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就是禅定吗?

作者&投稿:大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禅定”与“禅宗”究竟有什么关系~

禅定就是一般说的冥想。是一种具体的修行方式。
禅宗是佛家八大宗派之一,是宗教团体的名称。

佛法中的禅定不同于世间法上的四禅八定,佛法的禅定是属于般若波罗蜜多,因此禅宗就是般若禅定。

禅宗之禅是“开悟明心,发起般若智慧”,是第六波罗蜜;
禅定之禅是“定”“静虑”;是第五波罗蜜。

前五波罗蜜皆是“资粮”,圆满前五,必证“般若波罗蜜”。触证真心之后;再修“六度”则是菩萨“实修”(未证真心之前,六度都是“相似行”)

古来多有“以定为禅”者,静坐至“一念不生”而求“开悟”;乃至以为“住于定中,一念不生”之心即是真心。这些都是“邪见”;不符佛理故。

下以经教证“以定为禅”之邪见:
《楞严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玄,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将此做法定义为“法尘境”上之事,既是“六尘境”,必与意根相触而生“意识”,既是意识心;云何说为“真心”?
《坛经》云:“生前坐不卧,死后卧不坐;原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日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南岳怀让禅师初遇马祖道一时,以“磨砖成镜”之喻开示其“禅不在坐卧”之真理。

如上等等事,不胜枚举;凡对经典及祖师言说有一点了解的人;皆能有基本的知见而具“拣择眼”。
而末法季,常有诸师因无力证得真心,却不愿舍名闻利养;对经典,祖师语视而不见;误会佛法,并以此邪见教导学人,正是违背经教,断人慧命,师徒同坠断常坑也。

南无般若波罗蜜

今天看到这么多师兄进行“法义辨正”,甚感欣慰;只是请不要作“人身攻击”,而应当“就事论事”;以免造成诽谤佛子之罪。

元音老人是否真悟的问题,末学举证并质疑如下;请有智佛子善思惟!

“那么心是什么? 性又是何物呢? 原来所谓心者,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对境生起来的念头和思想,佛经称为六尘缘影,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落谢的影子,简称曰集起为心。意思是说,我们本来没有心--思想和念头,而是由于有色等境在,才从各别的境缘上领受它的形象,产生认识,分别它的同异,安立名字,发生爱嗔,取舍,造作,才生出种种心念。这心是和环境集合起来而生出的,不是片面单独起的,所以称为集起为心,也就是现代学说所谓‘思想是客观环境的反映。”--《略论明心见性》(元音老人著)

末学对于此论,有质疑:真心“不生不灭”。云何而说为:“对境生起来的念头和思想”?这种“心”,是“根尘相触”而生的“六转识”,是生灭法,是“妄心”,明之何益?这种“心”,凡夫每日运用,能感知其存在,运作,能分别,推理,决策等,分分秒秒起住坏灭,与经教所说真心毫无相符之处。云何是“真心”,而文章以“明心见性”为题,故不可辩解为:“我所说者,是妄心而非真心”。否则,题目将改为:《略论意识觉知心》。

“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心的本原。现代学说认为,它是生起心的能量。没有它,对境生不起心来。我们之所以能对境生心,全是它的作用。”--《略论明心见性》(元音老人著)

末学质疑:
作者明言:“性是生起心的根本”,可见上一段所说“心”,是能够生起的,不是远离“能所”的,是生灭法,是无常;
其次,明心见性之“性”,是“佛性”,“佛性”有二义:一者“成佛之可能性”(同于真心,如无此真心,不仅一切众生不能成佛,而且顿成死尸;乃至名为“无情”)。二者:见性者能真实眼见之佛性,此意则与真心“非一非亦”,真心为体,佛性为用;比如灯与光。
以上二义,皆不能证“(佛)性是生起(真)心根本”。何以故?真心本具,非从缘生。乃佛教“第一义谛”,如作者所说:“三藏十二部都是它的注脚”,名为“真常”+实相”,云何说为“生灭义”?

以上关于“真心”“佛性”,已成邪见(宣说佛法时,与佛法义理不相符者名为邪见,非是诽谤之词);则文章诸多论说,即为“似是而非”。大名望者,不见得是“真悟者”。

致于“匿名”师兄所说,末学以为师兄有所误会:
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如师兄所举,这个公案,是《坛经》之中最容易令人误会之处。与此类似者,有“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等公案。
我们知道,禅宗以机锋接引而不可明说;触证真心,须是学人自悟;若悟者直接明说,学人不得开悟之功德受用(实则未悟),乃至不信而诽谤。因此:“向上一路,千圣不传”,非是“不传”,传也无益。因而,六祖亦不可能明说,此一句,虽是在危急关头,为免惠明将军纠缠而直言;其实,为惠明将军所说密义不可能显于《坛经》之中;仅是说了“先决条件”。

虚云老和尚所说:“一念未生之际,即是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就是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如上,这叫“看话头”,并非是“参话头”;参,需要疑情生起(见山不是山境界);更不是“参透”之后的境界。而“看话头”,其实是“动中定力”,成就此定力者,方有开悟指可能。
虚老还说:“参禅的先决条件是一念不生”;请诸位佛子注意,是“先决条件”。

如上等等,皆是指月之指。非是月!若误会“此则是”,不免诽谤古来真悟祖师也!

