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什么是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的境界就是佛吗

作者&投稿:章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音老人:怎么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什么是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的境界就是佛吗看
  明心见性一词简约总括地解释起来,就是:从究明人们的逗心地(本心)的形相与作用,而彻见、领悟、神会生命的根源——逗性地(本性)之妙体与真理,以觉醒迷梦,而了生脱死,证大涅槃。它的意义详细分析起来,至为深广,因为它是这一代时教的精髓所在,可以说三藏十二部都是它的注脚。
  (1)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我人欲了脱生死,先须知道生死之由来。如欲断其流者,先须识知源之所在,而后方可塞其源、断其流,逍遥于生死之外。那么芸芸众生在六道内头出头没地轮回不已,究竟何由而起呢?释迦佛用两句简约的话告诉我们:‘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分析起来,乃是说,一切众生本具如来藏性,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无相灵敏之万能体;它不属迷悟,体绝凡圣。只以众生不觉,无有经验,不知妙体本明,而生一念认明,以本有之妙觉智光,幻为妄明所明。将原为一体之觉明——觉即明,明即觉,非有二致,分为觉明相对——觉外有明,明外有觉,觉为明所明,明为觉所觉,而成能所双立。即《楞严经》所谓‘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也。由此无明故(此明觉即吾人通常所说的无明),迷本圆明,将本有无相之真如,转为阿赖耶识(如正常人吃醉了老酒相似)。于是灵明真空变为顽空,复于顽空中,无明妄动,凝结成四大妄色(如来藏性本具之性能地、水、火、风四大种因,因妄动而显相,世界即此四大所凝成)。此即《楞严经》所谓‘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也。由有四大妄色,则本有之智光转为妄见,复以彼妄色为所见之境。妄见既久,更抟取少分四大为我,于是妄见托彼四大以为我身——即无明裹定八识潜入身根,四大本是无知,因妄见执受而有知。真心无量,今被无明封固,潜入四大以为心。即所谓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是为五蕴之众生。亦《楞严经》所说‘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也。
  由此可见,身心世界之所妄起,实系一念认明(即无明)之过咎。众生既迷失本性,而认物为己,于是追逐物境,迷著不舍,造业受报,轮回不息!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种子起现行,现行复熏种子,由因成果,果复感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因是众生从无生死中,枉受生死轮回之苦,不得停息!
  所以说,我人的心是虚幻不实的。它只是六尘落谢的影子,而六尘(即世界万物)又由无明妄结而幻现,本不可得。佛经所谓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那么,由它生起的妄心,更是虚幻中之虚幻了。现代的哲学家们也说‘心’是客观物质的反映,但他们只说心由物产生,没有道出物何由而产生,不及佛经说得全面。佛说:‘心不自心,因物故心;物不自物,因心故物。’这就将心物互为因果而虚幻生起的道理,说得一清二楚了。
  心物既俱虚幻而不可得,我人一旦梦醒了得身心世界本空,这就是明心。于本空处,非如木石无知无觉,而是虚明了了,虽了了虚明而寂然不动,一念不生,这是什么?这奇伟而又平淡的景象,非吾人不生不灭,亘古长存之真如自体,又是何物!当此自体豁然显露时一把擒来,即谓之亲证本来面目,亦谓之见性。
  所谓见性,并不是用眼睛去看见什么东西,而是心地法眼亲切深彻的体会与神领。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故明心见性,乃于打破妄知妄见,狂心息处,身心消殒时,彻见真性也。
