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禅理的诗?

作者&投稿:员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一些关于禅理的诗、词~

佛教的禅定思想,孕育了“虚静生思”的审美论,溶入中国美学的创作中,形成了“有中蕴空”“动中藏静”,以“寂静”为特点的禅意诗。吾之最爱独品佳句,与朋友们一同鉴赏。“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一、王维《辋川集》中的几首经典代表绝句: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晨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三、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四、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五、刘长卿《寻南溪常山人山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诸,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六、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袤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代以后,禅宗一直流行,且是流传佛教宗派中势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宗,故这类禅理诗也不绝如缕

晨诸超师禅院读禅经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憔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题农舍 邱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游支硎寺 刘长乡

支公去已久,寂寞龙华会。古木闭空山,苍然暮向对。林峦非一状,水石有余态。密竹藏晦暝,群峰争向背,峰峰带落日,步步入青霭。香气空翠中。猿声暮云外。留恋南台客,想像西方内。因逐溪水还,观心两无碍。

山诗 寒山子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郸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术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行香子 释明本

短短横墙,矮矮疏窗,一方儿小小池塘。高低叠嶂,曲水边旁。也有些风,有些月,有些香。日用家常。竹几藤床,尽眼前水色山光。客来无酒,清点何妨。但细烘茶,净洗盏,滚烧汤。