另:“香光庄严”师兄所责,末学以为是误会“ionic豪”师兄;“ionic豪”师兄所说:是指元音老人将“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之心误会为“真心”(末学不知元音老人是否如是说;但此“率尔初心”,确是意识心)。并未说:“悟者是断意识心之人”。二者完全不是在说一回事。
诚如师兄所说,莫说悟者,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只要在世间“化身”;也需要靠这个五蕴身弘法。而真心本身,永远不会作“我要说法”之想;真心本具“无我性”故;因此,以意识心等妄心来寻找真心才是“正确道路”;因此说:”不离世间觉”,“借假修真”等。

欢迎诸位师兄辩法!
末学合十顿首!

附:末学进入“百度知道”8个月;对法义问题,每有所知,必尽力回复;也会阅读其他师兄的回复;而以末学之浅陋,8个月来所见,很少有人能不坠断常;能以正知见;能以婆心回复。
而“ionic豪”师兄,虽是初来乍到,其回复之精彩,准确,末学未见能出其右者!观其言语,也没有见到对别人作“人身攻击”之言行;私下交流,于法义方面也能让末学获益良多。末学自量,“ionic豪”师兄超越末学不知几许。
诸位佛子,不可当面错过!更莫要随意诽谤!

今日在此未设一分“悬赏”之贴中,竟有人以为“ionic豪”师兄洋洋几千字恳切回复是“骗分”行为!偏狭以致如斯!令人叹息。

末学申明:将来当“高分悬赏”,提出种种问题请教“百度知道”中之同修。若有人能不违佛理作答。末学必当将所得之分,尽数供养于其座下。

末法惭愧佛子:深深海底行
合十顿首!

快乐兄以及青山兄 法安!

悟了需要保任? 这似乎误会了禅宗的开悟,而且纵然没开悟,只要我见一断,从此於诸方大师有无断除我见都不会怀疑了,禅宗的明心开悟也是一样,真的悟了以后,很清楚真心与妄心之间的差异,也知道妄心由真心所出生,因此不会再堕入妄心的总总虚妄想,而心得决定,成就念、定、慧。

而禅定才需要保任,因为如果没有继续天天进修,容易退失现有的禅定证量,如初禅,如果没有每天加强定力的修行,而本身又待在五欲红尘中,那很快就会退失了,除非是明心开悟以上的菩萨,能够於五欲中现观总总虚妄相皆不离真实,因此无防身在五欲而心离欲。

所以禅宗非禅定,乃是开悟明心之法,禅定乃是制心一处,乃意识境界之法,两者非一,然而菩萨进修佛道的过程中,却也需要禅定来帮助提升证量,因此也非异。

以下简单就青山兄的法义作辩正:

青山兄说“保”——时时让这个自性不被遮蔽

原来青山兄开悟后的自性还会被遮蔽喔,我们来看看佛经怎麼说的:

《契经》佛云∶「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於世,同於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盈亏,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著。若有於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
「阿赖耶识恒於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佛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於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经文说的很明白,开悟所悟的心就是阿赖耶识(有时称阿梨耶识)就是如来藏,而这个本心阿赖耶识本来就有了,开悟时只是亲证这个心体真实存在,既然亲证了此心,又何必还保这个心,还担心他被遮蔽?

可知祖师说的日用而不知,正是直指此心,正是说明只有未悟者才会被遮蔽而无法亲见,因此青山兄有没有悟,从这边就很明显知道了,而知见也显然与佛语大违。

接著青山兄又说功夫深了就可“任”——一切行为语言乃至非行为非语言,无非自性所现,所以便随从心所欲不逾矩。

开悟明心时,明白阿赖耶识心的本体,当然可以现观一切法无非本体所现,不然开悟者是悟个什麼阿?永明的不会,赵州的六六三十六,云门的胡饼,都是直指本心的自性,还说要悟后功夫深了,才能照见一切言语与行为无非由自性而显,这只有未悟者的想像才会是这样的,悟的当下如果不是照见阿赖耶识心本体,那一定不是真悟,而是错悟,当下照见阿赖耶识心的本体时,怎麼可能不见一切万法无非由此心出生呢?

《占察善恶业报经》如是说:【「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著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於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

经中不是明说了:六根、六尘、六识等三界万法都是从如来藏心而出生,既然开悟者实证的心就是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前所举的楞伽经已明说了),而此心又是出生一切万法的本源,当然开悟者可以当下现观此心出生十八界万法,云何说功夫深了才能照见一切法从如来藏出生?