  如二祖神光大师,见初祖达摩曰:‘学人心不安,乞师安心。’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师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乃顺水推舟曰:‘与汝安心竟!’师于言下大悟。此即于觅心了不可得处(前念断,后念未起时)而彻见这不落断灭(当时念虽断,但非如木石无知)了了灵知的性。这则公案的妙处,即在心是集起虚妄的,并无真实来处,一经追问,即便化为乌有。但念虽息空而能(即性)不灭,会者即于此际,猛著精彩,回光荐取,即为见性。关于能量不灭,现代科学家都承认。而能量最大者,莫过于性能。因性无形无相,至大至坚,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能摧一切,一切不能摧它,故无法衡量,无可比度。投生六道,受罪享福的是它,了生脱死,逍遥化外的也是它,所以要了脱生死,必须明心见性也。
  (2)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古德云:体无形相,非用不显;性无状貌,非心不明!起用正以显体,明心方可见性。这就是说要见性须从明心上下手,离心无性可见。因为性体无形象,不可见,而心是用,用无相不显,从有相之心用,方可得见无相之性体。上面说过,我人之思想、工作、创造、发明,乃至今日世界之文明,皆是心之作用。要见性,即须从这些作用上来见,离开作用,即无性可见。犹如世间之理与事,事无理不成,理无事不显;理立正所以成事,事成正所以显理,理即事,事即理,理事不分,故见理须从事上见,离事亦无理可见也。
  如昔异见王问婆罗提尊者曰:‘如何是佛?’尊者曰:‘见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尊者曰:‘我见佛性。’王曰:‘性在何处?’尊者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尊者曰:‘昭昭作用,王自不见!’王曰:‘于我有否?’尊者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曰:‘若当用时,几处现出?’尊者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说。’尊者曰:‘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捏,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法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王闻即开悟。
  又如《金刚经》,世尊于说法之前为什么先插一段著衣、持钵、入城、乞食,直至敷座而坐呢?盖欲启大众无形般若之机,不得不借用六波罗蜜有相之形也。因无体不能成用,眼前一切相用,在在皆在反显般若无相之体。奈我人不识,故佛特借用有相之事行,以密示无形之妙体,令我人证入般若波罗密也。
  性固不无,但不可以耳闻,不可以目睹,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但可以慧照,可以妙观,可以领悟,可以神会。故曰‘如是悟会,悟会如是’而已。六波罗密之密行,乃世尊不开口之说法。如是般若放光,独空生(须菩提)当下契会,应机缘起,出座请问,乃成就一部《金刚般若》妙经。
  (3)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上面说过,心性有如事用与理体。事用虽有形相,可以眼见,但似有实无,以缘起性空故;理体虽无相可见,但似无实有,以性空缘起故。二者相辅相成,离体无相,离相无体,故曰: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即空即有。吾人非但于一切事相不可执著,倒于一边,尚须透过幻起之事相,明见本真的性体。
  《楞严经》云:‘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性体是真空,无有形相;无相之真空方是性体。一切有相之色,俱是妄色。妄色无体,犹如空花水月不可得,但妄想而已。故《心经》说,一切皆无,既无世法之眼耳鼻舌身意与色声香味触法,亦无声闻缘觉之苦集灭道与十二因缘,更无菩萨之智与得,于一切不可得处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即揭示吾人于明心本无处而彻见本有之性体也。
  此在宗下谓之泯绝无寄宗,如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物为侣者,是什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再向汝道!’心念泯绝,空有销殒,真空妙体自然显现。又如近代之楚泉禅师,参见赤山法祖。一日祖问曰:‘法华开示悟入佛知见,历代祖师各有开示。但皆是各位祖师自己的,非关子事。今欲子从自己胸襟中道将来,如何开示悟入佛知见?’师无语。祖叹曰:‘如是参禅,只是徒丧光阴,有何益处?’罚令跪参。连参三枝香,听维那打开静板响,忽然省悟!祖考问曰:‘如何开佛知见?’答曰:‘开出本有(即本有之自性理体也)。’进问曰:‘如何示?’答曰:‘示出本无(即一切心用事相皆不可得,从不可得之心用上以示本真性体也)。’再问曰:‘如何悟?’答曰:‘悟无有无(消灭其迷悟痕迹也)。’更问曰:‘如何入?’答曰:‘入出无碍(得大受用,语默动静自在无碍也)。’