忆佛轩诗 释雪溪

多年逃逝鬓如丝,忆佛难忘十二时,咄咄自嗟为荡子,几番花落路傍枝。

拟寒山诗 张梅村

访隐暮归迟,柴门半开闭。踏叶微有声,黄犬隔篱吠。屋角梅花横,寒光月在地。仰止渴心生,瓦炉汤正沸。

杂诗 释愍山

松下数橼茅屋,眼前四面青山。日月升沉不住,白云来去常闲。

一片寒心雪夜,数声破梦霜钟。炉内香消宿火,窗前月上孤峰。

平湖秋水浸寒空,古木霜飞落叶红。石径小桥人迹断,一庵深锁白云中。

侵晓见闺人礼忏 袁中郎

残月微微散晓星,窗风吹动画旛铃。衣中珠珞千条重,定后炉香一缕青。鹦鹉教来持口戒,莲华绣出裹心经。梵音唱彻声清远,卧阁何人梦不醒。

拟作内词 袁中郎

百子池头九子萍,美人双照月棱宵。宫槐叶绿春如水,诵得莲华两卷经。

杂诗 释履中

月明村店草萧萧,红雨三春夜寂寥。石壁残灯花影国,虎溪一笑过山桥。

苔痕踏破小桥西,芳径无人过碧溪。一树松风花自落,夕阳影里鸟空啼。

眺望峰头意若何,野田耕破白云多。牧童归去斜阳里,绿树阴中未脱蓑。

野花舂暖满山开,芳草无边长绿苔。流水声中花自落。片云影里鸟飞来。

白云飞去一空青,手折蔷薇插小瓶。携向佛前聊作供,香风吹散动旛铃。

淡云疏雨过江城,忽听松头落子声。添得竹炉茶自沸,闲消月白与风清。

过扬州 龚定庵

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过扬州。

送庄子涵 李思曾

疏林红叶响萧萧,孤艇冲寒趁晚潮,半夜鸟啼霜正满,一帆斜月过枫桥。

夕阳 释呆翁

夕阳下寒山,刀锄始安息。屈指自思量,常恐亏此日。

晓起作 张萧亭

林光犹未曙,山鸟百种鸣。遥闻西陇土,已有叱牛声。呼儿负耒出,南畴纵横耕。蔼蔼朝气佳,万物皆有情。芳草含露润,娇花映旭明。村居宜早起,领兹山水清。

夏日田家 愈鸿渐

荒村静无人,炊烟透林杪。农夫终日劳,归休不嫌早。较步乘夕凉,月色一何皎。微风凉隙至,炎蒸忽如扫。漠漠枣花香,离离瓜忧绕。一枕傍南窗,高眠直到晓。

昨夜微雨过,田中新水足,老农不爱闲,荷锄出茅屋。路逢邻舍儿,柳下牵黄犊。相共到东灾,踏破一畦绿。今年恶草繁,粉粉占饶沃。我锄子且犁,努力除非族。

礼佛词 陈长生女士

刀尺虀盐现在身,怕教罗绮昧前因。偷闲得傍慈云座,愿作西泠善女人。

偶步 凌玉垣

落日向空山,萧岑惬幽步。深林黄叶多,秋风日在树。松云隐危径,萝月照寒渡。一犬吠隔溪,茅茨容小住。

拟陶诗 张泉

结庐南山下,邻曲人烟稀。荷锄月随行,送我缓缓归。稚子候衡宇,一见争牵衣。力作虽云苦,此愿莫相违。

秋闺 骆绮兰女士

蕉叶梧叶响萧萧,一卷金经伴寂寥。何必窗前有明月,秋灯自爱深宵。

夜课 汪绮铃女士

灯法寒威焰不青,忽闻急雪打窗棂。宵深未敢抛刀尺,为伴孤儿课一经。

题雪景 张锡爵

积云埋孤村,空山静寒夜。幽人应未眠,疏帘竹间下。隐隐壁留灯,经声出茅舍。

即事 徐朗参

把卷卧疏雨,雨断梦亦断。不知帘外风,吹我卷帙乱。湿云互明灭,庭柯夕阳半。屋角一带山,晴翠落几案。忽听幽鸟啼,余花卷书幔。

晚晴 余江

积云散江皋,远近转明静。虚窗凝寒翠,墙角淡霞影。窗林鸟声绝,落日孤村冷。

住西湖白云禅院 苏曼殊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题画 苏曼殊

海天空阔九皋深,飞下松阴听鼓琴。朋日飘然又何处,白云与尔共无心。

礼佛 胡朴安

微阳淡窗户,寒风振我衣。冻鸟宿枯木,敛翼不能飞。可怜空仓雀,终朝常苦饥。猛虎夜啸月。搏人任尔肥。秽土不可住,彷徨无所依,尘海多风浪,微佛谁与归。心香爇一瓣,顶礼仗神威。万物皆平等,泯然忘是非。

禅绝 释芝峰

春风漫烂雨初晴,最爱溪流蹙石声。抚扣无弦琴一曲,遥看天际白云生。

浪花杂诗 释蕴光

春至百花开,园中红一簇。野花得春风,也向阶前绿。花香堪薰衣,草短不础足。欣欣生意满,园小不嫌促。

我爱寒石园,虽然小而促。园里有杏梅,园外多松竹。鹊来叫几声,莺来歌一曲。坐卧于其间,春意亦云足。

明月生东山,长啸幽篁里。昏鸦初栖定。忽被我惊起。明月渐以高,碧天净如洗。促织何处鸣,声在瓜棚底。

山中九十月,野菊有繁英。遍地颜色好,胜似布黄金。借问何因缘,此花香气清。因耐霜风冷,不逐春风荣。

溪上梅花开,雪月常相拥。拟折一枝来,伴我幽窗梦。折来损天真,我心良不安。何如横斜影,留在水边看。

前门种绿竹,宜疏不宜密。密则月不来,谁伴我吹笛。后门种绿竹,宜密不宜疏。疏则夏日至,何处结跏趺。

书寄家兄海量居士 陈立超

孤舟泊处本无常,夜渡清秋荻叶荒。为看一天好明月,振衣枯坐耐寒霜。

温陵别慧田 陈海量

秋风吹我作蓬飘,潮去潮来自长消。珍重一声归去也,张帆已过洛阳桥。

赠月圆上人 陈海量

巉岩翠竹汤公洞,一坐蒲团岁月深。记取霜天从定起,盂溪浩月印禅心。

语屑

澹远的境界足以陶冶性情,挺拔气魄。兹参酌先哲的话如左:

月影穿阶,云片飞帘,此光景不可不赏。

瓶花窈窕,盆石精莹,此品物不可不畜。

清晨诵经,昏夜念佛,此功夫不可不做。

居士说法,高僧谈禅,此侪侣不可不接。

松径巉岩,竹坞幽爽,此境界不可不游。

圆觉简要,楞严精详,此法味不可不尝。

恬适的领取,如焚香,试茶,鼓琴,校书,候月,听雨,浇花,赏雪,高卧,静坐,缓行,负暄,对画,漱泉,礼佛,翻经,看山,临帖,支杖,倚竹,这些都是一人独享的乐趣。

宋虎居士说:“长松怪石,去墟落不下一二十里,绿崖淡水于草树间,左右两三家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竹篱茅舍,燕处其中,兰菊艺之,临水多种梅花。霜月春风,日有余思。儿童婢仆,皆布衣草履以给薪水。案无杂书,楞严圆觉数部而已。杖藜蹑履,往来川谷。听流水,看激湍,鉴澄潭,临危峤,探幽壑,升高峰,可谓乐矣”。

程羽文居士说:“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平。桥边有树,树欲高。树阴有草,草欲青。草间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屋角有圃,圃欲宽”。

林洪居士说:“半间屋,六尺地,虽不庄严,却也精致。蒲作团,布作被,日间可坐,夜间可睡。灯一盏,香一炷,石磬数声,木鱼几击,不贪荣,不贪利,闲便来,忙便去,在家出家,在世出世”。