由此可见一件事:青山兄误会开悟的内涵,青山兄不懂禅宗祖师所证的心是如来藏阿赖耶识,青山兄对於开悟后所进修的更深的内涵也无实了知,才会有这些与佛语相违背的话语。

何况青山兄所举的元音老人,是个未证言证的大妄语者,元音老人常常说,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之间,短暂之离念灵知心,这还是有生灭的意识心,只是意识心的短暂变相--瑜珈师地论说的率尔初心,因此元音老人连意识我见尚未断除,何况是亲证本心阿赖耶识呢?

今明保任真实义:

所谓保任,必须如克勤大师所说,悟后转依自心如来之真如体性并伏除习气烦恼而保任意识心之清净性与智慧境界,不被假名大师笼罩而退转;乃至最终参透了自心如来之无心涅盘境界,也就是如古德所说:「参透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把断要津,不通凡圣。」

因此保任不是说防止自性被遮蔽,而是指转依本心的体性而不在落入与我见我执相应的境界。

以下再针对香光庄严以及这位可爱的匿名师兄作辩正:

香光如是说:
如您所说,元音老人没有断意识,您认为这是“未证言证的大妄语者”,是吧?我本想笑,但又不得不为您伤心。你的意思是成就的人没有意识心,是吧?呵呵,我请问,释佛出来讲法,没有意识心,他用什么讲法?用真心讲?如果用真心讲,那么有几人听懂?没有意识,何来言语?指月示人,应见月而不是见指啊。

然而由此话语更证明香光兄不仅没读懂末学的陈义,也不懂阿含真实义,"""断除意识我见会等於断除意识心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初果人乃至四果阿罗汉,他们听闻佛语,断除了我见的当下,是不是意识乃至五阴也全数断灭了,请问有这回事吗?俱解脱阿罗汉固然可以当下灭尽五阴,但是他断除我见与我执以后,也是请示 佛是否可以当下取证无余涅盘,而得到 佛的许可后,此阿罗汉才灭尽五阴,因此香光兄与这位匿名兄将断除意识我见认为就是断除意识,可见不懂末学的意思,也不懂 佛於阿含经开示断除意识乃至五阴我见的意涵,而还如此大言不惭的举证慧能大师呵责以定为禅的开示句,而举示能大师的开示正是自打嘴巴,不断百思想正是破斥以意识心入定一念不生而当成开悟境界的邪见,正是破斥将意识认成真心的意识我见,与末学和深深海底行兄所说不谋而合,反而是香光兄与匿名兄不知自己落处何在。

接著匿名兄既然对末学所举示的经文有所怀疑,为何不提出经文举证呢,而只是自己自说自话,请问,是你对还是 佛对?

《契经》佛云∶「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於世,同於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盈亏,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著。若有於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

佛已经很明显开示了,网上一切学人也应该於此注意,众生的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於世,同於涅盘,既然如此,开悟所证的心,如果不是阿赖耶识,那会是哪一个心呢?

佛也说此心本来而有,既然本有,当然是本来就在的心了,何须时时保护而不使自性遮蔽的荒谬说法呢?可见青山兄与此兄根本无视於佛语,末学大胆请问,你学佛所为何事?!

《契经》佛云∶「阿赖耶识恒於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诸位兄既然怀疑阿赖耶识不是真心,那位何 佛说若能了悟即成佛道,既然悟了此心,才能成就佛道,为何匿名兄说:""这还是根本不知道开悟是什么的胡言乱语。见性明心,见的是哪个心?不知道就不要说。""

由此可见匿名兄不信佛语,不信阿赖耶识就是开悟所证的心,明显违背佛语故。

接著匿名兄又言:前头还说“禅定才需要保任、开悟不需要”、这会儿立刻就改口;我要是这位,好歹也把前面的答案改改,省的留下这么大的洞让人笑话。另外这话跟人前面几位的说的保任倒是一样的,跟这位自以为的“禅定才需要保任”、“见性明心不需要保任”完全不同嘛。自己扇自己耳光、好歹也手轻着点!

可见匿名兄与青山兄完全没看懂末学所说的意涵,今举青山兄先前所言:"末学认为,禅宗第一步是“悟”——即,识得自性;之后就是“保”——时时让这个自性不被遮蔽;功夫深了就可“任”——一切行为语言乃至非行为非语言,无非自性所现,所以便随从心所欲不逾矩。"

末学看了此文之后,才接著回复:""悟了需要保任? 这似乎误会了禅宗的开悟,而且纵然没开悟,只要我见一断,从此於诸方大师有无断除我见都不会怀疑了,禅宗的明心开悟也是一样,真的悟了以后,很清楚真心与妄心之间的差异,也知道妄心由真心所出生,因此不会再堕入妄心的总总虚妄想,而心得决定,成就念、定、慧。 ""