  (4)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真觉禅师云:心性虽似有体用理事之分,但考其实际,则非一非异。以从事相说来,妙用随缘,应显万类,似有形象,而妙体不动,绝诸对待,离一切相,故非一。但用从体发,用不离体;体能发用,体不离用。从此不相离背说来,故非异。经云:‘一切事相,皆性之显现。’事相虽殊,分门别类,各有不同,但其性则一。故曰:‘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明镜无不现影,无影不为明镜;现影皆从明镜,无镜不能现影。心性亦复如是,性是真空妙体,心是有形相用。故有性体必有相用,无相无从显体。是则相即性,性即相;相外无性,性外无相。非如顽空,冥顽不灵,死寂无知,落于断灭也。
  众生迷头认影,执相造业,故招五浊秽土;诸佛见性遣相,清净无染,故感净土庄严。其真、妄、净、秽虽殊,而现相之性体则一。吾人只须将认影遣镜之误,转换为认镜遣影,则秽土当下即是净土,并不待死后始得往生也。经云:‘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欲净其土,先净其心。’良有以也。
  真空妙有者,拣非顽空,从体起用也。以真空故,能随缘;以妙有故,能起用。妙有真空者,拣非实有,摄用归体也。以随缘起用,现诸幻相,故《弥陀经》说佛土庄严;以体性清净无染,不沾一法,故《金刚经》说一物不立。一物不立,正是佛土庄严,佛土庄严,正是一物不立,故《金刚》即《弥陀》,《弥陀》即《金刚》,非有二般。心性相体,看来有异,其实如一,如水之与波,水以湿为体,波以动为相。水性波相,看来非一,但波即水,水即波,湿性非异。故真见性者,非但心地法眼可以见道,肉眼亦能彻见真性。以性即相,相即性也。古德云:‘万象丛中独露身!’又云:‘山河及大地,尽露法王身!’即指此世界万有皆我性体所显现也。
  《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人果能彻究斯理,于日常生活中,即相而见性,任何尘缘境相,不作尘缘境相会,则当下超越诸有,逍遥于三界外矣!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无一非佛也。此在宗下谓之直指心性。如大梅问马祖:‘如何是佛?’祖曰:‘即心即佛!’大梅于言下大悟。又如灵训问归宗和尚:‘如何是佛?’宗云:‘我今向汝道,恐汝不信!’训云:‘和尚诚言,某焉敢不信!’宗云:‘即汝便是!’训于言下有省。请看,何等果断!何等便捷!何等庆快!
  (5)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心性本自空灵无住,方成妙用,一有所住便成窠臼;心性本来无有一物,说空说有,说迷说悟,说真说妄,俱是相对立说,均系戏论。所谓但有言说,均无实义。如彻悟心源,明见真性,迷妄既无,悟从何立?不立亦不立,了无一法可得。故云:人我空非真空,须法我空,更复空空,方真到家稳坐。亦即古人所谓无所成、无所得、无所修、无所证方真成、真得、真证也。如认自己有法可得、有道可成,则正堕在圣位法执里。小则生死不了,纵或了得分段生死,绝不能了变易生死,以法执即变易生死之障故;大则发狂成魔,后果不堪设想!
  关于无修无得无证之说,即是彻悟到家人之了脱语,亦是最初理解如来密因人之因地法语。以众生本来是佛,不因修成。只因不觉,迷己逐物,追逐外境,沦为众生。今如凛觉醒悟,如千年暗室,一灯能明。便恢复本性,有何修证之可言?故云不假劬劳、肯綮修证也。但如习染浓厚,妄执深重,虽明斯理而历境心生,则不无辛勤绵密扫荡之功!又如仅明众生本来是佛之理,并未亲见自性,只为将来成佛之因,则更须勤恳修习,以期亲证。切不可开大口,说大话,自欺欺人,拨无修证,而致莽莽荡荡遭殃祸也。
  彻悟心性,一法不立,无佛无众生,整日如痴如呆,任运随缘,皆是佛事。所谓嬉笑怒骂、謦颏掉臂,皆是海印放光;穿衣吃饭、运水搬柴,无非神通妙用!其间无所取舍,无所倚重,故谓之归无所得也。
  才有所重,便障自悟门,故宗下大德,皆善为人解粘去缚,即令学人放下重担,打开悟门也,如马祖见有人堕在前答‘即心即佛’处,故于有僧更问‘如何是佛’时,又答‘非心非佛!’临济祖师恐人落在‘赤肉团上无位真人’上,当有僧更问‘如何是赤肉团上无位真人’时,托开其僧云:‘无位真人值什么干屎橛?’又如第四节所述第二则公案,灵训于言下有省时进问云:‘如何保任?’归宗云:‘一翳在目,空花乱坠!’这些例子都很好说明真性是无所住、一物不立的。所以我们要彻底悟真心,既不能著佛求,更不能著神通玄妙!
  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后人虽有嫌其尚有‘不喜在’之落处,但赵州之意在了法见,示人无一法可得、无所倚重,不在喜不喜也。至于立言之弊,以但有言说不无痕迹!如灵龟摆尾,扫其行迹,行迹虽去,又落扫迹。以故宗下大德说到末后,无法开口,即拂袖归方丈,以示末后也。