陈眉公居士说:“香令人幽,石令人隽,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清,棋令人闲,杖令人轻,水令人澹,雪令人旷,剑令人壮,蒲团令人静,花令人韵,金石鼎彝令人古”。

郑瑄居士说:“湖山之佳无如清晓。常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楼。而翠黛临阶,吹流衣袂。莺声鸟韵,催起哄然。披衣步林中,则曙光薄户,明霞射几,轻风微散,海旭乍来。见沿堤春草霏霏,明媚如织,远岫朗润如沐,岚光晴气,舒卷不一,大是奇观”。

莲池大师说:“读作之暇,或心烦时,静坐念佛,甚有利益。一念在佛,杂念退休,心境空寂,妙当如何”。

散步郊外,或游览公园。纵观树木葱翠,静听流水潺湲。信步其中,默念佛号,心旷神怡,胸次豁然,人境两忘,其乐无央。

最高尚之娱乐,其惟修习佛法?华严经云:“以法自娱,欢爱不舍”。良以寻常娱乐,若琴棋,若书画,玩久厌生。惟有佛法,愈能以此自娱,就愈觉其有味。所谓世味何如道味深。

要获得佛法之真快乐,须念佛,或坐禅,或持咒。此皆佛教乐园之门。舍此而不进入游玩,其担麻弃金之谓乎?堪为太息!

夏日垂帘,坐对炉香,闲翻楞严,心身清凉。既而掩卷念佛,徐步檐下,偶翘首空际,看白云聚散,悟此身无常,荣辱悲欢,过眼云烟。一念回光,得大自在。

  佛教的禅定思想,孕育了“虚静生思”的审美论,溶入中国美学的创作中,形成了“有中蕴空”“动中藏静”,以“寂静”为特点的禅意诗。吾之最爱独品佳句,与朋友们一同鉴赏。“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一、王维《辋川集》中的几首经典代表绝句: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晨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三、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四、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五、刘长卿《寻南溪常山人山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诸,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六、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袤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代以后,禅宗一直流行,且是流传佛教宗派中势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宗,故这类禅理诗也不绝如缕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禅 诗 精 选
  宿清远峡山寺
  (唐)宋之问

  香岫悬金刹 飞泉界石门
  空山唯习静 中夜寂无喧
  说法初闻鸟 看心欲定猿
  寥寥隔尘市 何疑无陵源

  [注释]
  (1)清远峡山寺:在湖南武陵山区的石门
  (2)岫(xiu):山洞
  (3)武陵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之地
  [赏析]
  首联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古刹屹然与巅峰峭壁的雄姿,和飞泉划破石门的壮景。颔联极力渲染了禅师与空山深夜修习静虑,心住正定的静寂场景。而“说法初闻鸟”又说明了静寂不是一潭死水,习静不是进入死寂,而是有着活泼的妙用。同时该句也以鸟鸣不外说法来告诉我们禅师已悟达佛性。只有悟达了佛性,了知佛性遍一切处,才能于鸟鸣花开处皆闻到佛法。“看心欲定猿”,进一步说明了禅师习静的方法。这是典型的北宗禅师参禅法。他们用猿来比喻散动不定的心。习静就是要将这个心猿看好,叫它不乱动,进入禅定;有定生静,了知佛性。尾联的文意是讲古刹高远偏僻,远离尘世,如同桃花源一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心寂才是隔于尘世的真正原因,才是入住桃花源的惟一途径。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酬晖上人秋夜独坐山亭有赠
  (唐)陈子昂

  钟梵经行罢 香床坐入禅
  岩庭交杂树 石濑泻鸣泉
  水月心方寂 云霞思独玄
  宁知人世里 疲病苦攀缘

  [注释]
  (1)晖上人:大云寺僧圆晖。赞宁《高僧传》称他“精研性相,善达诸宗”。
  (2)经行:往复回旋行走,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
  (3)入禅:此处为入定,使心定于一处,止息身口意之三业。
  (4)水月:水中之月,大乘十喻之一,以譬诸法之无实体。
  (5)攀缘:攀取缘虑之意,心随外境而转的意思。