末学所回覆的内容,本来就是针对青山兄所说的""时时让这个自性不被遮蔽""而回答,因此才言""这似乎误会了禅宗的开悟""
可见两位兄并没有贯穿前后文而做对照,明显了犯了断章取义。而末学所说的禅定保任,正式指""时时让这个自性不被遮蔽""的情况,因为这有定力或定境才有可能因为烦恼而被遮蔽,而开悟所证的阿赖耶识是本来而有,圆满清净,从来就不被烦恼所染所遮蔽,只是众生无明深重而证不到他。

如今末学将前后文举证出来,也希望诸兄赶紧忏悔谤佛之说,因为佛明说阿赖耶识就是成佛道所要悟的心,而匿名兄反诽谤说末学不知道开悟明心所见的心,那是不是意味著 佛所说的阿赖耶识不是真心呢?

匿名兄还很可爱,又说:虚云说话头就是一念未生之际,即是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就是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众所皆知,看话头是开悟明心前的功夫行门,那请问,看话头等於开悟明心吗?过去南宋大慧宗杲禅师早就提出看话头的工夫了,也就是以此功夫来求取明心见性,而元音老人则是将此一念未生之际的离念灵知当成真心,虚云禅师所说当然正确,一切求开悟明心的学人皆应该认真行此功夫,来求取开悟,然而如果元音老人与匿名兄将一念未生之际的短暂离念心当成真心,就是误会佛法的愚人了,正式慧能大师所说的不断百思想所要喝斥的意识心变相境界--一念不生的定境或是一念未生之际的短暂离念-率尔初心。因此可见匿名兄前后所举矛盾之处连自己也不知,应该好好检讨一下了。

最后匿名兄更言:引克勤禅师语,为何不用原句而偏偏自生枝节?——只知道阿赖耶识在、却不曾觑得真面目。

末学在此公开请问匿名兄:你说只知阿赖耶识在,而不曾觑得真面目,是不是说阿赖耶识不是真心,是不是否定佛所说的阿赖耶识心就是开悟所要了悟的真心?

还请匿名兄公开网名,让大众明白,汝是不是违背佛语,不信受阿赖耶识就是开悟明心所明的真心?

《契经》佛云∶「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於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

经文明说菩萨亲证此心的心就是阿赖耶识,又是如来清静种性,末学二问匿名兄:你是不是否定阿赖耶识不是真心?

再举经文为证:《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佛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於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这就是明说了,说阿赖耶识者叫作如来藏,接著经文又说: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佛言:)「是故大慧!诸菩萨摩诃萨欲证胜法如来藏阿梨耶识者,应当修行令清净故。大慧!若如来藏阿梨耶识名为无者,离阿梨耶识无生无灭;一切凡夫及诸圣人,依彼阿梨耶识无生无灭。一切凡夫及诸圣人,依彼阿梨耶识,故有生有灭;以依阿梨耶识故,诸修行者入自内身圣行所证,现法乐行而不休息。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何以故?以如来藏是清净相,客尘烦恼垢染不净。」】这一段经文里面很清楚的说:这个阿赖耶识不但叫作如来藏,而且也是未来佛地的如来心;所以佛说「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将这三个名称合在一句中同时宣说,这意思就已经表明了:如来心也就是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心体。那末学三问匿名兄:你是不是反对佛所说的真心就是阿赖耶识?!

不过匿名兄既然说末学没举出克勤圆悟大师的原文,那末学也藉这个机会,利益网上一切学人,知晓保任之真实义:

「从上古德,动尽平生,或三十、二十年,靠个入处期彻头彻尾去;志既有力,用心坚确,是以成就得来掷地金声。大丈夫儿,攀上景仰,不得不然:彼既能尔,我岂不能耶?况透脱死生,穷未来际,一得永得,当深固根本;根本既固,枝叶不得不郁茂,但於一切时令长在,勿使走作;湛湛澄澄吞烁群象,四大六根皆家具尔,况知见语言解会耶?一时到底放下,到至实平常大安稳处,了无纤芥可得,只恁随处轻安,真无心道人也。保任此无心,究竟佛亦不存,唤甚作众生?菩提亦不立,唤甚作烦恼?翛然永脱。应时纳佑,遇茶吃茶,遇饭吃饭,纵处闤闠如山林,初无二种见。假使致之莲华座上,亦不生忻;抑之九泉之下,亦不起厌。随处建立,又是赢得边事,何有於我哉!」(《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五)

圆悟大师所说理事圆融,唯恐诸兄不明白圆悟大师的意旨,今将圆悟大师的本怀展示於大众:

克勤大师说:「从古以来已开悟之大德们,以二十年或三十年的时间,以其悟入自心如来所在之见地,让自己能够转依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以期待能够彻头彻尾的死却阴界入我之虚妄见解与执著,并且彻头彻尾的领受自心如来之大机与大用;由於这种志愿的力量,能够以坚固确切之见地用心如实修行,因此而成就其志愿,其开示学人或者与真善知识之互动言语与行举,能一一运出家财而为众生说法,所说之法普能警觉宗门中人,就如金属之物掷地有声一般的响亮。参禅人都是有志气之大丈夫,既然攀缘景仰於证量在上的古德,不可以不这样子想:他们既然能够做到,我哪有做不到的道理?何况透彻的脱离五阴生死的事,一定是穷尽未来际都永远一直存在的法,不可能有暂时断灭而不现前的事,所以一定是一旦证得了就永远都在而不会有失去的情况了;悟后应当深入的巩固根本智,对所悟的真心第八识的正见,不该让恶知识恐吓笼罩之下就退失信心;这样子巩固了根本以后,深细智慧等枝叶当然不可能不丰足茂盛起来了;只需在一切时中让根本无分别智长时间的一直都存在,就能发起更胜妙的智慧,不要再於世间法中到处走作;渐渐的就使烦恼妄想都消失了,这时心中清明而无妄想扰人,澄澄湛湛、离念无念的含摄万法而不动其心,这时再来看自己所运用的六根四大,无非都是真实心所使用的家具罢了,何况还会落在觉知心上面而误以为言语思惟所知的离念灵知心中来理解体会吗?这时就能一心放下所有的执著,到达绝对真实平常的大安稳处,一点点纤细如芥子般的烦恼都没有了,只需随处轻安的过日子就好了,这可真的是无心道人了。只要保任这个无众生心、无离念灵知心、无有念灵知心的智慧境界,从第八识自心所住的境界来看,连佛也都不可得,还要唤什麼是众生呢?这时连菩提也不立,还要唤什麼作烦恼呢?一时之间永脱见惑等烦恼,应时即可纳受众人供养,遇茶吃茶、遇饭吃饭,纵使是住在都市吵闹的房子里,也如住在闲静的山林之中一般,绝对不会生起山林或是都市的两种对立见解。这时纵然把他请到大宝莲花的法座上面来坐,心中也不会生起欢欣的心情来;把他压抑在九泉境界之下去,心中也不会生起厌恶之心情来。但是他却又可以随处建立法幢而为人说法,可是所说的妙法其实也只是赢得世间一边之事,对於自己的如来藏真心而言,又有什麼所得呢!」

包括匿名兄与青山兄在内,有许多认取意识觉知心之差别境界法为本来面目者,往往将祖师悟后修道保任之开示,解读为悟前之参禅息妄法门,古往今来莫非如此,所以无门慧开禅师在《无门关》中说:「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参禅初悟入自心如来心体之所在者称为破初参,再一次参究自心如来之性用而眼见佛性者,称为破重关;此时尚未参透祖师关,得要如克勤大师所说,悟后於一生中二、三十年,转依自心如来之真如体性并伏除习气烦恼而保任意识心之清净性与智慧境界,不被假名大师笼罩而退转;最终参透了自心如来之无心涅盘境界,也就是如古德所说:「参透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把断要津,不通凡圣。」於破初参以后继续参究直到过牢关(透祖师关)者,到此地步时,才能说是参禅息妄;倘若将此悟后起修之开示语录,用於未破初参之时,百分之百都是落於如同匿名兄以及青山兄等一般的制心一处而让意识觉知心不攀缘於语言之境界中,就认为已经断尽烦恼、了脱生死、得大自在了,大妄语之无间地狱业就随之成就。

然而在此也要感谢匿名兄等的因缘,让真实了义佛法有机缘让广大学人得以明白,得以清楚悟前与悟后所要进修的内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愿地藏菩萨摩诃萨