如果真的开悟了,可以说成佛了,但不是释迦牟尼佛那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福慧圆满的佛。开悟以后只是修行的开始,这个问题本焕大师,有过开示。禅宗学习,点我名字,点空间,点他的空间,三慧禅房的链接。...

  元音老人:什么是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的境界就是佛吗?
  明心见性一词简约总括地解释起来,就是:从究明人们的“心”(本心)的形相与作用,而彻见、领悟、神会生命的根源——“性”(本性)之妙体与真理,以觉醒迷梦,而了生脱死,证大涅槃。它的意义详细分析起来,至为深广,因为它是这一代时教的精髓所在,可以说三藏十二部都是它的注脚。
  (1)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我人欲了脱生死,先须知道生死之由来。如欲断其流者,先须识知源之所在,而后方可塞其源、断其流,逍遥于生死之外。那么芸芸众生在六道内头出头没地轮回不已,究竟何由而起呢?释迦佛用两句简约的话告诉我们:‘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分析起来,乃是说,一切众生本具如来藏性,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无相灵敏之万能体;它不属迷悟,体绝凡圣。只以众生不觉,无有经验,不知妙体本明,而生一念认明,以本有之妙觉智光,幻为妄明所明。将原为一体之觉明——觉即明,明即觉,非有二致,分为觉明相对——觉外有明,明外有觉,觉为明所明,明为觉所觉,而成能所双立。即《楞严经》所谓‘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也。由此无明故(此明觉即吾人通常所说的无明),迷本圆明,将本有无相之真如,转为阿赖耶识(如正常人吃醉了老酒相似)。于是灵明真空变为顽空,复于顽空中,无明妄动,凝结成四大妄色(如来藏性本具之性能地、水、火、风四大种因,因妄动而显相,世界即此四大所凝成)。此即《楞严经》所谓‘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也。由有四大妄色,则本有之智光转为妄见,复以彼妄色为所见之境。妄见既久,更抟取少分四大为我,于是妄见托彼四大以为我身——即无明裹定八识潜入身根,四大本是无知,因妄见执受而有知。真心无量,今被无明封固,潜入四大以为心。即所谓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是为五蕴之众生。亦《楞严经》所说‘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也。
  由此可见,身心世界之所妄起,实系一念认明(即无明)之过咎。众生既迷失本性,而认物为己,于是追逐物境,迷著不舍,造业受报,轮回不息!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种子起现行,现行复熏种子,由因成果,果复感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因是众生从无生死中,枉受生死轮回之苦,不得停息!
  所以说,我人的心是虚幻不实的。它只是六尘落谢的影子,而六尘(即世界万物)又由无明妄结而幻现,本不可得。佛经所谓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那么,由它生起的妄心,更是虚幻中之虚幻了。现代的哲学家们也说‘心’是客观物质的反映,但他们只说心由物产生,没有道出物何由而产生,不及佛经说得全面。佛说:‘心不自心,因物故心;物不自物,因心故物。’这就将心物互为因果而虚幻生起的道理,说得一清二楚了。
  心物既俱虚幻而不可得,我人一旦梦醒了得身心世界本空,这就是明心。于本空处,非如木石无知无觉,而是虚明了了,虽了了虚明而寂然不动,一念不生,这是什么?这奇伟而又平淡的景象,非吾人不生不灭,亘古长存之真如自体,又是何物!当此自体豁然显露时一把擒来,即谓之亲证本来面目,亦谓之见性。
  所谓见性,并不是用眼睛去看见什么东西,而是心地法眼亲切深彻的体会与神领。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故明心见性,乃于打破妄知妄见,狂心息处,身心消殒时,彻见真性也。
  如二祖神光大师,见初祖达摩曰:‘学人心不安,乞师安心。’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师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乃顺水推舟曰:‘与汝安心竟!’师于言下大悟。此即于觅心了不可得处(前念断,后念未起时)而彻见这不落断灭(当时念虽断,但非如木石无知)了了灵知的性。这则公案的妙处,即在心是集起虚妄的,并无真实来处,一经追问,即便化为乌有。但念虽息空而能(即性)不灭,会者即于此际,猛著精彩,回光荐取,即为见性。关于能量不灭,现代科学家都承认。而能量最大者,莫过于性能。因性无形无相,至大至坚,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能摧一切,一切不能摧它,故无法衡量,无可比度。投生六道,受罪享福的是它,了生脱死,逍遥化外的也是它,所以要了脱生死,必须明心见性也。
