表达主 ...
)比喻生动形象。召公针对厉王的暴政,以“为川”为喻,警诫厉王要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弭谤犹如壅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寓说理于比喻之中,含有深刻的哲理。把“民之有口”比喻为“土之有山川也”,从积极的方面指出,应当正确认识民“谤”,才能...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以告,中的“以”做何解释?听老师说会有多种解 ...
《召公谏厉王弭谤》"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以”虽然是介词,但介绍的对象不是“告”,而是省略的“谤者”。所以这里“以”的意思是“把,拿”---介词。百度知道里有...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8221809.html ...

召公谏厉王止谤中人物形象分析
七、《召公谏厉王弭谤》赏析(陆明) 本文选自《国语·周语上》,是《国语》中的名篇之一,体现了《国语》记言重于记事的艺术特色。 文章以明快而简洁的笔调记述了春秋时期一则历史事件:周厉王施行暴政,激起国人的不满和指责。召穆公劝谏周厉王不能壅民之口,要“宣之使言”,而周厉王“弗听”,继续用高压政策强...

<急>《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召公用比喻的方法想让厉王明白什么道理?这样...
那时人们对他的执政有很多怨言,心中有很多愤懑,但是又不能改变现实,所以人们就只能用言语来发泄。而厉王却弥谤,这样人们就无法发泄心中的不满,于是心中的不满会越积越多,当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人们就会用更加暴力的方法来发泄。这就好比当改革不行的时候,就会出现革命一样。也正如召公所比喻的,水...

《召公谏厉王弭谤》详细课件
《国语》•解题:召shào弭mǐ:消除、阻止谤bàng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鲁国、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一些史实。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关于《国语》的作者,司马迁...

西周“共和”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所谓周厉王是否暴虐无道并无多少史实根据,他的名声主要是被一篇很出名的文章搞坏的,这篇文章就是《国语》里《召公谏厉王弭谤》。文章说周厉王听不得反对意见,居然派特务盯梢,把私下诽谤的人捉去杀掉,这还得了?周厉王从此背上骂名算是洗不清了。不过,我们也得搞清楚他为什么要如此“...

能谤讥于市朝的谤是什么意思
谤在古代可以是批评,指责的意思;而现在一般是指毁谤中伤,是含贬义的。谤(读音bàng),本义指议论或批评别人的过失,引申为恶意地攻击他人,含贬义。①<动>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动>毁...

佳县15372261855: 《邵公谏厉王弭谤》的出处是什么?翻译是什么?急用 -
浦蔡扶维: 出自《国语·周语上》 全文翻译如下: 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厉王发怒了,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厉王就按照报告把那些...

佳县15372261855: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于哪部著作?
浦蔡扶维: 《国语·周语上》中的《召公谏厉王弭谤》

佳县15372261855: 召公谏厉王弭谤 - 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
浦蔡扶维: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成语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上篇.故篇名亦作《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题中,召公亦作邵公.《左传》称厉王...

佳县15372261855: 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是什么意?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是什么意思
浦蔡扶维: “民不堪命矣 ”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公 谏 厉 王 止 谤 国 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9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佳县15372261855: 问一下:"夫虑于心而宣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出自哪里?急急急! -
浦蔡扶维: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

佳县15372261855: 谁有<邵公谏厉王弭谤>的翻译? -
浦蔡扶维: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了,熟人在路上相遇...

佳县15372261855: 翻译<<邵公谏历王弭谤>>一文 -
浦蔡扶维: 周厉王残暴无道,国都里的老百姓都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不堪忍受您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大怒,找到个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敢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告发,就加杀戮.国都里的人们都不敢随便讲话,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相...

佳县15372261855: 厉王虐,国人谤王........这篇文言文题目是什么? -
浦蔡扶维: 《邵公谏厉王弭谤》

佳县15372261855: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译文 -
浦蔡扶维: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