圣严法师著述 不。禅宗和禅定是有分别的,因为,禅宗固然主张参禅习定,凡是禅定,却未必就是佛教的禅宗。 禅宗一名,是在中国创立的,当佛陀的时代,并没有禅宗一名,而只有禅的工夫和禅的内容。佛教的解脱道的修持法,是以戒为起步,以定为重心,以慧为目的,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相互关连,相互助长,成一螺旋形的状态──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起修──直向解脱之道上升。其中的定,就是禅定。 事实上,中国的禅宗,乃是重于悟而不重于定的。 同时,定的种类也有很多,有佛教的出世定,称为‘灭尽(了烦恼的)定’, 有外道凡夫乃至畜类的世间定,那就是通常所称的四禅八定。四禅八定,也是佛教出世定的过程,唯因外道修世间定是以生天为目的,佛教修世间定,是以进入出世间定为目的,所以外道称为世间禅,佛教则为根本净禅。 在佛教的禅定中,也分有小乘禅与大乘禅,小乘禅是以解脱生死为目的,大乘禅是以艺术化的生活为目的,比如中国的禅宗,以为担柴挑水都是禅,契饭睡觉也是定,是重于精神的宁静不动,而不执著肉体的枯坐守寂。 再说,禅与定,乃是梵语禅那(Dhyana)的音义合璧,是静虑的意思,故也可以翻译为定。不过,禅定两字,尚有区别,禅是色界的心境,所以色界称为四禅天,定是心统一境,在欲界也可有之,到了无色界的四无色定有之,出了三界的出世间定,仍然有之。所以,禅的范围小,定的范围大,禅也是定的一种。但是,也有将出世间定称为出世间上上禅,把低级的外道定称为野狐禅。(注十二) 定的名称,在梵语中,除了三昧,尚有七名:三摩地、三摩钵底、三摩呬多、驮那演那、奢摩他、现法安乐、质多医迦阿羯罗多等等,正因为定境通于凡圣,致有印度人,认为男女性交,也叫三摩钵底──雌雄等至,因那时也有心意集中,淫乐遍身,类似定心的现象。至于那些说什么性命双修啦,身心双修啦,就是想从男女的淫乐中修定(见印顺法师成佛之道一四四页)。修定的意义,被附会混杂到如此的猥亵下流,也真可悲可怜!但是,这也告诉了我们,印度对于定的意义是看得非常广泛的,这与中国禅宗的本旨,何止相去天渊! 因禅定未必就是禅宗,所以世界各宗教,凡是有神秘效验的,无非是从禅定的工夫而来,不论他们是用持咒也好、祈祷也好、礼拜也好、诵经也好,所得的结果,多是禅定的作用。 所以,凡夫乃至畜类如狐,只要用著了心止一境的定功,便会产生或大或小的神秘效验──神通,但那并非是佛教的禅宗;佛教的禅宗,倒是反而不主张神通的。 注十二:宗密禅师,禅源诸诠集都序曰:‘故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至于念佛求生净土,亦需修十六禅观,及念佛三昧,般舟三昧。’‘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 有关其他文章

不是的。
禅宗可以以禅定修行为主,但是佛教并不主张为了修禅定而修禅定——最重要的是观照、时时不离自性;禅宗也是一样,直指、照顾话头、棒喝、“呸”字断想乃至呵佛骂祖等等,无不是悟保任功夫。

末学认为,禅宗第一步是“悟”——即,识得自性;之后就是“保”——时时让这个自性不被遮蔽;功夫深了就可“任”——一切行为语言乃至非行为非语言,无非自性所现,所以便随从心所欲不逾矩。

个人看法,求同存异。

有位说悟后不需要保任,请找出相应的佛法;这种说法,就个人所知,与虚云和尚元音老人六祖等皆大相径庭;悟后迷是何因?保任不得力也。以为一悟即“立地成佛三身四智五眼六通”——这正是许多人对开悟的错误认识。开悟为何?见性明心,识得即可;要它发扬光大成佛,依然需要修行。

看过这位回答的话头,水准如何大家不妨自去判断;这位更以为“保任”乃是“天天修禅定”才需要、这个理解也只能说实在莫名其妙——不能明心见性时,保什么、任什么?于未开悟时谈保任,虽然也有效用、但是与开悟后的保任概念完全不同。

何谓公认的保任,可以百度“禅宗 保任”,一看便知。有人希望自创一个保任涵义出来、那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应该用大多数人都认同的定义。

楞严经说的明白,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个人因缘个人造。以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有个匿名朋友说的痛快。

不过说实话,跟这种人私心觉得不必多争执,个人因缘嘛,你修你的就好了,管他那么多呢。人家非要自己以为自己是XXX、随它去;六祖虚云和李钟鼎看它、大抵也就笑笑而过,你也没见本师还有哪位大德跟人分证一定是哪种对一定是哪种错吧?你话都说清楚了,也就行了。其实就是别人都不说话,这位自己的话前前后后清楚放在那儿,大家都看见了、自然也有判断。当然了,别人未必有兴致扒它是不是马甲骗分倒是真的:p

要说为禅宗或者哪位大师出头,倒也不必;古来谤佛的就不少、何况宗门和大师。前几天还看到有人说禅宗不是正宗佛教、是中国佛教呢。你跟它争执,虽然是为说明问题、但是不免引它再生怨谤,终究不是好事。

有空欢迎私下联系。

随喜青山碧水间,我也说两句。
所谓禅宗是以禅为体而修行,那么,如何是禅呢?
六祖大师说,外不着相谓之禅;内不动心谓之定。祖师的禅修通常是从很高的基础开始的,如青山碧水间所说,是从悟后起修的,这个修法要求行人有相当的根基。当然,要想开悟也要一步一步来,这一法门要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自己有相当的根性,适合这个法门,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明师一旁指导,这样才有成就的机会。
好了,不多说了,祝师兄吉祥。

不想多说,只对 ionic豪 - 经理 四级的回答说下个人看法。
只谈有关意识的事。
如您所说,元音老人没有断意识,您认为这是“未证言证的大妄语者”,是吧?我本想笑,但又不得不为您伤心。你的意思是成就的人没有意识心,是吧?呵呵,我请问,释佛出来讲法,没有意识心,他用什么讲法?用真心讲?如果用真心讲,那么有几人听懂?没有意识,何来言语?指月示人,应见月而不是见指啊。话再说回来,用意识心讲法,又何尝不是真心的妙用?再者,慧能法师说过,慧能无技俩,不断百思想,如您所说,慧能也是“未证言证的大妄语者“?既是生而为人,何妨谈笑风生,您如何看呢?