  (2)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古德云:体无形相,非用不显;性无状貌,非心不明!起用正以显体,明心方可见性。这就是说要见性须从明心上下手,离心无性可见。因为性体无形象,不可见,而心是用,用无相不显,从有相之心用,方可得见无相之性体。上面说过,我人之思想、工作、创造、发明,乃至今日世界之文明,皆是心之作用。要见性,即须从这些作用上来见,离开作用,即无性可见。犹如世间之理与事,事无理不成,理无事不显;理立正所以成事,事成正所以显理,理即事,事即理,理事不分,故见理须从事上见,离事亦无理可见也。
  如昔异见王问婆罗提尊者曰:‘如何是佛?’尊者曰:‘见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尊者曰:‘我见佛性。’王曰:‘性在何处?’尊者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尊者曰:‘昭昭作用,王自不见!’王曰:‘于我有否?’尊者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曰:‘若当用时,几处现出?’尊者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说。’尊者曰:‘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捏,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法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王闻即开悟。
  又如《金刚经》,世尊于说法之前为什么先插一段著衣、持钵、入城、乞食,直至敷座而坐呢?盖欲启大众无形般若之机,不得不借用六波罗蜜有相之形也。因无体不能成用,眼前一切相用,在在皆在反显般若无相之体。奈我人不识,故佛特借用有相之事行,以密示无形之妙体,令我人证入般若波罗密也。
  性固不无,但不可以耳闻,不可以目睹,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但可以慧照,可以妙观,可以领悟,可以神会。故曰‘如是悟会,悟会如是’而已。六波罗密之密行,乃世尊不开口之说法。如是般若放光,独空生(须菩提)当下契会,应机缘起,出座请问,乃成就一部《金刚般若》妙经。
  (3)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上面说过,心性有如事用与理体。事用虽有形相,可以眼见,但似有实无,以缘起性空故;理体虽无相可见,但似无实有,以性空缘起故。二者相辅相成,离体无相,离相无体,故曰: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即空即有。吾人非但于一切事相不可执著,倒于一边,尚须透过幻起之事相,明见本真的性体。
  《楞严经》云:‘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性体是真空,无有形相;无相之真空方是性体。一切有相之色,俱是妄色。妄色无体,犹如空花水月不可得,但妄想而已。故《心经》说,一切皆无,既无世法之眼耳鼻舌身意与色声香味触法,亦无声闻缘觉之苦集灭道与十二因缘,更无菩萨之智与得,于一切不可得处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即揭示吾人于明心本无处而彻见本有之性体也。
  此在宗下谓之泯绝无寄宗,如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物为侣者,是什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再向汝道!’心念泯绝,空有销殒,真空妙体自然显现。又如近代之楚泉禅师,参见赤山法祖。一日祖问曰:‘法华开示悟入佛知见,历代祖师各有开示。但皆是各位祖师自己的,非关子事。今欲子从自己胸襟中道将来,如何开示悟入佛知见?’师无语。祖叹曰:‘如是参禅,只是徒丧光阴,有何益处?’罚令跪参。连参三枝香,听维那打开静板响,忽然省悟!祖考问曰:‘如何开佛知见?’答曰:‘开出本有(即本有之自性理体也)。’进问曰:‘如何示?’答曰:‘示出本无(即一切心用事相皆不可得,从不可得之心用上以示本真性体也)。’再问曰:‘如何悟?’答曰:‘悟无有无(消灭其迷悟痕迹也)。’更问曰:‘如何入?’答曰:‘入出无碍(得大受用,语默动静自在无碍也)。’