  [赏析]
  首联叙述了晖上人午后诵经,黄昏行经,晚上禅定的日常佛事。巧妙地安排了时间的过渡。秋夜会上人禅坐之际,“岩庭交杂树
  石濑泻鸣泉”的禅院也随着充满了幽寂的禅意。颈联有景到人,讲述了晖上人禅悟境界。禅定使心波平静从而智慧现前,如同水面清静时,能显出月影。依靠智慧,观察到诸法本无实义,如同水月虚幻,则能远离而不生染着,成为觉者。如《圆觉经》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云霞”聚散无常,万法何尝不是?能领会这个,还不能说是“思独玄”。“思独玄”之处应是在于了知无论云霞聚散遮露,青天从来不变,如同真如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尾联点出世人不能如晖上人般远离幻法,息除攀援,饱受病苦,实在是无奈又可怜。最后一句是从《维摩诘所说经》“何谓病本?谓有攀援”化出

  江中诵经
  (唐)张说

  实相归悬解 虚心暗在通
  澄江明月内 应是色成空

  [注释]
  (1)实相: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实,谓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
  (2)色: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大乘义章》曰:“质碍名色。”
  (3)空: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赏析]
  常住不灭的诸法实相,孤峰独露,迥脱根尘,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心行处灭而不可思念。不是凡夫的逻辑思维可以通达。人的种种知见反而是悟证实相的障碍,越思越远。相反,只有“悬挂”种种知见,排除心中一切尘念,使之虚而明,才能当下悟入,归于实相。“澄江明月内
  应是色成空”,写出了诗人体悟到实相后的境界。澄清的江水,明朗的月色,皆是即色而空,空色不二。《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这样的体认中,诗人顿觉全部身心与澄江明月已融为一体,也同样是即空即色,迥然出尘了。而此一空,绝非死寂顽空。恰于此空中,能生出“澄江明月”,无边妙用。

  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 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 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 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

  [注释]
  (1)义公:大禹寺高僧。
  (2)禅寂:修禅以寂静念虑。《维摩经、方便品》曰:“一心禅寂,摄诸乱意。”
  (3)壑:读he音,山沟的意思。
  (4)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佛教以之代表清净。
  (5)不染:不染着世间尘欲之法。

  [赏析]
  诗人通过本诗深情高赞了义公和尚的清净梵行,也寄托了自己的隐逸情怀。首联描写禅房建在人迹罕至的山林,自然逸出“深林人不知”(王维语)的空寂。复以“户外一秀峰”与“阶前众壑深”的远近交叠,尽显此处之气象清宏,山景雄秀。而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进一步将对山院清幽的描写推向极致。日暮时,骤雨初歇,禅院静寂,四周林木滴雨未尽,远处空翠的山影静静的投映院中,阴幽空灵,清新醉人。这样的幽寂清净之景,也正是禅师空明道心的体现。正如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所言,义公和尚的禅心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纤尘不粘。全诗由景清写到心净,构思巧妙,意境高远,动人心神。

  登总持寺浮屠
  (唐)孟浩然

  半空跻宝塔 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 山连上苑斜
  四郊开帝宅 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 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 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 空香逐落花

  [注释]
  (1)跻(ji):登上的意思
  (2)阡(qian)陌(mo):田间小路
  (3)浮屠:指佛塔

  [赏析]
  本诗前六句,通过诗人登塔所见,描写了长安的景色。渭河两岸,翠竹依绕,山水明快。上苑绵延逶迤,直接远山。京郊到处耸立着帝王公侯的华贵豪宅;阡陌纵横的田园上,农户田舍也自然的散落。在身处半空的诗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大地上的平等点缀。如同杂色香花盛开。由此引发了进一步的感悟。佛教讲从初地欢喜地修至七地远行地须经一大阿僧祗劫,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还需经一大阿僧祗劫。故曰:“累劫从初地。”而“为童忆聚沙”则是由《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以成佛道“化出。此句既说童子聚沙亦远种佛因,也进一步说明成佛须经无量的努力。更巧妙的是此二句皆与塔有联系:童子聚沙自不必说了,而“初地”一句则可引申到再高的塔也从地上累土而成。“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讲述初地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以期圆成佛果。最后再次切题,既是因身在高塔而“坐觉诸天近”,同时也因为心系佛法,能感诸天欢喜,自觉相近。末句暗用散花典故,更加凸现自己心合佛法,并使全诗结束于幻美的氛围。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暖 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 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 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 客思未遑宁

  [注释]
  (1)童子:经中常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如世之童子。
  (2)偈(ji):与诗形式相同。一般以四句为一偈。
  (3)无我:我为“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但人身是五蕴之假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因缘生,也无常一之我体,故无人我,无法我。