对于“ionic豪”再说两句,如师兄所说“因此元音老人连意识我见尚未断除,何况是亲证本心阿赖耶识呢? ”,请问,意识我见是否是一种意识心呢?如果是,那么师兄这句话相当于“因此元音老人连一种意识心尚未断除,何况是亲证本心阿赖耶识呢?”,言外之意,师兄不是在说,亲证佛性的要断除意识心吗?

而后师兄双说,"""断除意识我见会等於断除意识心吗?"""
我也没有说断除意识我见就等于断除意识心啊!这不是无事生非吗?我在强调的是师兄的意思“亲证佛性的要断除意识心”,这话怎么来的,上面说过了。

而断除意识心就等于开悟吗?请见我的第二段。断除意识心,不等于开悟。

---------------------------------
《契经》佛云∶「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於世,同於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盈亏,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著。若有於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

佛已经很明显开示了,网上一切学人也应该於此注意,众生的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於世,同於涅盘,既然如此,开悟所证的心,如果不是阿赖耶识,那会是哪一个心呢?

佛也说此心本来而有,既然本有,当然是本来就在的心了,何须时时保护而不使自性遮蔽的荒谬说法呢?可见青山兄与此兄根本无视於佛语,末学大胆请问,你学佛所为何事?!
------------------------------

如师兄所说,自性本来自有,圆满清净,那你为什么不是生下来就开悟的呢?如果你不是生下来就开悟的人,那么就说明这个自性能被遮蔽!既然这个自性能被遮蔽,那么,你保护他不被遮蔽又有何错?再有,众生本来是佛,你的本来就是佛,既然你本来是佛,那么你怎么会成为众生的呢?还是被遮蔽的呀!

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佛所说过的四依法之一“依义不依语”,师兄还未遵守啊。可见,读再多的经论不了义也是无用,正如坛经上的法达法师,虽多年苦读法华大经,终需六祖大师提点指示,请师兄引以为戒吧。

对“ T深深海底行T”师兄也说两句,你赞美“ ionic豪”本与我无关,但您的赞美“而“ionic豪”师兄,虽是初来乍到,其回复之精彩,准确”,这里的“精彩、准确”之词未免有些过大了吧,除了佛的回答能用准确一词,古大德也的回答也从没有人说过是准确的。可见“ T深深海底行T”对“ ionic豪”确实过于“偏爱”,难免让人误会啊!


禅、密、净三宗有什么区别?修什么宗、如何修才能得“戒、定、慧”的...
禅定,六祖在《坛经》里面说,禅 - 外不着相(不取于相) 定 - 内不动心(如如不动),如果禅定只能盘腿面壁,那我们就太小看禅定的境界了。真正的禅定,是可以运用在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禅定之中。至于怎么得定?佛的无量法门,都是教我们修定的。不单是禅宗一门才修定。《金刚经》云...

禅属于哪个教
禅全称禅定,令心专注于一境。很多人看到禅就联想到禅宗,好像禅就是禅宗,就是佛教,这样的看法不对。禅定在古代印度早就有了,在佛教诞生之前就有了禅定,所以禅定不是佛教所独有,外道也修禅定。比如佛祖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修的就是无所有处定与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就是外道的禅定,只是佛祖...

佛教分几大宗派,我国佛教又分几宗?
禅宗的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习的...

禅教的鼻祖是哪位?日本的最高禅师是哪位?
回答: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禅是禅那(巴利文Jhāna,梵文dhyā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

禅属于哪个教
禅全称禅定,令心专注于一境。很多人看到禅就联想到禅宗,好像禅就是禅宗,就是佛教,这样的看法不对。禅定在古代印度早就有了,在佛教诞生之前就有了禅定,所以禅定不是佛教所独有,外道也修禅定。比如佛祖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修的就是无所有处定与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就是外道的禅定,只是佛祖...

佛教八宗是哪八宗?他们观点有何不同?
1.禅宗、密宗、唯识(法相)、天台、华严、三论、成实、净土 2.有什么不同,众生心量不同,故佛说法不同,为接引不同根器机缘的众生\/ 3.不得已而说之 (仅供参考,莫执著为实)禅宗直指人心,即生见性成佛,不执著禅定而不离禅定 密宗:以心物一元之原理,大开方便,提倡肉身成佛 唯识建立一切...