  (4)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真觉禅师云:心性虽似有体用理事之分,但考其实际,则非一非异。以从事相说来,妙用随缘,应显万类,似有形象,而妙体不动,绝诸对待,离一切相,故非一。但用从体发,用不离体;体能发用,体不离用。从此不相离背说来,故非异。经云:‘一切事相,皆性之显现。’事相虽殊,分门别类,各有不同,但其性则一。故曰:‘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明镜无不现影,无影不为明镜;现影皆从明镜,无镜不能现影。心性亦复如是,性是真空妙体,心是有形相用。故有性体必有相用,无相无从显体。是则相即性,性即相;相外无性,性外无相。非如顽空,冥顽不灵,死寂无知,落于断灭也。
  众生迷头认影,执相造业,故招五浊秽土;诸佛见性遣相,清净无染,故感净土庄严。其真、妄、净、秽虽殊,而现相之性体则一。吾人只须将认影遣镜之误,转换为认镜遣影,则秽土当下即是净土,并不待死后始得往生也。经云:‘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欲净其土,先净其心。’良有以也。
  真空妙有者,拣非顽空,从体起用也。以真空故,能随缘;以妙有故,能起用。妙有真空者,拣非实有,摄用归体也。以随缘起用,现诸幻相,故《弥陀经》说佛土庄严;以体性清净无染,不沾一法,故《金刚经》说一物不立。一物不立,正是佛土庄严,佛土庄严,正是一物不立,故《金刚》即《弥陀》,《弥陀》即《金刚》,非有二般。心性相体,看来有异,其实如一,如水之与波,水以湿为体,波以动为相。水性波相,看来非一,但波即水,水即波,湿性非异。故真见性者,非但心地法眼可以见道,肉眼亦能彻见真性。以性即相,相即性也。古德云:‘万象丛中独露身!’又云:‘山河及大地,尽露法王身!’即指此世界万有皆我性体所显现也。
  《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人果能彻究斯理,于日常生活中,即相而见性,任何尘缘境相,不作尘缘境相会,则当下超越诸有,逍遥于三界外矣!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无一非佛也。此在宗下谓之直指心性。如大梅问马祖:‘如何是佛?’祖曰:‘即心即佛!’大梅于言下大悟。又如灵训问归宗和尚:‘如何是佛?’宗云:‘我今向汝道,恐汝不信!’训云:‘和尚诚言,某焉敢不信!’宗云:‘即汝便是!’训于言下有省。请看,何等果断!何等便捷!何等庆快!
  (5)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心性本自空灵无住,方成妙用,一有所住便成窠臼;心性本来无有一物,说空说有,说迷说悟,说真说妄,俱是相对立说,均系戏论。所谓但有言说,均无实义。如彻悟心源,明见真性,迷妄既无,悟从何立?不立亦不立,了无一法可得。故云:人我空非真空,须法我空,更复空空,方真到家稳坐。亦即古人所谓无所成、无所得、无所修、无所证方真成、真得、真证也。如认自己有法可得、有道可成,则正堕在圣位法执里。小则生死不了,纵或了得分段生死,绝不能了变易生死,以法执即变易生死之障故;大则发狂成魔,后果不堪设想!
  关于无修无得无证之说,即是彻悟到家人之了脱语,亦是最初理解如来密因人之因地法语。以众生本来是佛,不因修成。只因不觉,迷己逐物,追逐外境,沦为众生。今如凛觉醒悟,如千年暗室,一灯能明。便恢复本性,有何修证之可言?故云不假劬劳、肯綮修证也。但如习染浓厚,妄执深重,虽明斯理而历境心生,则不无辛勤绵密扫荡之功!又如仅明众生本来是佛之理,并未亲见自性,只为将来成佛之因,则更须勤恳修习,以期亲证。切不可开大口,说大话,自欺欺人,拨无修证,而致莽莽荡荡遭殃祸也。
  彻悟心性,一法不立,无佛无众生,整日如痴如呆,任运随缘,皆是佛事。所谓嬉笑怒骂、謦颏掉臂,皆是海印放光;穿衣吃饭、运水搬柴,无非神通妙用!其间无所取舍,无所倚重,故谓之归无所得也。
  才有所重,便障自悟门,故宗下大德,皆善为人解粘去缚,即令学人放下重担,打开悟门也,如马祖见有人堕在前答‘即心即佛’处,故于有僧更问‘如何是佛’时,又答‘非心非佛!’临济祖师恐人落在‘赤肉团上无位真人’上,当有僧更问‘如何是赤肉团上无位真人’时,托开其僧云:‘无位真人值什么干屎橛?’又如第四节所述第二则公案,灵训于言下有省时进问云:‘如何保任?’归宗云:‘一翳在目,空花乱坠!’这些例子都很好说明真性是无所住、一物不立的。所以我们要彻底悟真心,既不能著佛求,更不能著神通玄妙!
  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后人虽有嫌其尚有‘不喜在’之落处,但赵州之意在了法见,示人无一法可得、无所倚重,不在喜不喜也。至于立言之弊,以但有言说不无痕迹!如灵龟摆尾,扫其行迹,行迹虽去,又落扫迹。以故宗下大德说到末后,无法开口,即拂袖归方丈,以示末后也。