  [赏析]
  首联以工稳的对仗将优雅清寒的早春景色描写的淋漓尽致。精确的描写使“雪梅”“烟柳”顿现眼前。颔联“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点明游诗主题。同时也以梵行犹如童子,深的法王经旨来表示对惠上人的赞叹。颈联写出诗人参偈听经得感受。领会了佛理,就知道了“无我”的妙义。《止观》卷七云:“为无智慧故,计言有我。以慧观之,实无有我。我在何处?头足肢节,一一谛观,了不见我。通过“析空观”离开对五蕴所合之“我”的执著,自然对有形的物质之躯产生厌离心。经此一番领会观察,诗人表达了对觉悟的期盼,但又因客思难平,而显出淡淡的尴尬愁绪。虽然不能全然离尘入佛,但还是清晰表明了诗人对清净佛门的向往之情。

  观壁卢九想图
  (唐)包佶

  一世枯荣无异同 百年哀乐又归空
  夜阑鸟鹊相争处 竹下真僧在定中

  [注释]
  (1)定: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赏析]
  无论是枯是荣,到头一死,并无区别。“世间白发最公道,贵人头上不曾饶”。从此再看种种悲哀欢乐,在时间的流逝中,谁也不能使之常住不变。一切悲哀终将逝灭,“时间会抚平所有伤口”。快乐也是如此。原因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所生之法,本无实性,自不常住。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也。当因缘变化了,没有自性的枯荣,哀乐也必将变化消失。这样的无常事实,芸芸众生却强作不知,自欺欺人,为些许名利财色杀红眼,犹如鸟鹊相争,真为可怜悯者。何如竹下真僧,深入禅定,深契实相,而得“涅盘寂静”的寂灭之乐!此大安乐非从缘起,非从缘灭,本自具足,不生不灭,是众生终极归处。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尘世强烈的厌离,和对寂灭为乐的追求。

  云
  (唐)郭震

  聚散虚空去复还 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 蔽月遮星作万端

  [注释]
  1野人:山野闲人
  2筇:qiong 竹子的一种,可做手杖。

  [赏析]
  无限苍穹,浩瀚天宇,浮云片点,来去起灭。此处深写无常聚散之意,尽得云的旨趣。次以野人倚筇闲看,特写一个静字,与云之倏(shu
  突然,极快之意)动,形成强烈反差。诗人自以野人居之,而闲看他人不知身入无常云,造作种种“蔽月遮星”之无益事业。通诗透出的是对世人的警醒:无常是苦,当早谋出,对世俗名利不要执著求取,万端造业。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任浮云来去生灭,虚空不曾动荡半点,星月光辉也不因云的遮蔽而丧失一毫。此喻真如实相犹如虚空,本来不生,今也不灭,任世人埋却度日,也不曾有损。世人只要肯“歇心”不执著无根身为我。便能倚筇看云,尽得闲字真义,自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来去随意,任天际云卷云舒”。

  题僧房
  (唐)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 台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 空中闻异香

  [注释]

  (1)名言:名目与言句。皆依相而立,相无体性,故名言亦假立而无实。世间由于妄执,以名言为实,谓名字即实物,而分别假名言所成之相。

  [赏析]
  “棕榈花满院,台藓入闲房”二句,给禅院作了个传神地速写。热闹明媚的棕榈华开满了庭院,生气勃勃,新鲜夺目。寂静阴幽的苔藓随意散布在台阶上,一直伸展入僧房,一动一静,勾勒出禅院无边宁静,但又充满生机。眼前景色,很容易使人想起禅宗的名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境寂尘妄灭”这样的境界,自然让诗人深有感悟。“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正是自悟的境界。他与院僧对坐无语,沉浸在深深的禅悦中。此时所有名言都是羁绊,也是多余。只是这样默默,一切具足。正此时,空中顿起幽渺清新的异香,入禅的境界得到了天人赞叹。此二句也含了须菩提尊者静默禅定,帝释天抛洒如雨香花,赞叹尊者以无言善说般若的公案。并以此来表达了诗人的发喜充满。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注释]
  (1)别业:别墅
  (2)南山:终南山

  [赏析]
  诗人在首联中说明自己中年以后崇信佛法,晚年在终南山安然隐居。落笔精练自然,超然世外之情淡淡溢出。在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中,诗人时常乘兴独自闲游,怡情悦性。“胜事空自知”更加表示自己高怀逸兴,独得其乐。颈联动中写景,禅机充满,是难得的千古名句。上句说自己随意而行,信步就到了流水的尽头;下句说在这无路之处,索性就地坐下,闲看白云飘浮而起。一行、一到、一坐、一看,干净利落,自由洒脱,诗人无着无粘,不烦不恼得境界心行全然而出。尾联于独寂无声处,忽地值遇林叟,尽兴谈笑,悠然忘时。更是将无牵无挂,独立特行之境推到极处,并且引向平常。通诗流畅自然更胜行云流水,“随缘任性,笑傲浮生”的禅者风姿跃然而出。