禅宗的禅定、天台宗的止观一样吗?
2. 四禅八定,是佛教禅定修行中的一个阶段,指的是通过禅定修行可以达到的四个高级阶段和八个中间阶段。这四个高级阶段被称为“四禅”,分别是“初禅”、“第二禅”、“第三禅”和“第四禅”;而八个中间阶段被称为“八定”,包括了“四无量心”、“四无色定”等。3. 天台宗的止观,是指...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
华严寺在陕西长安县少陵原半坡上,其寺南辞为华严宗三祖,实际创始人法藏的埋骨之所。草堂寺在陕西户县域东南二十公里圭峰山下,华严宗五祖宗密曾在这里起草《圆觉经疏》。5、禅宗 这一宗以把心专注在一法境上努力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的禅定概括佛教所有修习,所以各为禅宗。禅是梵文“禅那”的...

佛心宗就是禅宗吗 有什么说法吗
佛心宗是禅宗之别名。以觉悟佛心为禅之体。主张修习禅定,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称佛心宗。

禅宗的禅定、天台宗的止观一样吗?
禅定所指的是(四禅八定)智者大师的天台宗止观是一个训练(定心)的方法但禅宗早已不注重在(四禅八定)上而是活泼泼的观心

勉县19150937834: 禅宗就是禅定吗? -
弋振百癣: 不.禅宗和禅定是有分别的,因为,禅宗固然主张参禅习定,凡是禅定,却未必就是佛教的禅宗. 禅宗一名,是在中国创立的,当佛陀的时代,并没有禅宗一名,而只有禅的工夫和禅的内容.佛教的解脱道的修持法,是以戒为起步,以定为重心...

勉县19150937834: 佛教禅宗与密宗区别 -
弋振百癣: 禅宗本身就是密宗,禅的思想跟密的思想本身没有差别.但是,禅宗在思想里面有一个秘密的称号就叫「无相密宗」.禅宗本身不要灌顶,也不要有这些相,随时随地都可以修.但是,只有大根器的人才能够证悟,一般中根器跟小根器的人没有...

勉县19150937834: 禅定、禅宗是什么意思?指修行的方式?还有那些修行的种类?
弋振百癣: 佛法教人修行,不外乎两大类:修心和修身.修身依靠的是严持戒律.而修心的方法就是禅定.禅定是就心境而言,不执着于六尘.而不仅仅是凡夫眼中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佛教认为,心不为境所转,境来则显,境去莫追,能有这样的功夫,不...

勉县19150937834: 佛教禅宗的宗旨是什么? -
弋振百癣: 佛教禅宗以“无念”为宗旨.就是不起一个妄想杂念,不被一切外部境界所动而起心动念,以达到彻见“真如自性”的目的. 一、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对禅宗宗旨的开示: 1、“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勉县19150937834: 请问,佛教禅宗心法的要旨是什么 -
弋振百癣: 佛教禅宗心法的要旨是:明心见性. 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本宗与其他诸宗之相异处,在于不立正依之经典,即使引用经典亦为一时之方便施设,最主要者莫过于依佛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为在不涉思惟计度之情形下,外加学问修证之功,以明取本心之故,乃有清规之创设.尊宿、大众于一定之规矩下,定时起卧、打坐;尊宿为大众开示诸佛列祖之机缘以提撕之.又阅读经典虽非要务,然仍以楞伽、维摩、金刚般若、首楞严等诸经为众经之核心.古来尊宿亦遗有语录,成为后世禅徒习禅悟道之重要参考资料

勉县19150937834: 什么是禅? 禅宗是什么? 有什么教义? 宗旨?
弋振百癣: 你说的禅我理解为禅定.禅定是指修行人的境界,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况都能心境依然平静,不起伏.无论哪个法门对禅定的要求都很高.而禅宗主要以通过经常打坐入定达到禅定,而后成就的方法.(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不代表佛教理论)

勉县19150937834: "禅宗"是追求什么为目的? -
弋振百癣: 禅宗当然是以成佛为目的了.要明心见性.净土原本也是以成佛为目的,悟到无生,直了成佛.往生,是去世的意思.净宗人对念佛有成的人离世时的称呼.不过,由阿弥陀佛的大愿:临终清醒十念佛号,必来接引.哦哦,很多人临终不能...

勉县19150937834: 什么是禅宗修持的最终目标呢? -
弋振百癣: 禅宗强调心性的运用,以明心见性为宗旨.所以禅宗修持以定慧一体为特色. 现在的中国佛学首推禅宗,而禅宗的修持方法就是禅定.禅定是佛教修持的最高法门和最高境界,是神识进入虚极静笃的境界.般若经上说一念不生般若生,心清净到...

勉县19150937834: 请问禅宗的“禅”字怎么解? -
弋振百癣: 禅宗的禅,与禅定的禅,字义上是没有区别的,只能从一派宗旨上去有所区别. 佛教自释迦牟尼佛创立之后,归纳他所有的内容,为戒定慧三学. 这就是教法,依教奉行,达到实践的目的,就是证法,所以说,佛法教证为体.然后后世流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