元音老人悟错了,他的法请不要相信。

佛陀宣讲了“心是大手印”
大:心是宇宙
手:心是慈悲承载所有的众生
印:显印出大千世界。
这是大手印真实的含义。
当我们凡夫明心见性的那一瞬间,我们就明白了:“印”:心就是个打印机而已!心是个打印显现“相”机器,怎么能执“相”呢?那么明心见性时我们会看见什么呢?因此而相信自己明心见性了呢?你会看见“心性的自性光明”从环境显现中收“回来了”。心离开相了。心不为万物所动,万物的“生灭垢净增减”也不回搅动你的心了。这个十地菩萨的境界就叫明心见性。我们只要记住:心只是生相,心不会取相。
性=心+生。见性=看见此时心生的相,因为你看见了,你就相信了,“哦,我明心见性了啊”


别教初地菩萨或圆教初住菩萨才明心见性,不说近代,那么现在地球上还会...
当今佛教,各宗各派,都有明心见性的大德,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否则,谁来弘扬佛法呢。近代最有名的虚云老和尚,至少是八地以上菩萨。弘扬密法的活佛大德,明心见性的不可胜数。想搞明白明心见性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以参考《略论明心见性》(弥勒佛化身,当代大德元音老人著作)http:\/\/www.xz...

打坐不能见道。另外说说 元音老人
许多人问我一个差不多的问题:你见的道是什么道? 我统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见道,是一种现象,一种结果。全世界的人,无论你是属于哪个门派的,若是见道,就只是这一种现象。唯一的现象。 我必须强调的是,见道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你见到“道”了。见道是有可见的,并元音老人所写的,没有什么可见。 世...

明心见性得证菩提不增不减寂静无为是什么意思
依文解意,意上加意。奈何能让朋友能懂呢?文字要表达的意思当然要本人去理解,正所谓 “一说即错”。我们还是要踏实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效果会得力一点。

禅宗就是禅定吗?
元音老人是否真悟的问题,末学举证并质疑如下;请有智佛子善思惟!“那么心是什么? 性又是何物呢? 原来所谓心者,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对境生起来的念头和思想,佛经称为六尘缘影,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落谢的影子,简称曰集起为心。意思是说,我们本来没有心--思想和...

禅宗真正的祖师明心见性,力破三关 ,是不是应该见到本来了呢?为什么禅 ...
禅宗成就的佛菩萨是通教层次的佛,他们要证入空性,却不知道空相仍然是一种有相,空相是什么相?空相是空旷通达相。他们是破一切的有相证入空相,经典句是:若人以色见我,怎么样?不能见如来。这就是破相归空!他们不知道空相与有相是一对对待法,空有之间是互相对显的,因为有有相你才能分别...

心中心十大行愿
[玫瑰]3.元音老人关于明心见性的五层含义:(1)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2)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3)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4)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5)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

能否推荐几本元音老人的著作?
能否推荐几本元音老人的著作? 最近看到一段文章大有收获,解决了许多疑惑,得知是大德元音老人的著作,哎,写的真妙。因此就想看看大德的其它著作,了解元音老人的朋友请指点下。网络上元音老人的著作好像没地方购... 最近看到一段文章大有收获,解决了许多疑惑,得知是大德元音老人的著作,哎,写的真妙。因此就想看看...

请教佛学有心得的朋友,什么是能知能见,什么是所知所见
一般人常在生活中自我困扰,也困扰他人,原因就在於区别什么是我、什么是你、什么是他。而事实上,我也好、你也好、他也好,自己所体会到的,所感觉到的,不是那本来的东西,而是从经验、知识所学习而来的一种判断,并不是一出生就拥有和知道的。因此有人说,婴儿所见的世界是真实的,成年人所体会...