  夏日过青龙诗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 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 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 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 能生大地风

  [注释]
  (1)义心:谓犹豫不决之心。有迷事,迷理两种。迷事之疑,于见道时断之;迷理之疑,至佛果时始能断之。
  (2)空病:执着于空。
  (3)天眼:天人之眼,所观甚远,为五眼之一。天眼有两种:一从福报得来,如天人;二从苦修得来,如阿那律尊者所得天眼。
  (4)法身:指佛的自性真身,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又称法身佛,或自性身,第一身。

  [赏析]
  本诗首写诗人自己已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地冒着炎热前往青龙诗拜谒操禅师。路途的艰辛,反衬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平静的叙述,让人感觉到这份虔诚没有了如火如荼的炽烈,却已深入诗人心中,与生命融为一体,沉稳而坚实。在拜谒操禅师后,疑问烟消云散。接着的二联表述了诗人豁然除疑后的体悟。“一毛孔容三千大千世界”。整个山河大地尽在天眼中也是平常事。法身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世界岂能超出其外?若证此义,炎热也不是炎热,只是心生。不执炎热相,大地风自可骤然而起,销尽
  炎热。却也不见丝毫炎热得灭。全诗对仗极其工整,说理明晰,禅悟深刻,内容有收有放,体现了王维作诗和禅修的深厚功力。

  饭覆釜山僧
  (唐)王维

  晚知清净理 日与人群疏
  将侯远山僧 先期扫敝庐
  果从云峰里 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 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 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 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 身世犹空虚

  [注释]

  (1)饭僧:即斋僧,请僧人应供。
  (2)磬qing:为铜制钵行的法器。
  (3)悟:“迷”之对称,生起真智,反转迷梦,觉悟真理实相。
  (4)寂:又作灭,涅磐之别称。乃指度脱生死,寂静无为之境地。
  (5)蒿hao:一种植物。

  [赏析]

  诗的前六句写出晚年的归心处,以及侯僧,僧至的情形。诗人一生倾心佛法,至晚犹愈,完全归心清净佛理。“日与人群疏”既写自己每日用功修行,疏与人往,又透出曲高必然和者寡。诗人对将来应供的山僧充满了尊敬,并且向往云峰上的生活的叙述。大家坐在草垫上,以松子为食,既简朴又脱尘绝俗。食罢焚香阅经,获取精神食粮。在一片香氲yun祥和中,时间倏shu忽而过,而沉浸于佛理禅味中的诗人并未有所察觉。直到灯燃磬鸣时,方猛然知昼去夜来。这既是禅定的体现,又表明时间是相对的。最后四句是全诗画龙点睛之处。“一悟寂为乐”描述诗人在与僧人一起读经参修中豁然有悟,从而深得寂灭之乐。从“一悟”可以看出诗人修行方法是属于提倡顿悟的南宗,所谓“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是也(坛经)。既悟寂乐,就是“绝学无为闲道人”(永嘉大师.证道歌),故曰“此生闲有余”。已悟之人,自然是没有山深市浅这样的执着,处处是归处,处处是“云峰”,所以有“思归何必深”一问。“身世犹虚空”是对进一步说明自身与世界都归于空性,无所谓深或不深。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来且落

  [注释]

  (1)辛夷:木兰
  (2)芙蓉花:莲花
  (3)涧:山间流水沟

  [赏析]

  在寂寞无人的深涧中,辛夷花默默开放。无生之喜,无灭之哀,纯然自足,不待人识。完全是诗人见性自足,任运自然地心境写照。释尊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一句便指出“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自性本来一切具足,任他开也罢,落也罢,无人知也好,有人识也好,总不碍“知足常乐”。诗人通过禅修,已悟此理,通诗是自性亲切流露。更为高妙的是不用一点禅语佛句,却能将禅心淋漓表达。短短二十字,将用千言万语无法表述清晰的禅境,极其简捷地全然展开,让每个读者都能随自己的体会感觉到绝对自在,飘然超迈得寂乐境界,顿觉“身世两忘,万念皆寂”。本诗的确是一首“以禅入诗”的绝佳之作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 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 渔歌入浦深

