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之法孔子对子贡的态度

作者&投稿:银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问一个孔子的典故,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孔子的学生助人为乐了,他们给...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

鲁国之法的分析
杨树达《论语疏证》:“以德报德,孔子就受德者言之,子贡子路之事,孔子就施德者言之。施而不受报,足以阻他人之施。孔子为社会计,不许个人以让为名高而损社会也。

孔子病子贡请见的故事 孔子对子贡的评价如何
孔子对子贡的评价 端木赐,也就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贡,子贡不仅在学术上精通的很,而且因为家庭经商的原因,在经商也有很大的聪明才智,他很少在孔子身边待着,而是经常去一些国 *** ,做一些生意,所以为孔子众多弟子的首富。 孔子与子贡 子贡被孔子比喻为瑚琏,对于孔子的这一比喻,很少有人懂,有的人认为是精石确...

关于子路受牛的事例
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

鲁国之法的《吕氏春秋·察微篇》
今国之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不受金,则不复赎人。自今以来,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矣。”孔子亦可谓知礼矣。故老子曰:“见小曰明。”(《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3.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

《论语》中有一篇是讲述孔子的两个弟子都救了在他国为奴的鲁人,一个...
二、原文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

古籍之反经:《反经》全文阅读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鲁国之法,赎人于他国者,受金于府也。)。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反廉也。 匡衡云: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公卿大夫相与修礼恭让,则人不争;好仁乐施,则下不暴;上义高节,...

鲁国之法的注释
5)于:在。6)举:做。7)移:改变。8)施:给予,传授。9)适:适合。10)寡:少。11)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称臣,女称妾。12)子贡:孔子的学生。13)子路:孔子的学生。14)损:损害。15)复:再。16)之:的。17)易:改变。18)而:表顺承,承接。19)拜:感谢。20) 法:...

子贡赎奴本是益事 为何最后孔子骂了子贡
孔子画 子贡是孔子的门生,很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所以特别有钱,子贡赎回来了很多同胞,但是却不想要赔偿,当着大家的面撕掉凭条,想要分担国家的负担,他这个做法,在很多人看来是很有义气的,但是孔子听说了之后却大发雷霆,想要把子贡赶出去。 孔子是这样说的,子贡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这样会让很多人不再赎回奴隶了,...

文言文《子贡拒金》的全文翻译
他感激地说:“你的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将会改变我的生活方式,将财富用于善事,帮助他人。谢谢你,子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子贡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金钱所动,以道德和仁爱为准则。他的行为和言论激发了富商的思考和改变,展示了孔子学派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贡献的重视。

支董17879221472问: 在【智囊】中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 -
孟村回族自治县他达回答:[答案] 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支董17879221472问: 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 -
孟村回族自治县他达回答: 说的是子贡只为了保持自己的品德,而丢弃了国家利益.(如果子贡领取赏金,更多的人会为了赏金而解救俘虏).另外还有个子路救人得牛的故事,可跟这参考.

支董17879221472问: 孔子责子贡让金子贡做了些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 -
孟村回族自治县他达回答:[答案] 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意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孔子不赞成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支董17879221472问: 孔子对子贡赎人是什么态度?
孟村回族自治县他达回答: 鲁国有这样一个法律,如果能够把自己国家沦落到国外做奴隶的人赎回来的,可以从国库获得补偿.子贡赎了人,不愿意领补偿金,因此受到了孔子的批评.认为这样以后没有人再愿意去赎人了. 子贡做好事不计回报反受批评,只因目光犀利的孔子看到,像子贡这样不在乎赎金的鲁国人毕竟不多,而子贡创下“赎人不取赐”的“义举”先例后,谁若“赎人取赐”则会被认为“重利轻义”,所以很可能大家今后都不会去赎人了.子贡的错误在于,他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拔高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使人们因“先进”的标准太高而望而却步.

支董17879221472问: 文言文子贡赎人中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 -
孟村回族自治县他达回答: 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没有向国家领取赏金. 孔子对子贡的做法持反对态度. 孔子认为,按国家法律领取赏金,赎人者不但被人称赞,也能得到应得的酬劳.这样,会有更多的人去做赎回鲁国人的事情.

支董17879221472问: 孔子责子贡让金 -
孟村回族自治县他达回答: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引用一下. 我的理解是:孔子不认为子贡是对的.孔子认为与其因为谦虚不接受别人的好意,而导致别人不再做仁德的事情,还不如去接受它.

支董17879221472问: 智囊 文言文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 -
孟村回族自治县他达回答:[答案] 文章讲的是鲁国有一个传统,凡是有鲁国的人在外面犯罪了,只要有人能够把那个人赎回来,鲁国的官府就会给那个人一笔钱,但是子贡有一次把别人赎回来却没有要官府的钱. 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说,子贡你做错事了,虽然你不要钱,是一件好事...

支董17879221472问: 鲁国之法的阅读训练 -
孟村回族自治县他达回答: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

支董17879221472问: 移风易俗冯梦龙《智囊》练习题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孟村回族自治县他达回答: 1、孔子对子贡的做法持反对态度.理由:孔子认为,真正德才兼备的人,做事要敢于改变陈旧的风俗习惯,用自己的行为教化使百姓受益,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子贡赎回...

支董17879221472问: 这段文字的出处 -
孟村回族自治县他达回答: 出自《吕氏春秋·察微篇》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