元音老人谈“人生”
那么,人“生”从什么地方来?“死”了又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大家都不知道。所以生死是个大事!佛就为这个大事因缘出生于世,指点我们的迷津。让我们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打破这个迷闷的疑团,打破这个哑谜。没有智慧的人,他也不知生从何处来,死到何处去。他既不管,也不会去研究这个问题。他以为生到这个世上...

学佛的师兄来说下
首楞严三昧:即坚固摄持诸法之三昧。为百八三昧之一,乃诸佛及十地之菩萨所得之禅定。所以,普通人是无法证得首楞严三昧的.师兄可以读诵一下<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蓬莱市13057015608: 元音老人:怎么明心见性 -
迟才欧普: 元音老人:什么是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的境界就是佛吗看 明心见性一词简约总括地解释起来,就是:从究明人们的逗心地(本心)的形相与作用,而彻见、领悟、神会生命的根源——逗性地(本性)之妙体与真理,以觉醒迷梦,而了生脱死,证...

蓬莱市13057015608: 明心见性到底是是什么意思?谁能给我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 -
迟才欧普: 呵呵,我建议您去看看《六祖法宝坛经》,那里面最透彻,也是我们最适合中国人根器的了义经典. 明心见性,就是让我们清净的本性现象,我举例子你听. 第一个,一面镜子因为有灰尘遮盖,那么拂去灰尘,这面镜子就已经清净; 第二个,金子在矿中,冶炼出来,金子才会成为了纯金,而不是沙金. 释迦牟尼佛成佛就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那么,我们的妄想执着是什么?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修行下手的地方,解决了这个,自然就明心见性.

蓬莱市13057015608: 什么是明心见性 -
迟才欧普: 推荐看元音老人的《略论明心见性》,把明心见性讲透了,包括禅、密、净的明心见性的证得(可以对这三宗各自的修行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不过要提前打个预防针,请见以下公案: 邓州香严智闲禅师,青州人也.厌俗辞亲,观方慕道....

蓬莱市13057015608: 怎样才能明心见性 -
迟才欧普: 楼你您好!一个人明心见性了,那他就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了.此意义已超越了“意义”两字带给人的感受,非任何语言任何形式所能表达,只有本体开悟才能触及,愚人不才提供一些拙见供您参参考!明心见性实为一体,心为用,性为体,见性...

蓬莱市13057015608: 什么是明心见性?
迟才欧普: “明心见性”,本是佛教禅宗用语,指屏弃一切世俗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陆九渊将禅宗的这一修炼方法移用过来表述自己的心学思想,主张为学应当注重内省的功夫,而不必执意于向外寻求,提倡如禅宗明心见性般直契本心、了然顿悟.明心见性,这个“心”,就是自我的本心,这个本心也就是原初的善心,是没有被后来各种杂念所扰乱和遮盖的纯洁的心地;这个“性”,也就是自我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为善的情性,是一种圣人之性.人要通过明心见性的过程来发扬和恢复原本善良的心性,从而进入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

蓬莱市13057015608: 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
迟才欧普: 明心见性就是明了一切,回归本性,就是成佛了. 阿弥陀佛.

蓬莱市13057015608: 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
迟才欧普:[答案] 明心见性,简单地说就是发现并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你就是佛,如果你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在佛教各宗派中,是一共法.其已构成佛教之重心,正如尽心知性与存心养性之已构成儒家主旨,并无二致.此...

蓬莱市13057015608: “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迟才欧普: 就是说见到了本性,明心见性是指见到本性无污染的智慧,也就是本我智慧,我们通常的见都是妄见,是不实在的,明心见性是指因为你得到了顿悟,所以可以清楚的看见事物的本质. 明心才能见性,心若迷,性难见,所以叫“明心见性”.望采纳,谢谢

蓬莱市13057015608: 何为明心见性?
迟才欧普: 如果能主动地在意元体中进一步解除有生以来建立起的偏执参照系的束缚,建立起完满参照系,即可发挥出意元体的全部性能,对客观世界(包括对自身)的认识也就进入整体化层次.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

蓬莱市13057015608: 什么叫“明心见性”
迟才欧普: 明心见性,简单地说就是发现并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你就是佛,如果你能明心见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