  [注释]
  1自顾:照顾自己
  2穷通:阻塞与通达.东晋慧远法师曾著有《穷通论》。
  3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赏析]
  诗人晚年不再挂心万端世事,追求宁静平淡的环境与生活。“自顾无长策”一语的背景是恶劣的政治环境,让诗人没有妥善的方法保全自己。当时张九龄已罢相,李林甫大权独揽,朝政日益不堪。在这种情况下,使人能做的就是回归山林。一个“空”字透出几许无奈和对唐王朝的担忧。山林生活渐渐平息了原有的一丝浅愁。“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一切都显得自然亲切,好像很平常,却又包含了无穷禅义。清闲自适,任运随缘,喜悦消泯了忧愁,充满生活的每一角落。尾联以“渔歌入浦深”诠释“穷通理”,似答非答,不答而答,实在是深有意义。禅宗接引学人,常常是用些不合思维逻辑,但又是真实无妄的语言,打断问者心念的攀援,助其开悟。如有僧问“洞山良价”(人名)“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深入宗门的诗人在此也不循问而答,而是拈出一句“渔歌入浦深”,到底是什么意思?参。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注释
  (1)香积寺: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神禾原
  (2)安禅:安住于坐禅之意。若坐禅不受环境局限,称为“安禅不必须山水”
  (3)毒龙:贪 嗔 痴三毒,犹如毒龙

  [赏析]
  诗一起首,就将读者带入前往香积寺的路途中。诗人已信步走了很长的山路,但香积寺还在更远的云峰里。虽然是有点辛苦,但沿途的景色,排遣了所有的劳累。不知年岁的古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只剩下空阴清凉。小路上别无他人,只有自己闲适地走向古刹。远处幽然传来隐约的钟声,进一步点出此行的目的,穿过钟声,清泉澈石奏鸣出安心曲,向晚的日光投入层叠的森林,使青松更散发出清冷。四句诗由色至声,又有声至色,让跟随诗人入山过寺的读者,完全融入其境,身心愉悦。到达香积寺已是日暮时分。寺前的潭水清澈无波,犹如诗人此时宁静无尘的心境。自己心中犹如毒龙的贪嗔痴,也在禅行中被伏。整首诗主体部分描写一路上所有的景色,末后才以“安禅制毒龙”收归诗题。一路行来,所见所闻皆是安禅的境界,似写景,实写心,令读者也为之毒龙暂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代诗人戴叔伦在《送虞上人游方》:“律义通外学,诗思入禅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脍灸人口的绝句,如只以写景诗欣赏,亦无不可;但因诗中的意境与禅宗悟道的境界契合,从禅诗的角度欣赏就更有禅味.渔翁(亦代表作者自己)独自垂钓于寒江之上,周围一片白茫茫,他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浑然无别,澄澈透底的心境,不正是禅者找到归宿、找到本心、发现自性的禅境吗?
唐代皎然《闻钟》诗:“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松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冷然心境中.”诗僧用古寺、寒山、松月、霜天、钟声,构造出一种寂静清幽的环境,以“禅子”的主观“心境”排除了物境,写出禅僧进入禅境的神妙状态.因此,我们说“意境”是禅诗诗味的灵魂.一首好的禅诗,即使没有“佛”“禅”的字眼,但它所创造的意境——禅境,同样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五代贯休《野居偶作》:“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又如宋代灵澄《山居》诗:“因师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计年.草鞋只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常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由于诗人心理上的淡泊,所以他体验到的环境,是清新而又宁静的,所过的生活是潇洒自如的.这就是禅诗所表达的清新淡泊的情趣——禅诗的诗味之所在.

佛曰:轮回中,心若一动,便已千年。既然我再也无法感受到心动的感觉,我的心已平静有如沐水,不如斩断情思皈依我佛。
佛曰:大爱无怀,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赌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阿弥陀佛!

《悠悠一愁浅轻悟》【庚子年闰四月廿一日白情果】

人生竟只初相见,逢事悲风骤心弦。
色即是空不异空,五蕴皆空度厄莲。
根尘识界种因缘,本来无物何其染?
有为法若无情种,如是观禅无生参。


跟禅有关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代诗人戴叔伦在《送虞上人游方》:“律义通外学,诗思入禅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脍灸人口的绝句,如只以写景诗欣赏,亦无不可;但因诗中的意境与禅宗悟道...

大家帮忙找点有人生哲理的诗词\/禅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生出许多希望。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腐朽没落...

高峰原妙《云庵》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
【白话新唱】变幻不定的云 有时淡,有时浓,有时化成雨水而去 有时舒展,有时卷收,有时迎风飞来 我怜悯一路漂泊的云没有栖息的处所 所以让柴扉终夜开放 让她自由来自由去 【分析与鉴赏】这是一首文字优美的禅诗,不用禅语,却深得禅理。云是变幻不定的,就像大道一样,没有...

关于参禅的诗句
复多诗中狂,下笔不能罢。唯兹三四事,持用度昼夜。所以阴雨中,经旬不出舍。始悟独往人,心安时亦过。 3、处处伤心心始悟,多情不及少情人。——唐·白居易《刘家花》 全诗:刘家墙上花还发,李十门前草又春。处处伤心心始悟,多情不及少情人。 4、我虽未似师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唐·杜荀鹤《 题...

谁晓得苏轼和惠崇和尚的禅理诗 "自言修佛有千年" 后面一句啊?提示一...
自言修佛有千年,吹牛一屁过江东

王维的哪首诗最有禅机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后人认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联,是最得理趣的名句。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法皆有生、住、异、灭之迁流变化。此联正是在观赏行云流水之际,透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生生灭灭,穷尽复通的禅理。王维诗歌中的...

悟禅的诗句有哪些?
果真如此,我想,那《枫桥夜泊》大概应该归于禅诗一类了。唐代诗人王维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名句,意思是到了水穷之处不但不烦不恼且产生了观云的兴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表现了作者被罢官后贬到边陲的心境,尽管孤独寂寞,却仍...

这首“春”的禅诗,你能体悟出多少禅意?
春在枝头已十分;还是自缚自身的四祖;或者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些禅诗意理都是真正的开悟者从自己自性中体悟出来的,开悟绝不是口头上说说禅理而已,而是要真修实证的,如果不是自己真正证悟,而是人云亦云,到头来不过是数他人珍宝罢了。撰稿:在路上 编辑:对白云天 ...

苏轼的禅理诗例谈
苏轼《琴诗》若言声在琴匣中,放在墙上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是一首著名而典型的理趣诗和禅理诗。从哲理方面来说,美妙的琴声既来自于琴,也来自与演奏者精妙绝伦的弹奏技巧,是琴与演奏者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不可...

庐山烟雨浙江潮全诗词赏析是什么?
《庐山烟雨浙江潮》是北宋诗人苏轼的诗作。全诗鉴赏如下:【作品鉴赏】第一句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是理想的目标,每个追求者都为之魂萦梦绕,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一睹为快。如 该诗写到的,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水,未曾到过见过,便觉得心中有千万种的遗憾,没办法消除,一旦有一天去过看过,也...

新乡市13734324258: 诸位能提供一些空灵的、有禅意、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词?这里先谢过了!! -
储珠安迪: 菜根谭不错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

新乡市13734324258: 求禅理诗 -
储珠安迪: 佛教的禅定思想,孕育了“虚静生思”的审美论,溶入中国美学的创作中,形成了“有中蕴空”“动中藏静”,以“寂静”为特点的禅意诗.吾之最爱独品佳句,与朋友们一同鉴赏.“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一、王维《辋...

新乡市13734324258: 带有禅意的诗词 -
储珠安迪: 唐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终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唐 张说 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唐 白居易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新乡市13734324258: 我想要10首经典的禅诗 -
储珠安迪: · 赠琴僧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 --雪窦重显· 送僧之金陵 胜游生末迹,杳自狎时群.卷衲消寒木,扬帆寄断云. 曙瓶花外汲,午磬浪边闻.别后石城月,依依远共分. --雪窦重显· 送宝月...

新乡市13734324258: 有关禅的诗句诗词?有哲理的诗词? -
储珠安迪: 介绍一首,国学大师《南怀瑾》在九十高龄时写下充满禅意和哲理的诗.【七律】寒鸦旅雁莫高飞,半落平沙半翠微.最好湖山看不尽,洞庭船载夕阳归.浮生自古不从容,睡起依然日又红.贫富不知闲是福,几人肯唱大江东.

新乡市13734324258: 关于谈佛论禅的诗歌有哪些? -
储珠安迪: 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歌: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

新乡市13734324258: 求些有意境的襌理襌诗或者是禅理故事. -
储珠安迪: 神秀示法证悟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示法证悟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灵云志勤开悟诗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觉海法...

新乡市13734324258: 大家帮忙找点有人生哲理的诗词/禅理 -
储珠安迪: 1.你若比别人强一点.别人会嫉妒你.你若比别人强很多,那么别人就会敬佩你.2.一个思想即使是假的,也可以影响我们,只要我们相信它是真的.3.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把句号变为逗号4.做人至要紧姿势好看,如果恶形恶状地追求一件事, 那麽,赢了也等於输了.5.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尼采 我最喜欢的一些句子..

新乡市13734324258: 与禅宗有关的诗句 -
储珠安迪: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六祖慧能偈语. 菩提树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慧能写这个偈语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

新乡市13734324258: 求有关佛的十首诗、急急急....
储珠安迪: 施主多阅阅佛书就哦了! 禅客来问念佛理,我说此问从何起. 念佛是我我是谁,佛我究竟何为体. 水中月影镜中面,水月镜面从何现. 何者是假何者真,请君问取镜中人. 城中娥眉女,珠佩何珊珊.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